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绮、和、谈”3个生字。
2.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所配音乐。
【教学过程】
链接已学内容,明课堂目标
前几堂课已经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乡村景、乡村情)还记得怎么学的?(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揭示课题、读课题《三月桃花水》。
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扣住关键句子,理内容结构
出示学习任务一: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困难的地方请教他人。思考:
用文中的关键语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春水叫作“桃花水”,画出一句相对应的语句。
交流讨论:
1.揭示过渡句、总结句。板书:竖琴、明镜 沉醉
2.重点:“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读读这句话,想象作者站在水边,欣赏这样的桃花水会是什么神情?理由?。
桃花多,“一千朵、一万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是无数朵、无数个。
想象“一千朵”“一万个”的画面。如果在“在水中回旋”后面加一个词,可以加哪些?(在水中回旋歌唱、蹦跳、跳舞、微笑等等、)
指导读。
这样的桃花水就是一场音乐会,就是一幅无与伦比油画,容易让人陶醉。正如作者所说,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
构建多层情境,赏春水声色
(一)学习三、四自然段
过渡:见过“竖琴”,猜猜是什么样子?播放“竖琴”演奏曲。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听到什么?竖琴声清脆、空灵、悠扬、神秘,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一起去桃花水边走走,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妙的声音,好不好?
1.走近春水边
出示: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你听到文中桃花水的哪些声音?完成学习单一。想一想:你最喜欢听哪一种水声?说说理由。
交流分享讨论:
重点:“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应和”的“和”是一个多音字[ hè ],读准它。和,还有哪些读音?“和”,[ hé ]和平;[ huò ]和药;[ huó ]和面;[ hú ]和牌。
应和,什么意思?和谐地跟着唱。
男女生互动应和。女生模仿忽大忽小的桃花水声,男生模仿拖拉机的声音。“拖拉机”的鸣响听过?
男生是满载的拖拉机——,女生——
空载的拖拉机——,
快速的拖拉机——
慢悠悠的拖拉机——
来来往往的拖拉机——
有高有低,是一种应和;有快有慢是一种应和。你从应和声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水声和拖拉机声响一唱一和,十分和谐,感受到农村春耕的繁忙。这声音是和谐之美,是繁忙之美,是桃花水特有的美。
指导读句子。
(2)重点:“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纤细”什么意思?学生扮演“春水”和麦苗谈心。是这样谈心的吗?他们在悄悄地说话哦。(声音细小;亲切,头靠头、手拉手等。)
指导读。
桃花水的声音抑扬顿挫,丰富多彩,你站在水边还听到什么声音?我们走进乡下人家看看。
2.走进“乡下人家”
出示:想象《乡下人家》中风景,你还听到桃花水哪些美妙的声音?模仿课文表达的方式说一说。
那——,是——。
这么丰富、优美的竖琴声,令人流连忘返。猜猜作者在哪儿听?
3.走到作者身边
出示:猜一猜,作者此时在春水边聆听水声的姿态、神情。
(1)交流。蹲着听、望着远处听;长时间的听;神情随着水声,在不断变化,浑然一体,陶醉了。
(2)作者会自言自语地、情不自禁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我们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选择,分三个角色读(想象作者是什么姿势,什么神情,你就那个姿势、深情地读。)
配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1.总结第四自然段学习方法。刚才我们用“身临其境”之法,听到了桃花水竖琴般的声音:第一步走近春水边——从应和、低语等词语感受声音的美妙;第二步走进乡下人家——听了听,还有哪些声音;第三步走到作者身边——看一看他聆听水声的姿态、神情。模仿第四自然段学习方法,我们一起声临其境地去看一看春天的明镜。
2.出示学习任务二:
自由朗读课文5、6自然段,完成:
(1)走近春水边:你读到文中“明镜”的哪些画面?完成学习单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2)走进乡下人家:结合《乡下人家》风景,说一说:还看到桃花水中哪些美丽的乡村画面?模仿本段的句式说一说。
(3)走到作者身边:猜一猜,作者此时在水边观赏的姿态、神情。
小组内合作讨论。
班级展示交流。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作者沉醉于上三月桃花水,说她是春天的竖琴,是喜爱上——桃花水的声音;说她是春天的明镜,是喜爱上——桃花水的色。 板书:声 色 情
齐读课文结尾。
体会语言之妙,悟作者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浓缩文中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中,默读课文,找一处文字仔细推敲,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喜爱与赞美的。
学生交流:
(1)词语有画面感,如
轻轻地走过:“轻轻”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读一读?换成“轻轻地流过”呢?桃花水轻快走来姿态的画面感十足。
还有哪些类似的词——
醒来:这是一种喜悦、睡醒的画面感。
舞动:这是强烈动态、充满活力画面感。
裹着 :这是一种令人向往、陶醉的画面感。
披上:这是一种灵动、有生机的画面感。
……
句子呈现的对称美。
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中语言整齐的对称美。
(3)句子呈现节奏之美。
出示一二自然段改成诗的形式。读一读,有什么发现?长短句,富于变化,语言的节奏感强。
文中的短句结构: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节奏感明快。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感的。通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啥要用画面感的语言,对称美的语言,节奏美的语言来表达?
回忆乡村生活,创作纯朴之美
三月桃花水有声有色,令人陶醉,作者语言优美,更令我们陶醉、回味。我们一起走进乡村,用自己的语言来创作乡村之美。
1.回忆“乡下人家”生活,展开想象,选择(三)中其中一项创作完成。
2.作业互动评价。
3.乡村是纯朴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用心、细心地去听一听,看一看,还可以去闻一闻,摸一摸,感受它的美好、纯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后留着一道挑战题,继续开启探秘乡村生活研学之旅。
板书:
4. 三月桃花水
竖琴(声)↘
沉醉(情)
明镜(色)↗
《三月桃花水》学习单:
一、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
声音像竖琴 →
→
二、根据课文第六自然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
颜色像明镜 →
→
三、回忆“乡下人家”生活,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项创作。
(1)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 ,
(2)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他看见
“乡村研学之旅”:“闻一闻”或“摸一摸”桃花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流程,板书:乡下,完整板书,两句同在一个画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文本站位,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