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2048/0-17392712583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2048/0-17392712583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2048/0-17392712583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各省市县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条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起点。
②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着古都的历史变迁。
③其蕴含的对称之美、秩序之美,展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独特魅力。
④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众多文物建筑分布其上。
⑤如今,它将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身份,向世人讲述古老京城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②③④①⑤B. ②④③①⑤C. ①②④⑤③D. ①⑤②④③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小说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
B.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
C. 《我的白鸽》原题为《告别白鸽》,作者陈忠实,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等。
D.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请将表格中与动物有关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4.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经典名著《西游记》,班级里开展“经典想象话西游”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 招聘合伙人:假如西天取经四人组要招合伙人,作为招聘代理的你,根据应聘者性格特点从中选择一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应聘者: ______
我选择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2) 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师徒四人缺了谁都不行。请结合原著,仿照对唐僧和沙和尚的评价,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评价补充完整。
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有坚定的取经信念;
孙悟空,虽然 ______ ,但 ______ ;
猪八戒,虽然 ______ ,但 ______ ;
沙和尚,虽然能力不强,但任劳任怨。
(3) “俺老孙来也!”是孙悟空的经典语言,请结合自己阅读体验,写出此句话包含的潜台词(台词中未能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 花团锦簇,轻风与流水应和,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犷,毫不吝啬,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有“断肠人”的秋思,风中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 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水藻。
ㅤㅤ我们也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 jué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在解决春日散步的 分qí中,我们感受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古人用他们的诗文雅兴,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与融洽;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ㅤㅤ我们还看到中外不同儿童的求知与成长。 人迹罕至的百草园记录了小鲁迅童年的快乐;三味书屋求学时,和同窗们放开 hóu咙大声读书,那 咄咄逼人的画面是大鲁迅温馨的记忆。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解和谆谆教导在于漪的心中雕镂下深刻的印象。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结束了海伦•凯勒 茫然无cuò的黑暗生活,她用无私的爱,带领海伦•凯勒迎来生命的光明。虽跨越千年,孔子的智慧,依然在学习和做人上启迪我们成长……
ㅤㅤ语文,美丽的语文,你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你丰盈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应和(hè)
B.粗犷(kuàng)
C.教导(dǎ)
D.雕镂(lòu)
(2) 正确书写上文画横线词语中注音的汉字。
A.jué别
B.分qí
C.hóu咙
D.茫然无cuò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花团锦簇
B.贮蓄
C.人迹罕至
D.咄咄逼人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最美的对视
ㅤㅤ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ㅤㅤ②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ㅤㅤ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ㅤㅤ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ㅤㅤ⑤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ㅤㅤ⑥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老人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ㅤㅤ⑦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ㅤㅤ⑧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永远地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走得圣洁。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ㅤㅤ⑨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ㅤㅤ⑩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作者孙道荣选自《黄山日报》有删改)
(1) 在决定捐献眼角膜后,老母亲打动你的细节还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2) 结合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语句。
①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②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从编号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3) 最美的对视,是思念的目光,是爱的交汇……相信同学们也有过类似的感动,请描述那个触动你心灵的对视瞬间。(不少于6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研学报告网)
ㅤㅤ材料二:
ㅤㅤ一个好的研学旅行产品应具备以下特点:一要注意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制造环境。从启程的一刻开始,便引导学生在交通安全、住宿及餐桌礼仪、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学习与实操,由此培养自理能力和团队精神。二要有明确的主题。从研学旅行的整体目标开始,到每个活动、每个课程资源点的讲述,都要有明确的方向。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要让他们理解活动的意义、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联系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去。三要有课程实施计划。研学区别于旅游的最根本特点之一,就在于将资源点的参观、讲解、体验、总结等环节课程化,要有导入、课程目标、达成方式的设计。第四,项目实施要有亮点,有趣味性。在实操过程中要挖掘资源点的亮点和特殊性,要注意与学生常识的衔接与比较,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强代入感与趣味性。最后,要设计特殊情境,增强冲击力,使内容升华。
ㅤㅤ只有这样,才能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研学优”,使得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ㅤㅤ材料三:
研学:在探索中获得学的乐趣
ㅤㅤ研学,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2017年寒假开展研学活动至今,我校学生的研学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丝绸之路、故宫博物院、茶马古道、东江水系……
ㅤㅤ研学不同于单纯游玩,是主动探究的过程。研学是以“研”为重点,以“学”为目的,以“行”为方式的活动,有更立体的学习目标、更丰盈的活动内容和更适切的研学规划。“修建故宫时的建筑主料为什么是木头而不是石头?”“为什么故宫里会有鹿?”早在研学出发前,学生就通过建筑先导课和主题阅读先导课对研学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研学课程与统整项目课程的深度联结,也是学生把知识“放回”真实世界的“助推器”。
ㅤㅤ生活即教材,世界即课堂。研学活动从有限的课堂和学校时空延伸到教育的全时空、全过程。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交流与沟通,试着合作和互相帮助,增强创新和创造能力,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升文化理解能力,这正是国际上公认的5C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更重要的是,以脚步丈量对祖国的担当与责任,用体察形成对世界的了解与包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请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表,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2) 你认为材料三中画线句的研学活动属于好的研学产品吗?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3) 包头文旅想推出以“包你满意”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作为一名包头人,你想把哪里作为本次研学活动的第一站,请介绍景点并说明理由。(80字左右)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狼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 ______
②狼亦黠矣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人杀狼“轻松”吗?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4) 你能写出两个与狼有关的成语吗?你又是如何看待狼这一形象的。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只因有你——温晴的冬天,老舍走过万水千山依然心系济南;只因有你——病入膏肓却为了隐忍的母亲,绝境中史铁生战胜了困难,涅槃重生;只因有你——生活的真谛,疏食陋巷中的颜回依然不改其乐……
那个“你”,可能是触动你心灵的一处风景、一个物品,也可能是你心中一位重要的人,还可能是你心中的一种信念或追求,当然也可能是你自己。
请以“只因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首先,应该介绍北京中轴线的基本情况(②),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描述中轴线的美学价值(③)和文化内涵(④),进一步加深对中轴线的认识。然后,提到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①),作为一个转折点。最后,展望未来,讲述中轴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角色(⑤)。因此,最恰当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④①⑤。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2.【答案】A
【解析】A.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作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学习时要博闻强记,注重日积月累,这样作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归雁洛阳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答案: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枯藤老树昏鸦
③古道西风瘦马
④归雁洛阳边(易错字:雁)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⑥便引诗情到碧霄
⑦夜阑卧听风吹雨
⑧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小题1】二郎神,录取,二郎神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以其智慧和勇猛闻名。在《封神演义》中,他是玉帝的外甥,拥有强大的法术和法宝,如金弓银弹等。二郎神的八九玄功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而且他还拥有哮天犬这一强力助手。
【小题2】顽皮冲动犯过天条,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好吃懒做会搬弄是非,他最通人性懂得爱恨情仇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西游记》相关内容可知,图一是哪吒,图二是二郎神。
哪吒和二郎神都是非常强大的神话人物,各自拥有独特的技能和法宝。在选择招收哪一位时,需要考虑团队的整体需求、潜在的冲突以及与其他成员的配合。如果团队需要一位具有强大攻击力和变化能力的战士,哪吒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一位拥有智慧和法术的将领,二郎神可能更合适。
示例:哪吒: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著名人物,以其勇敢和反叛的性格著称。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多种法宝,如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等。哪吒还能变做三头六臂,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中孙悟空是大师兄,他曾因犯天条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却神通广大,一路降妖除魔护唐僧取得真经。猪八戒好吃懒做,动不动就要回高老庄,但他却是四人中人性最鲜明的一个,懂得爱恨情仇。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联系《西游记》相关内容可知,“俺老孙来也”这句话一般出现在孙悟空营救师傅师弟,和面对妖怪的第一时间,这句话的意义一来告诉师傅师弟,我来了,你们不用怕。第二是告诉妖怪,我老孙来了,你们别动我师傅。第三则是有震慑敌人的意味,表示我来了,要么你乖乖放人,要么就跟我打一场。
答案:
(1)示例:二郎神:二郎神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以其智慧和勇猛闻名。他是玉帝的外甥,拥有强大的法术和法宝,如金弓银弹等。二郎神的八九玄功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而且他还拥有哮天犬这一强力助手。
(2)示例:孙悟空,虽然顽皮冲动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会搬弄是非,但他最通人性懂得爱恨情仇。
(3)示例:师傅、师弟,你们不要害怕;妖怪,你们不能害我师傅。
《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解析】答案:
(1)B
(2)A.诀 B.歧 C.喉 D.措
(3)D
(1)本题考查字音。ACD.正确。B.有误,“粗犷”读作cū guǎng。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jué别”写作“诀别”,“分qí”写作“分歧”,“hóu咙”写作“喉咙”,“茫然无cuò”写作“茫然无措”。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BC.正确。D.有误,咄咄逼人:形容那些傲慢自大、霸道强势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行为、态度或气场给人带来的压力和困扰。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D。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题目要求找出在决定捐献眼角膜后,老母亲打动人心的细节并简要概述。答案中提到的两个细节,精准地体现了老母亲对捐献眼角膜一事的重视与执着。
拒绝白内障手术细节:老母亲因担心白内障手术会损坏眼角膜,影响日后捐献,所以坚决不肯做手术。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老母亲为他人着想,将捐献眼角膜帮助他人重见光明的心愿置于自身视力恢复之上,突出了她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放置登记卡细节:老母亲自知病情凶险,时日无多,为了确保自己捐献眼角膜的最后愿望能够实现,特意将“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病历本中。这一细致的举动,体现了老母亲对捐献一事的极度重视,担心子女和医生在悲痛或忙碌中遗忘,她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这份爱心与承诺。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深情地凝视”和“深深鞠了一躬”这两个动作细节,生动且直观地展现出男孩的情感。情感表达:“深情地凝视”表现出男孩对面前这位代表捐献者的女士充满感激与敬意,他凝视的目光中饱含着对重获光明这份恩情的珍视;“深深鞠了一躬”则是一种更为直接且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这个动作,男孩将内心对老母亲无私捐献眼角膜行为的敬重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②一家三口的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编号连在一起,象征着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高度一致,心意紧密相连。就像文中所描述的,这组编号如同小时候妈妈牵着儿女的手,体现了家庭内部情感的温暖与传承,表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家庭中得以延续和传递。高尚品质体现:编号相连暗示着一家人都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共同做出捐献的决定,并且编号紧密相连,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善举是一个整体,共同为传递人间大爱贡献力量,彰显了这一家人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对视描写:“妈妈轻轻走到我身边,我抬起头与她对视”,简洁地描述了对视发生的场景。“她的目光满是温柔与鼓励,没有丝毫责备”,通过对妈妈目光的细致描写,将妈妈的爱与理解直接展现出来,这种目光与“我”考试失利后的低落形成鲜明对比,给“我”带来极大的情感冲击。情感表达:“那目光仿佛在说:‘别气馁,妈妈相信你。’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内心却充满力量”,进一步阐述了对视所带来的情感影响,妈妈的目光不仅给予了安慰,更让“我”从低落情绪中走出来,获得力量,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对视瞬间对“我”心灵的触动。
答案:
(1)老母亲因担心白内障手术损坏眼角膜而死活不肯做手术,直到眼科医生说服她不会损伤眼角膜,才放心接受手术。老母亲自知时日不多,将“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病历本中,以防子女或医生在她临终时忘记她的捐献心愿。
(2)①通过“深情地凝视”“深深鞠了一躬”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男孩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感激之情,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老母亲无私奉献的敬重。
②从编号连在一起可读出:一家人在捐献眼角膜这件事上态度一致,心意相通,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传承;同时也表明这一家人都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的善举紧密相连,共同传递着人间大爱。
(3)记得那次考试失利,我心情低落。妈妈轻轻走到我身边,我抬起头与她对视。她的目光满是温柔与鼓励,没有丝毫责备,那目光仿佛在说:“别气馁,妈妈相信你。”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内心却充满力量。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讲述一位八旬老母亲 6 年前决定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为此拒绝白内障手术,病重时还将登记卡放病历本以防遗忘。她去世后,眼角膜让 16 岁失明男孩重见光明。男孩为代表母亲领奖的她颁奖,两人目光对视,展现出爱与感恩。
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7.【答案】【小题1】(1)第一条:根据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图的数据可知,2018-2022年有起伏和波折,但自从2022年开始,规模或预测规模越来越大;或: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在波折中增长。
第二条:根据2020-2024 年研学旅行机构数量对比可知,2020-2024 年研学旅行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2)根据“学生的研学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丝绸之路、故宫博物院、茶马古道、东江水系……”可知,有明确的主题: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都能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当时的繁荣;根据“早在研学出发前,学生就通过建筑先导课和主题阅读先导课对研学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可知,有课程实施计划,有课程导入设计:学生们通过先导课和主题阅读课对研学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会带着问题启程;根据“研学课程与统整项目课程的深度联结,也是学生把知识‘放回’真实世界的‘助推器’”可知,项目实施有趣味性:研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乐趣,对研学充满向往。根据分析可知,材料三中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属于好的研学产品。
(3)根据包头文旅想推出以“包你满意”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对包头研学旅游资源的了解,任选其一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会把赛罕塔拉作为本次研学的第一站。它是全国城市中最大的天然草原,踏入赛汉塔拉,广袤无垠的草原如绿色的巨毯向远方延展,翠色欲滴,似与蓝天相接。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漫步,宛如灵动的音符在绿毯上跳跃,置身于这片草原,让你收获一份宁静祥和,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只留下这一方纯净而壮美的天地。
答案:
(1)第一条: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开始有波折,但预测规模越来越大(或: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在波折中增长)。
第二条:2020-2024 年,研学旅行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2)材料三中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属于好的研学产品。理由:①有明确的主题。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都能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当时的繁荣。②有课程实施计划,有课程导入设计。学生们通过先导课和主题阅读课对研学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会带着问题启程。③项目实施有趣味性。研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乐趣,对研学充满向往。
(3)示例:我会把包钢作为本次研学的第一站。在这里,可以参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研学旅游线路。大家能了解到包钢的发展历程、工匠精神、民族团结故事以及我国钢铁工业的成长史等,走在生产线上,可以近距离观察钢铁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感受钢铁生产的震撼场景。作为第一站,不仅能让大家了解包钢的发展史,感受“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伟大精神,更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小题2】
【小题3】
【解析】这是关于研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第二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第三题考查推荐介绍。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答案】【小题1】看,视。
【小题2】狡猾。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视。
②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久之,时间长了;瞑,闭上眼睛;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翻译: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3)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
人杀狼并不轻松,依据如下:初始恐惧:“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表明屠户回家途中被两只狼紧紧跟随,距离很远都不放弃,这让屠户心生恐惧,不得不“投以骨”试图摆脱狼的追击,反映出屠户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害怕的状态。持续威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即使屠户把骨头扔完,狼依然没有停止跟随,继续对屠户构成威胁,使屠户的处境愈发危急。陷入绝境:“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体现出屠户此时极为窘迫,担心受到狼前后夹击,心理压力巨大,几乎陷入绝境。紧张对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描绘出狼与屠户对峙的紧张场面,双方僵持不下,屠户精神高度紧张,时刻不敢放松警惕。狡猾难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以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只狼配合默契,一只佯装休息迷惑屠户,另一只准备从背后偷袭,其狡猾程度可见一斑,增加了屠户应对的难度。综上所述,从屠户遭遇狼后的种种表现以及狼的狡猾行为可以看出,人杀狼的过程充满艰难,并非轻松之事。
(4)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
与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在本文中,狼的形象是狡猾、贪婪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的贪婪,不满足于得到骨头,仍紧追屠户不放。“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以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过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迷惑屠户,另一只准备从后方攻击,充分展现了狼的狡猾。
答案:
(1)①看,视。
②狡猾。
(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3)人杀狼并不“轻松”。依据如下:起初,“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只狼紧紧跟随屠户,让屠户陷入恐惧,只能“投以骨”试图摆脱,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没有放弃追赶,屠户依旧处于危险境地。接着,“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面临前后受敌的困境,十分窘迫。后来,“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与屠户对峙,气氛紧张。之后,一只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迷惑屠户,另一只狼则“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的狡诈使得屠户随时可能遭受攻击。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屠户杀狼过程中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危险的状态,并非“轻松”。
(4)狼狈为奸、狼心狗肺。
在本文中,狼的形象是狡猾、贪婪的。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迷惑屠户,另一只准备从后方攻击,充分展现了狼的狡猾。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处境十分危急,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9.【答案】例文:
只因有你 你在我心中是怎样的存在呢?这很难定义。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你在我的生命中无可替代。
你好像总是很不耐烦。你是我出生时家里聘请的保姆,有点土气的发型配上花花绿绿的衣裳,暴躁、易怒,动作鲁莽又不雅观。说普通话会带着奇怪的口音,会有大多数乡下人的习惯,会说粗俗的脏话,还会有些迂腐的封建思想。破口大骂的声音像猛烈敲打着破铜锣,难以入耳。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常规标准的好人,但你确实是我人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爸爸妈妈好像总是很忙,但每个他们缺席的场面,你都会到场。比起父母的替代品,你更像是修饰缺口的装饰品,并不精致,但足够坚固。因为有你,我缺憾的人生才终于被填满。
你总是对我百般唠叨,有时又是冤枉,声音大,语气很不耐烦,每当这时,我们总是会争吵,歇斯底里又不留情面。但若是出门突然碰上下雨,又恰好只有一把伞,你总会把四分之三的伞倾向我,把我保护得密不透风。若是刚好是你开小电驴载我,你会把伞递给坐在后座的我,让我自己撑着,然后转过身继续骑车,任由雨滴淋湿你的衣裳。
你嘴上说着麻烦,但每次放学还是会风雨无阻来接我。我知道,你嘴硬心软。就像上次我和父母起了争执,我怒而摔门而去。我跑到楼下花园,在一个阴暗角靠着墙滑落在地,我屈起双膝,头深深地埋下去,将身体彻底融入黑暗。就在我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我听到了你在呼喊我的名字,声音紧张而又焦急。你把你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披在我身上,苦口婆心地劝我回家。温度顺着外套温暖了我冻僵的身体,我感到四肢渐渐回暖,胸口也变得炙热发烫。离家出走这种事并不新鲜,在家里不知道反复上演了多少次。我的父母从不会主动来找我,也并不觉得我不会回来。每次急急忙忙地跑出来找我的,便只有你了。只因有你,我在最狼狈不堪的时候,拥有了炽热的温度。
我们都不擅长表达,也都没有向对方服过软,更没有说过隐秘的心里话。但只因有你,我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依靠的肩膀。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只因有你”包含了多重信息:“你”可以实指,如同学、父母、邻居以及社会上各种人、人与人、一本书、一处风景等;也可以虚指“精神”,如宽容、爱、挫折、一句名言等,还可以写古人,发挥新奇浪漫的想像力。“你”在文中要明确,避免含混不清。“只因”提示出“你”的存在是事件结果的必要条件,前因后果的逻辑性要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要突出“你”与另一方的联系。“没有你”和“有你”的世界于另一方有多么的不同,最好存在比较。“只”强调了唯一性,突出“你”对“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或影响。“有”字的增加是对“你”存在的一种强调,暗示出“你”的作用影响和决定了最终另一方的命运、现实、情感或认知,“你”要成为叙事行文中的一个线索,要充分展现“你”的作用力,不能点到即止。结合写作材料中排比句“只因有你——病入膏肓却为子隐忍的母亲,绝境中的史铁生战胜困难,涅槃重生……只因有你——温晴的冬天,老舍走过万水千山依然心系济南……”暗示出作文的立意应该健康、积极、乐观,应避免“只因有你”而更悲观更愁苦的立意选择。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立意确定为“真、善、美”,最好能有一定的哲理高度。
2、选材构思。这个题目选材很自由,可以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可以写对自己倾情奉献的父母爷爷奶奶,如妈妈对“我”的精心照顾,让“我”在生活上充满阳光;可以写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健康成长、给予自己激励与关怀的老师;可以写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如同学对“我”的帮助和引导使“我”在倍受感动等。可用第二人称来写,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抒情,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
本文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保姆之间的深厚情感。文章从保姆的外貌、性格入手,逐渐深入到她对我的关爱与陪伴,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通过具体事例,如雨中送伞、寻找离家出走的我等,生动展现了保姆的善良与付出,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内容与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朋友之谊
① 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思乡之情
②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③ ______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乡书何处达,④ 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冲天豪情
⑤ ______ ,⑥ ______ 。
刘禹锡《秋词》
爱国之情
⑦ ______ ,⑧ ______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