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考点训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础,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②③⑦,①④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通 过捕 食关 系形 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述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 断技巧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一 食物链知识点二 食物网知识点三 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归纳总结+易错辨析+教材隐性知识+拓展延伸
1.生态系统的概念?各组成成分包含哪些内容?(1)生产者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生产者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2)消费者如何获取能量和物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作用?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3)分解者如何获取能量和物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作用?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吗?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4)有什么技巧可以快速判断出生态系统成分的呢?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含有的成分?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什么?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级别的关系?3. 食物链的种类有哪些?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的是什么食物链?4.同一个营养级上的生物是一个种群吗?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5.什么是食物网?其形成原因?其特点?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何意义?
希望我们一轮复习能够持续精进!—— 自主梳理课本(选必二)3.1
在____________内,由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
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概述
(1)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____ (2)一个果园中的全部果树及其非生物环境____ (3)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____(4)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____(5)一片树林____(6)生物圈____(7)一块朽木____
1.判断以下例子是否为生态系统
2.“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主要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 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比较:
①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②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
①大多数动物;②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③某些营寄生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 病毒等
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②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①制造_______,储存能量; 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②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问题1】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
光能合成自养型的细菌 (如蓝藻、绿藻)
化能合成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
【问题2】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也属于消费者
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
【问题3】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吗?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
(1)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
(2)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积累: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
分解者:生物在腐烂的有机体中
1.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2.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3.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吗?4.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吗?5.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吗?6.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不一定,例如蓝细菌和硝化细菌
不一定,例如菟丝子、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
不一定,例如蚯蚓、蜣螂、秃鹫
7.消费者一定是异养生物吗?8.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吗?9.寄生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吗?10.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吗?11.微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吗?12.分解者一定都是异养生物吗?13.腐生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
不一定,例如蓝细菌、硝化细菌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 ②硝化细菌 ③玉米 ④噬菌体⑤秃鹫 ⑥蜣螂 ⑦蓝细菌 ⑧结核杆菌 ⑨蘑菇生产者包括___________;消费包括__________;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断技巧
1.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技巧
①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在D、C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根据D→A→B(不是食物链),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根据出入箭头的数量进一步判断
注意: 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 4表示生态系统的基石 D.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所有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才能维持其稳定 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所有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才能维持其稳定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植物体内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C.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因为某种食物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是太大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前者利用的是太阳能,后者利用的是物质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细菌等
自养生物可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动物大多数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是分解者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注意: 分解者不进入捕食食物链
4.营养级数与消费者级数的关系:
消费者等级 = 营养等级 - 1
【问题1】食物链的种类有哪些?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的是什么食物链?
高中阶段所涉及的食物链只是捕食链,基本不涉及腐生链和寄生链。
箭头方向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问题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 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 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在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1)一种绿色植物可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1)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生物数量。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复杂。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___条食物链。(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6)由图示可看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有“吃与被吃”食物关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2“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 ,食物网越 ,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 或 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知识点三、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含量逐级递减特点: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重金属、DDT等物质的富集现象: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
4.依据捕食曲线构建食物链:
①信息:分析曲线走势,先增加先减小者为 。②食物链: 。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会怎么变化?(2)“天敌”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5.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若“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如:当“天敌”蛇减少,则被捕食者青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1.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只包含细菌。(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3.直接以玉米为食的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选择性必修2 P51正文)( )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差。(选择性必修2 P52正文)( )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2.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 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由食物网可知,浮游藻类是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
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4条食物链 B.昆虫与杂食鸟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C.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四、五营养级 D.图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3条食物链
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四、五营养级
图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胰岛素,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其物质循环的速率快 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C.硝化细菌没有中心体,因而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其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即二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和细胞壁
2.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D.d、f是植食动物
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b等,属于消费者
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d是植食动物,但由C选项解析可知,f属于杂食动物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遗物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3.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
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教材深挖拓展及长句表达
1 . (教材P92“二拓展题”改编)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
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36讲 人与环境(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原卷版docx、第36讲人与环境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6讲 人与环境(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6讲人与环境讲义原卷版docx、第36讲人与环境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原卷版docx、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