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共5页。
1、熟记王勃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王勃诗词风格。
2、有感情的朗读诗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3、对比阅读,体会诗歌开阔的意境,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歌,理解作者乐观豁达的送别观。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开阔的意境,感悟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课。古人对待分别,极为郑重。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代,每一次的离别都可能意味着长久的分离,甚至是一生的再见无期。士大夫阶层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借以抒发别情或者相互勉励和安慰。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厚意。
2、作者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善于创作五律和五绝,其诗词意境开阔,空间壮阔,气势雄伟。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3、写作背景:本诗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王勃赠送给杜少府这首送别诗。
4、朗读指导:
①节奏指导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②语音语调:朗读时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特别是在表达离别的伤感时,可以适当降低音调,放缓语速,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而在表达美好祝愿时,则可以适当提高音调,加快语速,以展现出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5、诗文释义
注意积累重点词语意思:
宦(huàn) 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比邻:并邻,近邻
歧(qí)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翻译诗文,保证句子的通顺雅达。
6、研读诗文:
师: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明确:关中一带的茫茫大地护卫着长安城,诗人和友人就要在此分别,诗人遥望友人所去的蜀州之地。只见风尘烟霭苍茫无边,二人依依惜别。
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点明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将要去的地方;②为诗歌营造壮阔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师:分析“辅”和“望”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辅是辅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距万里的长安与友人将去的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师:如何理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明确: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的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明确: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他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哲理,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感情和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改送别诗伤感低沉的传统基调,积极乐观给人以莫大的宽慰和鼓励。
7、对接中考
(1)理解性阅读:
①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送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王勃则打破空间界限,送出“ ”的乐观豁达。
②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人生态度的是: 。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 ”
(2)课内外对比阅读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甲]重别薛华
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①第一首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诗歌前两联借“明月”“秋风”等意象描绘了清冷旷远的景象。(1分)明月的倒影如同夜明珠沉入了锦江,秋风无情地洗刷着锦缎一样的江水,一种愤懑凄苦、肃杀清冷的感受跃然纸上。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洲渚很长很长,与远天连起来,境界阔大而雄伟。(2分)
②两首同为送别诗,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不同?
《重别薛华》这首诗凄凉悲苦,“明月沉珠浦”中的“沉”字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不满”,(1分)栖遑”一语中蕴藏着“彷徨忧郁”的心理;(1分)“唯有泪”“独潸然”等词语流露出因别离而“孤独伤感”的情怀。(1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一洗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1分),表达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豪放的情怀。(1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