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教材分析: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忧”和“归”是两首诗的诗眼。曹操的“忧”是通过运用比兴、化用典故的手法含蓄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慕和建功立业的宏愿,而陶渊明的“归”则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那种“归”意就潜藏在画面里。
学习目标:
1. 诵读两首诗,抓住诗眼,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
2. 把握诗人形象,探究二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深层的原因。
3. 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的人生态度,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PPT展示 后人眼中的曹操、陶渊明
学习情境:
为体味古人丰富的思想、诗意的人生,增强新时代青年学子对人生的感悟,我班将举行“乱世中的不同选择”读诗分享会,要求围绕《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展开讨论。
活动一:穿越历史的心声
1.填写下表,对比两首诗的时代背景、节奏音韵、情感风格等,从而选准配乐,朗读入境。
请跟随配乐,读诗入境。
通过诵读,我们知道这两首诗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曹操的“忧”、陶渊明的“归”)
活动二:比较鉴赏,悟诗人追求
1、请大家把《短歌行》中“忧”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并思考:他“忧”在何处,为何而“忧”?
2、《归园田居》(其一)的“归”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表明诗人忧愁原因的句子。
为何而忧?
一忧时光易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比喻)
二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郑风·子衿》
用典,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诗经·小雅·鹿鸣》
用典,《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归来的心意。
三忧: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用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黑暗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为何而归:诗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用“羁鸟”“池鱼”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为什么要“守拙”?
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归向何处:请同学们赏析诗人回归田园时环境描写的句子。
归去如何: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情?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闲适。
小结:《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各展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思考:二人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为什么不一样呢?结合文本,根据两人的生平经历,分析原因。
活动三:表达交流,悟情志
渴望与淡泊,进取与超脱,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
正方:积极入世不负青春
反方:归隐山林返归自然
通过刚刚的辩论,你从曹操和陶渊明两种诗意的人生追求中,感悟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分享1:
志向与理想没有贵贱对错之分,只要那是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喜欢的,值得我们倾一生而追求的,都应被我们所尊重。不论我们身处哪种生存境遇,都应当热爱生活,诗意地栖居。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他们人生选择虽不同,归处不同,然此心安处即吾家,不论是归家还是归国,都活出了生命的诗意。
分享2:
他们的选择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而这两种追求其实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积极入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心灵自由。很明显,曹操在面临失败、面临理想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依然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陶渊明,在刚开始的儒家思想入仕走不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道家的回归“心灵自由”。我们不能说曹操的选择是积极的,陶渊明的选择是消极避世的,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人生选择不同,人生的追求不同。
分享3:
我们要学习曹操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价值,也要学习陶渊明不慕名利,固守节操,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在追求自身价值之时,当遇到困难坎坷无法解脱时,可以用道家的无为让自己得到暂时的解脱,能够乐观、旷达去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从而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前进。
教师寄语:渴望和进取,促使曹操建功立业,积极用世;淡泊与超脱从来不是渴望与进取的反义词,因为避世之后的陶渊明也创作了传世的诗篇。乱世之中的他们殊途同归,都归向了自己的内心。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朱光潜
拓展作业:
读了这两首诗,相信你对两位诗人有了更深的感悟,请你尝试各用一种植物来比喻诗人。
用这种句式来写:
在我心里,陶渊明,你就像_____,因为你_____________
在我心里,曹操,你就像_____,因为你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获奖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题任务,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