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1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2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3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4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6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7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2)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图片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改革的目的,分户经营,保证国家集体,自负盈亏,土地公有,统一经营,自主经营,大锅饭,集中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及其影响,2.了解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哪开始?为什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最先改革的地点和时间: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5. 意义(积极影响):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的讲话)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1.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2.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 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C.人民公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间,1978年,材料反映了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ppt、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avi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授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包产到户契约,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农民交公粮的场景,农村经济,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劳动热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