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6497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1.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2.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3.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4.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5.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6.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7.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6696497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497/1/8.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对接高考】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课件 0 次下载
- 1.3庖丁解牛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2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3鸿门宴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4《 窦娥冤(节选)》 课件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 课件 0 次下载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展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体会孔子通过个人言行去分辨个人性格特点的思维方式。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导入课文读准字音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然6人一组,分别朗读孔子、四弟子、旁白,再选其中一组全班展示。角色分读全班齐读全班齐读,加深巩固印象,可尝试分层熟读成诵。1、重点字词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舞雩 铿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毋 冉lúnjĭnxīshĕ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wúrăn 通假字(1)鼓瑟希 “希”通“稀”,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3)莫春者 “与”通“欤”,疑问语气词。(2)唯求则非邦也与“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1)使动用法① 风乎舞雩 足,使动用法,使......足。(2)名词用作动词可使足民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② 端章甫③ 三子者出,曾皙后端:礼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礼帽,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后: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词类活用(3)形容词用作名词(4)动词用作名词 词类活用①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后文的“大”类同。②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用作名词。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 “由于” 2.动词: 一词多义:以1.介词:“ 用”如:(1)加之以师旅。 (2)因之以饥馑。 (3)以俟君子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如:毋吾以也;“拿”如:则何以哉 ① 在表示命令的句子中用“也”煞尾 2.句中: 一词多义:也1.煞尾:② 语气词如:不吾知也; 夫子何哂由也如:毋吾以也用在单句中的主语后如:1、由也为之。2、求也为之。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③表示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深信不疑④用在因果句的句尾如: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吾与点也。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一词多义:而(连词)①连接状语和谓语如: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3、咏而归。②表示并列关系如:非诸侯而何 2.代词: 一词多义:之1.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如:1、千乘之国 ;2、摄乎大国之间;3、宗庙之事;作动词宾语如:1、加之以师旅;2、因之以饥馑;3、由也为之;4、夫子哂之; 4、异乎三子者之撰;5、夫三子者之言何如?5、求也为之;6、是故哂之;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一词多义:其代词:如:1如其礼乐。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一词多义:焉 单纯语气词 (与“之”的区别见注释) 如:愿学焉如:愿为小相焉 一词多义:者2.特别指示代词:1.语气词:时常词后通常用“者”字如:莫春者,春服既成①名词性词组如:冠者五六人。②在数词后面如:三子者出。 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 特殊句式(2)宾语前置正常语序 特殊句式(3)省略句正常语序听名家朗诵,正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介词。年纪比你们大乎:于。比不要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以:动词,做闲居,平时以通“已”,停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即率然,轻率急忙的样子等到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微笑饥馑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指军队。有军队来侵略它夹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因:继治理1、王力的《古代汉语》:乘,兵车,拥有一千两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二、千乘之国2、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3、万乘用来指天子,千乘之国用来指小的诸侯国。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纵横六七十里的小国或者使动用法,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等待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礼服,这里指穿礼服 章甫:礼帽,戴礼帽。相,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如:或者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通“稀”,鼓瑟的声音逐渐稀疏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作,起身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跟三位说的不同。撰,陈述鼓:弹奏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通“暮”,暮春沂,沂水。状语后置,乎沂浴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状语后置,乎舞雩风长叹的样子与,赞同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已矣,罢了。也已以,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罢了走在后面以:用。状语后置,以礼为国谦让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同“欤”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形容词作名词,大相唯:语气词。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曾晳之志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用生动的语言和想象,来描绘曾皙的志向。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之志?探讨孔子的政治理想。分组讨论:提示:结合曾皙的志向和孔子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来思考。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之志?探讨孔子的政治理想。分组讨论: (5分钟) 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提示:通过语言描写分析孔子人物形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教学民主最后一段“评志”。因材施教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的交谈中,也要引导学生立志。本文是以问答的形式来结构全篇的,是师生之间一次极平常的交流,就在这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中,却展示了孔圣人的和蔼可亲,他的循循善诱,他超乎寻常的教育理念和因人施教教育方法,以及他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追求人人平等、幸福的和谐社会,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讨论: 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我们就业后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沟通,你从孔子身上学习到与人沟通的哪些技巧?(1)了解对方性格,做到有的放矢。(2)循循引导,语言平易近人。(3)语言符合身份。【分析角度】 结合文秘专业需求,请为你们这一组选择的本课人物形象设计一份文秘岗位的电子简历,并上传至“班级优化大师”。 参考模板见作业附件 谢谢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