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中考一轮化学化学基础知识专项练习
化学基础知识——蜡烛燃烧实验--202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基础知识——蜡烛燃烧实验--202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练习,文件包含化学基础知识蜡烛燃烧实验学生版docx、化学基础知识蜡烛燃烧实验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沐川期末)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火焰分三层,最明亮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大于水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答案正确;
B、蜡烛火焰分三层,最明亮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B答案正确;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C答案错误;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石蜡浮于水面上方,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石蜡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石蜡燃烧会冒出黑烟,是由于石蜡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碳颗粒分析。
2.(2020九上·桐城月考)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蜡烛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主要气体为氮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图像中氧气体积分数分析。
3.(2023九上·白云月考)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有黑烟冒出
B.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火焰分为三层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有黑烟冒出,故A正确;
B、蜡烛燃烧产生水,则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B正确;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4.(2023九上·广平期中)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手接触瓶壁感到发烫。由此他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由该实验,无法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结论,故B选项说法错误;
C、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题干中说“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可知蜡烛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信息,“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可知蜡烛可在氧气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水,“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可知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5.(2018九上·阜阳期中)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C.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图2可知,蜡烛燃烧不能将氧气耗尽,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的气体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B不符合题意;
C、该方法中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故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蜡烛不能正常燃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题中数据分数解答
B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气体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需要把氧气消耗尽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的浓度过低时不支持燃烧分析解答
6.(2019九上·姑苏期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D.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示没有显示反应中水的变化情况,不能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还有剩余,没有耗尽,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图中没有出现完全蜡烛燃烧的产物分析
B、根据图中反应后氧气的百分比不为0分析
C、根据曲线①的物质反应后变少了分析
D、根据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7.(2020九上·鼓楼期中)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集气瓶内氧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法符合题意;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说法符合题意;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B。
【分析】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消耗氧气,氧气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低到一定浓度,蜡烛会熄灭。
8.(2023九上·北京市月考)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0-t1内,只有蜡烛在燃烧,故氧气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A答案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引燃白磷。B答案正确;
C、通过图2中氧气浓度变化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比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低。C答案不正确;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中滴入水,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下降。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分析;
B、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C、根据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最低浓度不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分析。
9.(2023九上·惠阳期中)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不符合题意;
B、 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遇冷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不符合题意;
C、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接触氧气最少,石蜡蒸气几乎不燃烧 ,符合题意;
D、 该实验中石蜡易变成蒸气,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外焰接触氧气充分分析;
B、根据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分析;
C、根据焰芯部位接触氧气最少分析;
D、根据石蜡易变成蒸气证明沸点低分析。
10.(2022九上·海珠月考)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点燃蜡烛时会流蜡油,只生化学变化 ,也伴随物理变化,故错误;
B. 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先变黑的稳定高,故正确;
C.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故错误;
D.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蜡烛的固态小颗粒,能被点燃,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原理、现象,生成物的检验分析。
11.(2023九上·南海月考)拉瓦锡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石蜡具有可燃性,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跟着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C、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分析。
D、根据石蜡具有可燃性分析。
12.(2023九上·高安期中)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取下烧杯,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取下烧杯,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3.(2023九上·阳新期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同学们在研究蜡烛的性质时发生一系列变化,关于蜡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B.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所用氧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
C.蜡烛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说明在不同情况下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能不同
D.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的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产物是水,故最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蜡烛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说明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蜡烛燃烧生成炭,故在不同情况下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能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来解答;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可能是炭黑来解答;
D、根据蜡烛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来解答。
14.(2023九上·南康期中)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放热,同时伴有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放热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不产生白烟,符合题意;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蜡烛燃烧时石蜡受热熔化分析;
C、根据蜡烛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分析。
15.(2023九上·雨花月考)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发现蜡烛能溶于水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推测外焰温度最高
C.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蜡烛不能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B、 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推测外焰温度最高 ,符合题意;
C、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主要是石蜡颗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蜡烛不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D、根据蜡烛熄灭产生白烟是石蜡固体颗粒分析。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答案】a;烧杯内壁有水雾;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因为蜡烛的外焰温度高;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7.(2020九上·西城月考)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
(2)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 性。(填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可燃性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图 1 中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 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 图 2 中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该现象说明白烟有可燃性性。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石蜡的可燃性分析。
18.(2023九上·三水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它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 和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 和 。
【答案】(1)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取出可以看到细木条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外焰层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更充分,所以该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蜡烛浮在水面上分析。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三、综合题
19.(2023九上·凤台开学考)小明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小明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____ 。(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3)如图c,小明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 。
(4)吹灭蜡烛,小明发现蜡烛刚熄灭时,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如图d),小明猜想白烟是二氧化碳,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但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① ,② 。
【答案】(1)a;外焰
(2)B
(3)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4)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外焰处即a最先变黑。
(2) 小明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需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A、C、D不符合题意;化学实验要有严谨性,不能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B符合题意。
(3) 小明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石蜡蒸气被导出点燃发生燃烧。
(4)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且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所以蜡烛吹灭 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不能证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实验要有严谨性,发生异常现象要进行多次实验,探讨,研究,而不能忽略分析;
(3)根据石蜡受热形成石蜡蒸气分析;
(4)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3九上·惠城月考)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
(1)【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继续探究】为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答案】(1)小;小;不;外焰温度最高;白烟能被点燃;变浑浊;变蓝;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2)石蜡固体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说明蜡烛硬度低;
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实验结论是焰心处有可燃物,说明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硫酸铜粉末变蓝;
蜡烛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2) 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说明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故该白烟含有石蜡固体颗粒。
【分析】(1)根据蜡烛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产生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分析。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
石蜡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Ⅱ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Ⅲ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焰心处有可燃物
Ⅳ
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名称与俗名--202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练习,文件包含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名称与俗名教师版docx、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名称与俗名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基础知识——有关化学之最--202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练习,文件包含化学基础知识有关化学之最教师版docx、化学基础知识有关化学之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202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练习,文件包含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教师版docx、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