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449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4494/1/1_173921228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449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4494/1/2_173921228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449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4494/1/3_173921228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祝融号”是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它的成功着陆和探测火星任务的顺利开展,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中国“祝融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 M B. N C. P D. Q2. 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物质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中国“祝融号”是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中国“祝融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位于地球外侧轨道,图中Q是火星,N是水星,P是金星,M是月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P是金星,Q是火星,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物质形成的优越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②④正确。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都具备的外部条件,①③错误。C正确。故选C。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日-3日,太阳活动区先后爆发峰值强度为X7.1级和X9.0级大耀斑,可以看到日冕物质抛射活动的发生。左图为卫星拍摄到10月3日的太阳耀斑影像图,右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层发出的可见光最弱 B. 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 C. 耀斑是③层上出现的增亮斑块 D. 黑子是①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4. 与此次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 地球上发生磁暴 B. 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C. 引发钱塘江大潮 D. 可能出现极光现象【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①层是光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最强,A错误;②层是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③层,B错误;耀斑是色球层--②层上出现的增亮斑块,C错误;黑子是光球层--①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D正确。故选D。【4题详解】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引起地球上发生磁暴,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两极地区可能出现极光现象,ABD不符合题意。钱塘江大潮是日月的引潮力引起的,引发钱塘江大潮不是耀斑,C符合题意。故选C。2024年10月30日1时18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北纬40.53°,东经111.23°)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 此次地震震源在Ⅱ圈层,该圈层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C. Ⅲ圈层空间分布连续但不规则,它主要包括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 D. 此次地震震源在Ⅳ圈层,该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6. 地震发生时,正确避防地震灾害的方法有( )①在单元楼里且楼层较高,可躲在外墙窗下、电梯间②在人数较多的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内,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空旷区,可躲在书桌下或承重好的墙角处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大陆地壳厚度大约是39-41km,震源深度18千米,发生在地壳,Ⅱ圈层是地壳,该圈层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B正确。Ⅲ圈层是水圈,空间分布连续但不规则,它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C错误。Ⅳ圈层是内核,一般认为是固态的,此次地震震源在地壳,Ⅱ圈层是地壳,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地震发生时,在单元楼里且楼层较高,不适合躲在外墙窗下、电梯间,容易被砸伤或电梯停电,①错误。在人数较多的影剧院,由于人数较多,人员难以全部迅速有序的跑到室外,可能造成拥挤或踩踏,②错误;在教室内,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空旷区,可躲在书桌下或承重好的墙角处,③正确;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以免地震导致其倒塌,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左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右图为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关于左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破碎成为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B. 地形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和特性 C. 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和矿物养分 D. 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发育程度,决定了土壤的性质8. 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腐殖质层富含腐殖质,颜色较深②淋溶层肥力较高,颜色较浅③淀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④各层垂直方向上物质组成差异不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7. A 8. B【解析】【7题详解】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岩石破碎成为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A正确。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垂直变化与土壤的厚度,不会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和特性,B错误。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理化性质与发育程度,C错误。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理化性质与发育程度,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腐殖质层富含腐殖质,颜色较深,①正确;淋溶层肥力较低,颜色较浅,②错误;淀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③正确;各层垂直方向上物质组成差异较大,④错误。B正确。故选B。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 ) A. 前寒武纪 B. 二叠纪末 C. 三叠纪末 D. 白垩纪末10. 图中( ) A. 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古近纪生物比三叠纪生物更复杂 D. 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无关11. 按地球演化的先后顺序,图中生物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9. B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到最低的水平,图中几次物种灭绝事件只有二叠纪末的生物多样性最低,因此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二叠纪末,B正确。前寒武纪没有物种灭绝事件,A错误。三叠纪末、白垩纪末的生物多样性比二叠纪末高,不是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A错误。新生代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错误。古近纪生物多样性水平高于三叠纪,古近纪生物比三叠纪生物更复杂,C正确。图中可以看出在海平面上升时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增加,海平面下降时生物多样性有时会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物种的灭绝与海平面的波动有关,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A图生物是三叶虫,出现在早古生代,B图是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C图是恐龙,出现在中生代,D图是鱼类出现在晚古生代,按地球演化的先后顺序,图中生物最早出现的是三叶虫,A正确,BCD错误。故选A。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典型的草本植物——骆驼刺,它根系发达,根长一般可达20米。相比地下部分,地上部分较矮小,且茎上长着刺状、很坚硬的小绿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关于骆驼刺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B.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 土质疏松,土壤贫瘠 D. 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13. 骆驼刺的形态特征深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根系发达一主要为了牢固植物本身,防止大风吹倒②根系发达一主要为了寻找水源,吸收水分③刺状、很坚硬的小绿叶一主要为了防止热量散失④刺状、很坚硬的小绿叶一主要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也可防止动物啃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看出骆驼刺地表面以上的部分比较矮小,但是地下的根系非常庞大,主要是为了吸收深处的地下水,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A错误;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疏松且贫瘠,C正确,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非常少,发达的地下根系主要是为了寻找地下水源,吸收水分,使它们在干旱的地区可以生存,②正确;由于地上部分比较矮小,受风力影响小,不易被吹倒,①错误;骆驼刺叶片小且坚硬,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刺可防止动物啃食,④正确;该地为荒漠地区,热量较充足的,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4. 识别地貌,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①一河谷 B. ②一喀斯特地貌 C. ③一三角洲 D. ④一新月形沙丘15. 关于图中四种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貌为河流流经山区时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B. ②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燥且花岗岩广布的地区 C. ③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口位置 D. ④地貌的缓坡呈凸形,为迎风坡【答案】14. C 15. D【解析】【14题详解】①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地貌;②是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③是冲积扇,不是三角洲;④是新月形沙丘。对应不正确的是C,C符合题意。故选C。【15题详解】①地貌为河流流经山区时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②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且石灰岩广布的地区,B错误。③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位置,三角洲位于河口,C错误。④地貌的缓坡呈凸形,为迎风坡,D正确。故选D。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6.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17. 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 潮汐发电 B. 钱塘江观潮 C. 海轮航行 D. 海滨浴场游泳【答案】16. A 17. D【解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赤道附近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到海滨浴场游泳需要合适的温度,否则不利于人体健康,D正确。潮汐是受日月引力影响形成的,和海水温度关系不大,A错误。钱塘江大潮是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海轮航行是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受风力风向、洋流影响较大,两极地区受海水温度影响,但是不如海滨浴场游泳受海水温度影响大,D错误,故选A。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①②④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依次是( ) A. 蒸腾、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 B. 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 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 D. 蒸发、地表径流、降水、水汽输送19. 当图示地区植被被大量破坏时( ) A. ③增加④增加 B. ⑤增加⑥增加 C. ④减少⑤增加 D. ④增加⑤减少20. 若④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 A. 暴雨频发 B. 洪涝灾害 C. 海啸肆虐 D. 海平面上升【答案】18. C 19. D 20. B【解析】【18题详解】图中水循环中,①是海洋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⑤是下渗,⑥是地下径流。故选C。【19题详解】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下降,下渗量⑤减少,地表径流量④增加,地下径流⑥减少,植被破坏和降水量关系不大,③降水基本不受影响,故选D。【20题详解】若环节④地表径流因受河道弯曲、地势地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流不畅,容易引起洪涝灾害,B正确;强降水天气会引起暴雨灾害,A错误;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D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所产生的破坏性海浪,C错误。故选B。第Ⅱ卷(共4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40分。2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图1中的①和②均表示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②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