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16685959第1页
    16685959第2页
    16685959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下图示意某年5月某日11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线所示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C. 气旋 D. 反气旋2. 乙地的风向是( )A. 西北 B. 西南C. 东南 D. 东北【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线位于气旋的东部,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方向运动;甲线气流运动为从南向北,即暖气团向冷气团运动,为暖锋,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乙处东南侧是低压,西北侧是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指向东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转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约95°E,29.5°N)的植被垂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3. P处的植被类型是( )A. 常绿阔叶林 B. 高山针叶林 C. 高山草甸 D. 温带荒漠4. 影响山体南坡、北坡积雪冰川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坡度5. 导致山麓基带植被形成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3. B 4. C 5. B【解析】【3题详解】山地的垂直自然带是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读图,依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状况,P位于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木林之间,应该是高山针叶林,B正确;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低海拔处;高山草甸在更高的海拔处;没有温带荒漠,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读图可知,南坡积雪冰川下限比北坡低,应该是受降水的影响,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的北坡多,C正确;南坡为阳坡,温度高,光照条件好,雪线应该较高,与实际不符,AB错误;南北坡坡度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山麓基带植被为季雨林,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形成落叶阔叶林,ACD错误。故选B。马更些河位于52°13′~69°09′,108°11′~134°05′,发源于落基山脉东麓,向北注入北冰洋,是全球流经北极苔原地区的最大河流。河流结冰期长(上游10月—次年5月,下游9月—次年6月)。图为马更些河入海口1981—2011年分时段平均流量统计。完成下面小题。6. 每年的5月,马更些河水位快速上涨期的水源主要是( )A. 冰川融水 B. 积雪融水 C. 大气降水 D. 冻土融水7. 与1981—1990年相比,2001—2011年马更些河流域( )A. 结冰时间缩短 B. 径流总量下降 C. 流域面积缩小 D. 径流速度变小8. 1981-2011年,推测马更些河入海口地带( )A. 海水盐度增大 B. 海水温度降低 C. 海冰厚度增加 D. 海冰厚度变薄【答案】6. B 7. A 8. D【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马更些河所处纬度较高,发源与落基山脉东麓,5月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水流增加,水位上涨,B正确;冰川融水一般在气温更高的7、8月份补给最多;大气降水最多的季节不在5月;冻土融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读图可知,与1981—1990年相比,2001—2011年马更些河流域径流量增多,径流总量上升,流速变快;气温升高,结冰时间缩短,A正确 ,BD错误;流域面积一般不会变化,C错误。故选A。【8题详解】1981-2011年,推测马更些河入海口地带随着入海径流的增加,海水盐度下降,A错误;海水温度升高,海冰厚度变薄,D正确,BC错误。故选D。图为某区域地形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9. 山峰M与张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80 B. 450 C. 650 D. 70010. 图中L线处的地形部位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A. 山谷,向斜 B. 山谷,背斜 C. 山脊,向斜 D. 山脊,背斜11. 断层甲、乙、丙形成的先后排序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答案】9. B 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知:山峰M的海拔范围900-1100m,张村的海拔范围在500-700m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在200-600m之间,故选B。【10题详解】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读图可知,L线处的岩层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质构造为背斜;等高线"凸低为高",地形部位是山脊,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乙断层错开的岩层又被丙断层错开,所以乙断层形成于丙断层之前,B、D错误。甲断层中没有C1地层,应该形成于C1地层之前,但C1地层被乙断层错开,乙断层形成于C1之后,A正确,C错误。故选A。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是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塔拉滩已建成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GW。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建成投用,这片土地上的“绿色”越来越多。完成下面小题。12. 塔拉滩光伏电站建立后,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A. 提高土壤温度 B. 减少水分蒸发 C. 增加太阳辐射 D. 削减流水侵蚀13. 为最大程度提高塔拉滩光伏电池板对太阳能的收集效率,其光伏电池板追光系统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②风力③太阳方位④太阳高度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4. 与用矿物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A. 稳定性强 B. 能量密集 C. 碳排更低 D. 供需平衡【答案】12. B 13. C 14. C【解析】【12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伏电站有很多电池板,可以遮挡太阳光。其建设可以减少地表上太阳辐射,C错;起到降低地表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A错B对;流水侵蚀与光伏电站的建立没啥联系,D错。故选B。【13题详解】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光伏电池板追光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塔拉滩光伏电池板对太阳能的收集效率。我们需要从给出的四个因素中选择正确的选项。①地形:地形可能会影响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和光照时间,但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因此在此地设计追光系统时需要不考虑地形因素,错误;②风力:风力对太阳能的收集效率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追光系统时不必考虑风力因素,错误;③太阳方位: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设计追光系统时需要考虑太阳方位因素,以便及时调整电池板的朝向,正确;④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会影响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和角度,因此在设计追光系统时需要考虑太阳高度因素,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D三项,C项正确。故选C。【14题详解】矿物燃料发电是一种传统的发电方式,主要利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两者相比较而言,矿物燃料发电稳定性更强,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会受制于天气的影响,A项错误;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效率不高,能量密集度方面也弱于矿物燃料发电,不能达到供需平衡,B、D两项错误;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更低,更加环保,而且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C对。故选C。2024年1月1日北京时间7:36是北京天安门新年的第一次升旗,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标记,更是希望的象征。完成下面小题。15. 北京的小明计划在升旗仪式开始前,与在华盛顿(西五区)的姥姥进行视频通话,分享自己在现场的情况和氛围。他与姥姥通话时华盛顿日期及区时是( )A. 2024年1月1日7:36 B. 2024年1月1日18:36C. 2023年12月31日7:36 D. 2023年12月31日18:3616. 按地方时计算,7:36(北京时间)升旗时刻世界上分属两个日期范围的是下图所示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5. D 16. A【解析】【15题详解】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36,华盛顿(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故华盛顿时间=7:36-13+24=12月31日18:36,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按地方时计算,7:36(北京时间)升旗时刻,世界上0时经线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36分钟,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0时经线位于6°E,此时世界上分属两个日期范围的是从6°E往东到180°为1月1日;从6°E往西到180°为12月31日;图示以北极点为中心,逆时针自转,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开普敦和鲸湾港是非洲南部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两城市的气候差异显著。表为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两城市的位置略图和鲸湾港海岸地带“倒沙入海”景观照片。表开普敦和鲸湾港的气温和降水资料(1)简述开普敦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2)分析鲸湾港全年少雨的原因。(3)说出鲸湾港海岸地带“倒沙入海”景观的形成条件。【答案】(1)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成因:开普敦位于大陆西岸30°-40°S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候,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丰富。 (2)鲸湾港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南信(离岸)风的影响,降水少;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大气中的水汽较少,降水少。 (3)当地气候干旱,地表沙源丰富,提供了物质条件;受东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提供了动力条件;沙砾干燥易被风吹扬,因此形成“倒沙入海”的景观。【解析】【小问1详解】据表可知,开普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气温年较差较小。可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角度展开分析。形成原因是开普敦位于大陆西岸30°S--40°S之间,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夏季气温不高,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小问2详解】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此外可结合下垫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鲸湾港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气流下沉或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不易形成降水;沿岸有本格拉流经,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降水少。【小问3详解】可从沙源、动力条件等展开分析。据上题分析可知,鲸湾港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沙源丰富,提供了物质条件;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盛行离岸风,提供了动力条件;地表沙砾丰富、干燥易被风吹扬,因此形成“倒沙入海”的景观。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附近地区从渐新世(3400万年—2300万年前)至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南北向海拔变化剖面。(1)从内力作用角度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2)推测从渐新世到现代甲地自然植被的演化。(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对甲地自然植被演化的影响。【答案】(1)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不断抬升。 (2)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山地、高原对来自南方海洋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增强,甲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地表水)稀少,森林、草原减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及风力作用显著,荒漠、戈壁广泛发育。【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所需知识及图文材料,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具体为: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不断抬升,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区。【小问2详解】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从渐新世到现代,甲地自然植被的演化过程为:在渐新世时期,甲地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随着地壳不断抬升,甲地海拔逐渐升高,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森林逐渐演变为草原;到现代,甲地海拔进一步升高,气候变得更加寒冷干燥,草原逐渐演变为荒漠草原。【小问3详解】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随着青藏高原海拔不断升高,山地、高原对来自南方海洋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增强,从而使甲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地表水)因降水的补给较少而变得稀少,加大了干旱程度,促使高原上森林、草原的减少;其次,随着高原海拔增高,昼夜温差增大,导致风化作用及风力作用更加显著,荒漠、戈壁广泛发育。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在军事工业、无线通信、新能源行业和航空航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储备金属。镓稀少且分散,很少富集单独成矿,属全球性稀缺矿产。镓产品根据品质分为粗镓和精镓。中国金属镓储量约占全球68%,是全球最大的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精镓进口国。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对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图为2019-2022年中国镓产量与世界产量比和中国镓消费量与世界消费量比。(1)简述2019-2022年中国镓产量与世界镓产量比值的变化特点。(2)分析目前中国镓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镓资源安全的途径。【答案】(1)中国镓产量占全球镓产量占比呈增加趋势,且占比较高;2019--2021年我国镓产量占比增速较快;2021—2022年占比增速放缓。 (2)随着长期大规模开采,高品位镓矿资源储量明显减少;高端产品(精镓)自主生产能力较低,高度依赖进口;中国粗镓产品占比过高,仍处于镓产业链低端,造成资源浪费;随着产业发展,我国对镓产品质量要求提高,我国家的供需矛盾会更突出。 (3)实施镓出口管制;加大对镓矿资源勘探与开采;实施镓资源战略储备;提高镓的提炼(精镓生产)技术,提高镓金属的品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进口渠道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镓矿。【解析】【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中国镓产量与世界镓产量比曲线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镓产量占比呈增加趋势,且占比较高;2019--2021年,曲线斜率较高,说明我国家产量占比增速较快;2021--2022年曲线变得平缓,说明我国占比增速放缓。【小问2详解】镓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长期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储量减少,特别是高品位资源储量减少明显;据材料“中国金属镓储量约占全球68%,是全球最大的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精镓进口国”可知,我国以粗镓生产为主,占比过高;精镓自主生产能力较低,高度依赖进口;中国镓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造成镓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产业发展,我国对精镓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进而供需矛盾会更突出。【小问3详解】据材料“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对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可知,未来保障中国镓资源安全,可以实施镓出口管制,减少出口量;同时加大对镓矿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增加中国的镓储量;增加技术投入,提高镓的提炼技术,提高精镓生产能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镓资源利用效率;实施镓资源的国家战略储备,多渠道进口镓矿资源及其产品等。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