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诗中的竹、桃花、鸭子、河豚、蒌蒿、芦苇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 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
C. 诗中所描绘的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D. 竹和鸭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答案】C
【详解】A、竹、桃花、鸭子、河豚、蒌蒿、芦苇六种生物并没有包含该地区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江水中的所有鱼包括多种鱼,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为细胞,C正确;
D、竹为植物,不具有系统层次,鸭子含有系统层次,两者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生命系统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一棵梨树②心肌细胞③DNA分子④结缔组织⑤流感病毒⑥一片湿地中所有的丹顶鹤⑦某片森林中所有的鸟⑧一片树林中的所有生物⑨神经系统
A. ③②⑨④①⑥⑧B. ②④⑨①⑥⑧
C. ②④⑨①⑥⑦⑧D. ②⑨①⑥⑦⑧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一棵梨树属于个体层次;
②心肌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③DNA属于生物大分子,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④结缔组织属于组织层次;
⑤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一片湿地中所有的丹顶鹤属于种群;
⑦某片森林中的所有鸟,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⑧一片树林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⑨神经系统属于系统层次;
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②→组织④→系统⑨→个体①→种群⑥→群落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生物,下列关于颤蓝细菌、发菜、眼虫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B. 眼虫和发菜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C. 酵母菌的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
D. 颤蓝细菌、眼虫、发菜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详解】A、酵母菌为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含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A错误;
B、发菜属于蓝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
C、酵母菌细胞中有液泡结构,C错误;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 )
①细胞学说表明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
③德国的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④细胞学说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⑤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⑥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A
【详解】①细胞学说表明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①错误;②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②错误;
③德国的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由魏尔肖修订的,④错误;
⑤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⑤错误;
⑥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较宏观的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水平,没有进入分子水平,⑥错误。故正确的只有一项。
故选A。
5.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长江中的微小生物”的探究活动,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采集的水样,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几种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B. 各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 乙细胞与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 甲属于自养生物,乙属于异养生物,丁不属于一个生命系统。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衣藻,图乙是草履虫,图丙是细菌,其中①是核糖体,②是拟核。
【详解】A、图甲是衣藻,图乙是草履虫,图丙是细菌,衣藻、草履虫、细菌细胞中都具有核糖体,A正确;
B、不同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其中各种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B正确;
C、乙细胞为草履虫,不具有细胞壁,C错误;
D、甲衣藻可以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乙草履虫只能从外界摄取有机物,为异养生物,丁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C. 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D
【详解】A、细胞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不能在培养基上增殖,A错误;
B、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B错误;
C、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7. “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水和无机盐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适时适量的灌溉和施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土壤缺Mg,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 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含量很高
C. 无机盐在植物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D. 水在生物体内承担着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答案】B
【分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详解】A、若土壤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
B、无机盐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B错误;
C、细胞中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构成化合物,C正确;
D、水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送到体外,D正确。
故选B。
8. 各种化合物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以下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 肥胖的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C. 细胞中的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D. 在所有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都是蛋白质
【答案】A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的含量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
【详解】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肥胖的人脂肪含量较高,但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依然是水,B错误;
C、细胞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但化合物不一定与自然界相同,C错误;
D、在某些植物的果实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可能高于蛋白质,D错误。
9. 麻辣烫是起源于乐山的一种美食,制作麻辣烫时,可以将多种食材融合到一起,补充人体所需的元素和营养物质等,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菜品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
B. 若人体长期缺乏Fe,可能会引发贫血症
C. 老年人应多食用含Ca量高的食物,以预防骨质疏松
D. 若人体缺乏Na+,可能会导致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答案】D
【分析】不同种类的生物中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
【详解】A、不同种类的生物中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A正确;
B、Fe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若人体长期缺乏Fe,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可能会引发贫血症,B正确;
C、Ca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补充Ca可以预防骨质疏松,C正确;
D、缺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
故选D。
10. 若将细胞内某些物质的含量变化与下图中的曲线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I可以表示新鲜的种子在烘干过程中,其细胞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B. 曲线I可以表示植物在越冬时的新陈代谢速率
C. 曲线Ⅱ可以表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D. 曲线Ⅱ可以表示在干旱条件下结合水的相对含量
【答案】A
【详解】A、种子在烘干的过程中,水分会逐渐减少,因此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会逐渐升高至稳定,A正确;
B、植物越冬时新陈代谢速率应该减慢,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提升新陈代谢,C错误;
D、干旱条件下,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上升,D错误。
故选A。
11. 水分子中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B. 因为氢键的稳定性,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水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程度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
D. 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糖等相结合,失去流动性,有利于增强生物的抗逆性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错误;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C正确;
D、细胞内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利于增强生物的抗逆性,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原核细胞一定含DNA②细菌不一定是异养型③原核细胞一定是单细胞生物④原核细胞一定有细胞壁⑤真核细胞生物一定有细胞核⑥真菌不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A. 五项B. 四项C. 三项D. 二项
【答案】B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细胞中一定含DNA,①正确;
②细菌不一定是异养型,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比如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醋酸菌是异养型生物,②正确;
③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一定是单细胞生物,③正确;
④原核细胞不一定有细胞壁,比如支原体无细胞壁,④错误;
⑤真核细胞生物不一定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⑤错误;
⑥真菌不一定是单细胞生物,比如蘑菇是真菌,多细胞生物,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⑥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是人体正常细胞中含有的部分元素和化合物:①C、H、O、N、P、S ②K、Ca、Mg ③Fe、Mn、Zn、Cu ④H2O、无机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 ①②③均为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但③中的元素的重要性不如①②
B. ①②中的元素可以构成④,①中的C和④中的H2O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C. ①②是大量元素,③是微量元素,无①中的C和④中的H2O就没有生命
D. 人体不含叶绿素但含血红蛋白,所以不含②中的Mg,但含有③中的Fe
【答案】C
【详解】A、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都很重要,A错误;
B、①②中的H和O可以构成H2O,结合其他元素也可以构成无机盐,如磷酸盐,碳酸盐,但是在正常细胞中,O元素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H2O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错误;
C、①②是大量元素,③是微量元素,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C就没有生命,H2O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存环境,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没有水细胞不能生存,也就没有生命,C正确;
D、Mg并不是只能构成叶绿素,其在动物体内有许多功能,如参与多种酶的相关反应,激活一些酶等,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
①分别含有5个和12个碳原子的核糖、蔗糖都能被酶催化水解
②糖原和淀粉的水解产物虽然不同,但都是能源物质
③能合成糖原的生物一定是动物
④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⑤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⑥所有的脂质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⑦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⑧和糖原相比,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因而脂肪为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案】B
【详解】核糖是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①错误。糖原和淀粉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②错误。能合成糖原的一定是动物,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③正确。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须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④错误。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⑤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⑥错误。脂肪只含有C、H、O,而脂质中还有N和P,⑦错误。和糖原相比,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能量虽然多,但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⑧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15.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旱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原因之一是结合水相对含量较高
B. 春季开始,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加强
C. 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缺磷会影响固醇的合成
D. 生理盐水能维持植物叶肉细胞的平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
【答案】A
【详解】A、结合水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较低,结合水的含量较高,A正确;
B、春季开始,自由水增多,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减小,细胞代谢水平加强,B错误;
C、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绿素合成不足,叶片发黄,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无磷元素,缺磷不会影响固醇的合成,C错误;
D、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是等渗溶液,能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D错误。
故选A。
16.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 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朽木包括了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一块稻田里的全部虫害,包括多种动物,为多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为一个种群;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里的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故为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O,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 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中没有的特殊元素
C.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D.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B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O不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错误;
B、细胞中的元素来自于无机自然界,因此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中没有的特殊元素,B正确;
C、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C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B。
18. 螺旋藻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蓝细菌门颤藻科螺旋状微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螺旋藻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
C. 螺旋藻含有人体必需的Fe、Mn、Zn等微量元素
D. 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A
【分析】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螺旋藻是蓝细菌的一种,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
C、Fe、Mn、Zn在人体中含量较少,属于微量元素,螺旋藻含有人体必需的Fe、Mn、Zn等微量元素,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C正确;
D、螺旋藻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A。
19. 生物体总是和外界进行着物质交换,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元素,以下关于生物体的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Si在所有细胞中含量都极少
B. 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有Fe、Mn、Zn、B、Cu、Ca、Mg等
C. 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
D. C、H、O、N在细胞中含量高与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关
【答案】D
【分析】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归根结底是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
【详解】A、Si在硅藻禾本科植物中含量较多,A错误;
B、Ca、Mg属于细胞中的大量元素,B错误;
C、不同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C错误;
D、C、H、O、N在细胞中含量高与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关,D正确。
故选D。
20. 如图是对噬菌体(病毒)、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分类依据分成的四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
B. 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 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 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答案】D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除了支原体都有细胞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结构。
【详解】A、乙组中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衣藻是低等植物也有细胞壁,A正确;
B、丁组的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核膜,B正确;
C、丙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蓝细菌是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丁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C正确;
D、甲中噬菌体、变形虫以及乙中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能是有无叶绿体,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21. 牛胰岛素包含 51 个氨基酸,其结构如下图,其中—S—S—是由 2 个—SH 脱去 2 个H 形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 2 个游离的氨基
B. 牛胰岛素为多肽,其中肽键有 50 个
C. 牛胰岛素对牛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 形成—S—S—的—SH 位于侧链基团上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牛胰岛素有2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含有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间通过两个—S—S—相连。
【详解】A、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牛胰岛素有2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A正确;
B、牛胰岛素有2条肽链,含有51个氨基酸,因此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个,B错误;
C、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正确;
D、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SH位于侧链基团上,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都是蛋白质
B.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属于必需氨基酸
C. 某些蛋白质具有由多条肽链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复杂的空间结构
D. 高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丧失生物活性
【答案】C
【详解】A、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A错误;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12种属于必需氨基酸,B错误;
C、某些蛋白质具有由多条肽链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复杂的空间结构,如血红蛋白,C正确;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丧失生物活性,D错误。
故选C。
23. 关于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氨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功能,这些蛋白称为结构蛋白
C.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D. 煮熟的鸡蛋中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肽键没有断裂
【答案】B
【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每分子氨基酸都含有至少一个羧基和氨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正确;
B、蛋白质具有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催化、运输、免疫等功能,其中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的蛋白称为结构蛋白,具有催化、运输、免疫功能的蛋白质为功能蛋白,B错误;
C、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C正确;
D、煮熟的鸡蛋中蛋白质分子因高温而发生空间结构变化(变性),但高温下肽键稳定、没有断裂,且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B。
24. 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B. 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主要的储能物质
C. 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完全相同
D. 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答案】C
【分析】油菜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所以这种转化不会改变种子对N元素的需求;因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酶活性增强,脂肪转变成可溶性糖,为种子萌发过程提供能源物质。
【详解】A、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含量升高,说明脂肪合成酶活性很高,A错误;
B、种子萌发时虽然脂肪转变成可溶性糖,但是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
C、糖类和脂肪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完全相同,均为C、H、O,C正确;
D、由题图可知,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脂肪逐渐减少,且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没有N,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淀粉、几丁质、糖原均属于动物多糖
②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④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A
【详解】①淀粉属于植物多糖,几丁质存在于真菌中,糖原属于动物多糖,①错误;
②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易分解,不能大量转化为糖,②错误;
③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故属于脂质,③正确;
④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属于二糖,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可以做为细胞的结构物质,糖类只能做能源物质
B. 脂质和多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C. 淀粉和脂肪均为体内储能物质,它们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体内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可细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糖类根据水解情况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有乳糖、蔗糖和麦芽糖;多糖主要是淀粉、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糖类中的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可以作为结构物质,A错误;
B、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B错误;
C、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C错误;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中,糖中含氢量少于脂肪,所以糖类耗氧少,D正确。
故选D
27. 下列关于蛋白质及其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谷氨酸的R基是-CH2-CH2-COOH,则它的分子式是C5H9O4N
B. 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 n个氨基酸缩合成的具有4条肽链的蛋白质,肽键数为n-4
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连接成肽链的方式不同有关
【答案】D
【详解】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简式可以表示为C2H4O2NR,由于谷氨酸的R基是-CH2-CH2-COOH,则它的分子式是C5H9O4N,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B正确;
C、已知该蛋白质有n个氨基酸、4条肽链,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4,C正确;
D、不同的蛋白质中氨基酸间连接的方式都是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错误。
故选D。
28. 如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淀粉、糖原
B. 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C. 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共有的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
D. 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答案】A
【详解】A、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肝糖原、肌糖原,不可能是淀粉,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A错误;
B、若①表示脂质中的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B正确;
C、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C正确;
D、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D正确。
故选A。
29.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条多肽链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羧基数为(n-1)
B. 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就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 肽键的连接方式不同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D. 雄性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其功能体现了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答案】A
【详解】A、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n条多肽链至少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因此一条肽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和羧基分别为(n-1),A正确;
B、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没有破坏肽键,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还能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结构以及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不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
D、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30. 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常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B.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C. 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肽键断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
D. 蛋白质盐析后空间结构发生可逆的改变
【答案】A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细胞内蛋白质水解常常需要蛋白酶(另一种蛋白质)催化才能水解,A正确;
B、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B错误;
C、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其肽键一般没有断裂,C错误;
D、蛋白质盐析后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具有生物活性,D错误。
故选A。
二、简答题:(4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31.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小颗粒是______(物质),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中出现______沉淀,实验使用斐林试剂时,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在使用时应该注意______。苹果匀浆不能替换成西瓜汁,原因是______。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______色。
(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用______试剂检验,反应后呈现______色。某同学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一段时间,溶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洗去浮色 ②. 脂肪 ③. 橘黄色
(2)①. 砖红色 ②. 等量混匀 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 ③. 西瓜汁的红色会掩盖砖红色,导致无法观察 ④. 蓝色
(3)①. 双缩脲试剂 ②. 紫色 ③. 滴加的CuSO4过多掩盖了紫色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小问1详解】
进行A组脂肪鉴定实验时,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是脂肪,说明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
【小问2详解】
检测还原糖的B组实验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在使用时注意等量混匀 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西瓜汁的红色的,不利于观察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的砖红色沉淀,因此,苹果匀浆不能替换成西瓜汁;蔗糖不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现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
【小问3详解】
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在C组实验中,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反应后呈紫色,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该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先用双缩脲试剂的A液与组织样液混合,而后在混合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若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硫酸铜溶液)过量,掩盖了实验所产生的紫色,故某同学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一段时间,溶液可能呈蓝色。
32.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玻片应向___方移动。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为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为______。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______。
(4)当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时视野中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将物镜倍数转换为40×,则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为______个。当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128个细胞所充满,当将物镜的放大倍数转换为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为______个。
(5)如表是某同学归纳长寿湖区域蓝细菌、银杏和红鲫鱼参与构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仔细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
①表中______生物对应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归纳中有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表中生命系统中包含非生物成分的层次有______。
【答案】(1)①. 大 ②. ②③⑤
(2)①. 右 ②. 逆时针
(3)细准焦螺旋 (4)①. 2 ②. 8
(5)①. 蓝细菌 银杏 ②. 蓝细菌没有组织 银杏没有系统 ③. 生态系统 生物圈
【分析】细胞的显微结构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而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或宽,不是物像的面积。
【小问1详解】
①②是目镜,③④镜头一端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相反,即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用最短的目镜②与最长的物镜③组合放大倍数最大,此时物镜离玻片的距离较近⑤,故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小问2详解】
视野由乙图转为丙图,表示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物像所在方向就是装片移动的方向,即图中换用高倍物镜前需要向右移动装片。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小问3详解】
从图乙转为图丙,即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小问4详解】
当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时视野中看到一行8个细胞,即此时的放大倍数为100倍。若将物镜倍数转换为40×,则此时的放大倍数为400倍,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了4倍,则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为8÷4=2个。当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128个细胞所充满,当将物镜的放大倍数转换为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为128÷42=8个。
【小问5详解】
①表中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即为个体,没有组织层次;银杏为绿色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因此表中蓝细菌和银杏对应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归纳中有错误。
②表中生态系统包含了该区域内所有生物和这些生物所处的无机环境,即生态系统中包括非生物成分,而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表中的生命系统中包含非生物成分的层次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33. 已知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中的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的结合方式形成该化合物,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________,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肽键,至少有_________个羧基,至少有__________个氧原子。图2中表示组成部分多肽链的R基为___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由图2中这几种氨基酸构成多肽链且每种氨基酸数量无限多,则形成的三肽的种类为________________ .
(3)若该蛋白质是抗体,则具有____________功能,在高温作用下,蛋白质丧失生物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图1化合物的分子量为__________(用a表示)。
【答案】(1)①. 脱水缩合 ②. 羧基 ③.
(2)①. 123 ②. 1 ③. 125 ④. ②④⑥⑧ ⑤. 64
(3)①. 免疫 ②.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4)124a-2220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说明该多肽链中含有124个氨基酸,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图中的②④⑥⑧)依次是-CH2-NH2、-CH3、-CH2-COOH、-CO-COOH。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结合方式形成该化合物,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图示的肽链中含有124个氨基酸,参与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
【小问2详解】
图1中该化合物为124肽,其中含有124-1=123个肽键,至少有1个羧基,位于肽链的一端;该多肽链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至少有(124-1)+2=125个。图2中4个氨基酸的R基(题图中的②④⑥⑧)依次是-CH2-NH2、-CH3、-CH2-COOH、-CO-COOH,有4种各不相同,由图2中这几种氨基酸构成多肽链且每种氨基酸数量无限多,则形成的三肽的种类为43=64种。
【小问3详解】
若该蛋白质是抗体,则具有免疫功能,在高温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表现为变性失活,且是不可逆的。
【小问4详解】
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图1化合物的分子量为氨基酸总量减去脱去的水量和形成二硫键丢失的氢原子的数量=124a-(124-1)×18-2×3=124a-2220。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D
淀粉溶液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蓝细菌
√
√
×
×
√
√
√
√
√
银杏
√
√
√
√
√
√
√
√
√
红鲫鱼
√
√
√
√
√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