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高三年级语文每周好题精选练习(第1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1月高三年级语文每周好题精选练习(第1周,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瓦砚①
欧阳修
砖瓦贱微物,得厕②笔墨间。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③。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
[注]①古瓦砚:此砚系诗人朋友获古铜雀台瓦当制成,赠予诗人,为诗人所珍藏。②厕:置身。③攀:比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砖瓦能跻身于笔墨之间,是因为人们用它们制成了或美或丑、形态各异的砚台。
B.诗歌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运用了对比手法,强化了观点。
C.诗歌表面上咏物,实际上由物而及人,“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点明了主旨。
D.前人曾评价“宋诗主理”,可见宋诗强调义理思辨,从这首诗来看,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2.从诗中看,欧阳修认为应该如何用人?请简要分析。
二、默写题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大片青绿色,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概括了“青”的来源和特点。
(2)“人才强则国家强”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言,要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到人尽其才。
(3)“云”这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表达自然之美,也可以表达超脱傲然的情怀,还能表达怀人思乡的情感。如高中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
4.下列加粗字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A.见贤思齐焉B.自见者不明C.先齐其家D.朝闻道,夕死可矣
5.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微斯人,吾谁与归孔子云: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语言表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①_________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我②_________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 ),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③_________,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7.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粗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8.下列诗人的诗句最适合填到括号中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口中的“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B.李商隐口中的“榴枝婀娜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D.司马光口中的“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古今历史,横跨不同文化,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但①___________。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你想要的东西,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譬如在医学领域,医疗工作者受过良好教育,受人尊敬,薪资丰厚,这些因素会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作为脆弱病人,A他本身想要的东西或医生设想自己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难以被黄金法则弥合。因此,精神病学教授哈维·马克·乔奇诺夫就提出了一项“白金法则”——②___________,B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贵的代价。
白金法则并不是全新的法则,但在医学中,它将目前关于患者自主、平等和多样性的观点,以凝练的表达精巧地整合在了一起,很适合教授给健康从业者。当然,努力理解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并不意味着③___________。医学无法提供“外卖服务”,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在医疗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最起码,尝试去努力完成它,会确保你对自己的明智选择保持足够的谦逊。”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0.文中两处画框的部分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或美或丑、形态各异的砚台”错误。“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意为“对于事物来说只要是相宜的,成了有用之物,就不必计较它的丑与美”。可见本诗说的是,砖瓦能跻身于笔墨之间,是因为它们被制成砚台之后在研墨方面有很大作用,并不是因为人们用它们制成了或美或丑、形态各异的砚台。
2.答案:①要重视人的才能,用人不能看其地位高下、外貌美丑。砖瓦微贱,制成砚台却在研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能计较事物外貌的丑与美,用人也应重视其内在才华。
②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砖瓦不像黄金那样宝贵,没有玉那样坚硬的质地,制成的砚台却能在研墨方面有长处。用人也应重在用人之长。
解析:本诗借物兴感,借题发挥,从瓦砚的功用生发,表达了诗人在如何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慨叹古今量才用人之难。“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意为“对于事物来说只要是相宜的,成了有用之物,就不必计较它的丑与美”,可见诗人认为用人同样如此,不能只看人的出身、地位、外貌,应重视其内在的才华。“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的意思是“金子不能说不是宝贵之物,玉石又怎能说它不是坚硬的物品呢?用这两样东西来磨墨,反而不如这瓦砾更适用”。砖瓦不像黄金那样宝贵,也没有玉那样坚硬的质地,但是用它制成的砚台却能在研墨方面有长处。诗人以此为喻,认为用人也应重在用人之长。
3.答案:(1)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3)示例一: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示例二: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示例三: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4.答案:B
解析:例句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A.“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句意: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B.“明”:形容词作动词,显明。句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C.“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D.“朝”:名词作状语,早晨。句意: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状语后置。B.定语后置。C.宾语前置。D.判断句。
6.答案:①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②不由自主
③硕果累累
解析:①根据语境“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可知是雨后的绿意让人心情舒畅。可填“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②根据语境“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可知,石榴树吸引了我,因而“我”控制不住自己,停下了脚步。可填“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③根据语境“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可知开花后,秋天应是结了很多的果实。可填“硕果累累”。硕果累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
7.答案:B
解析:文中加粗的“就是”表示肯定。
A.表示就可以。
B.表示肯定。
C.表示假设,就算。
D.不过,只是,表示转折。
故选B。
8.答案:C
解析:结合前文“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雨后的微凉”“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点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张力十足”的描述,语境是在描述下过一阵小雨之后,作者在看到石榴花开之后产生的联想。
A.“榴花出短垣”与“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的语境不符。
B.“实繁”“榴子鲜”与“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不符。
C.“微雨过”“榴花开欲然”与之最为契合。
D.“榴花映叶未全开”与“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不符。
故选C。
9.答案:①这个法则并不完美 ②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 ③要为所有需求提供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面的转折词“但”和后文“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你想要的东西,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可知,这里可填“这个法则并不完美”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根据前文“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和后文“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贵的代价”可知,这里可填“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前文“并不意味着”和后文“医学无法提供‘外卖服务’,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在医疗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可知,这里可填“要为所有需求提供服务”之类的内容。
10.答案:A处修改为:他本身想要的东西和医生设想自己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
B处修改为: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A处虚词使用不当,应将“或”改成“和”或“与”;B处不合逻辑,应删掉“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1月高三年级语文每周好题精选练习(第3周,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9月模考好题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新课标全国Ⅰ卷语言文字运用9月模考好题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