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页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备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朝织布图,人口锐减,课后活动,材料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的旧居,是晋商文化主要传承地之一,记录着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沉淀着祖辈的晋商精神,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晋商,作为地方性的商业集团出现于明代,清代时发展到鼎盛。晋商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呢?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这一措施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1)内容:明太祖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2)影响:随着税制改革,土地成为最重要的征税依据,国家对土地情况的动态掌握,有利于保证国家税收,也有利于税收公平。土地文册的编制,反映了明清时期赋税政策的变化。
    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材料 中国的农业于18世纪达到了其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传统的农作物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如甘薯、花生、高粱和玉米等,它们可以使收获期分散到全年、适应贫瘠的或灌溉条件不好的土地,从而也解决了冬季青黄不接的问题。——[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社会史》
    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客观上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危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土地开发,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手工业制品畅销海内外。
    观察清朝织布图,回答问题: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尤其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大机户,有的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现象反映了什么?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现象反映了明朝雇佣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特点: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实质: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织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商业网络:明清时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
    (2)海外贸易: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量销往国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白银是百姓缴纳赋税的货币。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3)商帮出现: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画面信息:该画作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景象,反映当时苏州人口稠密、店铺众多、商业繁荣。
    历史价值:该画作为第一手史料,对研究明清江南市镇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有较高价值。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简明中国经济史》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1)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康熙末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丁银总额固定下来,新增加的人口不需要额外交税。
    (3)雍正年间,进一步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
    (1)中原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大量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开荒垦田,发展生产,极大促进了边疆的社会繁荣。
    材料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共同体。由战国秦汉以来,中国经济体是“以农为本”。中国逐渐发展出精耕细作农业,结合农作、农舍手工业,与市场交换为一体。……中国人数千年来以农为本富有的人家即使是晋帮、徽帮的巨商大贾,积累了资金也不投资制造业,而是置田买宅,都以土地为最主要的资产,所谓“取之以末,守之以本”。……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稳定有余,但不能抵抗经济开放的冲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由战国秦汉以来,中国经济体是“以农为本”。
    2.中国逐渐发展出精耕细作农业。
    3.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稳定有余,但不能抵抗经济开放的冲击。
    中国人数千年来以农为本富有的人家即使是晋帮、徽帮的巨商大贾,积累了资金也不投资制造业,而是置田买宅,都以土地为最主要的资产,所谓“取之以末,守之以本”。
    1.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因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花生,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客观上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危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土地开发,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1)内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②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生产关系,如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④在前朝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2)外因:①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②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③世界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和精美手工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等。
    (自贡中考改编)清朝以前,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到清中期后,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推广种植高产作物C.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防城港期末)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的人喜欢进行集中生产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C.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湖北中考)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如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明朝鼎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A.市民文化丰富 B.禁海令的颁布C.手工工场成熟 D.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❶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已被突破❷,经济作物棉、麻、桑、茶树、甘蔗、蔬菜、果木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❸,产品大量流入市场❹。——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表现: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❶;农业经营方式多样❷;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❸;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❹。
    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1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图
    图2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相关课件

    初中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讲解,2措施,清朝前期,一手工业的发展,人数多,规模大,分工明确,二商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奖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南书房位置示意图,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特点,工场手工业特点,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耕织图》,清朝开荒执照,大力兴修水利,手工业,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景德镇为全国制瓷中心,手工作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