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8838/0-17385913275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8838/0-17385913275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8838/0-1738591327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请你根据语境完成下面诗文填空。
借助典籍,我们走近孟子,聆听孟子的告诫, “入则无法家拂士,⑤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借助典籍,我们走近李贺,感受诗鬼舍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报君黄金台上意,⑥ ”(《雁门太守行》);借助典籍,我们走近欧阳修,感受他轻舟短棹游颍州西湖,“⑦ 隐隐笙歌处处随”的美好情境(《采桑子》);借助典籍,我们走近李清照,倾听她控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 “我报路长嗟日暮,⑧ (《渔家傲》);借助典籍,我们走近杜甫,感受他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⑨ 祖别鸟惊心。”(《春望》):借助典籍,我们走近杜牧,见证他由一件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⑩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1
二.选择: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匀称(chèng) 暴晒 重峦叠嶂 (luár) 卢沟小月
B.翰林 (hàn) 牟遨 惟妙惟肖(xiā) 自出心裁
C.斟酌(kān) 河堤 摩肩接踵(znòng) 因地制宜
D.推崇(chóng) 跳蚤 别具匠心(jiàng) 长途跋涉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痒发于畎亩之中 (quǎn) B.行拂乱其所为 (fú)
C.米栗非不多也(sù) D.入则无法家拂士(f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沟桥上的石雕狮子惟妙惟肖,看到它们的人无不连连赞叹工匠们精绝的手艺。
B.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太原首义门工程,专家们根据首义门的老照片, 自出心裁,完全复建,恢复其壮观。
D.拙政园内环境优美,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他是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8.《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现代作家,他创作的童话《稻草人》广为大众喜爱。
C.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D.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下列句中加点词都表示时间的一项是( )
①天子且至 ②居无何 ③按辔徐行 ④少时,一狼径去⑤天时不如地利 ⑥成礼而去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8.下列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以下骑送迎
C.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天、法家拂士
D.不闻天子之诏 介胄之士不拜
9.下列翻译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说道德高尚的人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翻译: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翻译:天子被惊扰了,换了一辆车。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翻译:他们的将军周亚夫,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
2诗句梳理
抒发情感
①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流连忘返, 忆旧时闲游之趣。
②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飞鸟入林, 表悠闲自得之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③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叠印时空, 启岁月流转之思。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④__ (呆敦儒《相见欢》)
暮色残阳, 述国破家亡之痛。
10.《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对比写法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
B.在霸上及林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
C.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璧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与文帝先驱的反应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周亚夫的令行禁止、冷酷无情。这可以说是“态度”的对比。
D.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出,突出强调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
11.下列对《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两个“不如”进行比较,说明“天时” “地利” “人和”之间的关系。
B.守方有优越的地利条件,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D.文章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强,是一篇传诵千缸的政治短论。
12.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列举事实砎证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孟子认为,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
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
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
三.文言对比阅读: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庄襄王①元年,大赦罪人,修②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史记·秦本纪》
【丙】王③行暴虐侈傲,国人谤④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⑤,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⑥。
——《史记·周本纪》
3
[注释]①庄襄王:秦国国君。②修:封赏。③王:指周厉王。④谤:批评指责。⑤卫巫:卫国的神巫。⑥彘(zhì):地名,今山西霍州。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
(2) 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厉王更加严苛, ,
15.阅读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得道”与“失道”在庄襄王和周厉王身上的具体表现。
四. 名著阅读:
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外套,而且体形也无一般蟋蟀那种粗笨的特点。恰恰相反,它细长,瘦弱,苍白,几乎全白,正适合夜间活动的习惯要求。从七月一直到十月,它们日落时分开始歌唱,一直唱到大半夜,是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
意大利蟋蟀的歌声是“格里一依一依”“格里一依一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假如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你刚才听见它一直在你面前歌唱,可突然间,你听见的是它在那边二十步开外的地方继续呜唱,但音量减弱了,你还以为是距离使然。
即使你跑过去,什么也没发现,声音仍旧是从原来的地方发出来的。还不仅仅如此。这一次声音是从左边传来的,也许是从右边或者是从后面传来。你完全给弄糊涂了,无法凭借自己的听觉去辨别蟋蟀到底是在何处鸣叫的。你必须提着提灯,而且要极有耐心,还得小心翼翼,不出任何响动,才能在灯光的帮助下捉到这个歌唱家。我就如此这般地捉到了几只,放进笼中,从而多少了解了一点点迷惑我们听觉的演唱家的情况。
两片鞘翅都是由一片宽大的半透明干膜构成,薄如白色洋葱片,能够整个儿地震颤。鞘翅状如圆的一端,上端略小。圆的这一端按一条粗重纵翅脉折成直角,再以鞘翅凸边沿体侧往下,在蟋蟀休息时; 包住其身体。
4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委而去之
查阅词典法: ①积, 聚积; ②托付, 委托; ③
舍弃, 放弃。④放置(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1) (填序号)_______
环而攻之而不胜
成语推断法: 山环水绕
(2)________________
乃相与畔
课内迁移法: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3)________________
右鞘翅覆盖在左鞘翅上。右鞘翅内侧靠翅根处有一块胼胝,辐射出五条翅脉,两条冲上,两条往下,而第五条几乎呈横向,略微泛红,是基本部件,也就是琴弓,这从其上横向的细锯齿一看便知。鞘翅的其他地方还有几条不太粗的翅脉,功用在于绷紧薄膜,但不是摩擦器的组成部件。左鞘翅,或者说下鞘翅,结构与右鞘翅相同,但区别在于琴弓、胼胝以及由胼胝辐射出去的翅脉位于上部表面。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左右两把琴弓呈斜向交叉。
(当蟋蟀放声歌唱时,左右鞘翅高高地竖起,宛如一张薄纱船帆,只是内边缘相互接触。这时候的左右两把琴弓是彼此斜着咬合着的,它们相互摩擦便使得绷得紧紧的薄膜产生强烈的震颤。
根据每把琴弓是在另一个鞘翅的胼胝(其本身也是粗糙的)上还是在四条光滑的辐射翅脉中的一条上摩擦,蟋蟀发出的声音则有所不同。这也许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胆小的蟋蟀遇到危险时会用声音迷惑我们,让人觉得声音发自前后左右,难以捉摸。
它的声音的强弱、响亮、沉闷变化,使人产生距离上的错觉,这是蟋蟀这个腹语者的高超艺术手段,而这种错觉的产生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很容易发现的。声音响亮时,鞘翅是完全竖起的。声音沉闷时,鞘翅则多少有点下垂。当鞘翅处于下垂状态时,其外侧边缘不同程度地压在蟋蟀柔软的侧部,从而随之减小了振动部分的面积,声音也就随之变小。
假如你用手指触摸敲响的玻璃杯,它便声音发闷,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灰白色蟋蟀深谙这个声学奥秘。当有人去捉它时,它便把振动片的边缘压在柔软的肚腹上,使人不知它身在何处。我们的乐器有制振器、消音器,意大利蟋蟀的制振器、消音器可与之媲美,而且结构简单,功效奇佳,胜我们一筹。
5
五. 班里开展“太原桥·家乡情”活动,一组同学找到以下资料,现在我们和一组同学共同完成题目。
【这里有座网红桥】
太原市晋源区天龙山旅游通道,从高空俯瞰,整条公路犹如一条飞龙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在这条旅游公路上,有一座桥,每当冉冉东升的太阳穿云破雾之际,辉映出桥周边灿烂靓丽的朝霞美景,如诗如画。天龙山苍松翠柏山色青青,这座桥姿态挺拔如龙形,依山势蜿蜒攀升。驾车途经这里,犹如坐“过山车”一般,盘旋于群山之巅。于是,被誉为“云端上的旅游公路”,这座桥一夜爆红,被网民亲切地叫做“网红桥”。
【我到桥上打个卡】
自从成为“网红桥”,不少太原人,甚至外地游客都专门开车到这里一暏其风采。春节期间,上天龙山的车平均每天有3500辆,按每辆车都满员算,每天到桥上拍照留念的游客可达上万人,元宵节当天车就堵了6公里长。市民王女士说,
6跟着法布尔学观察
【选文】
你必须提着提灯, 而且要极有耐心, 还得小心翼翼, 不出任何响动, 才能在灯光的帮助下捉到这个歌唱家。我就如此这般地捉到了几只,放进笼中,从而多少了解了一点点迷惑我们听觉的演唱家的情况。
【链接】
你们对昆虫是开肠破肚, 而我却是让它们活蹦乱跳地生活着, 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 你们把它们变成了又可怕又可怜的东西, 而我则是让人们更加地喜爱它们: 你们是在酷刑室和碎尸间里干活, 而我却是在蔚蓝色的天空下, 边听着蝉儿欢快地鸣唱边仔细地观察着………(节选自《荒石园》)
16.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一说法布尔的观察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跟着法布尔学探究
探究目的
意大利蟋蟀的歌声忽远忽近的原因
探究结论
词条,是对各种事物、现象等概念的解释,请仿照示例,为“意大利蟋蟀的鸣叫”编写词条。
【示例】螳螂捕食
螳螂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它那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螳螂捕食时喜欢运用“盯人战术”,让对方惧怕,然后用它的武器制服对方。螳螂真是凶狠又智慧的捕食者。
17.意大利蟋蟀的鸣叫
她住在东山附近,早就听说了“网红桥”,前段时间来的人太多,等了三个小时没开上去,于是等到现在人少了才过来的。一位江苏女士高兴地说: “在抖音上看到大家拍的这个桥,你说我要不来看看,那多可惜呀。真的挺好的,站在这里觉得特别壮观。”“知道这里不是景点,但这个桥挺红的。”“我们是专门开车过来的。”采访中,不少游客被问及为何来这里时,几乎都是这么回答。
【为啥修成这个样】
在大家争相“打卡”的同时,也有市民提出疑问: “这座桥为啥要设计成原地盘旋而上的样子呢?”“这样安全吗?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网红桥”的建造者、中铁十二局集团太原市综合管廊工程项目部的办公室主任周继明。“这么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缓解坡度大的问题,二是减少对山体的开挖,保护环境。”周继明说。原来,此处两侧的道路高差大约有50米,为了降低高差,提高行车舒适度及安全性,特意设计了最大纵坡为4%、约5度的三层环形桥。如果修成普通的盘山公路,就需要挖很多地方,会对山体造成破坏。从舒适度和安全角度考虑,最后决定用盘旋的桥梁来减缓坡度。至于安全问题,市民就更不用担心了。山体本身是石头的,建桥又挖得很深,桩深65米,而且桥的上部采用的是钢箱梁,比混凝土梁轻便,承重能力却和混凝土梁不相上下,承重没问题。
【颜值背后意义大】
虽然这座桥被称作网红桥,天龙山公路也被称为网红公路,但是它的实质性意义却是非常巨大的。网红桥串联起了太原蒙山、太山、晋祠、天龙山、窑头景区,可以说非常值得一路开到底。整条公路实现了西中环南延、旧晋祠路与天龙山景区的全互通。沿线连接了太原古县城、音阳湖和晋阳湖湿地公园、太原植物园等景区,真正实现了“城景通、景景通。”
18.通过一组同学介绍,我们知道了“网红桥”的相关信息,请结合材料填写下表。
7
19.组员小文阅读【为啥修成这个样】这则材料,发现“此处两侧的道路高差大约有50米”这句话中的“大约”一词,他想删去这个词,你同意小文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解。
20.小美到“网红桥”游览后,十分震撼,于是拍摄了一段“网红桥”的视频,现在准备配一段话,对桥进行介绍,请你帮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100字; ②结合以上四则材料;③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④语言流畅通顺。
材料名称
原文内容
信息概括
【这里有座网红桥】
每当冉冉东升的太阳穿云破雾之际,辉映出桥周边灿烂靓丽的朝霞美景, 如诗如画。
①_
【我到桥上打个卡】
②_________
深受喜爱
【为啥修成这个样】
这么设计, 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缓解坡度大的问题, 二是减少对山体的开挖, 保护环境。
③_
【颜值背后意义大】
④_____________
意义价值
答案
一、 默写
1. 常记溪亭日暮
山气日夕佳
夕阳西下几时回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感时花溅泪
折戟沉沙铁未销
二、选择
3. D (A 项“匀称(chèn)”“卢沟晓月”; B 项“翰(hàn)林”“惟妙惟肖”“自出心裁”; C 项“勘(kān) 察”“河堤”)
4. B (“行拂乱其所为”的“拂”读“fú”)
5. C(“自出心裁”虽含创新之意,但“完全复原”与该词侧重创新突破的意涵不符,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精心修复”)
6. C(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7. A (①“且”意为“将要”; ⑤“成礼”意为“完成礼节”, 非时间词; ②“居无何”指“过了不久”;③“按辔徐行”中“徐”为“慢慢地”; ④“少时”即“一会儿”,②③④皆表时间)
8. B (A 项前者为“梗塞、不顺”, 后者为“冲击、撞击”; C 项前者为“违背”, 后者为“同‘弼’,辅佐”; D项前者为“符节”,后者为“气节、操守”; B项皆为“将要”之意)
9. B (A 项“君子”应译为“施行仁政的君主”; C 项“为动”应译为“被感动”,“式车”应译为“俯身扶着车前横木”; D项“其将”应译为“他们的将军”,未指明是周亚夫,且“固可袭而虏也”应译为“一定是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10. C(细柳军士的表现突出的是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而非“冷酷无情”,该词用于此处不当,歪曲人物形象与军队纪律本质)
11. B(守方弃城而逃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12. D(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未用比喻论证)
三、文言对比阅读
13. (1) ③; (2) 包围; (3) 同“叛”, 背叛
14. (1)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 周厉王更加严苛,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在路上碰到只用眼神示意。
15. 庄襄王“得道”表现为大赦罪人、封赏先王功臣、施德厚待亲族且恩泽百姓,故能使国家安稳,如秦得阳人地赐周君以保祭祀延续,此为施仁义、得民心之举,国家发展顺遂。周厉王“失道”体现为暴虐侈傲,以卫巫监谤者,杀批评者致国人敢怒不敢言、诸侯不朝,终致国人反叛、自身出逃至彘,因其残虐无道失民心、失天下支持,国家陷入混乱衰败,二者境遇对比鲜明,凸显“得道”“失道”影响深远。
四、名著阅读
【意大利蟋蟀的鸣叫】意大利蟋蟀外形细长、瘦弱、苍白近乎全白。其歌声独特,为“格里 -依 - 依”缓慢柔和颤音,日落始唱至半夜。借鞘翅振动发声,鞘翅如半透明干膜薄且宽,内有翅脉与琴弓结构。遇扰则用腹部发声,且依鞘翅竖起或下垂程度、琴弓摩擦位置不同,使声音强弱、远近、响亮沉闷多变,致听者难辨方位,展现高超声学迷惑技巧,为夏夜添神秘悦耳之音。
五、“太原桥·家乡情”活动
18.
19. 不同意删去。“大约”表估计、不确定,说明道路高差约 50 米,因测量手段、地形复杂因素致精确数值难定。删后成绝对 50 米,不符实际,影响信息科学性准确性。此词体现说明严谨客观,保留可让读者了解数据特性与可信度,助其全面认识桥设计背景,不可删。
20. 太原天龙山“网红桥”,如巨龙蜿蜒群山。桥身依地势盘旋,姿态壮美,造型独特。其设计精妙,借三层环形结构化解 50 米高差难题,纵坡约 5 度,降坡度保行车安适,减山体开挖护生态,65 米深桩稳固根基,钢箱梁轻盈强韧承重力优。桥串联诸多景区,似彩带连起城景、景景,如动脉畅达文旅血脉,成太原旅游新名片。每逢朝晖映照,桥与霞光交织,美轮美奂,吸引万千游客慕名打卡,为区域发展添活力亮色,承载城市文旅新希望。材料名称
原文内容
信息概括
【这里有座网红桥】
每当冉冉东升的太阳穿云破雾之际,辉映出桥周边灿烂靓丽的朝霞美景, 如诗如画。
桥景壮美绚丽,与朝霞辉映如画。
【我到桥上打个卡】
众多太原人及外地游客专程驾车前来打卡,春节期间车流量大, 元宵节堵车达 6 公里, 游客们对桥赞不绝口。
游客众多, 深受民众喜爱追捧。
【为啥修成这个样】
设计考量为缓解坡度与保护环境,通过修三层环形桥降高差、减挖山体, 桥桩深 65米, 上部钢箱梁轻便且承重佳, 确保安全舒适。
设计精妙合理,兼具安全与环保优势。
【颜值背后意义大】
串联多景区,实现道路与景区互通,沟通城景、景景, 提升区域旅游交通便利性与资源整合度。
具备重大文旅价值,推动景区协同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