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中所包括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框图①中的生物内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化合物
B. 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染色体,是原核生物
C. 框图③内的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D. 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且都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病毒(如噬苗体、HIV等)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详解】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染色体,B错误;水绵、蓝藻、光合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结构包括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C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2.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Ca2+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能力下降
B. 将农作物秸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C.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15N、18O、14C
D. 人体内Na+的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重要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对于调节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合成受阻,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A错误;
B、将农作物秸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B错误;
C、15N是没有放射性的同位素,C错误;
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正确。
故选D。
3. 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下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 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能量少于乙
C. 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质)比甲多
D. 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生物乙中N元素含量较多,动物和植物相比,动物的蛋白质含量高,N元素多,所以甲是植物,乙是动物;脂肪分子中氧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因此H含量高、氧含量低则含的热量高。
【详解】A、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生物乙含有较多的N元素,乙更有可能是动物,A错误;
B、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乙含有较多的H和较少的O,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于甲,释放的能量多于甲,B正确;
C、从表格中看不出染色体数目多少,C错误;
D、因为表格中的数据是干重,不能判断二者含水量的多少,D错误。
故选B。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B. 在冬季,有些乔木体内的淀粉水解,使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多,有利于保水
C. 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D. 在休眠的细菌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一定的功能;
2、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在渗透过程中,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即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A错误;
B、有些乔木在冬季时,体内淀粉水解使可溶性糖类增多,有利于保水,即结合水含量增多,植物的抗逆性增强,B正确;
C、发生病变的器官中,含水量不同,细胞代谢水平也会发生变化,C正确;
D、休眠的细菌,细胞代谢活动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D正确。
故选A。
5. 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质量超过肝质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其发病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调整生活习惯可恢复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肝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B. 人体适量摄入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脂肪
D. 合理膳食及适度运动有助于脂肪肝病人康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肝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A正确;
B、胆固醇除构成动物细胞膜外,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故人体适量摄入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甘油三酯即脂肪,磷脂和胆固醇都不属于脂肪,C错误;
D、合理膳食及适度运动有助于脂肪肝病人康复,D正确。
故选C。
6. 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C.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D. ⑤为肌糖原,是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②是二糖,可以水解为两分子单糖;③是多糖,其中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④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A正确;
B、①是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B错误;
C、①是单糖,均属还原糖,而②中的蔗糖属于非还原糖,C错误;
D、⑤是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而淀粉是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D错误。
故选A。
7.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新发现的一个重要亚显微结构,该结构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高度重叠的部位,彼此相互“连接”,但又未发生膜融合,通过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显微结构MAMs中一定含有C、H、O、N、P等大量元素
B. MAMs作为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连接”可进行信息的交流
C. 线粒体结构异常可能通过MAMs影响内质网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D. 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都具有流动性,二者通过囊泡相互转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具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详解】A、亚显微结构MAMs是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中一定含有C、H、O、N、P等大量元素,A正确;
B、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高度重叠的部位,通过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相互影响,作为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连接”可进行信息的交流,B正确;
C、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相互影响,线粒体结构异常可能通过MAMs影响内质网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C正确;
D、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都是膜结构,都具有流动性,未发生膜融合,二者没有通过囊泡相互转换,D错误。
故选D。
8.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指纹能用于案件侦破,原因是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
B. 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
C. DNA指纹显示,嫌疑人2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受害人DNA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
D. 罪犯样品和怀疑对象1、2、3进行DNA指纹比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
【详解】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这也是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A正确;
B、不同的人的DNA序列并不是完全不同,如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B正确;
C、DNA指纹并没有将DNA彻底水解,则不能得出彻底水解产物有多少,C错误;
D、DNA指纹显示,怀疑对象1的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样品最相似,故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正确。
故选C
9.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②蛙的红细胞 ③人体浆细胞④乳酸菌细胞⑤酵母菌细胞
A. ①②B. ③④C. ③②D. ⑤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由于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质的环境中,细胞质基质中也是以水为基质的液体环境,因此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定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各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空气一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膜的表面积之比最小是4,此时该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最大是该细胞具有各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及细胞核。
【详解】①②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少。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所以比值较大。
③人体浆细胞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且与分泌功能相适应,具有大量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比值最大;
④乳酸菌是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因此比值最小。
综上所述,③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研究表明,将细胞加热到43℃,荧光素酶会错误折叠并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暂时储存,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条件适宜时,这些蛋白质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后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伴侣蛋白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C. 核仁能够将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合成和加工
D. 核仁既能参与组装核糖体,又能对蛋白质进行修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以防止细胞免受损伤”可知,伴侣蛋白对细胞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属于生物大分子,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
B、伴侣蛋白与错误折叠蛋白质结合进入核仁,可保护细胞免受损伤,B正确;
C、蛋白质重新合成和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形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既能参与组装核糖体,又能对蛋白质进行修复,D正确。
故选C。
11.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 根据荧光恢复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所以C不正确。
12. 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 图2中的③与图1中的①的帽形相同
C. 图1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 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菊花形的伞柄嫁接到帽型的假根上,长出帽型的伞帽,帽形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型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型的伞帽,因此伞藻的形态是由假根决定的。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故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A正确;
B、图2中的③与图1中的①的细胞核相同,故两者都是菊花形帽,B正确;
C、图1中①②嫁接的是柄,属于细胞的细胞质部分,故不会引起帽形的改变,C错误;
D、嫁接实验及核移植实验可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
故选C。
13. 如图甲烧杯中是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液,乙烧杯中是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1h后,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 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C. 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D. 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呈砖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大于透析袋内蒸馏水的浓度,由于淀粉不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水分子从透析袋出来进入烧杯,导致透析袋外的淀粉溶液浓度降低,A错误;
B、由于淀粉不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甲烧杯中透析袋内没有淀粉,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B错误;
C、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可以进入透析袋,而透析袋内的水分子可以出来进入烧杯,所以烧杯中水分子增多,葡萄糖分子减少,所以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C正确;
D、乙烧杯中葡萄糖可以进入透析袋,葡萄糖是还原糖,所以乙烧杯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才可以变成砖红色,D错误.
故选C
【点睛】
14.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高盐分(NaCl、混合钠盐和混合氯盐)胁迫下的豌豆幼苗对离子的吸收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离子
分组
Na⁺
Cl⁻
K⁺
Mg²⁺
对照组
0.9
3.0
5.0
3.0
高浓度NaCl处理组
23.0
7.0
38.0
3.3
A. 盐分胁迫下,细胞对K⁺的吸收作用明显增强
B. 对照组的豌豆幼苗需放在清水中培养
C. 不同类型的盐分胁迫下,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 盐分胁迫下,细胞通过增加对离子的吸收总量来提高抗盐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高盐分(NaCl、混合钠盐和混合氯盐)胁迫下豌豆幼苗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涉及到离子的运输和选择性吸收等概念。例如,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等方式吸收离子。
【详解】A、从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与对照组相比,盐分胁迫下细胞对K+的吸收作用增强,A 正确;
B、本实验是探究不同类型的高盐分胁迫下豌豆幼苗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对照组的幼苗应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而非清水中,B错误;
C、题表中显示,在不同类型的盐分胁迫下,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总量存在差异,这表明细胞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C正确;
D 、在盐分胁迫下,细胞通过吸收离子,使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加,从而提高抗盐能力,D正确。
故选B。
15. 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 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
高浓度混合钠盐处理组
87.0
3.0
42.0
3.2
高浓度混合氯盐处理组
0.9
8.0
39.0
3.3
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
B、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错误;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
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16. 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绘制成了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e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 cd段,水分子只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 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 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c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c〜d段,细胞的相对值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e段,细胞的相对值大于细胞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加。
【详解】A、be段中,bc段细胞水分进出平衡,但是cd段细胞体积增大,说明细胞还能吸水,没有死亡,A错误;
B、cd段,水分子可进出细胞,但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于从细胞内运出细胞外的,B错误;
C、de段,细胞大小相对值不再变化,但大于细胞初始状态,说明细胞吸水,体积有所增大,但细胞壁的存在限制了细胞体积无限增大,所以外界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e时细胞的相对值大于a时细胞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则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D正确。
故选D。
17.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完成增殖后,在释放的过程中会将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的外面,形成病毒的包膜,流感病毒包膜中有一种糖蛋白(血凝素),该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利于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只有核酸和蛋白质
B. 流感病毒的释放与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有关
C. 血凝素的分泌过程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血凝素与受体的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由题意知流感病毒含有包膜,所以成分还含有磷脂,A错误;
B、流感病毒的释放不能体现膜的功能特性即选择透过性,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即特性流动性,B错误;
C、血凝素是膜蛋白,所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
18. 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测量细胞中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
B. LC3Ⅱ/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 推测LC3Ⅱ蛋白应在自噬体膜上,向溶酶体发出“吃我”的信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因变量是大鼠细胞内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大强度运动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
【详解】A、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根据柱形图可推知,对照组两种蛋白的比例相同,随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大,B正确;
C、据图可推知:运动可使LC3Ⅱ蛋白增加,可以促进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C错误;
D、由题干信息“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可推测LC3Ⅱ蛋白应在自噬体膜上,向溶酶体发出“吃我”的信号,进而完成自噬过程,D正确。
故选C。
19. 脂滴(LD)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主要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质的新型细胞器。哺乳动物细胞在侵入的细菌脂多糖LPS作用下,会促使多种宿主防御蛋白在LD上组装成复杂的簇,引发蛋白质介导的抗菌作用。LPS还能抑制LD内脂质在线粒体内的降解,同时增加LD与细菌的接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LD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包裹而成的细胞器
B. LD中的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LD可作为杀死细胞内病原体维持细胞稳态的细胞器
D. LPS是由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可抑制LD内脂质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
(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滴(LD)主要储存脂肪等脂质,脂质不溶于水,则脂滴可能是由单侧磷脂分子包裹而成的细胞器,尾部朝内有利于储存脂肪,A正确;
B、LD中的胆固醇不仅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多种宿主防御蛋白会在LD上组装成复杂的簇,引发抗菌作用,以应对细菌的侵袭,所以LD可与细菌接触,杀死病原体,维持细胞稳态,C正确;
D、LPS是细菌的脂多糖,不是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D错误。
故选D。
20. 乳酸杆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乳酸杆菌发酵能产生有机酸、乳酸菌素(一类多肽类物质)和多种酶系,进而抑制肠道内腐败菌和其他病原体的生长,改善肠道功能。下列有关乳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乳酸菌具有明显的核仁
C. 乳酸杆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D. 乳酸杆菌素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放线菌等。
【详解】A、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仁,B错误;
C、乳酸杆菌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无核仁,因此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C正确;
D、乳酸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1. 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B. 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
C. 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D. 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选择的材料是黑藻幼嫩的小叶,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较大、数量较少。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
【详解】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黑藻叶龄、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A正确;
B、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原因新叶比老叶细胞代谢旺盛,而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低,B错误;
C、选择新鲜的叶片,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实验容易取得成功,C正确;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常以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B。
22.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
B. 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
C. 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D. 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也可以直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详解】A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失水变小,A正确,B错误;
C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CD正确。
故选B。
23.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分析图示:滴加蔗糖溶液①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一定程度,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①中吸收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②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②中失去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③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较大,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③中吸收水分多,且多于蔗糖溶液①,由此推断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为:②>①>③。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
B、②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
C、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
故选A。
【点睛】
24. 完成下列概念图,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有( )
①脱氧核苷酸 ②8种 ③5种碱基 ④1种五碳糖 ⑤脱氧核苷酸链 ⑥细胞核 ⑦细胞质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根据DNA可以判定①为脱氧核苷酸、②脱氧核苷酸有4种、③为含氮碱基、④脱氧核糖、⑤为脱氧核苷酸长链、⑥为细胞核、⑦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为脱氧核苷酸,因此,②为4种,③为4种碱基,④脱氧核糖、⑤为脱氧核苷酸长链、⑥为细胞核、⑦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正确的说法有5个(即①④⑤⑥⑦)。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 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 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需要线粒体参与
C. 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
D. 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 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 pH 升高结合的能力减弱。
【详解】A、依据题干 可推知,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
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
D、依据题干信息“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甲中A、B、D分别表示细胞内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a、b、d分别表示能组成这三种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乙是某五十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的_____的不同是决定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图甲中B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将B彻底水解后产物有_____种。
(3)物质A、B、D都以_____为基本骨架。
(4)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乙),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物,不考虑R基中含有氧原子,该过程产生的多肽中,肽键数目减少_____个,氧原子数目减少_____个。
【答案】(1)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2) ①. 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 ②. 6##六
(3)碳链 (4) ①. 4##四 ②. 2##二##两
【解析】
【分析】图甲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都含有C、H、O、N,绝大多数还含有S元素,所以A是蛋白质,B是DNA,a是蛋白质的单体,b是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糖类是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即D是糖类,糖类的单体是d葡萄糖。
【小问1详解】
图甲中A是组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A是蛋白质,其单体a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是决定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小问2详解】
B是元素组成是C、H、O、N、P,参与构成染色体,所以B是DNA,b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由于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分别是A、T、C、G四种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分子。
【小问3详解】
物质A是蛋白质,B是DNA,D是多糖,三者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五十肽是条多肽链,将其中的2个丙氨酸去掉后,需要打开4个肽键,所以肽键的数目减少4个。在此过程中,需消耗4个水分子,即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不考虑R基中含有氧原子,该过程产生的多肽中,少了2个丙氨酸(C3H7NO2)和50位的氨基酸(含有1个羧基,2个氧原子),即减少了2×2+1×2=6个氧原子,合计氧原子的变化为+4-6=-2个,即减少2个。
27. 下图1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2)图1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___(填写序号),[⑨]在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核上表现出具有_____的特点。
(3)图1中参与小窝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有_____(填写序号)。
(4)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和肽段2加入胆固
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图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_____(填“肽段1”或“肽段2”)中。
【答案】(1) ①. 动物细胞 ②. 无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有中心体
(2) ①. ①⑥⑧⑨⑩ ②. 选择透过性
(3)①⑤⑥⑩ (4)肽段1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题图分析,图1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图2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图3结果显示肽段1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下降,说明胆固醇与肽段1发生结合,而肽段2中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说明胆固醇没有和肽段2结合,显然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上。
【小问1详解】
图1细胞中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具有中心体,所以图1表示动物细胞。
【小问2详解】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图1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依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可知,①内质网、⑥线粒体、⑧细胞膜、⑨核膜和⑩高尔基体可以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⑨表示核膜,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上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小问3详解】
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同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参与小窝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有⑤核糖体、①内质网、⑩高尔基体、⑥线粒体。
【小问4详解】
图3中结果显示,在肽段1中加入胆固醇之后荧光强度下降很多,而在肽段2中加入胆固醇之后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显然在肽段2中加入的胆固醇并未与肽段2发生结合,因此可推测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28. 下图1 表示某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后产生效应的过程
(1)由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肿瘤细胞后,一部分在溶酶体和_________ 中被降解,另一部分通过进入细胞核,积累后产生效应。因此可以推测:为增强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及药效,需________(填 “缩短”或“延长”)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停留时间。
(2)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可以迅速被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图2
①下列同位素中,可用于实验中亲核蛋白进行标记的有_______________
A.14C B.3H C.18O D. 15N
②根据各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知,亲核蛋白快速进入细胞核依赖于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 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缩短
(2) ①. AB ②. 尾部
(3)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显示的药物的走向有:
①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
②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
③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肿瘤细胞后,一部分在溶酶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降解,另一部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产生效应。因此可以推测:为增强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及药效,需“缩短”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停留时间,进而避免药物被分解。较快进入到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①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可以迅速被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其走向,而18O和15N均不具有放射性,因而不可用于标记蛋白质,则可用于标记的是14C 和3H,即AB正确。
故选AB。
②根据各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知,放射性头部不能进入到细胞核中,而放射性尾部可以进入到细胞核中,即亲核蛋白快速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小问3详解】
由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结果可知,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才可以进入细胞核内,故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可以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由亲核蛋白携带药物进入细胞核内。
29.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3的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_____。
(2)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
(3)已知同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细微差异,但大致接近。该小组为估测细胞液的浓度,设计实验如下:分别用4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T1、T2、T3、T4)处理来自同一片洋葱鳞片叶的4组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并计算视野中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比例,然后用清水处理,再次观察并计算视野中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比例,实验结果如c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与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是______。
②T4组用清水处理后,还有75%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成两分子单糖,蔗糖酶通不过半透膜),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一段时间后,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此现象说明:_____。
②若一段时间后,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管液面仅略高于a管后不再变化。此现象说明蔗糖被蔗糖酶水解,其产物能通过半透膜,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答案】(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等于或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3) ①. T4 ②. T1 ③.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蔗糖溶液处理时间太久,导致部分细胞死亡
(4) ①. 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 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
1、必须是活细胞;
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
3、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小问1详解】
图a中3是细胞核,其功能的完整表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小问2详解】
图b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当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由于无法判断图b细胞的状态,所以细胞处于图b所示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等于或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小问3详解】
①依据题干信息,蔗糖浓度为T1时,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为52%,之于清水中,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为0,说明T1时,细胞液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差最小,当蔗糖浓度为T4时,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比例为100%,用清水处理后,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75%,说明T4时,细胞液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差最大。综上,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T4,与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T1。
②结合第一小问,可知,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中,T4浓度最高,细胞液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差最大,质壁分离的比例最大,之所以用清水处理后,还有75%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蔗糖溶液处理时间太长),导致部分细胞死亡。
【小问4详解】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的浓度)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说明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分子的数量增加),说明蔗糖被水解,但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说明b侧浓度高于a侧,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但“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所以为了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在a管中也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区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区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一(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