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健康》一书中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选择健康》一书中提出:“人类并无成百上千种疾病,人类的疾病只有一种,那就是细胞病。”从细胞学说角度来理解这一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 人的每个细胞均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细胞出现损伤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C.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与植物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细胞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 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老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保证了人体的生长和修复
【答案】C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多细胞生物的众多细胞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与植物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细胞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
D、魏尔肖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但没有指出产生方式,D错误。
故选C。
2. 海参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还富含钙、磷、铁、镁、碘、硒等,具有防止动脉硬化,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参中的维生素D属于胆固醇,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B. 钙、镁、铁、硒是组成海参细胞的大量元素,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海参细胞中某些糖蛋白和糖脂可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分子识别和信号传导
D.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海参体内不同细胞中所含蛋白质完全不同
【答案】C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维生素D属于固醇,不属于胆固醇,A错误;
B、钙、镁属于组成海参细胞的大量元素,铁、硒属于组成海参细胞的微量元素,B错误;
C、海参细胞膜表面的某些糖蛋白和糖脂可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分子识别和信号传导,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海参体内不同细胞中所含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3. 某人咳嗽不止去就诊时,医生会检查他的呼吸道是否被肺炎支原体感染。下图是支原体结构模式图,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小的细胞。下图为支原体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原体是没有线粒体的单细胞生物,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B. 支原体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但是没有核膜
C. 支原体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支原体内有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A错误;
B、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属于原核细胞,B正确;
C、支原体细胞中无核仁结构,C错误;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即没有膜性管道系统,D错误。
故选B。
4. 方便面中脱水蔬菜的主要加工过程如下:原料挑选、切削和烫漂、冷却沥水、烘干。烘干的过程需要注意温度,否则容易烤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水蔬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N
B. 蔬菜烘干的过程中主要是失去结合水
C. 完全烤焦后剩余的无机盐能给细胞提供能量
D. 方便面中干牛肉(假设牛肉完全失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答案】D
【详解】A、脱水蔬菜细胞中原子数最多的为氢元素,含量最多的是碳元素,A错误;
B、细胞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蔬菜直接烘干,烘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为自由水,B错误;
C、烤焦后形成的物质主要为无机盐,而无机盐不能给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据题干信息可知,干牛肉细胞已失去全部水分,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D正确。
故选D。
5. 下图为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通式,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核酸中,b有2种,c有4种
B. 在DNA中,b为脱氧核糖
C. 在图示中,a表示磷酸基团
D. 在RNA中,U是c的特征碱基
【答案】A
【详解】A、b是五碳糖,在核酸中,b有2种,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c是含氮碱基,有5种,分别是A、T、U、G、C,A错误;
B、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因此b是脱氧核糖,B正确;
C、每个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a是磷酸基团,C正确;
D、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其中U是RNA的特有碱基,D正确。
故选A。
6. 绝大数细胞都有细胞核,它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 ②是核孔,是所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C. ③是核膜,具有两层选择透过性的膜
D. ④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详解】A、①是染色质,容易被醋酸洋红或甲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②是核孔,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具有选择性,B错误;
C、③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
D、④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7. 在细胞中,囊泡像深海中的“潜艇”,穿梭于许多细胞器之间进行相关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下列结构中不能够形成囊泡的是( )
A. 核糖体B. 高尔基体C. 内质网D. 细胞膜
【答案】A
【分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无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都能形成囊泡。
【详解】囊泡是细胞中的具膜小体,由细胞中的膜结构产生,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都具有膜结构,能够形成囊泡,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能够形成囊泡,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南宋词人李清照形容海棠叶和花的诗句。与“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 )
A. 叶绿体和液泡B. 细胞核和细胞质
C. 叶绿体和线粒体D. 叶绿体和细胞质
【答案】A
【详解】“绿肥红瘦”中的“绿”的指海棠的叶子,与“绿”相关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绿肥红瘦”中的“红”是指海棠花,使海棠花呈现红色的是花青素,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A正确。
故选A。
9. 如图所示,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B
【分析】在图甲中,①②均为目镜;③④均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的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详解】A、目镜①的镜筒比②的长,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的镜筒比④的长,因此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
B、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综合对上述选项的分析可知: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B正确;
C、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所示的高倍物镜,在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但不能提升镜筒,C错误;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
故选B。
10.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 丙能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乙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D. 甲结构的B侧为外表面
【答案】D
【分析】据图示结构可知,甲是生物膜结构,为单层膜;乙是叶绿体,丙是核糖体。
【详解】A、甲为单层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乙(叶绿体)具有两层膜,丙(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丙是核糖体,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错误;
C、乙(叶绿体)并非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如叶绿体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错误;
D、甲结构为细胞膜,B侧有糖蛋白,是细胞膜的外表面,D正确。
故选D。
11. 用某种方法分离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可能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 发菜细胞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是甲和丙
C. 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 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蛋白质和脂质)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详解】A、甲有膜结构(蛋白质和脂质)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因为取自动物细胞,因而不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A错误;
B、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丙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有细胞器甲,即线粒体,B错误;
C、细胞器丙为核糖体,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因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上,C正确;
D、细胞器乙为具膜细胞器,不含核酸,可能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若为溶酶体则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无关,D错误。
故选C。
12. 内膜系统构成了细胞器之间的天然屏障,细胞内的膜性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囊泡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细胞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C. 破坏细胞骨架不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
D. 细胞内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C
【分析】生物膜系统(1)组成:由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组成。(2)联系:①成分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②结构上的联系:内质网膜和核膜、细胞膜之间是直接联系;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进行间接联系。③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详解】A、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也可以来自胞吞时细胞膜的内陷,A正确;
B、细胞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B正确;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能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有关,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因此破坏细胞骨架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C。
13. 如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④是细胞骨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其仅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的功能
B. 不同物种的精子和卵细胞不能受精,与细胞膜上物质①的功能有关
C. 细胞膜上的②都不可以移动,③都可以侧向自由移动
D. ④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B
【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④是细胞骨架。
【详解】A、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止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的功能,还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等功能,A错误;
B、精卵结合需要识别,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交流有关,B正确;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③磷脂可以侧向移动,而大多数②蛋白质可以移动,C错误;
D、④为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成分,D错误。
故选B。
14.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错误的是( )
A. 观察细胞质流动——新鲜的黑藻叶片
B. 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C.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物理模型
D.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D
【分析】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新鲜的黑藻叶片叶绿体大,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A正确;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可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正确;
C、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的模型是以实物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是物理模型,C正确;
D、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生物材料是无细胞器膜无核膜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公鸡不属于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 胞吐过程的发生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C. 分泌蛋白排出细胞会发生转运蛋白构象改变
D. 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需消耗ATP
【答案】A
【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胞吞和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详解】A、胞吞与胞吐过程中,包裹物质的小泡需要从细胞膜脱离或与细胞膜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B错误;
C、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错误;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16.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过程中,水分子仅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
B. 乙→丙过程中,细胞壁的存在使细胞不会膨胀
C. 丙图中的细胞①,可能在甲→乙的过程中死亡
D. 若选用洋葱内表皮为材料,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乙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丙过程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甲→乙过程中,水分子既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也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动,只是总体表现为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A错误;
B、乙→丙过程中,细胞壁的存在使细胞涨破,但细胞壁有一定的收缩性,所以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B错误;
C、丙图中的细胞①,可能在甲→乙的过程中死亡,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
D、由于洋葱内表皮为白色,其液泡为无色或颜色较浅,若选用洋葱内表皮为材料,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相对不明显,D错误。
故选C。
17. 下列属于酶和无机催化剂共有特点的是( )
①专一性②作用条件较温和③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④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详解】①②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是酶特有的特点,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酶和无机催化共有特点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③④符合题意。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人体中某生命活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B. 过程①伴随着特殊化学键的断裂
C. 酶1降低了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D. 过程②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
【答案】D
【分析】ATP是细胞中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这种化学键不稳定,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是能,当在ATP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
【详解】AB、据图可知,过程①为ATP的水解。ATP中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ATP中特殊化学不稳定,易断裂,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易离开ATP。因此,过程①伴随着特殊化学键的断裂,也伴随着特殊化学键中能量的释放,A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1降低了 ATP 水解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
D、据图可知,过程②为ATP的合成过程,依题意,过程②是人体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因此,过程②所需的能量不可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D错误。
故选D。
19.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只有温度和PH
B. 产物B与酶1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
C. 酶1活性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D. 酶1能与多种物质相结合,因此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酶活性的大小与温度、pH等相关。根据题图分析,当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从而不能生成产物A。
【详解】A、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pH,A错误;
B、产物B浓度高时,酶1无活性,而当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说明产物B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B正确;
C、酶活性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大小与温度、pH等相关,与底物浓度没有关系,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酶1能与两种物质结合,但是每个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不同,这也说明了酶的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20. 在离体的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物质“X”后,发现线粒体中有二氧化碳释放。请推断物质“X”是( )
A. 乳酸B. 乙醇C. 葡萄糖D. 丙酮酸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在离体的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物质“X”后,发现线粒体中有二氧化碳释放,表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H],并合成少量的ATP,因此加入的物质“X”是丙酮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最终产物是( )
A. CO2B. [H]C. 酒精D. 乳酸
【答案】A
【详解】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两者共同终产物是二氧化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详解】A、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正确;
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零下低温会导致细胞受损,C错误;
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23.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产生的ATP 少于过程②中的
B. 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C. 葡萄糖经过①②过程后,其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D. 过程④会发生[H] 与 O2 的结合,形成水并合成大量 ATP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详解】A、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①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C错误;
D、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 与 O2 的结合,形成水并合成大量 ATP,D正确。
故选D。
24.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更充分
B.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丙+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酒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饮品,疱疹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