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7957/0-17394482275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7957/0-17394482276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7957/0-1739448227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1,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1-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为建立更美的家园,哈尔滨做出了很多努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央大街欧式铁制艺术门柱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美观
B. 为加强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管理,采用涂刷石灰浆来保护树木
C. 新能源公交车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汽车尾气的排放
D. 修建高架桥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高架桥的修建过程中用到了很多钢筋,水泥等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制艺术门柱刷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生锈、同时保证美观,此选项正确;
B、石灰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采用涂刷石灰浆来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此选项正确;
C、汽车会排放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新能源公交车,会减少尾气的排放,此选项正确;
D、水泥不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错误。
故选D。
2.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3%-5%的氢氧化钠溶液
B. 人体中的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
C. 实验中眼睛里溅进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并用手将药液揉出
D. 用pH试纸测出的人体内胃液的正常pH范围是0.9-1.5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3%-5%碳酸氢钠溶液,说法错误;
B、人体中的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说法正确;
C、实验中眼睛里溅进药液,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不能用手揉眼,说法错误;
D、pH试纸无法测出精确到0.1的pH值,说法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④为同一周期的原子B. ①②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
C. ③④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D. ②③可以形成AB2型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②的原子和核外有3个电子层,④的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周期数,因此②④为同一周期的原子,此选项正确;
B、①表示氦元素,②是镁元素,①②表示的元素不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此选项错误;
C、③的质子数是17,④的质子数是18,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因此③④不是同种元素,此选项错误;
D、②表示镁原子,③表示氯离子,因此②③不可以形成AB2型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的检验B. 一氧化碳的干燥
C. 玻璃管插入橡胶塞D. 试管的清洗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B、用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应从长管进短管出,此选项错误;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塞子反了,此选项错误;
D、洗涤试管的方法:先倒尽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再倒掉,此选项正确。
故选D。
5.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图书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B. 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
C. 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餐具D. 通过蒸馏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损坏图书资料,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可食用,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于水后,水解呈碱性,碱性物质遇到油脂会使其水解(破坏油脂的结构),达到清洗的目的,符合题意;
D、蒸馏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的硬度,但需要大量的燃料,成本较高,生活中通常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氮气用于闪光灯B. 钛镍合金制造记忆天线
C. 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D. 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氮气不用于制作闪光灯,符合题意;
B、钛镍合金制造记忆天线是因为此种合金受温度变化其形状也会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铅酸电池是利用铅、二氧化铅与硫酸反应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其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D. 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在水溶液中仍然显碱性,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法错误;
B、铜的活动性小于铝,所以铜丝不会和硫酸铝溶液发生反应,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不会形成紫色溶液,说法错误;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锈反应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探究乙醇溶液的导电性B. 自制汽水
C. 制作叶脉书签D.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探究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自制汽水过程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过程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9. 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高炉炼铁: 置换反应
B. 酸雨的形成 化合反应
C. 石笋的形成 分解反应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炉炼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C、石笋的形成是遇热或压强减小时,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配平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原子最外层由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所以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但不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也有差异,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含有相同的氢离子,化学性质有差异是由于阴离子不同,此选项正确;
C、汽油是具有挥发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微观解释是汽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此选项错误;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微观解释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构成物质汞,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氧分子构成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只占全球水储量的不足1%
B.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C. 煤在空气中加强热,能分解产生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
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此选项错误;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此选项正确;
C、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能分解产生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此选项错误;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中没有水能,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2. 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加适量水,测温度,可以区分,正确;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错误,不符合题意;
B、食醋显酸性,pH<7,糖水显中性,pH=7,可用测pH的方法区分,正确;食醋具有醋酸味、糖水是无味的,闻气味可以区分,正确,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以区分,正确;硬水和蒸馏水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错误,不符合题意;
D、18K黄金和黄铜中均含铜,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均变为黑色,无法区分,错误;滴加适量稀盐酸,18K金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均属于可溶于水的物质
B. 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的溶液
C.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是乙大于甲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于水,此选项错误;
B、2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因此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的溶液,此选项正确;
C、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溶液中含有溶剂多,降温到10℃后,有溶质析出,而溶剂不变,因此还是乙溶液中含有溶剂多,此选项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时用降温结晶,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铜,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常温下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应先加入适量的水,使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除去反应的铜和过量的铁,然后蒸发结晶,可得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现有氧化铝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0g,滴加2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5%B. 30%C. 35%D. 40%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设2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则水的质量为200g-x,则200g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x=24.5g;
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硫酸中的氢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水中,混合物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水中,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则,m=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6-23 小题,共 8 小题,共 40 分)
16. 结合已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①. 纯碱##苏打 ②. 大理石 ③. 乳化 ④. 金属离子
【解析】
【详解】①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③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业;
④很多宝石中由于含有金属离子,才使他们变的绚丽多彩。
17. 作为2022年世界杯场馆之一的974体育场是使用集装箱和模块化钢架建造,与传统体育场相比使用的材料更少,设计也更具视觉吸引力,同时确保了成本效益。另外,此次卡塔尔世界杯的专用大巴,是来自中国企业制造的纯电大巴车,再次印证了中国技术的可靠性。
(1)制造974场馆所用到的集装箱和模块钢架都属于______材料,因为其具有_______(填字母)的物理性质;
A.抗腐蚀性能好、硬度大 B.强度高、硬度大 C.密度大、熔点高
(2)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烟花产自中国浏阳,传统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粉、木炭、硝石(主要成分KNO3),燃烧时会产生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单质和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同时生成一种硫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
(3)中国企业制造的世界杯专用大巴车装载的是一种磷酸铁铝电池,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由_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1) ①. 金属 ②. B
(2) ①. ②. +5、0
(3)化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集装箱和模块钢架属于铁的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A、抗腐蚀性能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的性质,可以保证建筑的结构强度,符合题意;
C、密度大、熔点高对于建造建筑没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空气中含量最高单质是氮气,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得知,生成的硫化物应为硫化钾,故硫粉、木炭、硝石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行驶过程中电池中的化学能发生反应转化为电能,电能驱动电机转化为大巴车前进的机械能。
18. 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反应完整准确,应在丙中补充1个_______(填字母);
(2)甲到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氧原子,_____;
(3)此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分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
(4)画出与一个一氧化氮分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答案】(1)A (2)一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
(3)1:1 (4)
【解析】
【分析】通过其微观示意图易得,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1详解】
图甲中含有的原子种类数目为:2C、3N、5O;图丙中含有的原子种类数目为:2C、2N、4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图丙中还差1N、1O,故选A。
【小问2详解】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甲到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反应物分子分解为相应的原子,故填一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
【小问3详解】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故此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2,最简整数比为1:1。
【小问4详解】
一个一氧化氮分子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原子序数,故一个一氧化氮分子质子数=8+7=15,原子序数为15的是磷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9.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1)上述化学实验中都用到了玻璃棒,根据实验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将C组与_______组(填“A或B”)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
(2)“酸酐”是指某含氧元素的酸脱去一分子或几分子水所得到的化合物,如硫酸的酸酐是三氧化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硅酸(H2SiO3)的酸酐是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该酸酐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均是用于搅拌
(2) ①. SiO2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C组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A组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浓硫酸稀释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B组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故将C组与A归为一类,理由是均是用于搅拌;
【小问2详解】
“酸酐”是指某含氧元素的酸脱去一分子或几分子水所得到的化合物,硅酸脱去一分子水,剩余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故硅酸的酸酐是SiO2;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I.实验室制氧气:
(1)若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3)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使其充分反应,甲同学绘制了试管内固体物质中锰元素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Ⅱ.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4)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验证氯化氢气体并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将混合气体先通过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洗气瓶,再通过______(填名称)洗气瓶。
(5)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____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答案】(1) ①. AE ②.
(2)酒精灯 (3)C
(4) ①. AgNO3 ②. 浓硫酸
(5)降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用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管;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E。反应的化学方程为为:。
【小问2详解】
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
【小问3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高锰酸钾中锰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A。
【小问4详解】
验证氯化氢气体应将气体通过硝酸银溶液,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
【小问5详解】
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21. 如图中的A-F六种物质及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A为黑色固体,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且A与B能发生置换反应,D在工业上可用于玻璃的生产(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E、F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 F:_______
(2)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A与足量的C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答案】(1) ①. CO2 ②. NaOH
(2)
(3)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解析】
【分析】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为HCl;A-F六种物质及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且A为黑色固体,且A与B能发生置换反应,故A为铁;B又能与HCl发生反应,故B为硝酸银;D在工业上可用于玻璃的生产,且D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故D为碳酸钠;E和碳酸钠能相互转化,且HCl能转化为E,故E为二氧化碳;F和碳酸钠能相互转化,且二氧化碳与F能发生化学反应,故F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断无误。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得知,E、F分别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其化学式分别为CO2、NaOH。
【小问2详解】
B与D反应即硝酸银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与足量的C的溶液发生反应,即铁单质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22.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样品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做如下实验:
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稀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
(3)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_______;
(5)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6)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6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
【答案】(1)
(2)
(3)由(2)比例式计算可得碳酸钙的x质量为20g,故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4)解: 设反应①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则
又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稀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再设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a
答: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g。
(5)设反应①中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b,反应②中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c,则,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所得溶液质量为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
(6)解:通过小问(4)得所加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设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6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d,
则
答: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6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80g。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理石样品含有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60g-176.2g=8.8g,再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小问6详解】
见答案。
23. 实验室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钡,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样品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与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滤渣A和滤液B
(2)乙同学向滤渣A中滴加_______,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3)丙同学取少量滤液B,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4)丁同学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该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5)结合上述实验,最终确定原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总结与提升】
(6)由上述探究活动可知,若一定存在的物质中有对后续检验产生干扰的物质存在,探究可能存在的物质的一般思路是:先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适当的试剂,目的是_______,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验证可能存在的物质。
【答案】 ①. 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 ②. 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③. 不正确 ④. 碳酸钾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证明原样品中一定有氢氧化钡 ⑤. K2CO3,BaCl2,K2SO4 ⑥. 除掉对可能存在物质的检验产生干扰的物质
【解析】
【详解】活动与探究:(2)结论是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故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和钡化合物以及碳酸钾,因滤渣A是硫酸钾和钡化合物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其不溶于酸,故还需证明碳酸钾的存在,碳酸盐遇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故可加入稀盐酸或稀硝酸,若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则结论成立。
(3)在(2)中证明了碳酸钾的存在,碳酸钾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证明原样品中一定有氢氧化钡,故结论不正确。
(5)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反应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避免对之后使用酚酞试液鉴别氢氧化钡的存在与否形成干扰,滴加酚酞试液后,无现象,表明氢氧化钡不存在,再结合(2)中结论得出原样品的成分是K2CO3,BaCl2,K2SO4。
总结与提升:若一定存在的物质中有对后续检验产生干扰的物质存在,可先加入适当试剂去除干扰物,再对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验证。选项
事实
解释
A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原子不易得失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
B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存在差异
溶液中阴离子不同
C
汽油要密闭保存
汽油分子不断运动
D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氯化钠和硝酸铵
加适量水,测温度
尝味道
B
食醋和糖水
测pH
闻气味
C
硬水和蒸馏水
加肥皂水搅拌
观察颜色
D
18K黄金和黄铜
在空气中灼烧
滴加适量稀盐酸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铜粉
氧化铁
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C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D
稀盐酸
硫酸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侯德榜为______(填物质俗称)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用_______做的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作用
宝石中含有某些___,才使得他们更加的绚丽多彩
A组
B组
C组
蒸发
浓硫酸稀释
过滤
测定溶液的 pH
物质的溶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1D, 下列过程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松雷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