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88/2/1_173928411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88/2/2_173928411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88/2/3_173928411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水母B.珊瑚虫C.海蜇D.血吸虫
2.蛔虫、蛲虫、小麦线虫等,它们都具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的特征,它们属于( )
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线虫动物D.环节动物
3.下列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绦虫B.扇贝C.钉螺D.牡蛎
4.河蚌结构中,与珍珠形成有关的是( )
A.鳃B.贝壳C.足D.外套膜
5.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蜈蚣B.虾C.蝴蝶D.涡虫
6.观察图中动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身体都分节B.都有足、有翅
C.都属于脊椎动物D.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7.“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A.鳞片B.外骨骼C.贝壳D.外套膜
8.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下面几种猜测合理的是( )
A.鱼喜欢阳光B.鱼要在水面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较低D.池塘表面水温较高
9.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①鱿鱼 ②娃娃鱼 ③鲨鱼 ④章鱼
⑤鲈鱼 ⑥中华鲟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0.蟾蜍和龟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下列对两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两栖动物B.呼吸器官完全相同C.都属于变温动物D.都只能在水中产卵
11.下列不能体现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特点的是( )
A.四肢短小,不能跳跃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肺的气体交换能力较强D.体表有角质的鳞片
1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鸟的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气管,②是肺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D.③进行气体交换,②辅助③呼吸
13.鸟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其中有利于减轻体重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胸肌发达
C.视觉发达D.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
14.下列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蝮蛇和丹顶鹤B.羚羊和啄木鸟C.猕猴和眼镜蛇D.扬子鳄和蝾螈
15.某患者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实现了运动(如图)。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通过对软管充、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动人工肌肉修复的是患者的肱三头肌
B.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骨上
C.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时模拟了该肌肉的收缩
D.屈肘运动过程不需要关节的参与
16.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鸽传书”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 )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17.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B.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C.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D.工蜂采集蜂蜜、建造蜂巢
18.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帮助植物传粉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如图,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细胞核B.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C.④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D.细菌通过芽孢进行生殖
20.我国民间有立夏后制醋的习俗,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 )
A.充足的空气B.一定的水分C.适宜的温度D.充足的光照
21.下列四种食物保存方法中,主要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的是( )
A.冷藏新鲜水果B.高温煮沸牛奶C.风干晾晒香菇D.真空包装腊肉
22.观察病毒通常需要使用的工具是( )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望远镜D.电子显微镜
23.烟草花叶病毒生活和繁殖的场所是( )
A.灭菌后的培养基B.烟草叶肉细胞
C.人体黏膜细胞D.富含有机物的自然环境
24.人类可利用某些细菌、真菌、病毒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甲烷菌处理农作物秸秆,产生清洁能源甲烷
B.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C.利用细菌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化作用
D.利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方法预防脊髓灰质炎
25.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是( )
A.林奈B.达尔文C.李时珍D.巴斯德
26.在生物分类等级中,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
A.界B.属C.门D.目
27.如果我们将水杉、银杏、油松归为一类,将水稻、苹果、毛白杨归为另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是否有根、茎、叶B.是否有种子
C.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D.是否能食用
28.给微生物分类时,把大肠杆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酵母菌、霉菌、蘑菇归为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
A.细胞内有无叶绿体B.细胞有无细胞壁
C.细胞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有无细胞膜
29.萝卜、白菜是常见的蔬菜,两种植物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如图所示。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植物界B.双子叶植物纲C.十字花科D.萝卜属
30.某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黑嘴鸥、细鳞鲑等多种国家保护动植物,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完全禁止研究利用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31.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请回答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组成,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 辅助运动。蚯蚓体表要保持 ,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蝗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其中 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 ,善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干旱陆地环境的能力 。
32.请结合观察回答
(1)鲫鱼体形呈 型,能减少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体表覆盖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2)鱼用 呼吸,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密布毛细血管的[②] 时,溶解在水中的 渗入②中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 从毛细血管渗出,随水排出体外。
三、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33.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犬,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盲人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如去学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园等。它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配件的约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物和需要拐弯时,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此外,导盲犬还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会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等,对路人的干扰不予理睬,同时也不会对他人进行攻击。请回答
(1)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体表 ,体温 ; 、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导盲犬牙齿的分化与图 (填“①”或“②”)相似,有锋利的 齿。狗的祖先狼是 (填“草”或“肉”)食动物,狗与狼有着相似的特征。
(3)残奥会的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经过特殊训练的导盲犬能理解英语、汉语和手语三种指令。对于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
B.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
C.能增强导盲犬的适应性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34.医院接诊了一位全身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病人伤口感染了绿脓杆菌。医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后改用噬菌体液清洗伤口,取得良好效果。请回答
(1)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并破坏细菌的 ,它与细菌的关系是 。噬菌体没有 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 物质组成。噬菌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细菌细胞壁或荚膜上的物质或结构,而后感染细菌,利用 (填“病毒”或“细菌”)内的物质,制造子代噬菌体。
(2)噬菌体不会破坏患者的细胞,原因是人体细胞 (填“具有”或“不具有”)噬菌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物质或结构,因此噬菌体不会感染患者的细胞。
35.米酒是我国传统酿造饮品,因其独特的口味广受大众喜爱。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主要含酵母菌和根霉的酒曲制作米酒。请回答
a.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b.将糯米蒸熟→c.凉开水冲淋糯米饭,冷却到30℃左右→d→e.盖好容器,放在温暖处
(1)小林同学按步骤制作米酒,其中步骤d的具体操作是将 撒在糯米饭上,将其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此操作相当于实验室培养细菌、真菌过程中的 。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制作米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 和 的污染。
(2)为探究米酒发酵过程中口味变化规律,兴趣小组同学在不同发酵阶段(A~D)进行取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如表。
同学观察到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是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趋势是:还原糖含量逐渐 (填“上升”或“下降”),酒精度逐渐 (填“上升”或“下降”),因此不同发酵阶段,米酒的口味有差异。
五、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36.资料显示: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地区,却造成当地原有生物种类数量下降,成为两大典型外来物种入侵动物。美洲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请回答
(1)美洲牛蛙属于资料画横线部分中的 类动物,它和尼罗罗非鱼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属于脊椎动物。
(2)美洲牛蛙会挤占本土同类动物的生存空间,又因其 广泛,会对其他类动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3)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1.【答案】D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详解】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D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分析】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如蛔虫、线虫等。
【详解】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具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不符合题意。结合分析可知,线虫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C符合题意。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疣足或者刚毛辅助运动,D不符合题意。
3.【答案】A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绦虫身体呈两侧(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A符合题意。
BCD.扇贝、钉螺、牡蛎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有贝壳,都属于软体动物,B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河蚌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天然的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作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河蚌用鳃呼吸,用足运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
5.【答案】C
【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详解】蜈蚣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有一对足,所以属于多足纲,故A错误。虾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故B错误。蝴蝶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为昆虫,故C正确。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故D错误。
6.【答案】D
【分析】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
【详解】水螅和蜗牛的身体不分节,蜘蛛和蜜蜂的身体分节,故A错误。水螅无足和翅,蜗牛和蜘蛛也无翅,故B错误。
CD.水螅、蜜蜂、蜗牛和蜘蛛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故C错误,D正确。
7.【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诗中所说的“骨”是螃蟹体表的外骨骼,B正确。
8.【答案】C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水中氧气的含量会影响鱼的呼吸。
【详解】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因为喜欢阳光刺激,鱼的行为主要是受生存需求影响,A不符合题意。鱼一般在水中通过游动觅食,所以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为了在水面觅食,B不符合题意。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在夜晚时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反而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池塘水中含氧量较低。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是为了呼吸氧气,因为水面与空气接触,含氧量相对较高,C符合题意。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因为池塘表面的水较温暖。水温对鱼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鱼浮头或跳起的行为,主要是氧气含量影响鱼的呼吸,从而产生这种行为,D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③鲨鱼、⑤鲈鱼、⑥中华鲟都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属于鱼类;①鱿鱼、④章鱼属于软体动物;②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故ABC错误,D正确。
10.【答案】C
【分析】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详解】蟾蜍属于两栖类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故A错误。蟾蜍的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龟用肺呼吸,故B错误。蟾蜍和龟都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雄雌蟾蜍将精子和卵细胞产生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而龟将卵产在陆地上,故D错误。
11.【答案】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跃,运动方式是爬行,与适应陆地生活无关,故A符合题意。蜥蜴的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蜥蜴肺的气体交换能力较强,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能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D
【分析】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详解】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故A错误。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再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可见,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故B错误。②气囊只是起到贮存空气的作用,并不能完成气体交换,鸟类只有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故C错误。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③肺进行气体交换,②气囊起辅助呼吸的作用,故D正确。
13.【答案】D
【分析】鸟类的结构特点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如: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食量大,心脏四腔,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完成双重呼吸,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等。
【详解】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故A错误。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故B错误。视觉发达有利于发现食物和躲避敌害,故C错误。鸟的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故D正确。
14.【答案】B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详解】蝮蛇属于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A错误。羚羊属于哺乳动物,啄木鸟属于鸟类,二者都是恒温动物,故B正确。眼镜蛇属于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故C错误。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蝾螈属于两栖动物,二者都是变温动物,故D错误。
15.【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气动人工肌肉修复的是人的肱二头肌,故A错误。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应固定在不同的两块骨上,故B错误。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气动人工肌肉代替的是肱二头肌,其充气时表示肱二头肌收缩,可实现屈肘运动,故C正确。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屈时运动过程需要关节参与,故D错误。
16.【答案】C
【分析】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飞鸽传书”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蜻蜓点水”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详解】牧羊犬看护山坡上的羊属于学习行为,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CD.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蜜蜂采集花蜜,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18.【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可见,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故ACD错误,B正确。
19.【答案】B
【分析】图中①DNA的集中区域,②荚膜,③细胞壁,④细胞膜,⑤细胞质,⑥鞭毛。
【详解】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①是DNA的集中区域,故A错误。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⑥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故C错误。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故D错误。
20.【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在立夏前和立夏后,空气都是充足的,故A错误。水分是微生物生存和发酵过程的必要条件,但题目强调的是立夏后制醋的习惯,与水分关系不大,故B错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活性。适宜的温度是醋酸菌发酵的关键条件之一。可见,立夏后温度升高,制醋效果更好,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适宜的温度,故C正确。醋酸菌的发酵过程不需要光照,故D错误。
21.【答案】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冷藏新鲜水果是利用低温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属于冷藏法,故A错误。高温煮沸牛奶是通过直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故B正确。风干晾晒香菇是通过风干晾晒,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故C错误。真空包装的腊肉具有缺氧的特点,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能隔绝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故可以长时间保存,故D错误。
22.【答案】D
【分析】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最小的病毒,几万个拼凑在一起,才有1毫米那么长。
【详解】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u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病毒的个体很小,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故ABC错误,D正确。
23.【答案】B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中,主要在烟草叶肉细胞中生活和繁殖,故ACD错误,B正确。
24.【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详解】甲烷菌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禽畜粪尿中有机物分解生成清洁能源——甲烷,故A正确。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故B错误。利用细菌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化的作用,故C正确。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故D正确。
25.【答案】A
【分析】林奈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详解】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A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出版《物种起源》,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B不符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C不符合题意。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D不符合题意。
26.【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在生物分类等级中,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目,故ABC错误,D正确。
27.【答案】C
【分析】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二者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都有胚和种皮两部分构成。
【详解】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这一形态结构,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的水杉、银杏、油松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水稻、苹果、毛白杨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故ABD错误,C正确。
28.【答案】C
【分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酵母菌、霉菌、蘑菇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体内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都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细菌。可见,把大肠杆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酵母菌、霉菌、蘑菇归为一类。她分类的依据是细胞有无成形细胞核,故ABD错误,C正确。
29.【答案】A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详解】在生物分类学中,“界”是最大的分类等级。它包含了所有已知的生物种类,无论是植物、动物、真菌、细菌还是其他生物。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植物界,而植物界显然包含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植物,远不止萝卜和白菜这两种。因此,界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A符合题意。“纲”是生物分类等级中的一个中间等级,它位于界、门、之下,目之上。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然而这个分类等级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量远少于植物界。因此,纲并不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B不符合题意。“科”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更具体的一个等级,位于目之下,属之上。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十字花科。但十字花科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量同样少于植物界和白花菜目,C不符合题意。“属”是生物分类等级中非常具体的一个等级,它位于科之下,种之上,属显然不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D不符合题意。
30.【答案】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它指的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或主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以维持其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种保护措施可以确保野生动植物在它们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完全禁止利用这一措施不符合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原则。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促进公众对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B符合题意。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主要用于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不符合题意。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可以明确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等,从而提供法律保障,D不符合题意。
31.【答案】(1)体节/环状体节 刚毛 湿润
(2)头部 足 外骨骼
(3)强
【分析】1.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2.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1)蚯蚓身体细长,由多个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后端稍圆,属于环节动物,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腹部的刚毛辅助运动。蚯蚓需要保持体表湿润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然后渗进体壁,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和口器,是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爬行,后足跳跃;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所以胸部是它的运动中心。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保护内部结构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使蝗虫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蝗虫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蝗虫的特点使得它比蚯蚓更加适合陆地环境,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32.【答案】(1)流线 鳞片 鳍
(2)鳃 鳃丝 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图中①鳃盖,②鳃丝。
【详解】(1)鲫鱼的身体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小水中运动时的阻力。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
(2)鲫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②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3.【答案】(1)被毛 恒定 胎生
(2)② 犬 肉
(3)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具有分化等。
【详解】(1)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温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这种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导盲犬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因此导盲犬牙齿的分化与图②相似,狗的祖先狼是肉食动物,狗与狼有着相似的特征。
(3)经过特殊训练的导盲犬能理解英语、汉语和手语三种指令这是经过导盲犬的大脑皮层形成的复杂反射,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学习,能增强导盲犬的适应性;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的行为,而不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C正确,B错误。
34.【答案】(1)病毒 寄生 细胞 蛋白质 遗传物质 细菌
(2)不具有
【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1)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并破坏细菌的病毒,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因此它与细菌的关系是寄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的生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它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因此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利用细菌的物质合成蛋白质外壳等结构,制造子代噬菌体。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感染并破坏细菌的病毒。它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细菌细胞壁或荚膜上的物质或结构来感染细菌。由于人体细胞不具备这种特异性物质或结构,所以噬菌体不会感染人体细胞,也就不会对患者的细胞造成破坏。
35.【答案】(1)酒曲 接种 细菌 真菌
(2)二氧化碳 下降 上升
【分析】制酒要用酵母菌,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过程:制曲−糖化−发酵−蒸馏。
【详解】(1)酿酒的顺序是: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这一步相当于接种。将糯米饭团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到温暖的地方。小林同学按照如图步骤制作米酒,其中步骤d的具体操作是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相当于培养细菌步骤中的接种。如果在酿酒的后发酵阶段经常打开容器观察,会造成细菌和真菌感染,致使糯米发霉。
(2)酵母菌需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学们观察到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还原糖浓度逐渐降低,酒精浓度逐渐上升,因此不同发酵阶段,米酒的口味有差异。
36.【答案】(1)两栖 脊柱
(2)食物来源 温度
(3)基因/遗传
【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1)美洲牛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属于两栖动物。美洲牛蛙和尼罗罗非鱼都属于脊椎动物,这是因为它们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美洲牛蛙会挤占本土同类动物的生存空间,美洲牛蛙是杂食性的,意味着它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这会对其他动物的生存造成影响。
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可见,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取样时期
还原糖()
酒精度(% vl)
A.主发酵中期
1.38
9.7
B.主发酵期结束
1.15
10.9
C.后发酵期结束
0.93
12.0
D.低温静置期
0.92
1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大熊猫喜欢吃冷箭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