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1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1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2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26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28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31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33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4891/0-173889418234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2语言品味赏析课堂讲本课件,共35页。
· 题型1 赏析词语
· 题型2 赏析句子
· 题型3 赏析语言风格
题型1: 赏析词语【7年6考】教材设问形式: (1) [七下《老王》]联系上下文, 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 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2) [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联系上下文, 品味下列句子, 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眩晕” 原指一种症状, 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不知该看什么; “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 含贬义, 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 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福建中考(质检) 设问形式: (1) [2022福建第12题(1) 题]结合语境, 按要求赏析。探听着, 热烈地希望着, 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赏析加点词语) (2) [2021福建第11题(1) 题]联系上下文, 按照要求赏析。我们此行, 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
(3) [2023厦门质检第12题(1) 题]品析语言。第9段的“但他离家太久, 归来, 便有一种做了新客的怯怯”, 请结合上下文, 赏析加点词语。
全国范围变式问(创新问) 形式: (1) [2023丽水]童话两次写到“翩翩起舞”, 分别刻画了旅人怎样的心理?①他循着乐声走去, 与此同时, 他感到青草正在自己脚下飘摇, 树叶迎着他的脸颊翩翩起舞。②星星翩翩起舞, 就像那些后街小巷里的孩子。
(2) [2022河南]阅读下面句子,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 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 已经拿起了钥匙, 已经站在门前了。(四个“已经”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3) [2022海南]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 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据史料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 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题型2: 赏析句子【7年6考】教材设问形式: (1) [七上《猫》]品味下列语句, 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 (猫) 花白的毛, 很活泼, 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2. 大家都不高兴, 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2) [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 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 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 冰川的前进和后退, 冰山的高低消长,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九下《海燕》]品味下列语句, 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2. 海鸭也在呻吟着, ——它们这些海鸭啊, 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参考答案: 1. 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 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 “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 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2. 拟人。“呻吟”“享受不了”“吓坏”等词, 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 写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 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
福建中考设问形式: (1) [2023福建第12题] 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眼下, 你觉得你很穷; 可是照我看, 你很富, 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
(2) [2022福建第12题(2) 题]结合语境, 按要求赏析。光复了的城池, 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赏析句子) (3) [2021福建第11题(2) 题]联系上下文, 按照要求赏析。遇到高崖, 一蹦而下, 化身壮丽的瀑布; 遇到巨石, 委曲求全, 绕道而行。(赏析句子)
全国范围变式问(创新问) 形式: (1) [2023黄冈]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父亲) 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2) [2022湘潭]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雨越下越大, 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 形成一片雨帘, 将他包围在里面。(从描写的角度) 思路拆解: ①运用什么描写方法?②景物有什么特点?③抒发怎样的情感?
题型3: 赏析语言风格【7年2考】教材设问形式: [八上《背影》]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 简净而又细致, 试以下列语句为例, 加以赏析。1. 回家变卖典质……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参考答案: 1. 语句都很短, 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 但总体而言是口语, 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 将事件、氛围、原因概括清楚, 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福建中考(质检) 设问形式: (1) [2019福建第10题]C. 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通俗易懂, 如“他们仨, 上来俩……”。 (2) [2018福建第10题]D. 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 语言朴素, 充满哲理。(3) [2023宁德质检第7题]D. 本文形散神聚, 句式丰富多样, 语言含蓄委婉, 饱含深情。
全国范围变式问(创新问) 形式: (1) [2022随州]阅读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 从描写角度赏析其语言特色。(2) [2022株洲]D. 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但叙事简约, 记言、记行结合, 语言精到传神。
【2023嘉兴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问题。怀念蛙鼓简 默①乡下的四五月间, 一切都像从油塘子里提出来一样, 光亮亮的, 鲜艳艳的。村东头的禾苗已长得碧油油的了, 黄瓜蔓、南瓜蔓拼命往上蹿; 芥菜、兰草、田字草也赶趟儿似的, 聚满了田野; 青蛙这时的嗓门儿也像上了油的齿轮, 声音又脆又亮。一到夜里, 音乐会更隆重了。
先是一只青蛙领唱, “呱——呱——呱”, 清脆有力。然后是大合唱, “呱呱呱, 呱呱呱……”霎时, 万流齐发, 如万马奔腾, 如浪涛汹涌, 气象恢宏。这场大合唱持续了三四个小时, 接下来又是二重唱, 童声独唱……②它们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你, 一声比一声响亮, 一声比一声抒情。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 有长短不同的曲调, 有弦音, 有乐音, 有强音, 有弱音, 时而独唱, 时而合唱, 不需要指挥, 更无须歌谱。它们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 在这长夜里, 让你忘记了忧虑, 在这美妙的天籁之声里徜徉……它们仿佛是在歌颂这美好的家园, 在庆祝即将来临的生命盛季。
③村头的晒谷坪里, 乡亲们一边摇着蒲扇, 一边聊着家常。听到这热闹非凡的蛙鼓, 大家心底便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 一个好年成仿佛就在眼前了。④我们小孩子就从人群中溜出来, 有的一手提一个瓶子, 一手拿一把扇子, 跑到田边去捉萤火虫; 有的提一根钓竿在田边钓青蛙。父母说不要往深草里走, 小心蛇。因此, 大家都不敢走远, 只在近地方耐心地呼唤: “呱——呱——呱。” 就是钓不到, 大家也毫不在意, 毕竟“醉翁之意不在蛙”。夜深了, 大合唱也渐渐地低下来, 换成了很抒情的女生清唱, “呱——呱——呱”, 像催眠曲一样在空旷的田野飘荡, 越发衬出夜的宁静。孩子们也倦了, 躺在晒谷坪的草席上, 伴着蛙声入眠。
⑤这是我童年里最温馨的记忆。蛙声聒噪使我感到生命的奔腾和美好。试想: 月白风清的晚上, 万籁寂静是不是有一点单调?只有蛙声的合鸣才是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⑥如今, 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 我从乡村来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 “蛙鸣蒲叶下, 鱼入稻花中” 便只是一个遥远的想象了, 儿时那种恬静的田园生活, 我已不敢奢望能亲临。“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蛙鸣夜半寻荷塘, 误作星辰友人灯”……这些美好的景致在社会发展的车轮中已经被碾得粉碎, “蛙声一片” 的美好童年也只能期待在梦中出现了。
⑦今年的清明节, 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 再一次静立田头, 等候蛙声的洗涤时, 我失望了: 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田畴, 没有虫鸣, 也没有蛙鼓, 只有偶尔几声低低的叹息: “呱——呱——呱。”不远处又来了一群扫荡者, 那些穿梭不息捕蛙的灯火像残忍的日寇的探照灯, 萤火虫销声匿迹, 只有死亡的火光威胁着一切, 吞噬着一切。我不由战栗起来……⑧辛弃疾曾写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当蛙声疏落时, 稻花不香、丰年不再的噩运离我们还会远吗?⑨今夜, 我又听到了蛙鸣, 如此亲切, 如此温馨, 它如初夏夜里拂动着的暖风, 沿着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而, 情绪中不仅仅是感动, 更多的是忧虑。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用心去感受, 用耳去聆听, 不要用手去欣赏, 不要用嘴去品尝。让我们的城市也保有一丝自然的地方, 为了那些虫、鸟、蛙, 也为了我们自己。⑩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一幅国画, 题曰《十里蛙声出山泉》。画里除一条溪水中的几只蝌蚪外, 并不见一蛙。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远处, 蛙们的悠闲与自在, 仿佛能听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 嘹亮而宏阔……⑪怀念蛙鼓。(选自散文集《活在尘世中》, 有删改)
1. 结合全文,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 品读下面两个句子。(1) [赏析词语]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句中“聆听”一词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
妥当。“聆听”是集中精力听的意思, 常用于晚辈对长辈, 表达尊敬、恭敬之意。这里用在人们听蛙声的语境中, 有“大词小用”的意味, 能突出体现“蛙鸣”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然的美好, 表达作者对蛙声的热爱以及希望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2) [赏析句子]霎时, 万流齐发, 如万马奔腾, 如浪涛汹涌, 气象恢宏。(连用比喻, 有何妙处?)
连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蛙鸣叫时此起彼伏、响亮欢快、气势恢宏的壮观场面, 体现出蛙声所展示出的生命的奔腾和旺盛, 表达作者对童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8拓展类课堂讲本课件,共31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7主旨情感课堂讲本课件,共3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一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6句段含义作用课堂讲本课件,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