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9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47/0-17390838967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9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47/0-17390838968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9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47/0-17390838969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9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9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共6页。
学习目标
1.运用情境材料和统计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排放的关系。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运用图文资料,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必备知识梳理
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全球气候变化
①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________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②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________增强。
③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________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________作用。
(2)碳循环
①碳循环过程:____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________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②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
[特别提醒] 走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误区
(1)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2)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当前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大是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气温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②加剧________危机或自然灾害。
③激化国家间的________争端。
④受其他国家波及而________影响国家安全。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全球变暖及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2)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碳减排措施
[典例] [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4分)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4分)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答案] (1)
(2)
(3)
[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第79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梳理
1.(1)①上升 ②温室效应 ③甲烷 保温 (2)①碳 温室
2.(1)海平面 疾病 干旱 粮食和水 (2)①生存空间的丧失 ②资源 ③资源 ④间接
3.含量 危险 趋利避害 节水灌溉 有区别 资金 技术转让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该区域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没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为世界经济发达区域,大多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C错误;中亚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D错误。第2题,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人类碳排放总量,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进而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C正确。碳交易可促进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利于缓解全球变暖,A错误;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总量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
答案:1.B 2.C
措施
解读
减缓措施
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②目的: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________,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________水平
适应措施
①目标:____________;
②方式:通过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
③举例:农业生产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____________等
国际合作
①原则:“公平原则”和“共同但________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能力建设支持;
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
要素
影响
海平面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
气候
全球气温上升;同一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或海拔更高处移动
中纬度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低纬和高纬地区降水有增加趋势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旱灾害更加频繁
水文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如青藏地区湖泊),短时间内补给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但长远来看,随着冰川数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
生物
植被会向较高纬地区或海拔较高处入侵
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有灭绝的风险
其他
气候变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如由于降水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有向草原,甚至荒漠生态系统演变的可能
高山雪线将会升高
影响
具体表现
生存空
间缩小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一些岛屿被淹没(世界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加剧资
源危机
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增加人类利用资源的难度
某些自然资源减少或丧失,资源供给减少,影响国家安全
自然灾
害加剧
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加剧,给国家、社会、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引起社会动荡,威胁国家安全
国际争
端加剧
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减排”是各国政治博弈的焦点问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3课时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共5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共6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十一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78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