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生物高考高三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
    • 解析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第1页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第2页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第1页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第2页
    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生物高考高三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生物高考高三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文件包含八省联考真题汇编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八省联考真题汇编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A. 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决定了西藏蟾蜍的进化方向
    B. 塔里木蟾蜍受精卵的孵化适应了沙漠的干燥环境
    C. 塔里木蟾蜍和西藏蟾蜍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受沙漠干燥环境的限制,塔里木蟾蜍只能沿河流或绿洲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决定了西藏蟾蜍的进化方向,A正确;
    B、塔里木蟾蜍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中,说明塔里木蟾蜍受精卵的孵化适应了沙漠的干燥环境,B正确;
    C、塔里木蟾蜍和西藏蟾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受沙漠干燥环境的限制,塔里木蟾蜍主要沿河流或绿洲扩散,但变异的存在可能使部分塔里木蟾蜍能更好的适应干燥环境,D错误。
    故选D。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陕西生物)2. 加拉帕戈斯群岛各岛屿因食物的差别造成了地雀喙形差异,进而导致其声音各异。干旱会影响地雀的食物资源。科学家预测并模拟合成了长期干旱环境下勇地雀进化后的声音,并在野外向雄性勇地雀播放,发现其反应性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旱是导致勇地雀喙形相关基因突变的间接原因
    B. 干旱对不同岛屿地雀种群喙形相关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别
    C. 勇地雀声音的变化和同类识别差异可促进新物种形成
    D. 勇地雀声音的变化涉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详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干旱对不同喙形的勇地雀具有选择的作用,但不能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不同岛屿的环境不同,由于自然选择的方向可能不同,而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因此干旱对不同岛屿地雀种群喙形相关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别,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勇地雀声音的变化和同类识别差异会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个体间遗传物质差异增大,逐渐产生生殖隔离,促进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
    D、干旱会影响地雀的食物资源,而加拉帕戈斯群岛各岛屿间食物的差别造成了地雀喙形差异,进而导致其声音各异,因此勇地雀声音的变化涉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A。
    (2025年1月普通高校适应性测试河南生物)3. 脆性X综合征由X染色体上的FMRI基因突变所致。FMRI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区域的CGG序列重复次数呈现多态性,正常时重复次数少于55,前突变时重复次数为55~200(不致病),而全突变时重复次数多于200(可致病)。男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不变或减少;女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增加,可生出全突变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GG重复次数的多态性影响FMRI编码多肽链的长度
    B. 女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可能传递给她的儿子
    C. 男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递给他的女儿
    D. 检测前突变女性的CGG重复次数可推断后代是否患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不同部位(不同的DNA分子、同一个DNA分子不同的部位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详解】A、CGG重复次数发生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因此CGG重复次数的多态性不影响FMRI编码多肽链的长度,A错误;
    BC、男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不变或减少;女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增加,可生出全突变的孩子,因此女性的前突变和男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父亲,BC错误;
    D、女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增加,可生出全突变的孩子,因此检测前突变女性的CGG重复次数可推断后代是否患病,D正确。
    故选D。
    (2025年1月普通高校适应性测试河南生物)4. 人和动物拥有大量同源基因(有共同进化起源,通常在序列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分别将4种动物与人相应的同源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相似度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种间存在同源基因是生物拥有共同祖先最直接的证据
    B. 据表可推断出人和小鼠的亲缘关系比牛和小鼠的亲缘关系远
    C. 变异和选择是不同物种同源基因序列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D. 同源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不能反映物种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答案】C
    【解析】
    【分析】4种动物与人相应的同源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黑猩猩与人的相似度最高,说明亲缘关系较近。
    【详解】A、不同物种间存在同源基因是生物拥有共同祖先的重要证据之一,但不是最直接的证据,最直接的证据通常是化石,A错误;
    B、据表不能推断出人和小鼠的亲缘关系比牛和小鼠的亲缘关系远,相似度的高低只能说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但不能直接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B错误;
    C、变异和选择是不同物种同源基因序列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基因突变等变异过程会导致基因序列的变化,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在种群中保留下来,C正确;
    D、同源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可以反映物种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一般来说,相似度越高,说明物种间的分化时间越近,进化顺序越接近,D错误。
    故选C。
    (2025年1月普通高考招生适应性测试云南生物)5. 我国学者对棕白色大熊猫棕色毛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棕色毛的产生与1号同源染色体上BACE基因(编码某蛋白裂解酶)的部分缺失(缺失25个碱基对)有关,这一缺失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
    B. BACE突变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可能提前或延后
    C. 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
    D. 该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BACE基因突变时缺失的嘧啶数等于嘌呤数,A正确;
    B、缺失25个碱基对,则转录出的mRNA缺少25个碱基,mRNA上相连的可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BACE突变基因后mRNA上终止密码子可能提前或延后出现,基因上对应的终止子可能提前或延后出现,B错误;
    C、由于BACE基因突变导致毛色由黑色变为棕色,说明BACE蛋白结构随着BACE基因突变发生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2025年1月普通高校适应性测试河南生物)6.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玉米存在雄性不育株,表现为雄花不育、雌花可育。现有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甲和乙,两者的不育性状均由单基因突变所致(不考虑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当植株可育时花粉均可育)。甲与纯合野生型玉米杂交得到子代丙,丙自交后代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3:1。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雄性不育突变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丙自交的子代之间随机交配,后代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______。
    (2)甲的雄性不育由M2基因(由M1基因突变而来)控制。将M1与M2的mRNA翻译区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如图。M2编码的多肽链长度为______个氨基酸。
    (3)若甲、乙的雄性不育基因为同一基因,乙与丙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
    (4)若甲、乙的雄性不育基因为不同基因,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乙与丙杂交:
    ①若F1均为正常育性,据此推测乙的雄性不育突变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仅考虑M1/M2这对等位基因,乙表达的多肽链长度为______个氨基酸。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
    ②若F1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杂交无法获得雄性不育的纯合子,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隐性 ②. 5:1
    (2)97 (3)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
    (4) ①. 隐性 ②. 525 ③. 正常育性:雄性不育=21:11 ④. 若F1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说明乙的雄性不育为显性突变,现有材料基因型为M1M1Bb不育:M1M1bb可育:M1M2Bb不育:M1M2bb可育=1:1:1:1,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杂交无法获得雄性不育(M1M1BB、M2M2BB)的纯合子,原因是F1中不育植株只能作为母本,与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可育植株可自交或杂交,均不能获得上述不育纯合子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其形成是单基因突变所致,仅考虑这对等位基因,甲与纯合野生型玉米杂交得到子代丙,丙为杂合子,丙自交后代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3:1,说明甲的雄性不育突变为隐性突变。
    假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M1、M2,甲基因型为M2M2,纯合野生型玉米基因型为M1M1,丙的基因型为M1M2,丙自交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M1M1:M1M2:M2M2=1:2:1,丙自交的子代之间随机交配,利用配子法求解,三种基因型的自交子代都能产生雌配子,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1:M2=1:1,由于M2M2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能产生雄配子,因此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1:M2=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雄性不育M2M2的概率为1/2×1/3=1/6,正常育性的概率为1-1/6=5/6,即正常育性:雄性不育=5:1。
    【小问2详解】
    已知UAA为终止密码子,M2基因对应的mRNA翻译区的第232个核苷酸和233个核苷酸之间插入了1386个核苷酸,并在插入的第60个核苷酸中引入了终止密码子,使得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因此M2编码的多肽链长度为(232+59)/3=97个氨基酸。
    【小问3详解】
    结合小问1分析,已知纯合野生型玉米基因型为M1M1,丙的基因型为M1M2,若甲、乙的雄性不育基因为同一基因,则乙的基因型为M2M2,乙和丙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1M2:M2M2=1:1,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
    【小问4详解】
    ①已知甲的雄性不育基因为隐性突变,假定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为M1、M2和B、b,若乙的雄性不育基因也为隐性突变,则野生型玉米的基因型为M1M1BB,甲的基因型为M2M2BB,乙的基因型为M1M1bb,丙的基因型为M1M2BB,乙和丙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1M2Bb:M1M1Bb=1:1,只要一种基因为隐性纯合子就表现为雄性不育,F1均为正常育性;若乙的雄性不育基因为显性突变,则野生型玉米的基因型为M1M1bb,甲的基因型为M2M2bb,乙的基因型为M1M1BB或M1M1Bb,丙的基因型为M1M2bb,乙和丙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1M2Bb:M1M1Bb=1:1或M1M1Bb:M1M1bb:M1M2Bb:M1M2bb=1:1:1:1,基因型为M2M2--和--B-表现为雄性不育,F1均为雄性不育或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综上分析,若F1均为正常育性,据此推测乙的雄性不育突变为隐性突变。仅考虑M1/M2这对等位基因,甲的基因型为M2M2BB,乙的基因型为M1M1bb,结合第2小题的分析可知乙的基因组成为M1M1,因此乙转录出的mRNA长度为1578个碱基,去除UAA后,还有1575个碱基参与编码多肽链,其表达的多肽链长度为1575/3=525个氨基酸。F1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M1M2Bb:M1M1Bb=1:1,M1M2Bb自交子代雄性不育(M2M2B-、M1-bb、M2M2bb)概率=1/4×3/4+1/4×3/4+1/4×1/4=7/16,M1M1Bb自交子代雄性不育M1M1bb的概率为1×1/4=1/4,因此F1自交所得F2中雄性不育的植株的概率为7/16×1/2+1/4×1/2=11/32,因此正常育性的比例为1-11/32=21/32,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是正常育性:雄性不育=21:11。
    ②由①可知,若F1中正常育性:雄性不育=1:1,说明乙的雄性不育为显性突变,现有材料基因型为M1M1Bb不育:M1M1bb可育:M1M2Bb不育:M1M2bb可育=1:1:1:1,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杂交无法获得雄性不育(若只考虑B/b的情况下,M1M1BB、M2M2BB)的纯合子,原因是F1中不育植株只能作为母本,与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可育植株可自交或杂交,均不能获得上述不育纯合子。
    (2025年1月普通高考招生适应性测试云南生物)7. 为研究某一地方品种矮脚鸡的遗传特性,研究者对该矮脚鸡和正常体型鸡(正常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矮脚鸡7号染色体片段缺失。针对缺失区段设计引物(如图a),通过PCR方法对正常鸡和矮脚鸡进行鉴定。
    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其决定方式为_________型;鸡的染色体数为2n=78,对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应该测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现有4只雏鸡,PCR鉴定结果见图b,其中矮脚鸡个体是_________号,判断依据为_________。该突变纯合致死,让矮脚鸡相互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3)矮脚鸡因节粮且产蛋率高而被养殖者大量饲养,但矮脚鸡产肉性能低。已知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提高鸡的胸肌率(产肉性能指标)。为获得高胸肌率矮脚鸡,研究人员拟通过低胸肌率矮脚鸡与纯合高胸肌率正常鸡杂交,选F1中矮脚鸡相互杂交,在F2中可获得AA型的矮脚鸡。这两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F2中AA型矮脚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答案】(1) ①. ZW ②. 40
    (2) ①. 2、3 ②. 矮脚鸡的缺失型DNA利用引物1与引物3扩增的DNA的分子量为320bp,2、3号个体中存在相应的DNA片段 ③. 矮脚鸡:正常鸡=2:1
    (3) ①. 遵循 ②. 亲本是纯合高胸肌率正常鸡,在F2中可获得AA型的矮脚鸡,说明A基因与正常鸡基因不连锁,即两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③.
    【解析】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为ZW,公鸡为ZZ。
    【小问1详解】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对鸡的基因组测序需研究38+Z+W=40条染色体。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矮脚鸡7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由图1可知造成矮脚鸡的缺失型DNA利用引物1与引物3扩增的DNA的分子量为320bp<569bp,所以图b中表示矮脚鸡个体的是2、3号个体,且矮脚鸡个体均为杂合子,正常鸡个体为纯合子,所以矮脚鸡为显性性状。让矮脚鸡相互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矮脚鸡:正常鸡=2:1。
    小问3详解】
    低胸肌率矮脚鸡与纯合高胸肌率正常鸡杂交,F1中有矮脚鸡说明矮脚性状为显性性状,且选F1中矮脚鸡相互杂交,在F2中可获得AA型的矮脚鸡,说明亲本纯合高胸肌率正常鸡个体中A基因与正常鸡基因不连锁,即控制矮脚性状的基因不在于1号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用B/b表示鸡的矮脚/正常性状,则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bbB_、AAbb,F1代矮脚鸡个体基因型为AaBb,选F1中矮脚鸡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AA型矮脚鸡个体,即AAB_个体所占比例为×=。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陕西生物)8. 华山新麦草是我国特有小麦近缘濒危物科,具有抗小麦条锈病因Y,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利用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和六倍体小黑麦培育高抗条锈病八倍体小黑麦品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倍体植株,经处理得到乙,此处使用秋水仙素的原理是_____。假如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丙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范围为_____。在获得丁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是_____和_____。
    (2)经检测植株丁含有Y基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育种过程中发生了_____,由丙到丁自交多代是为了在获得Y基因的同时达到_____的目的。
    (3)为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丁,若以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和黑麦(RR)为材料,可采取的不同于上图的育种方法是_____。
    【答案】(1) ①. 四 ②.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③. 14~35 ④. 杂交育种 ⑤. 多倍体育种
    (2) ①. 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 纯合
    (3)单倍体育种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普通小麦为AABBDD,其产生配子是ABD,华山新麦草为NN,产生的配子是N,两者杂交产生的杂种为ABDN,体内无同源染色体,不育,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小黑麦为AABBDDNN,属于可育植株,该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
    【小问1详解】
    图中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组成为NN,二者杂交产生的甲的染色体组成为ABDN,含有四套染色体组,因而甲是四倍体植株,因为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表现为高度不育,经秋水鲜素处理得到乙,乙中含有8套染色体组,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而可育,此处使用秋水仙素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使得分裂后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得到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因而获得了多倍体植株乙。若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乙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BDN,六倍体小黑麦的配子组成为ABR,则丙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NR,丙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范围为AB+D+N+R,即配子中染色体数目范围是14~35。在获得丁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小问2详解】
    经检测植株丁(AABBDDRR)含有Y基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在育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即华山新麦草种的基因Y所在的染色体移接到了其他染色体上,由丙到丁自交多代是为了在获得Y基因的同时达到纯合的目的,便于育种推广。
    【小问3详解】
    为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丁,若以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和黑麦(RR)为材料,可采取的不同于上图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用上图中的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而后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具有丁性状的可育小麦。
    物种
    黑猩猩
    小鼠


    相似度
    96%
    85%
    80%
    60%

    相关试卷

    2025年生物高考高三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七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2025年生物高考高三八省联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七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文件包含八省联考真题汇编专题七动物生命活动调节-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八省联考真题汇编专题七动物生命活动调节-2025年1月“八省联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生物进化-【真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进化-【真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件包含专题11生物进化真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教师卷docx、专题11生物进化真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2024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遗传与进化:

    这是一份[生物]2024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遗传与进化,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