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85566/0-1738909978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85566/0-17389099787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共5页。
语文园地五【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的丰富多样。[语言运用]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思维能力]快速地查字典。[审美创造]了解儿歌的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课前解析】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的形式呈现了6个形声字,让学生在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趣味,并要求学生认读9个会认字,会写2个字。“字词句运用”有三项内容:“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出示三组按偏旁归类的形声字,在提示下归类,了解同一偏旁的形声字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查字典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音序查字法。“日积月累”安排了三句歇后语,积累并感受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口语交际”以“一起做游戏”为主题,让学生学会邀请别人做游戏。“和大人一起读”选编的是经典童谣《孙悟空打妖怪》,通过阅读,结合插图,了解童谣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教学目标】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查字典,发现识字方法。(重、难点)2.通过“字词句运用”,了解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3.通过辨析同音字,了解同音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都不同。(重、难点)4.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5.会读、会背歇后语,激发主动积累的兴趣。6.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7.了解儿歌的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字族文,认识9个生字和食字旁、火字旁2个偏旁,会写2个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2.能辨析形近字或同音字,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3.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并能适度拓展。4.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教学过程】一、学习“识字加油站”教师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识字课,今天我们来进行语文园地五的学习。1.教师引导:请大家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圈一圈生字,重点读一读。(出示课件3)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儿歌,正音识字。出示课件,一起认一认:饭、饱、茶、泡、轻、穿、袍、鞭、炮。(出示课件4~7)教师指名让学生认读,相机正音,学生跟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相机指导。教师提问:认识这些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出示课件8)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请你观察“饭、饱、泡、袍、鞭、炮”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形声字。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换偏旁”:我们之前学过“经过”的“经”,现在我们给它换一个偏旁,就变成了“轻”。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茶”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艹”。(出示课件9)2.教师引导:再次读儿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10)预设学生找出儿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组成的六个汉字。教师继续引导:这六个汉字是由“包”加什么偏旁组成的?(出示课件11)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提问: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预设:相同点是六个汉字中都有“包”字,读音与“包”相似;不同点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教师引导:谁能结合儿歌说说这六个汉字的偏旁与汉字的意思有什么关系?预设:它们的偏旁和这个汉字的意思有关,比如“饱”,食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和食物有关。教师引导:“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它们的读音与“包”字相似,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汉字不同的意思。教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包”的形声字?照样子,说一说。(出示课件12)预设:有草长花苞,有雨下冰雹。教师引导:像“饱、泡、跑、抱、袍、炮”这样的汉字叫作形声字。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青蛙》,想想关于“青”的字族文。(出示课件13)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写写下面的两个生字吧!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饱、抱”。(出示课件14、1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二、学习“字词句运用”1.选一选,填一填。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形声字,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一些有趣的生字。(1)教师引导:比较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发现区别。(出示课件16)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青”和“清”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青”表示颜色,“清”表示和水有关。(2)课件出示选字填空。(出示课件17)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教师指导学生用“青”和“清”填空,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把字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运用,化枯燥为生动。(3)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 )学校门口和老师说( )见。教师指导学生用“再”和“在”填空,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说出“zài见”的“zài”是哪个“zài”,并说明理由。教师讲解:“再”表示再一次;“在”表示方位,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出示课件18)课件出示选字填空。(出示课件19)预设学生用“再”和“在”填空,教师指名让学生完成练习。(4)教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字里有很多音同义不同的字,我们要学会区分。再来看看这三个字,你能分清吗?(出示课件20)预设学生完成填空,教师适时点评。2.教师过渡:中国的汉字神奇、有趣,一个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很多新的汉字,那么,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汉字是不是也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呢?课件出示三组汉字。(出示课件21)(1)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吧!预设:第一行的字都带有口字旁;第二行的字都带有提手旁;第三行的字都带有足字旁。(2)教师提问:那么,每一行汉字在字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学生自主表达。教师小结:第一行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字大多和手部动作有关;第三行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部动作有关。(出示课件22~24)(3)教师过渡: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汉字,它们的意思是不是与偏旁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拓展:目字旁也是和身体有关的偏旁,你想到了哪些目字旁的字?(出示课件25)预设:眼、睛、盯、睁……3.查字典。教师提问:你能背出《汉语拼音字母表》吗?(出示课件26)教师指名让学生背一背。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把对应的大小写字母连一连。(出示课件27)教师引导:你还记得音序查字法口诀吗?(出示课件28)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首个字母找,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预设:第一步,找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栏下面找到相关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相关页码,依次寻找,就能找到这个汉字。教师小结:查字典的步骤同学们清楚啦,让我们来练练兵,来个查字典大比拼吧!教师引导:复习完字母表,今天我们就来用一用。(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查“溪、解”等5个字,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到这几个字。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出示课件30)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会背歇后语,激发主动积累的兴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孙悟空打妖怪》。【教学过程】一、学习“日积月累”教师过渡:学会了查字典,我们再来看几个有趣的句子吧!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歇后语。(出示课件31)2.学生朗读第一则歇后语。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出示课件32)预设:芝麻和花朵。教师引导:芝麻开的花一朵比一朵高,这则歇后语用来比喻越来越好。3.学生再朗读第二则歇后语。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出示课件33)预设:竹篮和水。教师引导:用竹篮打水,是打不上来的,这则歇后语用来比喻白忙一场。4.学生再朗读第三则歇后语。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出示课件34)预设:吊桶和水。教师引导:十五个吊桶打水用来比喻心情不安稳。5.教师解释什么是歇后语。(出示课件35)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日常生活中通常只说前半句,省略后半句。6.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看课件完成练习。(出示课件36)7.拓展课外歇后语。(出示课件37)二、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教师导入:这节课,孙悟空带着他的朋友一起来了,我们去认识一下吧!1.教师播放儿歌视频。(出示课件38)学生自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儿歌中提到的人物。(出示课件39)预设: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3.教师引导学生填空,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40)预设:前一个句子结尾的词是后一个句子开头的词。教师引导:这种形式读起来非常有趣,请同学们再大声读一遍,边读边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关于《西游记》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读,自主思考。教师讲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41)4.教师提问:你知道这首儿歌改编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吗?(出示课件42)预设:《三打白骨精》。5.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读儿歌。①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物,不喜欢哪些人物?说说你的理由。②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更形象。③教师打节奏,学生一边读儿歌,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教师总结:原来儿歌这么有趣,你想不想邀请家长和你一起读呢?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共读卡上的小任务吧!(出示课件43)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揭示题目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玩游戏,你想邀请你的好朋友玩什么游戏呢?(出示课件44)教师出示一些游戏的图片。(出示课件45、46)学生自由交流游戏内容。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有趣的游戏不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做游戏吧!(出示课件47)二、交际指导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读一读人物对话,说一说交际要求。(出示课件48)学生观察插图。(出示课件49)2.教师提问:文中两个同学在做什么?预设:穿粉色衣服的女生在邀请穿蓝色衣服的女生做游戏,穿蓝色衣服的女生不会玩,穿粉色衣服的女生要给她介绍。3.教师提问:邀请别人做游戏时要怎么说?被人邀请时又要怎么说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我们在邀请别人时,态度要热情、大方;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地方学会主动提问。(出示课件50)4.教师引导:邀请别人一起玩游戏,怎么向别人介绍游戏规则呢?看看课本中这个贴鼻子的游戏,你知道该怎么介绍吗?我们来看一个示例。(出示课件51)出示示例,提醒学生注意红色的字,按顺序把游戏过程介绍清楚。(出示课件5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评。教师总结注意事项: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可以用上“先……接着……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在介绍规则时,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出示课件53)[设计意图]从课本“贴鼻子”的游戏入手,通过泡泡提示语,明确交际要求。三、口语交际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并说一说。(出示课件54)(1)这是什么游戏?(2)游戏规则是什么?(3)你要怎么邀请小伙伴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2.教师出示交际范例,请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出示课件55)3.课件出示演一演的要求。(出示课件56)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评出最佳表演组。(出示课件57)[设计意图]全员参与游戏,切实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