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52/0-17390799793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52/0-17390799793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752/0-17390799794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蕴含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B. 横看成岭侧成峰
C. 几处早莺争暖树D. 小荷才露尖尖角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能够体现出生物生命活动的现象均属于生命现象。
【详解】A.描述了稻谷成熟时散发出的香气,以及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情景。稻谷的生长、开花和结果都是典型的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描述的是山岭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变化。这里主要描述的是地形地貌,而非生命现象。山岭本身虽然可能包含生物,但诗句本身并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描绘了春天里草木生长、黄莺飞舞的景象。草木的生长和黄莺的飞翔都是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描述了荷花露出水面的情景。荷花的生长是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用下列四种镜头组合的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 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 )
A. 目镜5X,物镜10XB. 目镜10X,物镜4X
C. 目镜10X,物镜40XD. 目镜10X,物镜10X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
【详解】A.放大倍数为5×10=50倍,放大倍数并非最小,细胞数目并非最多,A不符合题意。
B.放大倍数为10×4=40倍,由于放大倍数最小,所以其视野范围相对较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多,B符合题意。
C.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相对较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C不符合题意。
D.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放大倍数并非最小,细胞数目并非最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小明通过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所示,如果他想换用高倍物镜看到清晰放大的物像a,下列三个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甲:转动②,使低倍物镜转为高倍物镜;
乙:转动⑤,使物像更清晰;
丙:向右移动玻片,使a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丙→甲→乙D. 乙→甲→丙
【答案】C
【分析】(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2)图中②表示转换器,⑤表示细准焦螺旋。
【详解】首先,因为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a物像偏右方,实际玻片上的a物像偏左方,要使a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由低倍物镜转为高倍物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操作顺序为丙→甲→乙,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在一次生物课上的角色扮演环节,由学生扮演细胞的各个结构,一名同学说道“我掌管细胞的遗传与变异”。这位同学扮演的角色最可能是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细胞壁
【答案】C
【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细胞质外之间的一层结构,作用是具有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液泡是指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多种物质,不同物质可能味道不同,有的细胞液中还含有色素,如苹果带甜味物质是是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细胞质外之间的一层结构,作用是具有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变异,C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猕猴桃肉多汁甜,深受大众喜爱,这些甘甜的汁液来自猕猴桃细胞的( )
A. 细胞质B. 液泡C. 细胞核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不同结构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详解】A.细胞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然而,细胞质并不是存储甘甜汁液的主要部位,故A错误。
B.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主要存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充满了细胞液,这些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在猕猴桃细胞中,这些甘甜的汁液就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故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细胞核并不是存储甘甜汁液的部位,故C错误。
故选B。
6. 丝瓜络(如图)为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可用来刷碗。丝瓜络主要是植物的( )。
A. 保护组织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D. 分生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详解】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其中输导组织包括在茎、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丝瓜络主要是植物的输导组织。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夏天,有时可以在树枝上看到昆虫蜕皮后留下的白色或深褐色的皮,这就是昆虫的外骨骼。下列关于昆虫蜕皮和外骨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蜕皮后身体可以长大
B. 昆虫蜕皮后不会再形成外骨骼
C. 外骨骼可以防止昆虫受到伤害
D. 外骨骼可以防止昆虫体内的水分蒸发
【答案】B
【分析】昆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详解】A.昆虫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它们需要通过蜕皮来摆脱旧的外骨骼,使身体得以继续长大,故A正确。
B.昆虫蜕皮后,新的外骨骼会逐渐形成并硬化,以保护昆虫的身体,故B错误。
C.昆虫的外骨骼坚硬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如撞击、挤压等,故C正确。
D.昆虫的外骨骼不仅坚硬,而且表面有一层蜡质,这可以有效地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使昆虫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故D正确。
故选B。
8. “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若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依据主要是主要依据是( )
A. 胎生、哺乳B. 都有脊柱
C. 体温恒定D. 用肺呼吸
【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详解】A.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蝙蝠、藏鼹鼠、鲸鱼、猛虎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依据主要是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A符合题意。
B.具有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B不符合题意。
C.体温恒定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C不符合题意。
D.用肺呼吸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爬行类、鸟类等也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人们常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人手上分布着大量微生物,下图是某同学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时,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三组培养基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高温灭菌
B. 检测结果说明,洗手可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
C. 可将三组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
D. 洗手后菌落减少,设置空白对照组没有意义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为了避免杂菌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三组培养基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高温灭菌,A正确。
B.据图可见:洗手后细菌和真菌减少,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B错误。
C.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原则,检测所用的培养皿要放在相同温度下培养,C错误。
D.实验过程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灭菌不彻底,最好重新实验,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弧菌三种
B. 绝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C. 细菌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D. 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答案】B
【分析】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④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
【详解】A.细菌按照基本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而不是弧菌,A错误。
B.绝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这意味着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自己的食物。相反,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异养,B正确。
C.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而孢子繁殖是某些真菌和某些原生生物特有的繁殖方式,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C错误。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的原因并不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而是低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在低温条件下,细菌的代谢活动减慢甚至停止,从而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但低温并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只是减缓了它们的生长速度,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B. 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C. ③内含有遗传物质
D. ④与能量转化有关
【答案】A
【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详解】A.①是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A错误。
B.②细胞质能不断流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是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的场所,B正确。
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正确。
D.④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与能量转化有关,D正确。
故选A。
1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其中的“碧”和“红”分别与植物细胞相关的结构是( )
A. 叶绿体、液泡B. 液泡、细胞核
C. 细胞膜、液泡D. 叶绿体、细胞核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各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碧”形容叶,这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的原因;“红”形容花,这是由于花瓣细胞中含有液泡,液泡含有花青素的原因。因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其中的“碧”和“红”分别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有关,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 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 b → c
B. 与动物细胞分裂相比不同的是c过程
C. 植物细胞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答案】C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染色体位于细胞的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核内、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图中正确顺序:a→b→c,故A正确。
B.图示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与动物细胞分裂相比不同的是c过程,故B正确。
C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也相同,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14.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下列对朱鹮的结构层次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朱鹮个体
B. 细胞→组织→器官→朱鹮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朱鹮个体
D. 组织→细胞→器官→朱鹮个体
【答案】C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朱鹮是动物。
【详解】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系统再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然后咀嚼其乳白色的部分,会产生许多甜汁,咀嚼后再把甘蔗渣吐掉。从植物的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坚硬的外皮、乳白色的部分、咀嚼后的甘蔗渣分别是(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B.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D.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详解】坚硬的外皮:这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甘蔗内部受到外界的损伤。因此,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看,它属于保护组织。乳白色的部分:这部分是甘蔗的主要食用部分,含有许多甜汁。它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因此属于营养组织(薄壁组织)。咀嚼后的甘蔗渣:这部分主要是甘蔗的纤维部分,负责在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因此,它属于输导组织,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关于草履虫能独立生活的原因,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能分解水中的细菌B. 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C. 由细胞构成D. 能独立完成呼吸、排泄和应激等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A.虽然草履虫可能以细菌为食,但“能分解水中的细菌”并不是它能独立生活的主要原因。许多生物都能以细菌为食,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它们为何能独立生活。更重要的是,草履虫不仅吃细菌,它还需要进行呼吸、排泄、运动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来维持其生存,A不符合题意。
B.“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是生物繁殖的一种方式,虽然对生物的延续很重要,但并不是草履虫能独立生活的主要原因。许多生物都能通过分裂或其他方式繁殖,但这并不直接解释它们为何能在环境中独立生存,B不符合题意。
C.“由细胞构成”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并不是草履虫能独立生活的特定原因。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但病毒并不被视为能独立生活的生物),所以这个特征并不足以解释草履虫的独立性,C不符合题意。
D.“能独立完成呼吸、排泄和应激等各项生命活动”直接解释了草履虫为何能独立生活。作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具有一个细胞就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的能力,包括呼吸(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排泄(通过伸缩泡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应激(通过纤毛感知环境并作出反应)等。这些功能使得草履虫能够在环境中独立生存并繁衍后代,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全为单细胞的一组生物是( )
A. 海带、草履虫、变形虫、向日葵
B. 变形虫、衣藻、眼虫、草履虫
C. 猫、眼虫、衣藻、水绵
D. 衣藻、油菜、变形虫、草履虫
【答案】B
【分析】常见的单细胞的生物有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眼虫等,整体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够完成呼吸等生理活动。
【详解】A.草履虫、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海带、向日葵是多细胞生物,A错误。
B.变形虫、衣藻、眼虫、草履虫都是典型的单细胞生物,B正确。
C.眼虫、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猫、水绵是多细胞生物,C错误。
D.衣藻、变形虫、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油菜是多细胞生物,D错误。
故选B。
18. 小珺在打扫教室卫生时不小心擦破了手臂上的皮肤,她不但感觉到痛,还流出了少量的血,从而可说明皮肤在人体结构层次中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C
【分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详解】皮肤不仅仅是由单一的细胞或组织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含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多个层次,能够执行保护、感觉、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小珺在打扫教室卫生时不小心擦破了手臂上的皮肤,她不但感觉到痛,还流出了少量的血,说明皮肤中具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在人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 在某座山上小明同学发现了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如下,那么该植物与下列哪种生物同属一类( )
①生活在阴湿环境 ②株高约50厘米 ③叶片有输导组织 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
A. 海带B. 葫芦藓
C. 肾蕨D. 油松
【答案】C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是蕨类植物的生殖依然离不开水,还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宜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无花果实和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详解】根据小明观察后记录如下:①生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说明此植物是蕨类植物,结合分析可判断该植物与肾蕨同属一类。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关于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藻类中提取出来的琼脂和碘等在工业和医药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B. 蜈蚣草可用于某些污染土地修复治理
C. 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堆积形成了煤
D. 鱼缸长期不换水,内壁上长出的绿膜是苔藓植物
【答案】D
【分析】藻类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无根,有茎叶。
【详解】A.琼脂是由石花菜(一种藻类)中提取出来的多糖,它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碘则主要从海带等藻类植物中提取,用于医药、摄影等多个方面,A正确。
B.蜈蚣草是一种能富集土壤中重金属的蕨类植物,可以用于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种植蜈蚣草并收割其地上部分,可以有效地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达到修复治理的目的,B正确。
C.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在地质历史中曾经广泛分布,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它们逐渐灭绝并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成煤作用,这些蕨类植物的遗体最终转化成了煤,C正确。
D.鱼缸长期不换水,内壁上长出的绿膜实际上是藻类植物,而不是苔藓植物。这些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同时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它们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缸中其他生物的生存,D错误。
故选D。
21.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会对人体造成营养不良、消化道紊乱等。下列预防蛔虫病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饭前便后要洗手
B. 粪便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再作肥料
C. 水果和蔬菜都要洗干净后再食用
D. 清澈的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
【答案】D
【分析】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AC.蛔虫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AC正确。
B.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B正确。
D.生水中可能带有蛔虫卵,通过食物和饮水能够引起蛔虫病,所以清澈无污染的山泉水不可以直接饮用,D错误。
故选D。
22.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牙齿出现分化的意义不包括( )
A. 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B. 使动物摄取的食物种类减少
C. 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D. 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详解】哺乳动物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因为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大大提高了其摄取食物的能力,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可见B不属于牙齿分化的意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下列动物的名称中都带有“鱼”字,在动物分类上真正属于鱼的是( )
A. 带鱼B. 鱿鱼
C. 墨鱼D. 鲍鱼
【答案】A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带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鱼类,A正确。
BCD.墨鱼、鱿鱼、鲍鱼它们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CD错误。
故选A。
24. 狼、虎和狮子都是我们熟悉的肉食性动物。与食肉相适应,它们的牙齿的特点是( )
A. 有门齿和臼齿
B. 有门齿和犬齿
C. 有门齿、臼齿和犬齿,且犬齿发达
D. 有门齿、臼齿和犬齿,且门齿发达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
【详解】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狼虎和狮子等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就有门齿、臼齿、犬齿,而且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
故选C。
25. 在培养基上,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是( )
A. 菌群B. 菌落C. 真菌D. 细菌
【答案】B
【分析】菌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详解】A.菌群所属现代词,指的是大量真菌或细菌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A不符合题意。
B.菌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不是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共同形成的集合体,B符合题意。
C.真菌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C不符合题意。
D.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题,50分)
26.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正确顺序为: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A所滴液体为____。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G所滴液体为____,它可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图E的操作方法是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液体,然后缓缓地盖在液体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而影响观察。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该转动____。观察视野较暗时,应该调节____,换用大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____面反射光线。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____。
(5)把做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____方移动。
【答案】(1)B→A→C→D→E→G→F
(2)①. 清水 ②. 生理盐水 ③. 碘液
(3)气泡 (4)①. 粗准焦螺旋 ②. 遮光器 ③. 凹 ④. 转换器
(5)左下
【分析】图中,A为滴,B为擦,C为撕,D为展,E为盖,F为吸,G为染。
【详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以确保细胞的完整性和观察效果。正确的步骤顺序为:B(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A(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C(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D(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E(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G(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结构)→F(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步骤顺序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为:B→A→C→D→E→G→F。
(2)图A所滴的液体为清水,这是为了保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0.9%的生理盐水,因此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G所滴的液体为碘液,它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从而便于观察。
(3)图E的操作方法是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液体,然后缓缓地盖在液体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影响观察效果,使得细胞结构变得模糊。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该转动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的转动可以使镜筒快速上升或下降,从而方便找到观察目标。观察视野较暗时,应该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以增加光线进入显微镜;同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反射光线,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视野变得更亮。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可以方便地更换物镜。
(5)把做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如果看到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那么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就需要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因为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所以移动装片的方向应该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27. 图一表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图二表示从一个受精卵到人体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b过程是_______。
(2)图一中若C表示“海水稻”的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
(3)图二整个人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细胞叫_______。从A到B的过程中,细胞核中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_。
(4)图一中,从细胞的形态可推测,B3属于_______组织,能运输水、_______、_______等物质。
(5)“海水稻”的谷粒中储存着丰富的淀粉等有机物,可通过_______组织细胞储存营养物质。而动物体中能起到保护和分泌的是_______组织。
【答案】(1)①. 细胞分裂 ②. 细胞分化
(2)器官 (3)①. 受精卵 ②. 染色体
(4)①. 输导 ②. 无机盐 ③. 有机物
(5)①. 薄壁 ②. 上皮
【分析】图一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A细胞、B1薄壁组织,B2分生组织,B3输导组织、C器官、D植物体;图二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B细胞分裂产生多个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
【详解】(1)图一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分裂,这是细胞数量增多的过程。而b过程是细胞分化,即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这是细胞种类增多的过程。
(2)若C表示“海水稻”的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因为谷粒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如保护组织、薄壁组织等,共同构成了谷粒这个器官。
(3)图二显示,整个人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起始的细胞叫受精卵。从受精卵A到细胞群B的过程中,细胞核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确保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4)在图一中,从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3的细胞长管状,具有输导作用,因此B3属于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主要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物质。
(5)“海水稻”的谷粒中储存着丰富的淀粉等有机物,这些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薄壁组织细胞进行储存。薄壁组织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基本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而在动物体中,能起到保护和分泌作用的是上皮组织。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的表面或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28. 第二单元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1)观察图1,鸟的身体呈______,可以减少飞行时遇到的空气阻力。
(2)观察图2,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其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
(3)图3中,家鸽[3]______的一端与[2]______相通,2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图4中,鸟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4]______,其上附着发达的_______,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5)按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分类,蛇与羊体内都具有_______,属于脊椎动物。
(6)蛇属于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是因为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摆脱对______的依赖。
(7)羊的生殖发育是_______,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8)羊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牙齿特点如图[______],比老虎少了一种______齿。
(9)我国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十二生肖中与羊属于同一类群的动物有______。(两种)
【答案】(1)流线 (2)翼
(3)①. 肺 ②. 气囊
(4)①. 龙骨突 ②. 胸肌
(5)脊柱 (6)水
(7)胎生、哺乳 (8)①. A ②. 犬
(9)牛、猪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图3中1气管,2气囊,3肺。
图中蛇属于爬行动物,羊属于哺乳动物,1门齿,2犬齿,3臼齿。
【详解】(1)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的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前肢变成翼,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适于搏击空气,振翅高飞。
(3)家鸽属于鸟类,鸟的呼吸器官是3肺,3肺的一端与2气囊相通,气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鸟类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4)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4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5)动物根据整个身体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蛇与羊的身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应属于脊椎动物。
(6)蛇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其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
(7)羊的生殖发育都通过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属于哺乳动物。
(8)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哺乳动物中肉食性动物有发达的犬齿,适于撕裂食物,如老虎、狼等;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羊的牙齿的特点: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如图中A只有门齿和臼齿,比肉食性动物老虎少了犬齿。
(9)我国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其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有鼠、牛、虎、兔、马、羊、猴、狗、猪。羊也属于哺乳动物,因此十二生肖中与羊属于同一类群的动物有鼠、牛、虎、兔、马、羊、猴、狗、猪。
29. 生物学课上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绘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制作临时装片时,首先吸取培养液____(填“上”或“中”或“下”)层的液体在载玻片上,这一部分培养液的氧气含量高,利于草履虫用[⑦]____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图二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____,该结构可以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长到一定大小时会通过 ____生殖产生新的个体。
(4)图一中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水滴连起来,在右侧培养液中放入少许食盐,可以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 ____(填“向左”或“向右”)。该结果表明,草履虫能通过运动躲避 ____刺激。
【答案】(1)①. 上 ②. 表膜
(2)纤毛 (3)分裂
(4)①. 向左 ②. 不利##有害
【分析】(1)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图中:①是纤毛、②是收集管、③是口沟、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质、⑥是食物泡、⑦是表膜。
(2)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详解】(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上层,因为培养液的上层溶解的氧气较多,有利于草履虫用⑦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纤毛为草履虫的运动提供动力。图二中①为纤毛,该结构可以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3)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长到一定大小时会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的个体。
(4)实验中在图一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少许食盐,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滴中,故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向左移动。该结果表明,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反应,逃避有害刺激而趋向于有利刺激。
30. 如图为狗、猫、虎、豹的分类系统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中的分类系统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猫与豹共同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2)这些动物中,豹与虎的亲缘关系比与猫的亲缘关系近,原因是______。
(3)对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___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___。
【答案】(1)①. 目 ②. 科
(2)豹与虎同属,相似程度较大
(3)①. 形态结构 ②. 生理功能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观图可知,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猫与豹共同的分类单位是科。
(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豹与虎同属不同种,豹与猫同科不同属,故豹与虎的亲缘关系比与猫的亲缘关系近。
(3)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所以,对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
31.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也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微生物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请你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两部分组成。
(2)图A和图C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图A细胞内_______。
(3)从用途上看,图中______(填字母)类生物能产生抗生素。
(4)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有的同学却有疑问: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吗?为此,生物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
①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
②如图所示,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③实验过程中,之所以在28℃环境中培养,是因为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______繁殖。
④通过实验,两位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减少了很多,这对你当前做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______。
【答案】(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D
(4)①. 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吗 ②. 乙 ③. 分裂 ④. 勤洗手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图中: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青霉菌。
【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2)A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C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图A和图C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图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D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A细菌、B病毒、C酵母菌不能产生抗生素。
(4)①由题干信息可知:有的同学却有疑问: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吗?为此,而设置实验,因此,提出的问题应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吗?
②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③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④通过实验,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由此,得出启示是:勤洗手有利于做好个人卫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学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