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6669/0-17389384756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6669/0-1738938475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6669/0-17389384757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Ti-48 Fe-56 Cu-64 Zn-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中的古代冶金雕塑以一块巨石为载体,将冶金工序中的“采”、“选”“炼”、“加”四步开凿其上,这四步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A”B. “选”
C. “炼”D. “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炼”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氯气,也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A错误;
B.表示2个氯分子,故B正确;
C.表示2个氯原子,故C错误;
D.表示2个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B. 燃料燃烧、炼钢、航空航天都离不开氧气
C.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
D. 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柴草→蜂窝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燃料燃烧、炼钢、航空航天都离不开氧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自来水厂净水没有蒸馏的操作,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柴草→蜂窝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阶段,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氢燃料电池汽车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反应不需点燃即可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化合价均不变
D. 氢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绿色环保汽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2×2):32:(18×2)=1:8:9,2 g 氢气和1 g氧气反应时,氢气有剩余,生成水的质量<3g,选项错误;
C、反应前氢气和氧气中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两元素化合价均不为0,化合价改变,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清洁无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D。
5. 在烧烤活动中某同学负责生火,下列对其做法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将大块的木炭砸成小块——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
B. 用固体酒精引燃木炭——使温度升高到木炭的着火点
C. 不时向烧烤炉中扇风——加速二氧化碳扩散
D. 烧烤结束后,用水浇灭炭火——降低可燃物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大块的木炭砸成小块,可以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A选项正确;
B、用固体酒精引燃木炭,酒精燃烧放热,能使温度升高到木炭的着火点,B选项正确;
C、不时向烧烤炉中扇风,可以补充氧气,使燃烧持续进行,C选项错误;
D、烧烤结束后,用水浇灭炭火,水可以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选项正确。
故选:C。
6. “全民消防,安全至上”,以下消防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B、图示标志表示禁止吸烟,不符合题意;
C、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不符合题意;
D、图示标志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海水用于工业制氢
B. 铝用于高压电线、电缆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 氦气替代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海水用于工业制氢,是利用水能分解产生氢气,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铝用于高压电线、电缆,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用于灭火,既涉及了物理性质,又涉及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氦气替代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更安全,既涉及了物理性质,又涉及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图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B. 生铁只有变成钢之后才能用来制造各种铁制品
C. 废旧金属铁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目前我国钢铁年产量全球第一,但一些特种钢仍需进口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故正确;
B、生铁并不是只有变成钢之后才能用来制造各种铁制品。生铁和钢都是铁与碳的合金,但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而钢的含碳量则在0.03%-2%之间。生铁可以通过降低含碳量变成钢,但生铁本身也可以直接用于制造各种铁制品,故错误;
C.、废旧金属铁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够节约能源,故正确;
D、我国目前生产的特种钢材种类相对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口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我国的钢铁行业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也是需要进口特种钢的原因之一,故正确;
故选 B。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从锥形瓶中进入到空气中,托盘天平左盘中的物质的质量减少,指针向右偏转,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形成呈碱性的氨水,酚酞变红,可以说明微观粒子不断运动,选项正确;
C、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能够接触水和空气,一段时间后都发生锈蚀,不能探究铁生锈条件,选项错误;
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伸到等量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木条都熄灭,不能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选项错误,故选B。
10. 每一杯霸王茶姬饮品都会在产品身份证中标注咖啡因含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咖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4
B. 咖啡因中碳、氢、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C. 咖啡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咖啡因中含有氮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咖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4×4+16×2=194,该选项说法正确;
B、结合化学式可知,咖啡因中碳、氢、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8:10:4:2=4:5: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质量比=,其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14×4):(16×2)=48:5:28:16,氢元素的质量比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错误;
D、48.5mg咖啡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I.利用图1中的装置制取常见气体并验证物质性质
(1)实验室制取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请从上图A、B、C三套装置中选择制取的发生装置________(填标号),用装置E收集验满的操作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选用装置D作为发生装置,实验时加入稀硫酸的量如图所示,则关闭弹簧夹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实验后发现锌粒有剩余,欲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你的操作是________。
(3)向装置F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右侧液面,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量,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II.关于燃烧的再探究
某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实验。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3),当时间为40s时,木条熄灭。
(4)结合图3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认识是________。
(5)木条燃烧过程中容器内壁有小水珠出现(木条已进行干燥处理),木条熄灭后表面变黑,该物质为炭黑,请推测木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名称或元素符号)。
【答案】(1)①.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②. B##C ③.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①. ②. 液体从长颈漏斗上端溢出(答案合理即可) ③. 过滤获得锌粒,洗涤,干燥(答案合理即可)
(3)①. 低于 ②. 化学
(4)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5)C、H(或碳元素、氢元素)
【解析】(1)实验室制取所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或C;用装置E收集验满的操作为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证明已满。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或C);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用装置D作为发生装置,实验时加入稀硫酸的量如图所示,关闭弹簧夹,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体从长颈漏斗上端溢出;实验后发现锌粒有剩余,可过滤获得锌粒,洗涤,干燥,进行回收再利用。故填:;液体从长颈漏斗上端溢出(答案合理即可);过滤获得锌粒,洗涤,干燥(答案合理即可)。
(3)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导致瓶内气体膨胀,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低于;化学。
(4)由图3可知,当时间为40s时,即氧气浓度低于12%时,木条熄灭,说明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木条无法燃烧。故填: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5)木条燃烧过程中容器内壁有小水珠出现(木条已进行干燥处理),说明有水生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木条熄灭后表面变黑,该物质为炭黑,炭黑由碳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木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氢元素。故填:C、H(或碳元素、氢元素)。
12. 丰富的物质世界中,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I.寻找碳之迹
(1)图1是碳元素“价类二维图”。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a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这样描述“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描述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II.了解碳循环
(2)请在图2中用“→”补全二氧化碳和植物的转化关系________。
(3)大气中的能被水体吸收并与水反应,还能与水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同样是与水反应,产物完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II.实验“碳”其性
(4)甲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的实验,向烧杯中倒入后,再放入燃着的阶梯蜡烛,观察到下层蜡烛熄灭而上层蜡烛未熄灭,该实验能否证明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乙小组同学用一支注射器缓慢抽取,再抽取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乙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IV.迈向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
(6)大气中浓度上升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7)将转化可实现资源利用,如图4是我国通过光伏发电制得的与共同作用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
①“步骤1”电解水,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________分子。
②“步骤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8)要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一名中学生,请写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__。
【答案】(1)①. ②. 金刚石
(2)
(3)反应条件不同
(4)能,能被倒入烧杯内,说明密度大于空气,蜡烛熄灭说明不可燃不助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溶液变为红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6)温室效应(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7)①. 氧 ②. ③. 水##
(8)多乘坐公共交通(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b点对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还对应氧化物,故b点物质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a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是碳的单质,所以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石墨、C60等,由于“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所以文中描述的物质只能是金刚石。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补全二氧化碳和植物的转化关系为:。
(3)二氧化碳能够在常温下就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需要有光照,还需要有植物的细胞才能发生反应,即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使反应的产物不同。
(4)可以证明,CO2能被倒入烧杯内,且下层的蜡烛熄灭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蜡烛熄灭说明CO2不可燃不助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6)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这种环境问题。
(7)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可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②步骤2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甲醇,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上图水参与步骤1反应,后面成为步骤2的生成物,故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
(8)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有多乘坐公共交通(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铁元素在成人体中的含量为,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就会发生贫血。应该如何补铁呢?食补是首选,饮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内脏、海产品类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易于被吸收;非血红素铁通常是三价铁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其吸收率较低,下表是常见食物中的含铁量。源自食物的铁元素在人体中只能吸收亚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很难被吸收。
表1 常见食物中的含铁量(以计算)
我国已经实施在某些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NaFeEDTA),其性质稳定,水溶性好、铁吸收率高。在麦片里加入还原铁(铁单质)作为补铁营养强化剂,铁单质还起到干燥和保鲜作用。使用药物补充铁元素可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常用的口服补铁剂有硫酸亚铁等。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铁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________性食物中的铁容易被吸收。
(3)民间常有一种说法:菠菜是补铁最好的食物。请为这种不正确的说法寻找两条证据:________。
(4)麦片中还原性铁粉进入胃液中,会与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还原性铁粉还可以起到干燥和保鲜作用,原因是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缺铁会导致贫血,那么人体所需的铁元素越多越好
B. 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对铁元素的摄入要求
C. 和铝锅相比较,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更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答案】(1)26
(2)①. +2 ②. 动物
(3)菠菜中所含的铁元素为非血红素铁,人体对其吸收率低 菠菜中含铁量低(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①. ②. 铁粉缓慢氧化吸收氧气和水 (5)BC
【解析】(1)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示意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2)根据题干,人体中只能吸收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题干,动物性食物中存在亚铁离子,故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容易被吸收。
(3)根据题干,菠菜中所含的铁元素为非血红素铁,人体对其吸收率低 菠菜中含铁量低(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胃酸中的盐酸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还原性铁粉缓慢氧化吸收氧气和水,可以起到干燥和保鲜作用。
(5)A、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A项错误;
B、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对铁元素的摄入要求,B项正确;
C、铁锅中的铁元素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C项正确。
故选:BC 。
14. 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金属饰品因其绚丽的颜色和丰富的样式备受消费者青睐。
I.黄金饰品
(1)从古至今黄金饰品深受喜爱,除了体现其稳定的货币价值外,还体现金具有________性质,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
Ⅱ.“18K”金饰品
(2)如图是某“18K”金饰品的介绍和使用说明。近年来,世界一线品牌热衷于使用“18K”金来“制作”镶嵌珠宝类饰品,请分析,与纯金相比,“18K”金镶嵌珠宝的优点________,请再推测一条保存或佩戴该饰品时的注意事项________。
Ⅲ.黄铜饰品
(3)黄铜因其颜色和黄金相近,价格低廉,也被广泛应用于饰品中,某同学从网络平台购买了一个饰品(成分为100%黄铜),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验证该饰品的成分。
(4)按上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后均未出现理论上的实验现象,想到和铁相比,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增强,该同学大胆猜测,和成分金属锌或铜相比,黄铜的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也不同于金属锌或铜。
(5)《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炉甘石和木炭粉碎并均匀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制得黄铜,若冶炼得到的黄铜中与的质量比为时,黄铜性能优异,则原料中与质量比应为________。
Ⅳ.钛金——未来首饰
钛金轻、耐腐蚀、有“亲生物性”,表面可产生多变色,正成为新一代珠宝设计的宠儿。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钛酸亚铁:)制取金属钛主要发生以下反应: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6)第二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分解”或“置换”)反应。某工厂欲采购95万吨含的钛铁矿,不计生产过程中钛的损耗,理论上得到的产品中最多含钛________万吨。
【答案】(1)①. 良好金属光泽(或化学性质稳定) ②. 延展性
(2)①. “18K”金的硬度比金大 ②. 尽量避免接触酸性物质(合理即可)
(3)①. 稀盐酸(合理即可) ②. 样品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 ③. 铜##Cu
(4)化学性质
(5)
(6)①. 置换 ②. 24
【解析】(1)从古至今黄金饰品深受喜爱,除了体现其稳定的货币价值外,还体现金具有良好金属光泽(或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合金的机械性能优于成分金属,“18K”金是金的合金,镶嵌珠宝的优点有:“18K”金的硬度比金大;“18K”金含有锌,保存或佩戴该饰品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3)实验结论是样品中含有锌,现象是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可知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铜,现象是样品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取样品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样品表面变黑,说明此样品中含有铜(Cu),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而变黑。
(4)按上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后均未出现理论上的实验现象,说明黄铜的化学性质也不同于金属锌或铜。
(5)设原料中ZnCO3的质量为x,Cu2O的质量为y,则,解得x∶y=125∶144。
(6)第二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理论上得到的产品中钛的质量为。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微观粒子运动
C.探究铁生锈条件
D.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食物
含量
食物
含量
食物
含量
食物
含量
猪肝
23.2
蛏子
33.6
金针菜
8.1
菠菜
2.9
鸡肝
12.0
生蚝
5.0
水芹菜
6.9
草莓
1.8
鹅血
37.7
鸡蛋黄
6.5
油菜
5.9
葡萄
0.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_
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
此样品中含有锌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样品表面________
取样品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样品表面变黑
此样品中含有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9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0, 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 我们应倡导“低碳”生活, 下列物质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扫描版)化学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