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四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四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为, 以下地理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 雾霾天气会影响地面亮度,出现“暗岛效应”,图中与此相关的过程为(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2. 下列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
A.
B.
C.
D.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雾霾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读图可知,⑤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A图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无异常,没有逆温现象存在,对流运动活跃,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CD图中存在逆温现象,只是厚度位置有所差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年10月14日一场壮观的日环食从北到南贯穿美洲大陆,其中央的日食带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太阳,使它看起来像“一个火环”。下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对应的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材料中数字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与发生的太阳活动组合正确的是( )
A. 太阳耀斑—光球层—①
B. 太阳黑子—光球层—②
C. 太阳风—日冕层—③
D. 日珥—色球层—④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①是太阳内部、②是光球层、③是色球层、④是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大气层应为光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①是太阳内部、②是光球层,③是色球层、④是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光球层—②,B正确;太阳耀斑—色球层—③,A错误;太阳风—日冕层—④,C错误;日珥—色球层—③,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为( )
A. ② B. ④ C. ③ D. ⑥
6. 以下地理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是由于⑦减弱
B. 高山冰雪覆盖区气温低是由于③减弱
C. 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由于④增强
D. 朝霞和晚霞常呈红色是由于①增强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⑥表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⑦表示大气的逆辐射,⑧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为⑥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D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排除A。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使地面增温,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排除B。③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排除C。故选D。
【6题详解】
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减弱,即⑦减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下降快,A正确。高山冰雪覆盖区气温低是由于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即③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较弱,大气温度较低,排除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由于冰雪反射作用强,即③增强,排除C。朝霞和晚霞常呈红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即⑧增强,排除D。故选A。
民航客机在飞过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当客机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航迹云。下面左图为航迹云景观,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当客机飞行时,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位置为( )
A. 对流层顶部 B. 平流层顶部 C. 高层大气 D. 臭氧层
8. 下列关于图中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大气层高度在赤道附近最低
B. b层大气上冷下热,大气稀薄
C. b层大气上热下冷,臭氧稀少
D. c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当客机水平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由图可知,对流层顶的气温约为-60℃,且空气湿度较大,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90%的水汽,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大气层是对流层的顶部,A正确;平流层顶部、高层大气和臭氧层缺乏水汽,不容易产生航迹云,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a层为对流层,大气厚度在赤道附近最厚,A错误;b层为平流层,大气上热下冷,臭氧较多,有臭氧层分布,BC错误;c层为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D正确。故选D。
2023年2月18日至21日,巴西发生了严重暴雨灾害。截至当地时间2月21日,已致48人遇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暴雨过后需要重点防范的次生灾害是( )
A. 洪涝、火山喷发 B. 寒潮、崩塌
C. 台风、海啸 D. 滑坡、泥石流
10. 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兴修水库,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②疏浚河道、防止洪水漫溢
③增加硬化路面,提高水体下渗量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暴雨过后,山体中大量的水体流失,山体岩石松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D正确。暴雨不会诱发火山喷发、寒潮、台风和海啸,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兴修水库,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①正确;疏浚河道、防止洪水漫溢,②正确;增加硬化路面,不利于水体下渗,③错误;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D。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中甲图为“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图,乙图为轮叶化石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甲中( )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 地表温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C.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可能是蕨类植物
D. 生物多样性增加速度持续加快
12. 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与轮叶同时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
A.鸟类化石 B. 恐龙化石 C. 野生水稻 D. 煤炭资源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如图所示从寒武纪到奥陶纪生物多样性是在上升,所以应是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A错误;如图所示地表温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B错误;如图所示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时期是在二叠纪末期,而蕨类植物在古生代繁盛,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所以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可能是蕨类植物,C正确;如图所示生物多样性在图示时间里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二叠纪末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不是一直呈增加的趋势,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晚期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因此与轮叶同时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煤炭资源,D正确;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应形成于中生代,AB错误;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故选D。
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下图为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 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C. 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D. 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14. 从新月形沙丘到抛物线状沙丘的演变过程可以推断该地( )
A. 地形平缓无起伏 B. 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
C. 自然植被得到恢复 D. 气候变干风力加强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是西风,CD错误;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A正确,B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状沙丘转变,是由于气候变湿,植被恢复,风力减弱,植被将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部分固定,增强了风沙的沉积作用、减弱了风力,使得月牙尖部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可以推断该地自然植被得到恢复,C正确,B错误,D错误。从新月形沙丘到抛物线状沙丘的演变过程地形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故选C。
冬季,东北的商场、菜场等门口总会挂着的厚重帘子,厚重的门帘总会大幅度飘向一侧。下图为门帘飘动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生活现象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是( )
A. 逆温现象 B. 阳伞效应 C. 热力环流 D. 保温作用
16. 下列表示门两侧气压与气流,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冬季,东北室外寒冷至极,但室内极其温暖,这就使得室内室外冷热不均,热的室内气流上升,气压低,冷的室外气流下沉,气压高,因此近地面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大气进行水平运动,也就会出现图片中的厚重的门帘总会大幅度飘向一侧,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为热力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冬季,东北室外寒冷至极,但室内极其温暖,这就使得室内室外冷热不均,热的室内气流上升,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陷,冷的室外气流下沉,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起,因此近地面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大气进行水平运动,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室外流向室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部分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海水表层的( )
A. 温度和盐度 B. 盐度和温度 C. 密度和盐度 D. 温度和密度
18. 影响曲线①随纬度分布变化的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水洋流 C. 河流径流 D. 太阳辐射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①曲线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海水温度变化曲线,BD错误。②曲线总体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为海水盐度曲线,A正确。③曲线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增,为海水密度变化曲线,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①曲线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是因为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递减, D正确;洋流主要影响沿岸地区,B错误;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对海水温度影响小,A错误;河流径流影响海水盐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C错误。故选D。
2024年9—10月,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到达近日点附近,从距离太阳仅120万公里的地方经过,进入最佳观测期。该彗星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第8颗彗星。彗星虽然数量众多,但亮度极低,很难被观测到。下图1为天体系统关系图,图2为无人机拍摄到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位于近日点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的陨石④拍摄彗星的无人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0. 彗星大部分时间亮度极低的原因是( )
A. 距离太阳较远,反射光较弱 B. 体积太小,自身发出的光较弱
C. 位于太阳系,距离太阳较近 D. 运行速度较快,光线不稳定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天体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且有自己独立运行轨道的物质形式,彗星和月球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且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①②正确;陨石降落在地球上之后没有运行轨道也不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因此不属于天体,③错误;无人机没有脱离地球,不是独立存在的物质,不属于天体,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彗星大部分时间距离太阳很远,反射太阳光弱,A正确;彗星自己不发光,B错误;彗星大部分时间距离太阳很远,C错误;彗星运行速度不快,光线因距离太阳远近变化而变得不稳定,D错误。故选A。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下图为某城市地震后城市重建选址的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重建适宜性相对较高的两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地震灾后救援和次生灾害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遥感(RS)获取地震的等级
B.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规划救援路线
C.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评估灾区灾情
D. 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监测滑坡灾害
【答案】21. AD 22. CD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丙处发生次生灾害频率高,乙处地震破坏程度和发生次生灾害频率均较高,不适宜重建城市,排除BC,甲丁则无论地震破坏程度还是发生次生灾害频率均较低,AD正确。故选AD。
【22题详解】
对灾情的汇总分析评估,需要对各种途径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的管理,根据计算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是GIS的功能,C正确;BDS是获得位置和速度数据的,RS是获得地物信息的,都不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地震的等级、规划救援路线需要GIS地理信息系统,A、B错,GNSS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实时监测边坡位移变化,及时发现滑坡迹象,为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帮助他们采取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CD。
下图为某校学生设计的研究植被护坡效果的实验装置。当植物根系在砂土中长成后,实验才可以开始。完成下面小题。
23. 实验开始后,该装置还可以改变的实验条件有( )
A. 风力等级 B. 地形坡向 C. 降水强度 D. 地下水流速
24. 实验中若突然加大喷水强度,则可能造成( )
A. 地形坡向改变 B. 部分植被冲毁
C. 水槽水质变差 D. 砂土颗粒变细
【答案】23. CD 24. BC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研究植被护坡效果,实验开始后,可以通过调控开关调节喷水器水量模拟降水强度的变化,或者通过调节排水管开关模拟地下水流速的变化,从而研究不同条件下植被对坡地水土保持的效果,CD正确;该实验装置无法模拟风力等级的变化,也无法调整地形的坡向,AB错误。故选CD。
【2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加大喷水强度,地表水会增加,流速加快,流水侵蚀增强,部分植被冲毁,B正确;泥沙含量增加,水槽水质变差,C正确;地形坡向和砂土颗粒都不会发生改变,AD错误。故选BC。
25. 下图为2019年11月28日,天空出现的“月掩木星”景象及太阳系部分天体轨道示意图。本次“月掩木星”现象发生时月球和木星可能分别位于( )
A. P B. Q C. b D. c
【答案】BC
【解析】图中月相呈反“C”形,为上峨眉月,出现在傍晚。根据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判断,当月球位于Q位置时,能在傍晚看到峨眉月,而当月球位于P位置时,看见的月亮为半月,A错误,B正确;已确定月球位于Q位置,当木星位于b位置时,月球和木星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月球能遮盖木星,在地球上看到“月掩木星”现象;而当木星位于c位置时,地球位于月球和木星的中间,在地球上无法看到“月掩木星”现象,C正确,D错误。故选BC。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里氏7.3级,震源深度12千米。一次地震中在地球某些区域,地震仪无法接收到直接的地震波,这些区域被称为阴影区。图1为某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及阴影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2示意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层分布。
(1)图1中所示的地震波为____(填横波或纵波)。花莲县此次地震震源位于____(填字母)。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其位于____(填字母)。
(2)图1中,C层为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横波____(能/不能)传入该层。
(3)图2中,可能存在爬行动物化石的地层为____(填数字),____(填数字)地层形成时期地球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4)图2中,⑤地层形成时期,____动物和__________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动物,出现了一次大冰期,全球海平面____(上升/下降)。
【答案】(1)横波 A B
(2)地核 不能
(3)④ ③
(4)哺乳 被子 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B、C为地球内部圈层,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地震波在遇到地核后消失;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熔融态或液态,而地震波中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故判断该地震波为横波;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仅6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台湾花莲县海域,还属于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并没有超过该地地壳厚度,因此震源还位于地壳(A);图中B为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位于B层。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为地球最内部的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熔融态或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因此横波不能传入该层。
【小问3详解】
根据地球环境演化历史可知,爬行动物盛行的时期是中生代,故在中生代地层中爬行动物化石存在可能性最高,故选④;地质历史时期,共有两次大生物灭绝事件,一次是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次事件导致地球上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另一次是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这次事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龙的灭绝,相比较第一次灭绝事件,规模最大,故选③。
【小问4详解】
⑤地层为新生代地层,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冰期地表径流进入海洋径流量减少,径流多以冰川形式保留在陆地,从而导致海平面下降。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国庆,经纬、丹霞分别来到四川稻城和浙江温州进行研学活动。经纬在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进行冰川地貌的研学(图1),丹霞在温州进行海岸地貌和海水运动的研学(图2)。
(1)经纬研学的山谷,其地貌名称为____,金字塔形的尖峰属于冰川____地貌,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该地冰川为____(填冰川类型)。
(2)丹霞观察到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是____(填海水运动形式),与其能量来源不同的主要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有____,沿海村民一般选择海水____(涨潮/落潮)时去赶海。
(3)从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角度,渔寮沿海沙滩地势____,由____组成;洞头县沿海海蚀崖地势____,由____组成。
【答案】(1)冰川槽谷 U形谷 侵蚀 山岳冰川
(2)潮汐 洋流 波浪 海浪 落潮
(3)平坦 砂砾 陡峭 岩石 基岩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经纬在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进行冰川地貌的研学”,可知经纬所研学的山谷,其地貌名称为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或冰川槽谷,金字塔形的尖峰属于冰川侵蚀的角峰地貌,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该地冰川分布于陆地的高山上,为山岳冰川。
【小问2详解】
丹霞观察到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是潮汐,是天体引力形成的,与其能量来源不同的主要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有风浪、海浪、洋流(盛行风吹拂形成)、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等,落潮时,潮水可以把许多海洋生物滞留在沙滩上,故沿海村民一般选择海水落潮时去赶海。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两种海岸地貌是渔寮沿海的沙滩、洞头县沿海的海蚀崖。沙滩是海浪沉积形成的,地势较为平坦,由砂砾组成;海蚀崖是海浪侵蚀形成的,地势陡峭,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离海岸开阔、不远处,往往有大量松散沉积物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河北昌黎县海岸就有着一条狭窄的海岸沙丘带,而紧邻着靠海边的就是昌黎黄金海岸,这些都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图1为河北渤海湾部分区域简图,图2为该区域沿海部分景观照片。
材料二 位于渤海湾的河北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长芦盐场的形成与河北省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图3为河北省气温、降水图。
材料三 河北省北戴河市因其海陆风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成为著名的消暑圣地。图4为北戴河市7月地表地温与海水水温日变化图。
(1)影响昌黎海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沉积,影响昌黎黄金海岸形成的外力作用为____沉积,滦河三角洲主要是由于____沉积形成的。
(2)在____季,河北省气温____、多大风,因此蒸发旺盛,加上降水____,非常有利晒盐,此季节海盐产量高。
(3)判断北戴河7月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点约为____,请在答卷的图上画出吹海风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近年来,昌黎海岸沙丘呈现出逐渐向内陆移动的趋势,对耕地造成极大的危害,说明防治海岸沙丘蔓延的措施。
【答案】(1)风力 海浪 流水
(2)春 回升快 少
(3)13:00
(4)加强滦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在海岸沙丘附近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2和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昌黎海岸沙丘属于风成地貌,所以影响昌黎海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黄金海岸为沙滩,为海浪沉积地貌,主要外力作用为海浪沉积,滦河三角洲属于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小问2详解】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还未到达,降水少,多晴天,大风频繁,蒸发旺盛,利于晒盐,此季节海盐产量高。
【小问3详解】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根据海陆风原理,结合图4可知,由陆风转为海风应为地温高于海温的时间,即13:00。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很快,陆上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层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上则正好相反,低空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这样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大气底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空气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也就是风从海面吹向陆地,这就是海风,所以图中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如图:
【小问4详解】
可以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滦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泥沙来源;在海岸沙丘和农田间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削减风力,采取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减缓或阻挡沙丘的移动。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省第一大水系,支流众多。每年春夏之交,全流域均易发生洪涝灾害。2017年6月,钱塘江流域发生历史性特大洪水,救援部门在利用卫星技术协作救援时遭遇了耀斑的强烈干扰。
材料二 下图为浙江省示意图。
(1)甲洋流流向为____,属于____(寒流/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2)修建水库防御洪涝灾害,是通过干预____(水循环环节)来实现的;耀斑出现于____(太阳外部圈层),该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引发磁暴②影响长波通讯③干扰电子设备④改变气候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钱塘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答案】(1)由南向北/西南向东北 暖流 增温 增湿
(2)地表径流 色球层 ① ③
(3)东部季风区,水汽输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表径流众多,集水面积大,流量丰富;中下游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流速慢。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因此甲洋流流向为由南向北,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属于暖流,可以给流经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被人类干预,例如修建水库防御洪涝灾害。太阳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对地球的影响可以引发磁暴,干扰电子设备,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但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气候,①③正确。
【小问3详解】
钱塘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充足,地表水源丰富,多河流,集水面积大,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表径流流速慢,易发生洪涝灾害。
我发现该地四周雪山环绕,多呈金字塔形的尖峰,山谷谷底开阔,两壁陡立。
我发现苍南县渔寮沿海多沙滩,而洞头县沿海多海蚀崖。在两地,我都观察到海水在一天中有明显的涨落现象,沿海村民说他们已经掌握海水的周期性涨落规律,每天都可以安全去赶海(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地理试卷pdf、以此为准高一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