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1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0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09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12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15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17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7410/0-173854994220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课件,共19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赏析诗歌的炼字《沁园春·长沙》用语精当、形象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万”字描摹出了群山叠嶂的形态“遍”字写出了万山红得彻底的壮美景象“争”字活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教材导引解读高考“炼字”就是锤炼诗歌中的字词,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此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鉴赏诗歌,就需要领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知识讲解炼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亮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动词分为一般动词和活用动词。①一般动词:例:陶潜: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骤雨》颔联“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两句中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炼动词②活用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诗句中的“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的妙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例: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炼动词炼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炼数量词。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炼形容词、数量词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触人心。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如: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数”字为“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里,”一枝”写数量。此梅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众梅面绽放,生机乍现,是早中之早。由此可见,这“一”字表现了“早梅”二字的命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炼虚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炼虚词、叠音词春景美好,但此时诗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倾心思念诸葛武侯。突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也衬托出武侯祠的寂寞与荒凉。炼叠音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之法,不仅生动传神,而且音调抑扬,有感染力。炼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炼拟声词。拟声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歌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解读高考明辨题型1.赏析诗歌的炼字“四看”(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传神、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再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1.赏析诗歌的炼字“四看”(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向。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1.赏析诗歌的炼字“四看”(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用词语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凸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1.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对诗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因此,考生可以记住各类词的词性,以及它们作关键词时通常具有的作用,答题时可直接套用。2.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技巧攻略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往往是答题的要点。3.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是先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再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技巧攻略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答题模板步骤一释含义步骤二描景象步骤三析作用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真题演练(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学生应联系诗句上下文,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的“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斗”在诗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拟物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了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真题演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