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七课《小猴子下山》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七课《小猴子下山》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1页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七课《小猴子下山》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一年级下册(2024)小猴子下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2024)小猴子下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语言运用]归类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维能力]能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审美创造]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有始有终。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结构:《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课文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的语言形式构段,比较有特色,在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形式来理解课文。
    关注字词:此课的会认字以合体字为主,其中6个表示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追”中4个是提手旁。此课要书写7个生字,其中“瓜”是独体字。文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种“又×又×”式的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积累并运用。
    关注对课文的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较多,在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另外,可联系课后第二题,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项能力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猴、块”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高、兴”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重点)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重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块”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高、兴、着、往”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课件3)
    谜语:家住深山里,性情最调皮,惯会模仿人,样子很滑稽。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过渡:同学们真聪明,就是小猴子。小猴子十分可爱,但是有时候又有点儿淘气,今天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只刚下山的小猴子。
    (板书:小猴子下山)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有趣的猜谜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习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和朗读要求,学生听读。(出示课件4)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
    教师出示课文,标注自然段: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读过课文,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里面的生字和词语吧!(出示课件5)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出示课件6、7)
    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教师进行补充:“兴、扛、往、扔、捧”是后鼻音;“摘、追”是翘舌音。
    学习多音字“结”。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
    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3.识字方法。(出示课件9~11)
    (1)字理识字:掰。
    (2)动作演示:扛、扔、摘、捧。
    (3)熟字组新词。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我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身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结合插图,按照顺序说一说,小猴子到了哪些地方。(出示课件12)
    预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
    教师引导: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13)
    预设:小猴子先来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然后来到西瓜地,最后去了树林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借助有关地点的关键词了解主要内容,再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内容,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
    四、互动课堂
    1.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14)
    朗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黑板出示表格,教师根据教学进展逐步粘贴表格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掰 扛空着手
    回家去
    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扔 摘 捧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扔 摘 抱
    小兔子蹦蹦跳跳扔 追
    (1)教师引导: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5)
    预设: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高兴?
    学生回答:因为玉米又大又多。
    教师讲解:“又大又多”说明玉米既大又多,同时具备两个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又×”式的词语表示一种事物同时具备两个特点。你能看图说一说吗?(出示课件16)
    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追问: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后,做了什么呢?
    预设: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板书:掰玉米)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图做一做“掰”“扛”两个动作,并用这两个动词各说一句话。(出示课件17)
    学生演示动作。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
    预设:因为玉米很大、很重。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很高兴。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现在请同学们想象着小猴子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体会小猴子的动作。(出示课件18)
    2.学写字。
    教师逐一示范,讲解“高、兴、着、往”的书写要领。(出示课件19~22)
    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瓜、兔、进”3个字。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知道《小猴子下山》揭示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
    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
    1.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齐读第1自然段,回忆小猴子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3)
    预设:小猴子去了一块玉米地,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教师引导:结合插图,读第2~4自然段,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24)
    (3)教师引导:小猴子从玉米地出来后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5)
    预设: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板书:扔玉米 摘桃子)
    (4)教师引导:读一读第3自然段,小猴子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6)
    预设:小猴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板书:扔桃子 摘西瓜)
    (5)教师引导:读一读第4自然段,小猴子把西瓜抱回家了吗?(出示课件27)
    预设:没有。小猴子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板书:扔西瓜 追小兔子)
    (6)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做动作,完成课后第三题。(出示课件28~30)
    (7)教师引导:小兔子怎么样?(出示课件31、32)
    预设:蹦蹦跳跳。
    教师讲解:像“蹦蹦跳跳”这样AABB式的词语有很多,谁能再说几个?
    学生举例,教师给出示例。
    2.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
    教师引导:结合插图,读第5自然段,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33)
    (板书:空手回家)
    教师出示课件: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出示课件34)
    教师引导:小猴子下山本来想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预设:小猴子下山想找吃的。结果空手而归。
    教师引导:是山下没有吃的吗?为什么会空手而归?
    预设:山下有很多吃的,但是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所以空手而归。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心情:小猴子此时是什么心情?
    预设:后悔、失落、难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小猴子失落、后悔的心情。(出示课件35)
    3.总结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出示课件36)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并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出示课件37)
    (板书:明确目标 始终如一)
    (2)教师引导: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出示课件38)
    (3)教师总结:老师相信通过这次经历,小猴子一定吸取了教训。我们也要吸取小猴子的教训,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做好一件事。
    [设计意图]教学时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学习,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简单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学写字。
    教师过渡:学完小猴子的故事,我们再来学写字。
    教师逐一示范,讲解“瓜、兔、进”的书写要领。(出示课件39~41)
    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
    三、梳理结构,课文小结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42)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3)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人之初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人之初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操场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操场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古对今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古对今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