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版 高中语文 选修《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同步练习

    语文版 高中语文  选修《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同步练习第1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选修《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同步练习第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选修《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修综合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综合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运用,提升能力,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月明羌笛戍楼间 戍楼:
    (2)五花连钱旋作冰 旋:
    (3)车师西门伫献捷 伫:
    (4)空见蒲桃入汉家 空:
    2.写出《古从军行》一下两联诗的句意。
    (1)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2)闻到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3.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借问梅花何处落?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川碎石大如斗,_________________。
    (3)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
    (5)挽弓当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擒贼先擒王。
    (6)古来青史谁不见,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提升能力:
    课内文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4题。
    塞上听吹笛 高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诗歌写景,有“虚景”“实景”之分,有人说高適的这首诗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虎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可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5.本诗描绘了将军出师西征的情景,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主要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所写的此次出师的将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8.《渔家傲》上阙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请结合诗句谈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将士们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杜甫《横吹曲词•前出塞九首》(其六),完成10—11题。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0.分析前四句与后四句之间的主辅关系、抑扬关系、辩证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本诗,说说杜甫对战争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完成13-14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 军 北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碛:沙石地,沙漠。
    12. 这两首诗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谈谈它们各自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杨炯《从军行》一诗,完成15—17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14.“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中不说“符信”“皇宫”而用“牙璋”“凤阙”两词,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具体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的最后两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17—18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7.有人说,该诗颔联中的“阔”“悬”内涵丰富,别具匠心,请说说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诗歌第三联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应用:
    19.将《古从军行》中“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四句诗改写成一段现代散文。
    20.请仿照“读自然”或“读历史”的写法,另选对象写一段“读××”的文字。
    读历史
    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历史这面镜子,永远会给今人以警示,以反思。
    读自然
    它罗列宇宙一切的庄严与和谐:松涛与流泉的共鸣,和风与垂柳的合舞,花开花落虫鸣鸟舞的交织。
    答: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运用:
    1. (1)边防驻军的瞭望楼(2)立刻(3)等待(4)仅,只
    2.(1)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2)出师不利,朝廷仍不许罢兵,只有拚着性命跟随将帅继续作战。
    3. (1)风吹一夜满关山(2)轮台九月风夜吼 随风满地石乱走 (3)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4)不破楼兰终不还 (5)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6)今见功名胜古人(7)不知何处吹芦管
    二、提升能力:
    4.诗的前两句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这一开篇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而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这虚景恰与雪景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5.白天: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夜晚: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6. 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7.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三)扩展阅读:
    8. “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此地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边声”随军中号角声起,形成了深厚的悲凉气氛;层层的山峦及长烟落日下紧阔的孤城突出了时刻备战的肃杀之景。
    9.不同。王诗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英勇精神,感情激越雄壮,风格豪迈;范词表达了因朝廷软弱无能,将士们即便能建功立业,也不能回到家乡的辛酸悲凉心情,苍凉悲壮。(意思对即可)
    10.前四句是辅,后四句是主,全篇主旨是阐述赴边作战、止戈为武的最终目的;前四句是扬,后四句是抑,扬是扬武,怎样克敌制胜,抑是止戈,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前后四句是辩证关系:没有强大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敌入侵:但自恃强大而穷兵黩武也会埋下祸根。
    11.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包括外敌入侵、军阀反叛和朝廷的武力开边,同情劳动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同时支持人民参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主张拥强兵,制侵陵,不黩武。
    12.①征人思乡的主题思想相同。②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③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④明月寄情的表现手法相同。(答出两点即可)
    13.《夜》诗写景句为“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二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从》诗写景句为“天山雪后海风寒”,将天山落雪与湖泊起风放在一句中表达,层层相接,加强了“寒”的意味,强化了行军的艰难困苦。这种高度浓缩的景物描写不仅以有限的文字传出尽可能多的意味,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文望月思乡的思想感情。
    14.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15.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16.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17.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1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四.语言文字应用:
    19. 提示:注意联系诗歌背景,运用联想与想象将当时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动作行为、神态加以刻画。
    20. 参考示例:读沧海。它蕴含着地球上一半的风光与奇景:惊涛与骇浪齐吼,温顺与凶狠共存,潮涨潮落鱼翔鸥飞的合演。(所写句子力求语言美与哲理性的巧妙融合)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选修综合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选修综合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参照第2自然段鲁迅先生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强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修选修综合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选修综合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