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表明,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两种植物不能相互传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两种棕榈科植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C
    【分析】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这两种棕榈科植物是不同的物种,因此这两种棕榈科植物的全部基因不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
    BC、根据题干信息,两种植物由于生活在不同pH条件下,开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生物起了选择作用,并不是诱发了生物变异,B错误、C正确;
    D、这两种植物最后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说明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一般不会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
    故选C。
    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四周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阴影所示部分)。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乙。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图1中最有效的是乙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B.图2向培养皿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b点
    C.耐药性细菌的进化方向取决于突变所产生的基因
    D.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答案】C
    【分析】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结果可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抑菌圈越大表示杀菌能力越强。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是抗生素对细菌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
    【详解】A、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图1中乙的抑菌圈最大,故最有效的是乙培养皿中的抗生素,A正确;
    B、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所以图2中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时刻,B正确;
    C、突变所产生的基因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耐药性细菌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C错误;
    D、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个体只占少数,因此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D正确。
    故选C。
    3.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F为液体,①②为物质,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根据资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液体属于体液的是ABCDEF。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
    B.若①为淀粉,由①形成②进入脑细胞只需要循环系统的直接参与
    C.饥饿时,若血液流经的是肝脏细胞,则静脉端的血糖增加
    D.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这些酒精至少需要穿过5层膜
    【答案】C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
    【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为肠腔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B和C是血浆,D是组织液,E是细胞内液,F是淋巴液,BCDEF均属于体液,此外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A错误;
    B、若①为淀粉水解成②葡萄糖需要消化系统,葡萄糖进入脑细胞需要循环系统的直接参与,B错误;
    C、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会水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浆,因此饥饿时,若血液流经的是肝脏细胞,则静脉端的血糖增加,C正确;
    D、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这些酒精至少需要穿过4层膜,分别是酒精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两层膜,进出肺泡细胞两层膜,D错误。
    故选C。
    4.长寿中学校生物社团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设置动物血浆、自来水、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实验
    B.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
    C.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并测定pH
    D.本实验能够说明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是因为有H2CO3/HCO等缓冲物质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原理是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应设置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三组进行实验,A错误;
    B、该实验通过改变酸或碱的滴数来改变pH变化,因此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B正确;
    C、在各组中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并测定pH,而不是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C错误;
    D、本实验能够说明生物材料维持pH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缓冲物质,但无法确定是何种缓冲物质,D错误。
    故选B。
    5.2024年夏季重庆市持续高温突破70天,多日发布40℃高温预警,气象部门提醒,晴热天气紫外线等级高,要减少在户外的时间,谨防中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下内环境仍能维持稳定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高温天气,室内场馆成为人们运动首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但不会导致机体血浆pH大幅降低
    C.一位同学在室内运动后,被蚊虫叮咬,皮肤迅速出现红肿,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水肿
    D.一位同学出现中暑症状后,并未停止运动,最终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答案】C
    【分析】一、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
    B、血浆中含有缓冲对,缓冲对能够减缓pH的变化,使内环境pH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导致机体血浆pH大幅降低,B正确;
    C、蚊虫叮咬使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迅速水肿,C错误;
    D、对中暑患者需要及时降温,可以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利用温湿毛巾擦拭进行降温,并给患者提供淡盐水,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出现中暑症状后,并未停止运动,最终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正确。
    故选C。
    6.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当机体被蚊子叮咬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痒觉感受器中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靠Na+外流维持静息电位
    B.当看到有蚊子在皮肤上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快速做出反应
    C.机体被蚊子叮咬后产生痒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组胺刺激会引起小鼠脑干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A、皮肤痒觉感受器中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靠钾离子外流维持静息电位,A错误;
    B、当看到有蚊子在皮肤上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快速做出反应,去消灭蚊子,B正确;
    C、痒觉的产生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痒觉的产生部位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7.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一种消化液,其分泌与释放的调节方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与下丘脑相连的迷走神经是传入神经
    B.肝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分泌胆汁,会通过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C.由食物引起肝脏细胞分泌胆汁的反射活动中,效应器是肝脏
    D.CCK的受体可分布于多个器官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食物通过促进下丘脑相关通路,增加ACh的释放,同时通过小肠Ⅰ细胞通路,增加CCK的释放,二者均可作用于肝细胞分泌胆汁,后者能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进一步促进胆囊胆汁的释放。
    【详解】AC、图中与下丘脑相连的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肝脏细胞属于效应器,AC错误;
    B、根据题意“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一种消化液”,故肝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分泌胆汁,并不会通过血液运输发挥作用(胆汁是非激素物质),B错误;
    D、CCK作为胃肠激素和神经肽,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外周血液等组织器官中,故CCK的受体可分布于多个器官,D正确。
    故选D。
    8.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做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a曲线的0-1(时间)阶段,神经纤维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

    相关试卷

    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重庆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生物试题docx、重庆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