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反复吟诵,整体感知,分析语言特点,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三、反复吟诵,整体感知
听诵读,老师讲解文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四、深入研读,品读对话,探究形象,品味主题
1.《孔雀东南飞》擅长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和展现人物性格风貌,请同学们选点研读,通过品味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来品读文本,品悟和把握人物形象。
(1)婆媳对话
与阿母作别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饱含修养。②性格倔强。③善识大体。
④心有主见。⑤不卑不亢。
姑嫂对话
与小姑作别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情意深重。②不做矫饰。③善识大体。
④有礼有节。
夫妻对话
遣归前向丈夫倾诉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多才多艺。②勤劳能干。
③刚强倔强。④敢于反抗。⑤倚重信赖。
确定被遣归后与丈夫告别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头脑清醒。②情深意重。
③心有不甘。④刚强果断。
遣归路途中与丈夫结誓暂别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依恋信任。②情深意重。
③忠贞不渝。④头脑清醒。
再嫁前与丈夫的诀别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沉着冷静。②不出恶言。
③体谅丈夫。④坚贞不渝。
与母亲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推心置腹。②多才多艺。(照应)
③恳切自然。④情感忠贞。
与兄长的对话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性格?①不慕荣华。②坚强不屈。
③倔强坚忍。④头脑清醒。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兰芝的外在形象?
文本中的各类对话很出色地展现出了刘兰芝的性格之美,但兰芝之美,美得惊人,是一种内外交互、相得益彰之美。
“被遣”在封建时代对女子意味着极大的侮辱,那么兰芝辞别夫家时为什么要严妆以待呢?
(1)这是兰芝在内心和行动上对婆婆长者权威的无声反抗;
(2)表现出兰芝当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对丈夫的留恋不舍,更有离开时的果断刚强;
(3)风光而来,体面而去,面对无端的挑剔和指责,兰芝不卑不亢,从容镇定,表现出她的坚强与沉着。
我们读《孔雀东南飞》,感叹于如此美丽可敬的刘兰芝竟然就这样陨落了,同时我们就会替她怨上焦仲卿。那么刘兰芝应该怨恨焦仲卿吗,焦仲卿值得被理解和原谅吗?
言之有理即可
5.刘兰芝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夫家遣归呢?
6.《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的现代意义何在?
认知角度: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可以“吃人”,这启示我们现代社会家长和子女之间平等对话的相处模式。
审美角度:兰芝的美震撼人心;兰芝在争取爱情自由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立和自尊震撼人心;文本结尾的浪漫震撼人心。
教育角度:在现代来看,人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这生命不需要也不能用来为任何东西买单。
五、分析语言特点
1.本诗为五言诗,句式灵活,具有民歌的活力。
2.本诗以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为主体,这些对话通俗浅显,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出民歌的特点。
3.诗句的口语化、大量叠词的使用,以及一些互文句子,也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4.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六、作业布置
《孔雀东南飞》这篇故事中主人公面对的矛盾很多,并且这篇故事文本特征之一是大量的对话来推进情节和塑造人物,我们如果能够把它表演出来,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困境,也会更加理解这个文本巨大的历史意义。请同学们将本文改编为课本舞台剧,参加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的表演。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下第一单元
《孔雀东南飞》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孔雀东南飞》就是基于民间流传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而来的。相比同样写爱情婚姻悲剧的《氓》,《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更为纯粹的叙事诗,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
3.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4.品读对话,探究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感悟刘兰芝独立自尊的人格之美。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文本的现代意义。
5.分析本诗作为民歌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梳通文意,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品读对话,探究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刘兰芝独立自尊的人格之美。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文本的现代意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2 *边城(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情之美,品读边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把握基调,理解赏析,体会情感,拓展提升,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诗歌,文本探究,艺术特色,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