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燃料的燃烧(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燃料的燃烧(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的条件,燃料燃烧的调控,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燃烧的条件
1.【新考向】(2024·福建宁德·一模)世界第一支城市消防队诞生宋朝!专用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消防装备——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火钩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囊水袋用来运水以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麻搭蘸吸泥水用于灭火——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
C.火钩用于拆除火势蔓延的小屋,切断火路——清除可燃物
D.“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物质燃烧需要多种条件
2.【新情境】(2024·福建宁德·二模)马灯是上世纪中国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用一段时间后,玻璃灯罩会变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加油口添加煤油,是增加可燃物
B.转运拉杆调节灯芯长短,可控制火焰大小
C.玻璃灯罩虽可防风,但也易造成煤油燃烧不充分
D.吹灭马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教材素材改编】(2023·四川成都·二模)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
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
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
D.温度由545.7℃变为606.5℃,证明氧气能助燃
4.【新实验】(2023·福建漳州·二模)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B.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5.【新考法】(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题型二 燃料燃烧的调控
6.【新考法】(2024·山西·模拟预测)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我国家用燃料使用的大致顺序为:木柴→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现在有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柴火灶(内部结构如图),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证充分燃烧,添加木柴时需要堆积紧密
B.通风口的作用是为木柴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为提高加热效率,铁锅与铁栅应尽量靠近
D.观察到烟囱口有浓烟,则说明燃烧很充分
7.汽车发动机中将汽油喷成雾状后点燃,其目的是
A.使汽油充分燃烧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减少氧气消耗D.除去汽油中的杂质
8.(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9.(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10.(2024·江苏无锡·一模)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变大
B.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11.(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非常重要。请根据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的两点,将下列做法进行分类,可将 (填字母),依据为:均是 ;
题型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2.(2024·云南楚雄·模拟预测)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点燃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时,要先验纯
C.高楼发生火灾时,应乘电梯逃生
D.易燃﹑易爆物应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13.(2024·河南周口·二模)2024年4月9日,上海一小区门口电动车自燃引发火灾。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场所应张贴的安全图标不正确的是
A.居民楼电梯口B.运输汽油的油管车
C.学生宿舍D.面粉厂
题型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4.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A.氧化钙与水反应B.镁与稀盐酸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 【新思路】(2024·福建三明·二模)材质相同的大小两支蜡烛在水中的燃烧情况如图所示:与水接触的石蜡围成一圈“石蜡墙”,大蜡烛在“石蜡墙”里持续燃烧,小蜡烛的“石蜡墙”很快被破坏,水慢慢流入小蜡烛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石蜡墙”的形成与水吸收热量有关
B.大蜡烛能持续燃烧是因为着火点更低
C.小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隔绝氧气
D.小蜡烛“石蜡墙”被破坏是因为放出热量更多
2. 【新考法】(2024·江苏常州·一模)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H2在空气中遇到铂催化会起火,研制出如图中甲所示的世界上第一个化学打火机,乙图为该打火机的结构简图。使用时,将顶盖上的开关打开,从内筒中冲出的被点燃;开关关闭堵住喷嘴,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氢气遇到铂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打开开关时内筒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小
C.关闭开关后内筒内立即不再产生氢气
D.使用一次后,喷嘴处的铂不需要更换
3.【新情境】(2023·福建·模拟预测)“贯穿式”燃烧过程如下图所示,煤粉在顶端点燃后,形成水平燃烧锋面向下稳定传播至底端不再移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顶端始终存在火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上部的燃烧剩余物中还含有煤粉
B.图中下部的煤粉未燃烧,是由于没有氧气
C.燃烧锋面向下传播,说明热量会向下传递
D.“贯穿式”燃烧过程中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4.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隔绝火柴与氧气接触
C.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D.火柴移离水蒸气,燃烧原因是
5.【新考向】“火柴虽小,明灭有度”。某项目小组以“火柴”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
【项目一】生火寻理
(1)小组同学利用火柴头进行了燃烧条件的探索。
(2)火柴划着后会有白烟产生,同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小组同学十分感兴趣。
【查阅资料】
I.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氟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火柴盒侧面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邻和玻璃粉。
II.玻璃粉不可燃,表面粗糙,主要起摩擦生热的目的。三硫化二锑【Sb2S3】是可燃物,燃烧后会生成三氧化二锑【Sb2O3】,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硫。
请写出划着火柴后产生刺微性气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项目二】驭火有道
(3)野外旅行者常用防水防风火柴,该火柴被点燃之后能在水下持续燃烧,满足野外旅行者野外生存需要。该火柴中额外加入了燃烧剂,燃烧剂中含氯酸钾,并且表面覆盖蜡质涂层,可以隔绝水的入侵,使其内部温度不会迅速降低。
① 为防水防风火柴在水下燃烧挑供了氧气。该火柴旦被点燃不易被熄灭,请你想出一种方法让燃着的防水防风火柴熄灭: 。
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传递,为保障火炬在水下燃烧,此火炬需要做出哪些特殊的设计? (答一点即可)。
【项目三】灭火有法
(4)燃烧一旦失控,会造成火灾。不同种类的火灾需要不同种类的灭火器。
火灾可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A.类含碳固体火灾,指建筑物京具等使用材质,如木材、纸张、棉织物等固体可引起的火灾;
B.类可燃液体火灾,指石油、油漆类、植物油类等液体引起的火灾;
C.类可燃气体火灾,指石油气、天然气、乙炔气等气体所引起的火灾;
D.类金属火灾,指由钾、钠、镁、锂等可燃性金属及禁水性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E.类带电火灾,指电压配线、电动机器、变压器等通电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
注:○记号表示适合,×记号表示不适合
①火柴等木材引起的火灾属于 类火灾。
②石油气所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此类火灾可用 (写一种即可)灭火器灭火。
1.(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2.(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3.(2024·广西·中考真题)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撤走剩余木炭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D.用沙土盖灭火堆
4.(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6. (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物质为白磷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7.(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8.(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 。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解释原因 。
(2)图1是探究密闭装置中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熄灭影响因素的一组对比实验(所用蜡烛及装置均相同),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图2是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的实验过程中甲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两瓶中现象相同:蜡烛均先正常燃烧,而后同时慢慢熄灭。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再写出一条导致蜡烛熄灭的可能因素及理由: 。根据上述实验及信息,推测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 (填字母序号)。
A. B. C.
9.(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现象与结论】
(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小红根据 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 。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 。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 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应用有方】
(5)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10.(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设计与实验】
(1)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 气体。
【拓展与延伸】
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 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是 。
题型一 燃烧的条件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题型二 燃料燃烧的调控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AC/C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使燃料充分燃烧
题型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2.【答案】B 13.【答案】B
题型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4.【答案】C 15.【答案】A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 C 与氧气接触
5.【答案】(1) A、C不燃烧,B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氧气
(2) S+O2SO2 2Sb2S3+9O2 2Sb2O3+6SO2
(3) 氯酸钾 用细沙覆盖等 防水等
(4) A 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 【答案】C
7.【答案】(1)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8.【答案】(1)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
(2) 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 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 A
9.【答案】(1)可燃物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环保 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4) ②③ 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的种类
(5) 调大 用锅盖盖灭
10.【答案】(1) 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逐渐熄灭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3) 2H2O22H2O+O2↑ 氢气(或二氧化碳)
(4) 水浇灭(或吹灭或剪掉烛芯)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A.把煤做成蜂窝煤再燃烧
B.调大燃气灶进风口
C.焚烧秸秆时经常翻动秸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上,火柴头B和C放在三脚架的陶士网上,且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用酒精灯加热B和C的中间位置。
物质燃烧需要
灭火器
火灾分类
水
泡沫
二氧化碳
卤代烷
干粉
ABC类
BC类
D类
A类火灾
○
○
×
×
○
×
B类火灾
×
○
○
○
○
○
×
C类火灾
×
×
○
○
○
○
×
D类火灾
×
×
×
×
×
×
○
E类火灾
×
×
○
○
○
×
×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二氧化锰粉末的质量/g
温度/℃
10秒共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
①
3%
0
10
几乎无
②
5%
0
20
几乎无
③
5%
0.5
20
14
④
10%
0.5
20
80
物质
白磷
木材
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40
250~330
700~75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含答案),文件包含专题11燃料及其利用练习-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教师版pdf、专题11燃料及其利用练习-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