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1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选择题,看拼音,写词语,选择,积累与运用,阅读,片段习作,篇章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识字与写字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将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2.《示儿》中的字按照笔顺、笔画叙述错误的是( )。
    A.“万”的第2笔是“撇” B.“祭”字共11画 C.“九”的第1笔是“撇”
    3.《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jué笔诗。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并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jué”应选( )。
    A.决jué①原义为疏导水流,后转为堤岸被水冲开口子:~口。②决定,拿定主意:~心|迟疑不~|~议。③决定最后胜负:~赛|~战。④执行死刑:枪~。
    B.诀jué①诀窍,高明的方法:秘~|妙~。②用事物的主要内容编成的顺口的便于记忆的词句:口~|歌~。③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永~。
    C.绝jué①断:~望|络绎不~。②尽,穷尽:气~|法子都想~了。③极,极端的:~妙|~密。④副词,一定,无论如何:~不允许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4.根据字音选择正确的词语。
    《示儿》一诗的大意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wéi dú①(A.唯独 B.维独)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chá tíng②(A.朝延 B.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你们举行家祭,wù bì③(A.务必 B.勿必)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我国历史上爱国诗人有许许多多,从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到宋朝时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再到明朝时期夏完淳、陈子龙等,他们凝结①(A.jiē B.jié) 民族正气,用诗歌激发各民族爱国激情。读爱国诗,就是在体会诗人们对祖国的那颗忠贞不渝的心,感受古人浓厚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血②(A.xuè B.xiě) 脉,并共同祝福③(A.fú B.fǔ) 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二、选择题
    6.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是( )
    A.脊(jǐ)背B.陷(xuàn)坑C.间(jiàn)隔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难以置信B.震天动地C.一织半解
    三、看拼音,写词语。
    8.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四、选择
    9. 和下面一段话意思相对应的词语是( )
    杨靖宇正在奋力还击敌人,右手腕忽然受了伤,他就用左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多时,他的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猛然起身,连发两枪,击毙了两个日本鬼子。
    A.左右为难B.奋不顾身C.喋喋不休D.悠然自得
    10.对《尚书》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国家治理上克服勤勉,家庭中克服节俭
    B.勤劳、节俭对于国家和家庭都非常重要
    C.公共场合和家庭生活中都要勤勉、简朴
    D.在公务上勤勉尽职,在家庭中简朴节约
    五、积累与运用
    11.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
    枫桥夜泊
    ,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 。诗中打破宁静的两个声音分别是 和 。
    12.按原文填空。
    (1)白鹤太大而嫌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了。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 !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夜深千帐灯。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以求之者也。——《论语》
    六、阅读
    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②“我……”
    ③“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④“我……要钱……”
    ⑤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⑥“要钱干什么?”
    ⑦“买书……”
    ⑧“多少钱?”
    ⑨“一元五角就行……”
    ⑩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⑪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⑫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⑬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⑭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⑮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3.节选描述的场景是( )。
    A.初到厂房B.寻找母亲C.向母亲要钱
    14.读第⑬自然段,体会连用的几个“立刻”都写出了什么。


    15.文中的“我”拿到买书的钱后应该是开心才是,可是第⑮自然段却说“我鼻子一酸”。“一酸”的原因都有哪些?


    16.节选的标题和孟郊的《游子吟》都提到了“慈母”,请结合节选和古诗内容,说一说自己对“慈母”的理解。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阅读
    材料1: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②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③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④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材料2:
    ①小鸟天堂,又名鸟的天堂,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江门新会的一个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同时小鸟天堂也是新会“新八景”之一,同时亦是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②小鸟天堂上面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枝都垂到了地上,扎进了土中,已经开始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时光慢慢流逝,这棵大榕树已经独木成林。在这片森林里面也同时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的小鸟、鸟雀,鸟树相依,人与鸟相处非常和谐,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的风景线,人们把这个叫做“雀墩”。
    材料3:
    “打卡”一词来自职场,本意是“工作人员上下班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上班和下班的时间”。但在网络中传播后,衍生意思为看过留名,就相当于签到的意思一样,好似是一个日常的行为,表示自我明白了、看过了、今日来过了。
    17.下列对“材料1”的描写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B.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C.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D.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18.“雀墩”一词用得非常形象。“雀”指的是小鸟、鸟雀,结合“材料2”的叙述,“墩”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19.读了“材料1”和“材料2”,假设自己某天傍晚去“鸟的天堂”打卡,你准备用三张照片展现大榕树,其中一张是“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的树叶”,你还会拍些什么?


    20.对于自己拍摄的三张照片,如果制作成打卡手记,你打算怎么排序?为什么?



    21.如果给自己的打卡手记配上简洁的文字,不但能让人知道你去了哪里,还能让人知道你的感受,你会写什么?


    阅读
    忽略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②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③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④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⑤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⑥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⑦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⑧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⑨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
    ⑩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⑪“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⑫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⑬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⑭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22.文中孩子和母亲对待小瓜苗的态度各是什么?

    23.第⑧自然段“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感受的忽略。紧接着又有一处“忽略”的描写,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24.读第⑬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25.文章最后一句表现出孩子的心情是( )。
    A.见到美景的高兴B.面对阳台的失望
    26. 如果文中的母亲是自己的妈妈,借着这件事,你会和母亲心平气和地说些什么?写下来。


    七、片段习作
    27.片段习作
    从阅读过的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推荐给同学们,推荐理由至少写两条。(50到100字)








    八、篇章习作
    28.篇章习作
    从下列两个要求中选择一个习作,在答题卡上填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1)学校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老师也都是同学们最喜欢和信任的人。请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老师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体会到自己的情感。
    (2)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如果他们来到你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事?选择其中一人,展开想象写一个他(她)和自己的小故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A
    3.C
    4.A;B;A
    5.B;A;A
    【知识点】诗;字音;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同音字,有汉字读音,有基本笔画,有笔顺规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汉字临墓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书写时要注意“游”“事”“原”“祭"“翁”等易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字要写在格子的中间,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本题考查汉字笔画。A.有误,“万”字共有3画,其笔顺为: 横,横折钩,撇 。第二笔是“横折钩”。BC正确
    故答案为:A。
    3.绝笔: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
    故答案为:C
    4.唯独:只有、孤单。朝廷:指君主时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
    故答案为:A;B;A
    5.结:读作“ jié ”凝聚。读作“ jiē ”植物长出果实。凝结:比喻思想、观点等逐渐形成并得到确定。
    血:读作“xuè”血液,流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由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构成。读作“ xiě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
    血脉:指血统;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祝福:指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故答案为:B; A ; A 。
    6.【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识记A.C正确;B.有误,陷(xuàn)坑--xiàn。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7.【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A.B正确。C有误:一织半解应该是“一知半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8.【答案】殿;黎;触;嗜;宜;慕;诺;致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殿”“黎”“嗜”“慕”“诺”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故答案为: 殿;黎;触;嗜;宜;慕;诺;致
    【点评】完成看拼音写词语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9.【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左右为难: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都使自己感到为难,通常用于描述在两个或多个选择之间犹豫不决的情境,
    B.奋不顾身: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常用于描述在危险或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勇敢向前的精神。
    C.喋喋不休:形容说话多,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通常用于描述某人说话啰嗦,不停歇的情况。
    D.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无拘无束的样子。常用于描述一种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
    句子描述了杨靖字在战斗中受伤后,仍然坚持战斗,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最终击毙了两个日本鬼子。这里的关键信息是“奋力还击”、“受伤后继续射击”和“击毙了两个日本鬼
    子”,这些都体现了杨靖宇的勇敢和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因此,与句子意思相对应的词语是“奋不顾身”。
    故答案为: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0.【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指在国家事务上要勤勉尽责,而在家庭中要注意简朴节约。因此,选项D正确反映了在国家治理和家庭生活中分别应持的态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11.【答案】(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张继;乌啼声;钟声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诗歌的识记和理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结合原文作答即可。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书写时注意“落““啼““霜““满”“眠”的正确写法。
    (2)《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仔细阅读诗句,可以找到“月落乌啼"和“夜半钟声”这两个描述声音的词组。其中,“月落乌啼”指的是月亮落下时乌鸦的叫声,“夜半钟声”指的是半夜时分寒山寺的钟声,所以诗中打破宁静的两个声音分别是乌啼声和钟声。
    故答案为:(1)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2)张继;乌啼声;钟声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诗歌词句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本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答案】(1)生硬;寻常
    (2)不老;无疆
    (3)那畔行
    (4)敏
    【知识点】格言、名言;惯用语、俗语;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积累。
    (1)结合题目“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可知出自《白鹭》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书写时注意“硬"“寻”的正确写法,
    (2)根据题目提示“ 美哉,我少年中国 ”可知出自《少年中国说(节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书写时注意“老““疆”的正确写法。
    (3)结合诗句“ 夜深千帐灯 ”可知上一句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书写时注意“畔”的正确写法。
    (4)结合上句' 我非生而知之者 "可知下一句“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书写时注意“敏”的正确写法
    故答案为:(1)生硬;寻常(2)不老;无疆(3)那畔行(4)敏
    【点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答案】13.C
    14.写出了母亲为了挣钱,没有丝毫耽搁,动作迅速,表现出母亲工作的忙碌和辛苦。
    15.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
    16.在节选中,母亲辛苦工作,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因为她理解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即便家庭经济困难,她依然支持“我”的读书愿望。在《游子吟》中,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衣,表达了她的关爱和不舍,母亲的关怀是细腻长久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恩情如春光般绵延。无论是节选处的母亲,还是古诗中的母亲,慈母是无私而深沉的,她总是默默为孩子付出,不求回报。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向正在辛苦劳作的母亲要钱买书,母亲在旁人劝阻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揉皱的毛票塞给“我”,随后又马上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我”看到母亲瘦小忙碌的样子,深受触动,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开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3.标题引导法。有时候,文中的题目就是文眼,透过题目,就能捕捉到很多信息。只要将题目拓展开来,让它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也
    就概括了。4.句子摘录法。就是从课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的方法。
    1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选文内容可知,节选中的情节主要围绕“我”向母亲要钱购买书籍的场景展开,包括“我”犹豫不决地开口要钱、母亲与旁人之间的对话、母亲最终满足了“我”的要求等情节,因此属于“向母亲要钱”这一场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
    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间,马上,文中第回自然段中的“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几个“立刻”写出了母亲在工作中一系列连续的几个动作,描写母亲为了养家在辛苦地工作的场景。通过“立刻”一词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母亲没有时间休息,一拿出钱立即就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表现出母亲为了家庭而不辞劳苦、无怨无悔的勤奋与奉献。同时,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支持与牺牲,尽显慈爱的无私。
    故答案为: 写出了母亲为了挣钱,没有丝毫耽搁,动作迅速,表现出母亲工作的忙碌和辛苦。
    15.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字词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一酸”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根据第⑩段中“用皲裂的手指数着”可知,看到母亲手上的钱是辛苦挣来的,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心里产生了愧疚感;二是根据第四自然段中的内容,面对旁边女人的指责,意识到自己的要求给母亲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内心感到难受;三是被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和无条件支持所感动,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故答案为: 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
    16.本题考查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节选描述了一位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不忘满足孩子需求的母亲,展示了她无怨无悔的付出。“慈母”形象通过母亲对待金钱与孩子需求的态度得到深刻诠释。而《游子吟》中,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关心与不舍同样是母爱深刻的体现,以密密缝补衣物来表达忧心与盼归之情。两者中的“慈母”皆显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将子女的需求放在首位,关爱无微不至却不求回报。
    故答案为:在节选中,母亲辛苦工作,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因为她理解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即便家庭经济困难,她依然支持“我”的读书愿望。在《游子吟》中,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衣,表达了她的关爱和不舍,母亲的关怀是细腻长久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恩情如春光般绵延。无论是节选处的母亲,还是古诗中的母亲,慈母是无私而深沉的,她总是默默为孩子付出,不求回报。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答案】17.C
    18.“墩”在文中指的是由大榕树独木成林后,众多树枝垂地生根形成的类似土墩状的整体形态,它看起来像一个厚实、稳固的基础,故而称为“墩”。
    19.一张是榕树的主干上长出的许多枝根垂直到地上景象,另一张是栖息在榕树上的成千上万只鸟雀的画面。
    20.照片排序可以是:首先拍摄大榕树的整体景象展现其规模庞大,其次是树叶的细节展现其茂密和生命力,最后是栖息其上的鸟雀;这样排序先呈现大榕树的主体风貌,再深入细节,最后以鸟雀点缀,逐步深入且完整地展示出“鸟的天堂”独特的魅力与和谐的生态画卷。
    21.今日打卡小鸟天堂,见证了广东省江门新会这巨大榕树的绝美与神奇,自然滋养了心灵,鸟鸣充盈浮躁尘世间,让人顿觉宁静与美好。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材料1:本文段选自《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材料2:主要介绍了小鸟天堂也是新会“新八景”之一,同时也是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同
    时还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材料3:介绍“打卡”的具体内涵和衍生意思。
    非连续性文本答题策略: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等问题。
    17.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掌握。阅读材料1给出的内容可知,根据第③自然段中的“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可知,观赏的顺序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根据第③自然段中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和第④自然段中的“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可知,是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因此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根据材料二中第②自然段“这棵榕树的树枝都垂到了地上,扎进了土中,已经开始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时光慢慢流逝,这棵大榕树已经独木成林。”可知,“雀墩”一词中的“墩”在文中指的是榕树所在的一片地方,因其树枝扎入泥土形成新根,仿佛形成了一个新的自然居住环境,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榕树与鸟类和谐共处的画面。
    故答案为:“墩”在文中指的是由大榕树独木成林后,众多树枝垂地生根形成的类似土墩状的整体形态,它看起来像一个厚实、稳固的基础,故而称为“墩”。
    1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1中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内容,我会拍大榕树垂到水面的树枝;根据材料2中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这棵榕树的树枝都垂到了地上,扎进了土中,已经开始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时光慢慢流逝,这棵大榕树已经独木成林。”内容,我会拍大树垂落到地面扎入泥士的树干。
    故答案为: 一张是榕树的主干上长出的许多枝根垂直到地上景象,另一张是栖息在榕树上的成千上万只鸟雀的画面。
    2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解答此题可以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对自己拍摄的三张照片进行排序。如:第一张拍大榕树全貌,第二张拍垂到地上扎根的树枝,第三张拍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的树叶。原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展示大榕树的整体形态,再展示其独特的树枝生长特点,最后聚焦到树叶细节,这样能全面且有层次地展现大榕树的魅力。
    故答案为:照片排序可以是:首先拍摄大榕树的整体景象展现其规模庞大,其次是树叶的细节展现其茂密和生命力,最后是栖息其上的鸟雀;这样排序先呈现大榕树的主体风貌,再深入细节,最后以鸟雀点缀,逐步深入且完整地展示出“鸟的天堂”独特的魅力与和谐的生态画卷。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写这段文字时要注意先交代出拍摄的地点,然后简洁描述所拍摄的景观,最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大榕树的美色和栖息的感受,让人能感受到现场的自然氛围。如:今日打卡广东省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惊叹于那株500年历史的大榕树的宏伟与绿意盎然,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故答案为: 今日打卡小鸟天堂,见证了广东省江门新会这巨大榕树的绝美与神奇,自然滋养了心灵,鸟鸣充盈浮躁尘世间,让人顿觉宁静与美好。
    【答案】22.孩子: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相信瓜苗能长大,尊重瓜苗这一生命。
    母亲:觉得瓜苗长不出西瓜,会影响紫罗兰生长,便拔掉了瓜苗,没重视孩子想法。
    23.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24.孩子纯真善良,通过画画表达对小生命的尊重,老师的做法值得称赞,也让人反思家长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忽略。
    25.A
    26.妈妈,您拔掉小瓜苗让我很伤心,我真的很期待小瓜苗长大。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您以后能不能多考虑我的感受呢?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篇短文讲了孩子满心期待花盆里的西瓜苗长出西瓜,母亲却因西瓜苗阻碍了紫罗兰的生长把西瓜苗拔了,孩子很失落伤心,当他把自己的想法画成画,受到老师表扬后拿给母亲看,母亲只是夸奖他画得不错,完全没有体会到孩子的真正想法,告诉家长们要多真正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2.本题考査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孩子对待小瓜苗的态度:
    孩子对待小瓜苗是充满期待、珍视且尊重的。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一开始孩子看到花盆里长出小瓜苗时就满心欢喜,还情不自禁地憧憬着“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咯咯地笑了起来,这体现出他对小瓜苗未来能结出西瓜怀着极大的期待。文章第⑩至⑬自然段提到即便后来母亲拔掉了小瓜苗,孩子非常伤心,可当他想对紫罗兰采取行动时,想到“这也是一个生命呀”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拔,并且通过画一幅有小瓜苗的画,还写上“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这样的字,来表达自己对小瓜苗这个小生命的尊重,可见孩子内心深处始终珍视小瓜苗所代表的生命意义,母亲对待小瓜苗的态度:文章第⑥自然段提到母亲对待小瓜苗是轻视目随意处置的态度,当孩子兴奋地告诉母亲花盆里长出小瓜苗,还畅想小瓜苗会长成大苗苗结西瓜时,母亲却皱着眉头,笑着说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根本长不出西瓜,表明母亲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小瓜苗的生长前景,没把小瓜苗当回事。后来更是直接把小瓜苗拔掉了,面对孩子的询问,文章第自然段提到,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完全没有考虑孩子对小瓜苗的喜爱以及小瓜苗本身作为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了紫罗兰的生长就随意处置了小瓜苗。
    故答案为: 孩子: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相信瓜苗能长大,尊重瓜苗这一生命。
    母亲:觉得瓜苗长不出西瓜,会影响紫罗兰生长,便拔掉了瓜苗,没重视孩子想法
    23.本题考查的是找寻关键句子。另一处“忽略”的描写为文章第⑬自然段的: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孩子画这幅画是想表达对小瓜苗这个小生命的尊重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然而母亲看到画后只关注到了分数,并且用买冰淇淋来回应孩子,完全忽路了画中所表达的孩子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孩子内心深处因小瓜苗被拔而产生的情感,再次体现了母亲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忽视。
    故答案为: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24.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⑱自然段可知孩子的纯真与善良令人感动。他在小瓜苗被拔掉后,没有用极端的方式去破坏紫罗兰,而是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生命的尊重,展现出孩子内心柔软且充满爱的一面。老师的做法也值得称赞,老师惊讶于孩子的想法并给了满分,这体现了对孩子独特思维和善良品质的肯定与鼓励,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爱心。
    同时也让人反思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和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只关注表面的成绩等因素。
    故答案为: 孩子纯真善良,通过画画表达对小生命的尊重,老师的做法值得称赞,也让人反思家长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忽略。
    2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是第(四)自然段“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文章第①自然段就描绘了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瓷砖的美景,那时孩子满心欢喜地关注着小瓜苗。中间经历了小瓜苗被母亲拔掉的伤心过程,而最后又出现同样的夕阳美景描写,这就像一个呼应,孩子虽然经历了小瓜苗被拔的不愉快,但孩子的内心依然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此时的美景唤起了孩子内心对美好事物欣赏的本能,所以孩子看到夕阳美景是高兴的,而不是沉浸在对阳台小瓜苗消失的失望之中。
    故答案为:A。
    26.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答案并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妈妈,您拔掉小瓜苗让我很伤心。小瓜苗虽小也是生命,就像我也在成长需要被尊重。以后遇到类似事,希望您能先和我商沭绘粒礎酡貅裆琞镢诮葬排榑器乎我的感受。
    故答案为: 妈妈,您拔掉小瓜苗让我很伤心,我真的很期待小瓜苗长大。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您以后能不能多考虑我的感受呢?
    27.【答案】示例:
    我推荐的民间故事是《田螺姑娘》。理由一,故事奇幻浪漫,田螺化身美丽姑娘,趁农夫劳作时默默操持家务,充满奇妙想象,满足大家的幻想。其二,它蕴含美好品德,田螺姑娘知恩图报,教会我们要心怀感恩,极具教育意义,值得一读。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回答本题,首先挑选经典、趣味性强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优先考虑家喻户晓的故事,它们流传广、知名度高,容易引发听众共鸣;也可选取本地特色民间故事,既能凸显地域文化魅力,又能给听众带来新鲜感。选定故事后,精读故事文本,梳理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精准把握关键情节与核心人物。本题中除了要点名推荐的故事名称外,最重要的就是写出两点以上的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节的吸引力、人物的魅力、主题的深度、其文化价值、艺术特色等。
    故答案为: 示例:我推荐的民间故事是《田螺姑娘》。理由一,故事奇幻浪漫,田螺化身美丽姑娘,趁农夫劳作时默默操持家务,充满奇妙想象,满足大家的幻想。其二,它蕴含美好品德,田螺姑娘知恩图报,教会我们要心怀感恩,极具教育意义,值得一读。
    【点评】本题考查推荐介绍、民间故事。作答推荐介绍时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不要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对于民间故事要掌握其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人物的精神品质。
    28.【答案】(1)致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当我提起笔写下这封信时,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学校就像我的第二个家,而您就是这个家的重要守护者。
    在学习上,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每一个复杂的知识点,经过您耐心地讲解,都变得清晰易懂。每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您总是鼓励我们不要放弃,您的那句“再试一次,你一定可以的”,就像魔法咒语一样,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您认真批改我们的作业,那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您对我们的关爱和期望。
    在生活中,您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当我们生病不舒服时,您会关切地询问我们的情况,叮嘱我们要多喝水、好好休息。当我们在同学之间闹矛盾时,您会细心地开导我们,让我们明白友谊的珍贵,教会我们如何去包容和理解别人。
    我还记得那次学校运动会,我参加了跑步比赛。在比赛前,我非常紧张,是您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微笑着对我说:“别紧张,你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老师相信你。”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您的鼓励就像春风,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您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您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于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小红
    2024年12月8日
    (2)与林黛玉的邂逅
    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春日午后,我独自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与敬仰。突然,一道淡雅的身影映入眼帘,那是一位身着淡绿色长裙、手持一柄精致纸伞的女子,她正是《红楼梦》中那位才情出众、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我惊讶之余,忍不住向她走去,轻声问道:“可是林姑娘?”她微微侧头,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眼眸望向我,点了点头。我心中一阵激动,没想到自己竟能穿越时空,与这位梦中女神相遇。
    我们找了一家临街的茶馆坐下,品着香茗,聊起了彼此的世界。林黛玉对我所描述的现代生活充满了好奇,她惊叹于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便捷,而我则被她那超凡脱俗的才情和细腻的情感所折服。
    我们谈天说地,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彼此的心灵在交流中逐渐靠近。我发现,尽管林黛玉身处封建社会,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并不亚于现代人。她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却也勇敢地追求着内心的真爱和理想。
    时光匆匆,转眼间夕阳西下。林黛玉站起身,轻轻向我告别。我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但我知道,这次邂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回到现实世界后,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典文学中那些人物的情感与追求。林黛玉的才情与坚韧,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知识点】应用文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习作1:书信格式如下:
    称呼:顶格写称呼,后加冒号。
    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
    正文: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主要内容,可分段。
    祝福语: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等。
    署名:右下角写自己名字。日期:在署名下方写清年月日。
    审题。写作对象是老师,情境设定为在学校这个重要场所中,学生向老师倾诉心里话。体裁为书信,需要用恰当且饱含情感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让老师能深切体会到学生的情感。
    二、立意。回顾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关怀、教导,展现老师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传达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及崇高的敬意。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直接用尊敬的称呼开场。
    中间:在学习方面,讲述老师如何耐心讲解难题;在生活中,提及老师的照顾;阐述老师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结尾:总结对老师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习作2:
    一、审题。本题要求从文学书籍或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将其引入自己的世界,创作一个与自己相关的小故事。需要明确所选人物的特点,并构思出合理的情节,展现人物与自己在同一世界中的互动。体越为记叙文,重点在干故事的讲述,没有对字数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但要确保故事完整、情节连贯且富有创意。
    二、立意。通过与虚构人物的相遇与互动,表达对该人物的喜爱、敬佩等情感,或者从与人物的经历中获得成长、启示等。
    三、写作思路。
    开头:设置悬念引入人物,或者日常场景引出相遇。
    中间:先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等特征,符合其在原著中的形象。然后写共同经历事件展开情节,可以是一起解决一个小麻烦,例如遇到坏人,该人物利用其独特能力保护自己并化解危机。像孙悟空带着自己打败了街头的小混混,在过程中展现孙悟空的高强本领和正义之心;或者是一起参加一场比赛或活动,如和简·爱一起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简·爱的沉稳与智慧给自己带来启发和帮助,详细描写比赛过程中的紧张、遇到的困难以及人物如何引导自己克服困难等情节。结尾:回顾与所选人物相处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经历,然后阐述这些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上的触动,以及在性格塑造或思想认知方面的收获。
    【点评】(1)本文小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在毕业之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感情真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习作构思巧妙,充满趣味。优点方面,首先是故事设定新颖,将林黛玉带入现代世界,让现代科技与故事元素碰撞出独特的火花。其次,情节丰富多样,从向林黛玉谈天说地,每个情节都展现出不同的现代事物与林黛玉的反应,使故事内容充实饱满。再者,在描写林黛玉的反应时生动形象。diàn堂
    lí明
    chù动
    shì好
    适yí
    爱mù
    允nuò
    精zhì

    相关试卷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平谷区五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平谷区五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