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2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108/0-17390818591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2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108/0-17390818592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2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2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5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物质及其作用。
2.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说出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根据地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
1.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①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____________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氮是地球上________的基本元素。
③____________: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________,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________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
①________: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②杂质:作为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________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______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根据________、运动状况和密度的差异。
(2)在上图中填出对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3)各层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方法技巧] 对流层高度分析法
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作用强,对流层高;反之,地面温度低,空气对流运动弱,对流层低。
(1)纬度差异
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高;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低;中纬度地区则适中。
(2)季节变化
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地区季节变化大。
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冬季对流层低。
【知识体系构建】
eq \x()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3.逆温的影响
真题感悟
[典例] [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B.平原
C.谷地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答案] (1) (2) (3)
变式演练
如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2.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第12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必备知识梳理
1.(1)氧气 氮气 ①生命活动 ②生物体 ③二氧化碳 ④紫外线 生物 (2)①水汽 ②凝结核 (3)污染物 生态
2.(1)温度
(2)
(3)8~9 递减 对流 成云致雨 50~55 升高 臭氧层 平流 电离层
关键能力提升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1)C (2)D (3)B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四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第2题,逆温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集聚,从而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1.C 2.A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高纬:________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60℃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______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该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容易______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________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
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它可以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平流运动适合航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气流以________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____,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类型
示意图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地形
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有利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影响
对环境
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对天气
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对交通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5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__风,共5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4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共5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3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