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内蒙古东部草原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又名科尔沁沙地,位于赤峰市和通辽市,其东南部是农牧交错区),近年来牧草茎叶受盲蝽类昆虫危害严重。盲蝽多植食性,有近万种。某研究所每年在固定时段内在内蒙古东部草原(样地分布见图1)采集盲蝽类昆虫的标本,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研究所采集自蝽类昆虫标本的时间最宜选择在( )
A. 1-3月B. 4-5月
C. 6-9月D. 10-12月
2. 推测与科尔沁草原相比,呼伦贝尔草原( )
A. 植被群落类型较简单B. 盲蝽食物来源较贫乏
C.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D. 盲蝽栖息环境更优越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盲蝽主要以牧草茎叶为食,6-9月内蒙古气温高、降水较多,东部草原的牧草处于一年中生长最繁茂的时段,较易发现和捕捉盲蝽,故C正确,1-3月、10-12月份牧草枯黄,4-5月牧草刚返青,故ABD错,本题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科尔沁草原相比,呼伦贝尔草原盲蝽的种数和个体数较多,可推知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群落类型较复杂、盲蝽食物来源较广、栖息地更加优越,故AB错,D正确。科尔沁草原人口较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东南部的农牧交错区草场受破坏严重,沙地面积较大,故C错,本题选D。
专业村镇以专取胜,以特见长。我国特色种植专业村镇主要分布在胡焕线东南半壁,并呈现中心集聚特征。东南半壁特色种植专业村镇的主导产业以水果、蔬菜为主,其次为茶叶、中草药、粮食等。下表示意2011-2017年我国主要产业类型专业村镇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相比,西北半壁特色种植专业村镇集聚程度高的区域( )
A. 水资源更加丰富B. 人均土地资源更多
C. 土壤质量更好D. 劳动力更加丰富
4. 与水果专业村镇相比,中草药专业村镇分布的区域( )
A. 海拔更低B. 降水量较少
C. 当地市场规模较大D. 距地市较远
5.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导的专业村镇,其分布格局多为( )
A. 以城市为中心,呈圈带状B. 在丘陵山区,呈散点状
C. 沿河湖分布,呈条带状D. 在缓坡地带,呈均匀状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相比胡焕庸线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少,人均土地资源多;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土壤质量较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读表可知,与水果专业村镇相比,中草药专业村镇所在地区海拔更高,降水量较多,距地市空间距离较远;地市城镇人口规模小、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当地市场规模较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镇多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条件及距离城市远近,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呈圈带状的分布格局,A正确;在丘陵山区、沿河湖分布、在缓坡地带,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远,对外运输不便,BCD错误。故选A。
2024年6月25日13时41分,历经53天地月旅行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约120千米高度处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14时07分,返回器平安着陆在内蒙古中部。这一特殊的“弹跳”式再入方式(见下图),被称为“钱学森弹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嫦娥六号返回器从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到安全着陆,跨越的经度范围约为( )
A. 60°B. 120°
C. 180°D. 260°
7. 嫦娥六号返回器共穿过臭氧层( )
A. 1次B. 2次
C. 3次D. 4次
8. 从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到安全着陆,合肥市( )
A. 始终日出东北方向B. 正午日影长度逐渐变长
C. 日出时刻逐渐提前D. 正午日影先朝南后朝北
【答案】6. B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嫦娥六号返回器从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到安全着陆,依次经过了大西洋上空、印度洋上空、内蒙古中部,跨越的经度范围大约为120°,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B。
【7题详解】
臭氧层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平流层中,具体高度在20-25千米的高度,据图可知故嫦娥六号返回器在二次进入大气层后,穿过臭氧层1次到达地面,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8题详解】
嫦娥六号历经53天的地月旅行,故其大致在5月3日成功发射,6月25日安全着陆。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合肥市的日出方位始终为东北方向,故A正确;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夏至日最短),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夏至日日出最早),合肥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向,故BCD错,本题选A。
印度阿朗港是全球最大的废船拆解基地,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港口附近大大小小的拆船厂几乎都采用“冲滩拆船”(船只依靠潮流冲上海滩后搁浅,工人在海滩上进行拆解)。在近百米长的拆船厂腹地上,分布着各类轧钢厂和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二手配件市场。2019年11月,印度正式加入《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下图示意阿朗港的位置及拆船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24年7月20日,一艘被拖拽25天的废旧货轮从索马里摩加迪沙港(2°4'N,45°22'E)到达阿朗港,其沿途大多( )
A. 顺风逆水B. 逆风逆水
C. 逆风顺水D. 顺风顺水
10. 阿朗港发展拆船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科技实力强B. 生态环境优
C. 消费市场广D. 劳动力素质高
11. 2020年后为促进阿朗港拆船业的可持续发展,印度应( )
A.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拆船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
B. 将冲滩拆船转到孟买,对阿朗港进行产业升级
C. 通过人造沙滩,增加拆船厂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D. 通过城市规划,提高阿朗港所依托城市的等级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从索马里摩加迪沙港到印度阿朗港,航行方向为东北方向,航线位于北印度洋阿拉伯海及其附近海域,该海域属于季风气候区。7月为北半球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流动,故从索马里摩加迪沙港到印度阿朗港,沿途大多顺风顺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其拆船业在科技实力、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不具有优势,AD错误:拆船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对生态环境要求低,B错误: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快,对钢铁原材料需求量大,且材料中提到拆船厂腹地上分布着各类轧钢厂和二手配件市场,也说明了其具备广阔的市场,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2019年,印度正式加入《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2020年后阿朗港的拆船业应朝着减少污染、治理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加大拆船相关环保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力度等方向努力,促使拆船业向绿色拆解转型发展,A正确;将冲滩拆船转到孟买,将会对孟买造成环境污染,不可取,B错误;通过人造沙滩,增加拆船厂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城市规划,提高阿朗港所依托城市的等级等内容,并未体现出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改进,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A。
希瓦古城(见下图)地处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处,位于卡拉库姆沙中,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古城始建于公元10世纪,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公元10世纪希瓦古城建城的主要条件是( )
A. 棉花种植面积大B. 畜牧业发达
C. 商业贸易繁荣D. 油气开采业发达
13. 希瓦古城的重要特产是( )
A. 绚丽的油纸伞B. 酸甜可口的菠萝
C. 精美的手工剪纸D. 厚实的驼毛手套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希瓦古城位于沙漠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在公元10世纪其棉花种植面积应该不大,畜牧业也不发达,且在沙漠中种植棉花和发展畜牧业也支撑不起城市的修建,AB错误;公元10世纪当地的油气开采技术非常落后,油气资源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开采,D错误;希瓦古城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商业贸易繁荣,利于城市的兴起,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希瓦古城地处沙漠腹地,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且养有骆驼,故厚实的驼毛袜子和手套是当地的重要特产,D正确:油纸伞和手工剪纸均发源于中国,AC错误:菠萝属于热带水果,当地不适宜种植,B错误。故选D。
库车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面积较小的一座冰川,径流主要补给来源为夏季降雨。库车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扇中发育大面积的辫状河道,下图示意扇中辫状河道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扇中河道的主要特征是( )
A. 以下蚀为主,搬运作用强B. 以侧蚀为主,河漫滩发育
C. 沙坝坝体与河床底部高差大D. 以沙质沉积为主,少见砾石
15. 扇中辫状河道的演化过程是( )
A. ①②③B. ③②①
C. ②③①D. ①③②
16. ①过程中沙坝坝顶形成多条水道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坝内部发生分离,河水沿裂隙渗入
B. 沙坝迎水面土质变差,受河水冲刷增强
C. 沙坝抬升河流水位,坝顶受水流切割
D. 冲刷槽更靠近沙坝,水流更加集中
【答案】14. B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库车和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冰川,主要补给来源为夏季降雨,导致库车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出山口处发育冲积扇,扇中是冲积扇的主体组成部分,发育大面积的辫状河道,水流速度缓慢,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宽且河漫滩发育,B选项正确;扇中河流比降较小,河流流速较为缓慢,下切侵蚀程度低,导致沙坝坝体与河床底部高差较小,AC选项错误;扇中河道距离出山口近,沉积物颗粒较大,主要为砾石沉积,沙质沉积河道一般在河流下游。D选项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最初河道内的沙坝是洪水退后形成的,其形状尚未被后续的水流侵蚀破坏,因为③图中,冲刷槽对应的是沙坝,可知是洪水退后形成的;之后,河道中部的沙坝受流水沉积作用的影响,面积逐渐增大,中心沙坝两侧的水流速度加快,发育冲刷槽;随着中心沙坝面积增大,其对河道中的水流起到抬升作用,沙坝坝顶受水流冲刷,逐渐被分割,故扇中辫状河道的演化过程是③→②→①。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河水沿裂隙渗入更多影响的是沙坝的内部结构,会导致沙坝崩塌,而非坝顶的水道形成。A选项错误;沙坝迎水面的土质变化,并非坝顶水道形成的直接原因。土质变差可能会导致冲刷加强,但不足以解释为何会在坝顶特定位置形成多条水道。B选项错误;①过程中中心沙坝面积增大,使水道变得狭窄,河水水位抬高,河水对沙坝顶部的切制作用增强导致沙坝顶部被侵蚀,形成多条水道。C选项正确;冲刷槽靠近沙坝会慢慢使沙坝面积缩小,不会使沙坝坝顶形成多条水道。D选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牙克库木湖是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最大的高原内流咸水湖,位于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湖面海拔3880米。图1示意阿牙克库木湖流域概况,图2示意2003-2022年阿牙克库木湖湖水各径流组分占比变化。
(1)简述阿牙克库木湖流域的气候特征。
(2)推测阿牙克库木湖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3)据研究,2003-2022年阿牙克库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径流量增加。请从水量平衡原理角度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2)特点:冬季水位低,夏季水位高。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气温。
(3)2003-2022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明显扩大,水位上升显著;该湖湖水补给主要靠湖面降水和周边地表径流,该湖为内流湖,水量损失主要为蒸发:在湖水各径流组分占比中,湖面降水、冰川径流和冻土径流占比都较小,而降水径流占比一半以上,并显著增加(故湖泊水位变化主要是降水径流显著增加所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牙克库木湖是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最大的高原内流咸水湖,位于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湖面海拔3880米,该区域属于高原干旱气候区,气候干旱且寒冷,降水稀少,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昼夜温差显著,太阳辐射强烈。
【小问2详解】
阿牙克库木湖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要补给类型,湖泊的水位在一年中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气温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冰川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量。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导致水位上升;冬季气温低,融水量小,水位下降。夏季降水量较多,增加了湖泊的水量,导致水位上升;而冬季降水量少,对水位的影响较小。虽然全年蒸发量都较大,但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相对更大,不过由于夏季补给量也大,所以水位仍然上升;冬季蒸发量对水位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补给量小,水位仍然下降。 综上所述,阿牙克库木湖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共同影响。
【小问3详解】
一个流域或水体的水量变化是由输入与输出水量的差值决定的。在阿牙克库木湖的情况下,输入水量主要包括降水、冰川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而输出水量则主要是湖面蒸发。根据研究,该时期阿牙克库木湖的降水径流量有所增加。这意味着输入湖泊的水量增多,为湖泊提供了更多的补给。 其他因素如冰川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虽然这些也是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但它们的变化通常受到气温的显著影响,并且具有年际和季节性的波动。如果气温没有显著变化,那么这些融水量的变化可能不是导致湖泊水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湖面蒸发是湖泊水量的重要输出项。然而,在干旱的高原气候条件下,蒸发量通常较大且相对稳定,不太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出在该时期,阿牙克库木湖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径流量的增加。这一增加为湖泊提供了更多的补给,使得湖泊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水位上升。 因此,从水量平衡原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判断2003-2022年阿牙克库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径流量增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活动地理扩散和纵深发展形成的城市单元,在中心城市与从属城市之间具有等级层次性。美国长期活跃在工业革命的前沿,在20世纪20年代已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国内科技发展伴随空间上的移民开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超过35.5%的创新人口是在国外出生,受国际化水平影响极大。专利是科技创新的直接表征,美国本土专利总量变化与人口规模的缩放呈正相关,下图示意1790-2022年美国本土累积专利分布情况。
(1)描述1790-2022年美国本土地区累积专利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心城市与从属城市之间具有等级层次性的主要原因。
(3)分析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对美国本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旧金山、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少数城市累积专利数量多;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累积专利数量多,内陆地区数量少。
(2)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产业与技术分工;中心城市科研资源丰富,科技创新等级层次高;从属城市长期接受中心城市创新要素的辐射与直接输入,自身科技创新的需求不高。
(3)外来人口带来了多样的知识文化与技术经验,成为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外来移民扩大了美国的人才规模带来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使美国本土科技创新中心持续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依据图中信息可知,从整体上看,美国本土不同地区的累积专得数量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累积专利数量多,而内陆地区数量少;东北部的芝加哥、纽约及西部的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的累积专利数量远超过本地区其它城市,累积数量最多。
【小问2详解】
由材料“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活动地理扩散和纵深发展形成的城市单元”可知,由于不同等级城市的区位优势不同,为寻找最优区位,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产业与技术分工;中心城市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科研资源丰富,科技创新等级层次高;从属城市长期接受中心城市创新要素的辐射与直接输入,城市的产业层次相对更低,自身科技创新的需求不高。
【小问3详解】
联系已学,外来人口带来了多样的知识文化与技术经验,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成为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国际化水平高意味着能更容易地从全球吸引顶尖的科技人才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外来移民扩大了美国的人才规模带来了大量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促进了新兴产业、高精尖产业发展,引领世界潮流,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使美国本土科技创新中心持续发展。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垂直迁移也叫昼夜迁移,是指海洋动物昼夜间在水体的不同深度之间移动。参与垂直迁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在水中形成了密度极大的生物层,该生物层对声波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因此被称为深海散射层。下图为2011-2020年西南印度洋海域(20°S~54°S,44°E~118°E)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示意图,下表示意该海域深海散射层向上迁移的时间。
注:表中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探究任务一:推测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的发生机制
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生理的原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关于其发生机制的主要假说有:光驱动假说、逃避捕食者假说、能量和资源利用假说等,但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
(1)说出影响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的主要因素。
探究任务二:探究不同季节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规律
(2)说出冬、夏季深海散射层向上迁移的时间差异,推测冬、夏季深海散射层向下迁移的时间差异,并说出判断理由。
探究任务三:探究深海散射层的作用或影响
深海散射层是高营养级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其垂直迁移会对大型捕食者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在海洋生态上对碳循环、物质和能量输送等均有一定作用。
(3)分析深海散射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答案】(1)生活习性、光照、捕食者、饵料的丰度分布等。
(2)向上迁移的时间差异:开始和结束时间,冬季均早于夏季。
向下迁移的时间差异:开始和结束时间,冬季均晚于夏季。
理由:冬季日出较晚、日落较早,昼长较夏季短。
(3)深海散射层将不同深度的生物联系在一起,构成较为复杂的海洋生态链;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固定的碳通过深海散射层输送到深海,经食物链完成物质和能量输送。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白天,阳光照射到海洋表面,导致上层水域的光照强度较高。为了避免强光照射和捕食者的视觉追踪,许多深海生物会选择在下层水域活动。而在夜晚,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这些生物会向上迁移到上层水域觅食。深海散射层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为了避免被捕食者捕获,一些生物会选择垂直迁移寻找更安全的环境。上层水域通常富含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海洋生物,这些生物是深海散射层中许多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为了觅食,深海生物会在夜晚向上迁移,以利用上层水域丰富的食物资源。此外,某些海洋动物具有稳定的生活习性,保持昼夜垂直迁移的行为。综上可知,影响深海散射层垂直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海洋动物生活习性、光照的日变化、逃避捕食者、饵料的丰度分布等。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季的垂直向上迁移的开始时间最早为14:31,最晚为18:43,最早结束时间为17:45,最晚结束时间为20:41。冬季的垂直向上迁移的开始时间最早为13:06,最晚为17:21,最早结束时间为16:29,最晚结束时间为19:29。冬季的垂直向上迁移的开始时间明显较早,结束时间也早,而夏季垂直向上迁移的开始时间明显较晚,结束时间也较晚。这是因为海洋生物受到光照的影响进行垂直迁移,夏季昼长,日落晚,所以结束时间晚,冬季昼短,日落早,结束时间较早。由此可推测夏季和冬季深海散射层向下迁移的开始时间为:冬季日出较晚,冬季向下迁移较晚,夏季日出时间较早,向下迁移的时间较早。
【小问3详解】
深海散射层是海洋生物向下迁移和向上迁移所形成的,在迁移过程中,因为深度的不断变化,可以将不同深度和不同生存环境的物种联系在一起,如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从而形成了跨深度的、复杂的生物联系。海洋表层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颗粒有机碳,并通过深海散射层的垂直迁移,将碳带至深海。在深海散射层中,浮游动物既是初级生产者与较高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营养纽带,它们被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捕食,形成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碳和能量得以在生物之间传递,从而实现从表层到深海的物质和能量输送。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促进全球碳循环。
特色种植专业村镇类型
指标
水果
蔬菜
茶叶
中草药
粮食
海拔/m
467
537
518
695
794
降水量/mm
977
903
1526
1040
826
距地市空间距离/km
53
45
54
63
58
地市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346
336
213
276
288
地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
1.84
1.78
1.65
1.64
1.64
季节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整体
16:20
18:43
13:06
18:31
20:41
16:29
夏季(10月至翌年3月)
16:50
18:43
14:31
19:08
20:41
17:45
冬季(4-9月)
15:57
17:21
13:06
18:03
19:29
16:2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地理试卷docx、地理高三上期中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