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江苏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
B.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的含量高,氢的含量氨
C.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其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利于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2.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部分功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可说明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的边界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协助
C.细胞膜中物质①②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图2所示细胞膜的功能的实现与图1中结构③密切相关
3.核仁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的核内结构,其组成成分很不稳定,并且由于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列有关核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仁区含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
B.核仁区含有 RNA-蛋白质复合物
C.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核仁外的DNA 中
D.核仁区的蛋白质是在核仁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4.如图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2纵轴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
C.温度在t1时比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t2、t3时都可能受到破坏
5.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NAD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C.有氧呼吸过程在线粒体的内膜产生H2O
D.ATP合酶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6.小肠干细胞能够分化形成小肠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下列关于这几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干细胞分化程度最低,具有全能性
B.一般情况下,分化形成的4种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
C.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D.小肠上皮细胞能行使保护功能,寿命较短
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形成1种卵细胞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⑤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⑥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通常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A.1B.2C.3D.4
8.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F1产生4种配子的实质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其中在数量上YyRr:YyRR:yyRR=4:2:1
C.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黄色:绿色、皱粒:圆粒都接近3:1
D.F1自交后,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9.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性别无关
C.某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遗传自其祖母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10.两条链均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7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1/16
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7/8
D.复制过程中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50个
11.下图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生理过程通常发生原核生物体内
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有③④过程
C.④和⑤一般不会发生在正常的细胞中
D.②过程将整个DNA分子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中
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②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 ④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⑤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⑥基因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
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
14.某桦尺蛾种群中,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为S,控制浅色体色的基因为s,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Ss、ss的个体数分别为10个、20个、70个。假设该桦尺蛾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体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基因S和s都不产生突变。则该种群繁殖,子一代SS的基因型频率是( )
A.10%B.20%C.4%D.8%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5.关于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的一种解释是: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长期的互利共生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根据这一观点,以下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线粒体的内膜可能来自原始需氧细菌的细胞膜
B.线粒体与细菌的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相似度小于线粒体与染色体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的相似度
C.线粒体内蛋白质都是由线粒体外的核糖体合成后再运进线粒体内的
D.线粒体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16.KRAS基因是位于人类12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原癌基因,其突变可能会导致肺癌。KRAS基凶突变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药物A对KRAS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编码链指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KRAS基因的碱基对G-C替换为T-A引起了基因碱基序列改变
B.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也会表达
C.图中KRAS基因突变后产生突变的KRAS蛋白,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D.药物A通过抑制突变的KRAS蛋白的产生来治疗肺癌
1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遗传信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mRNA上的任意三个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18.如图是某动物(2n=4)卵巢内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B.细胞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细胞②和⑤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都相同
D.若④→①过程出现染色体互换,则细胞①可形成2种卵细胞
三、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60分。
19.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和生理活动简图,结构甲为细胞的边界,结构乙、丙为双层膜的细胞器,①~⑦为相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是 。它功能复杂程度与其成分中 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关于甲的分子结构模型,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 模型。
(2)过程①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二是 。过程②中吸收的Mg2+可参与结构乙中 的合成。在③④⑤⑥⑦过程中, 能产生ATP的是 (填序号),能消耗NADH的是 (填序号)。
(3)某兴趣小组选择番茄A、B两品种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如下表: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据表分析,A、B两个品种中,更耐阴的是 。
(4)该小组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另一种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假设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并且其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考虑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写选项)。
A.若要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应选择装置一和装置二,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光照条件下,装置三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O2生成量
C.要测得真正光合速率,可选择光照条件下的装置一和装置三
D.黑暗条件,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20.图甲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减数分裂部分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 期,对应图乙中 点。
(2)DNA复制时期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据图乙可知 点对应的时期该酶活性非常高。图乙中f→g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 ,请在图中再找出一组类似过程: (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如图丙所示5个亚时期,其中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见同源染色体发生 并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 及同源染色体中 之间的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4)卵原细胞在高等动物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分裂Ⅰ,但在出生前后被阻带在双线期之后、终变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由此可见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连续/不连续)。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腺苷酸(简称cAMP)含量逐渐上升,环腺苷酸可由 脱去焦磷酸并发生环化形成。在雌性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减数分裂,与精子形成不同的是形成卵子时 (需要/不需要)变形。
21.DNA复制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DNA复制模式图,从结构上看,DNA两条链的方向 。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 边复制。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 。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 (填写“是”或“不是”)完全正确。
(2)细胞中DNA复制时DNA的解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其作用机理是 。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 。
(3)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52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 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4)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探索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在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T4噬菌体DNA进入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图2是实验结果,其中DNA片段越短,距离离心管顶部越近。
据图2,与30s结果相比,150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 。若抑制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的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这表明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是 。
22.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点酒就脸红,称为“红脸人”;有人能喝较多酒,刚开始脸色不变,越喝脸色越白,称为“白脸人”;还有人被称为“酒仙”,酒量又好,喝酒又不脸红,称为“正常脸”。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乙酸无毒。下列几种类型人中喝酒最危险的是 。
A.两种酶均无的人
B.两种酶均有的人
C.只有乙醇脱氢酶的人
D.只有乙醛脱氢酶的人
(2)就上述材料而言,喝酒后是否脸红与性别有关吗? (填“有关”或“无关”),这是因为 。
(3)“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白脸人”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或只有乙醛脱氢酶,被称为“酒仙”的人体内两种酶都有,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人群中“红脸人”基因型有 种。若一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他们所生后代只有两种表型,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4)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的概率是 。
(5)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的基因型为DD,母亲的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其双亲中 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 次分裂中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6)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至少回答2点)。
23.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时,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采用A、B两株玉米进行下图示遗传实验,实验中涉及到的传粉方式是 。
(3)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A~C)培育优良品种矮秆抗病(hhRR)植株的过程。
Ⅰ.品种甲、乙杂交的操作步骤是 (用文字和箭头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即可)。
Ⅱ.用方法A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②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 。②hR植株是 ,往往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为获得可育植株④hhRR,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 处理②hR植株。
Ⅲ.用方法B培育优良品种应用的原理是 。用方法B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中的比例为 。若将F2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Ⅳ.图中所示的方法C最难获得优良品种,其原因是 。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
(mg/cm2)
叶绿素b含量
(mg/cm2)
CO2吸收速率
(mg/cm2)
A
正常光照
1.81
0.42
4.59
A
弱光照
0.99
0.25
2.60
B
正常光照
1.39
0.27
3.97
B
弱光照
3.80
3.04
2.97
《生物(江苏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参考答案:
1.B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常见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蔗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可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乳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被称为生命的燃料,A正确;
B、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和H的含量高,O的含量低,故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能多,B错误;
C、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其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C正确;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利于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性,此外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也可为DNA准确复制提供模板,D正确。
故选B。
2.B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的①为磷脂双分子层,②为膜中蛋白质,③为糖蛋白;图2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作用方式。
【详解】A、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因而说明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A正确;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协助,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实现,B错误;
C、细胞膜中物质①可以侧向自由移动,且其中的②蛋白质也是大多是运动的,因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细胞膜中物质①②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结构③是糖蛋白,有识别作用,图2中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即是糖蛋白,因此图2所示细胞膜的功能的实现与图1中结构③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的有关,需要模板DNA和RNA聚合酶的参与,故核仁中既含有DNA-蛋白质复合物,又含有RNA-蛋白质复合物,AB正确;
C、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核仁外的DNA 中,即染色体上DNA中,C正确;
D、核仁中没有核糖体,核仁区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4.A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t2)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当温度为t2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说明此时酶活性最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A错误;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能加快反应速率,t2纵轴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B正确;
C、温度在t2时,反应速率最大,说明该温度最适宜酶发挥催化作用,酶的保存应在低温下,因此温度在t1时比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正确;
D、高温时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越高,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越厉害,因此,酶的空间结构在t2、t3时都可能受到破坏,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图中的NADH([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A正确;
B、图示过程NADH被O2氧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
C、有氧呼吸过程在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C正确;
D、ATP合酶既可催化ATP的生成,又可协助H+运输,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B。
6.A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小肠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最低,但是没有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B正确;
C、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能行使保护功能,寿命较短,一般1-2天或者几天,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①有一对夫妻生了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可能是正常的杂合子,或一个是正常杂合子、一个是白化病,①错误;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代表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要相等,但每个小桶内每种类型的小球(代表同一性别产生的不同的配子)数量应相等,②错误;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也只能形成1种类型1个卵细胞,③正确;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比雌配子多,④错误;
⑤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为此时是染色质,⑤错误;
⑥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通常成对存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⑥正确;
故选B。
8.C
【分析】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
【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正确;
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其中在数量上YYRR: YYRr:YyRR:YyRr:YYrr: Yyrr: yyRR :yyRr :yyrr=1:2:2:4:1:2:1:2,B正确;
C、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黄色:绿色、圆粒:皱粒都接近3:1,C错误;
D、F1自交后,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例如黄色皱粒,D正确。
故选C。
9.C
【分析】人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人的正常核型中,XY型染色体决定了正常男性的性别发育;
XX型决定了正常女性的性别发育。
XY染色体含有各自的非同源区段和共有的同源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即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B错误;
C、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祖父,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不可能来自祖母,C正确;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可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因为DNA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故每个DNA分子都含14N;只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
【详解】A、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A正确;
B、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32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母链(含15N),位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故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B正确;
C、DNA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又因所用培养基含14N,所以后代含14N的DNA分子占100%,C错误;
D、DNA分子中不相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C与A不配对,故该DNA中A有200×1/2-70=30个,而该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新合成15个DNA分子,故需要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5×30=450(个),D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图甲: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即边转录边翻译,通常发生在原核生物体内的。(2)图乙: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
【详解】A、图甲所示过程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A正确;
B、分析图乙可知: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HIV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有①②③⑤过程,不包含④,B错误;
C、分析图乙可知:④和⑤表示RNA复制和逆转录,正常细胞中不会发生,是HIV等逆转录病毒会发生的过程,C正确;
D、②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将整个DNA分子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中,D正确。
故选B。
12.B
【分析】染色体组一般指的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
【详解】A、染色体组一般指的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二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称为单倍体,例如四倍体产生的花粉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花粉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但是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
故选B。
13.B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详解】①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的疾病,①错误;
②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建立家系图,根据亲子代的患病情况进行推断,②正确;
③遗传病致病基因有显性基因致病,也有隐性基因致病,在隐性基因致病的遗传病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杂合子个体不患遗传病,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个体患病,③正确;
④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小某些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不能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④错误;
⑤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仍然会患遗传病,⑤错误;
⑥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导致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并没有致病基因,故通过基因诊断无法确定,⑥错误。
①④⑤⑥错误,②③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详解】ABCD、分析题意可知,本地区桦尺蛾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10%,Ss=20%,ss=70%,则S的基因频率=10%+1/220%=20%,s=1-20%=80%,自由交配后SS的个体基因型频率20%20%=4%。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BCD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据题意可知,由于线粒体是由真核生物细胞吞噬原始需氧细菌形成的,因此线粒体可能起源于好氧细菌,且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因此线粒体的内膜可能来自原始需氧细菌的细胞膜,因为线粒体是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线粒体可能起源于好氧细菌,因此线粒体与细菌的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相似度大于线粒体与染色体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的相似度,B错误;
C、线粒体内蛋白质都是由线粒体自身含有的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
D、据题意可知,由于线粒体是由真核生物细胞吞噬原始需氧细菌形成的,因此线粒体可能起源于好氧细菌,由于细菌进行二分裂增殖,线粒体也能进行分裂增殖,但增殖方式不是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BCD。
16.AB
【分析】人和动物细胞中的 DNA 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详解】A、由图可知,KRAS基因发生碱基G—C替换为T—A,引起了基因碱基序列改变,A正确;
B、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因此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也会表达,B正确;
C、图中KRAS基因突变后产生突变的KRAS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C错误;
D、药物A能够抑制持续活化的KRAS蛋白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异常增殖来治疗肺癌,D错误。
故选AB。
17.BD
【分析】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RNA是翻译的模板。
密码子:位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起始密码子决定翻译过程的起始,也可决定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只起到终止翻译的作用。
【详解】A、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 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 DNA作为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代谢和遗传,因此,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C正确;
D、位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氨基酸,有的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被称为终止密码,D错误。
故选BD。
18.BC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④为卵原细胞,细胞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⑥处于有丝后期。
【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④为卵原细胞,④→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但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细胞④和③),A错误;
B、细胞⑤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中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
C、细胞②和⑤中都含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都相同(都是2个),C正确;
D、细胞①(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若④→①过程出现染色体互换,细胞①只能形成1种卵细胞,D错误。
故选BC。
19.(1) 细胞膜 蛋白质 流动镶嵌
(2) 浓度差(膜内溶液浓度高于膜外溶液浓度) 叶绿素(叶绿素a与叶绿素b) ③⑤⑥ ⑥⑦
(3) 番茄品种与光照强度 B
(4)AD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这些五碳化合物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2、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直接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详解】(1)题干信息知,结构甲为细胞的边界,甲是细胞膜,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与其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2)过程①表示用的时间细胞在吸水,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二是浓度差(膜内溶液浓度高于膜外溶液浓度)。Mg2+参与构成叶绿素。分析图可知,③表示光反应,④表示暗反应,⑤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⑦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 能产生ATP的是③表示光反应、⑤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能消耗NADH的是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⑦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分析表格数据,正常光照和弱光照形成对照,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植物A和植物B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植物种类,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品种B在弱光照处理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增加,且CO2吸收速率比A品种大,说明B品种比A品种更耐阴。
(4)A、装置一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该装置中液滴的移动代表氧气的变化,装置二中的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的移动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可以根据液滴移动的情况来判断呼吸作用类型,且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应提供黑暗条件,A正确;
B、装置三中由于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存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稳定的,其中液滴的移动可表示光下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即代表O2的释放量, B错误;
C、要测得真正光合速率,需要将装置一置于黑暗下,测得其呼吸速率,装置三置于光照下测得净光合速率,两者相加即为真正光合速率,C错误;
D、黑暗条件,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表明植物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则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AD。
20.(1) 减数分裂Ⅱ中 b
(2) d、e 着丝粒分裂 b→c
(3) 联会 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单体
(4) 不连续 ATP 不需要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对应图乙中b点。
(2)DNA复制时期,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以便更高效进行DNA复制,据图乙可知d、e点对应的时期核DNA数量加倍,所以该酶活性一定非常高。图乙中f→g过程中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b→c也发生了类似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都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4)卵原细胞在高等动物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分裂Ⅰ,但在出生前后被阻带在双线期之后、终变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在雌性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减数分裂,由此可见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不连续。环腺苷酸可由ATP脱去焦磷酸并发生环化形成。精细胞形成精子需要变形,卵子无需变形。
21.(1) 相反 解旋 DNA聚合酶 不是
(2) 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氢键数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3)3840
(4) 短链片段连接成长链片段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心管顶部距离较近的区域放射性一直较强(或短片段DNA的数量一直较多) 两条DNA子链在合成时,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复制的,即先合成短的片段,再连接成长链片段
【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以两条解旋后的单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子链。
【详解】(1)分析图1可知,DNA的两条模板链分别是5′→3′和3′→5′,故两条链方向相反;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因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据图分析可知,子链有一条延伸方向是从3′→5′,故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不是完全正确。
(2)细胞中DNA复制时DNA的解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而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由于DNA双链的G-C碱基对之间含有三个氢键,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越难以解旋,需要解链温度越高。
(3)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520个,则鸟嘌呤数量为1000-520=48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480×24-1=3840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4)两条DNA子链在合成时,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复制的,即先合成短的片段,再连接成长链片段,所以图2中,与30s结果相比,150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若抑制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的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随着时间推移,短链片段不能连接成长链片段,距离心管顶部距离较近的区域放射性一直较强(或短片段DNA的数量一直较多),这表明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是两条DNA子链在合成时,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复制的,即先合成短的片段,再连接成长链片段。
22.(1)C
(2) 无关 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 酶的合成 4 AaBb×AaBB或AaBb×AABb
(4)3/32
(5) 母亲 二
(6)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1)从题图可知,乙醇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醛,乙醛要再分解为乙酸需要乙醛脱氢酶(ALDH)。“红脸人”由于只有ADH,饮酒后进入血液的乙醇可分解为乙醛,但乙醛却不能再分解为乙酸,故其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喝酒最危险,故选C。
(2)喝酒后脸红与性别是无关的,因为控制两种酶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不同个体因所含基因不同而使得合成的酶不同,并影响其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喝酒后脸色这一性状的不同。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也就是A基因表达,b基因不表达,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若一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他们所生后代只有两种表型,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
(4)红脸人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白脸人基因型aaBb、aaBB、aabb共三种,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也就是基因型为Aabb、AAbb,可能产生酒仙的组合有AABb×aaBb产生酒仙的概率为1/4×1/3×1/4=1/48,AABb×aabb产生酒仙的概率为1/4×1/3×1/2=1/24,AaBb×aaBb产生酒仙的概率为1/4×1/3×1/2×1/4=1/96,AaBb×aabb产生酒仙的概率为1/4×1/3×1/2×1/2=1/48,因此“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的概率是1/48+1/24+1/96+1/48=3/32。
(5)与正常人相比,21三体综合征患儿多了一个基因d,其基因型为Ddd;因其父亲基因型为DD,为后代至少提供一个基因D,母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的基因dd来自其母亲,由此可推测该患儿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其母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6) 因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增大,故不酗酒、适龄生育是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措施;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常用措施。
23.(1)10
(2)异花传粉
(3) 套袋→传粉→套袋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秋水仙素 基因重组 5 3/4 4/27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
【分析】1、人工授粉过程:去雄(未成熟花的雄蕊)→套袋→授粉→套袋。
2、分析图二可知:方法A是单倍体育种,方法B是杂交育种,方法C是诱变育种。
【详解】(1)玉米(2N=20),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10条染色体,这10条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时,需测定10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玉米的雌雄异花,实验中涉及到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3)Ⅰ.玉米为单性花,品种甲、乙杂交的操作步骤即人工授粉过程为套袋→传粉→套袋。
Ⅱ.植株②hR由配子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获得②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为获得可育植株④hhRR,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秋水仙素处理②hR植株。
Ⅲ.方法B是杂交育种,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有HHRR、HHRr、HHrr、HhRR、HhRr、HhRR、hhRR、hhRr、hhrr共9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HHRr、HhRR、HhRr、HhRR、hhRr共5种,占。F2的高秆抗病植株中,基因型及比例为HHRR、HHRr、HhRR、HhRr,F2的矮秆抗病植株中,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hhRR、hhRr。F2高秆抗病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HR、Hr、hR、hr;矮秆抗病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hr、hR,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hhRR)占hR×hR=。
Ⅳ.方法C是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难以获得优良品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北京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天津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共25页。
这是一份生物(浙江专用)-2024年新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卷,共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