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我们在一起14 请帮我一下吧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我们在一起14 请帮我一下吧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请帮我一下吧》预设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有两个栏目,第一个栏目“大家都会有困难”,书本中出示了四种情境,分别呈现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的心态;第二个栏目“我要求助吗”,旨在通过富有童趣的儿歌和儿歌下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明辨需要求助的情境。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访谈和家长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孩子的独立性较差,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什么事都要向别人求助。2.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有些孩子认为向别人求助是一种示弱、能力差的表现,因此,不愿求助于别人。3.在遇到困难时,有些孩子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特别不敢向不太熟悉的人或长辈求助。他们内心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如长辈会不会责备自己,别人会不会不愿意帮忙等。
三、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大家都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要积极地面对。(重点)
2.明白求助是生活中需要的基本能力,遇到困难时要有主动求助的意识。
3.学会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难点)
四、课前准备
1.贴鼻子的人头像(两张)、两个眼罩、吸铁石
2.板书贴、课件、视频、真棒卡、调查表、讨论表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贴鼻子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小咕噜兄妹也来到我们的教室,打个招呼吧!可是最近他们遇到了麻烦,你们想知道吗?仔细听哦——
(录音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伙伴——小咕噜。最近我和妹妹你遇到麻烦了,你们看——我们的鼻子不见了,你们能帮我们贴上鼻子吗?(师:原来他们是来求助的呀,你们愿意帮助吗?
(录音2)谢谢你们!但贴鼻子要按我说的规则哦,不然鼻子会继续消失的。规则1:参与者蒙上眼睛原地转2圈后,帮娃娃贴上鼻子。规则2:其他同学保持安静,默默为他们加油。你们能行吗?
请男女生各一名蒙上眼睛试一试(告诉其中一位同学可以请个助手,转圈后,小助手可以拉着他的手,扶他走,贴的时候提醒上下左右)。
教师采访:A.采访没有准确贴鼻子的孩子:你刚才怎么没把娃娃的鼻子贴上去呢?遇到什么困难啦?心情怎样?
B.采访准确贴鼻子的孩子:你刚才怎么那么快就把娃娃的鼻子贴上去了?
在某某的帮助下,你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
揭题: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也像给小咕噜贴鼻子一样,会遇到很多困难,你帮我,我帮你,困难就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出示课题:请帮我一下吧。(板书1)
活动一:呈现调查,引出困难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你们都遇到过困难,看来生活中——大家都会有困难(板书2)
2.最近呀,有几位小朋友特别烦恼,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来看看他们
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书本上的情境图以及生活中学生遇到困难的场景图123456)
3.你们在生活中还碰到了哪些困难?当时心情怎样呢?请你说......预设学生碰到的困难有:(1)走到学校门口,发现没戴红领巾或胸卡;(2)来到教室交作业,发现作业本没有带;(3)手被桌子碰破了皮等等。
4.总结:从交流中老师发现,班里所有的人都遇到过困难,看来,遇到困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会有困难。(一起说)
【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应注重儿童的生活本真,让儿童的生活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前调查,还原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活动二:场景再现,积极面对
前几天我们班也有两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赶紧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1.视频1呈现系不好鞋带的场景,教师提问学生: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当时心里怎么想的?预设一:不会系鞋带,很沮丧;(老师评价: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很正常*你有这样的想法老师很理解*遇到困难没关系的……)预设二:已经学会系鞋带,自己能把鞋带系好,觉得自己很能干。(老师评价:你的自理能力真强*看来你学会了系鞋带,很棒*老师也觉得你真能干……)
2.再来看看这位小朋友——视频2呈现作业本忘带急得大哭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预设一:学生上前安慰,并把这情况告诉老师;预设二:告诉他可以打电话请家人送过来。(老师评价:这办法我觉得可行*你真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孩子*看得出你是个很热心的孩子*你真是个智多星……)
3.教师小结:谢谢同学们为她想出了这么多的解决方法,看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是,遇到困难不要慌(出示板书3),冷静地想一想,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说不定困难就解决了。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我们还可以怎样做——齐声说请帮我一下吧!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的促进儿童的成长的理念。场景再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害怕恐惧的心理,从而唤起学生面对困难的求助意识,逐渐消除慌乱的心里。只有让课程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的成长有意义。】
活动三:合理分类,明辨困难
1.教师出示书本55页的儿歌(PPT出示)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脑子里竟然装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咕噜还想请你们帮帮忙,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55页,借助拼音读一读小咕噜的故事,再拿出铅笔画一画小咕噜遇到了哪些困难?......音乐开始,你们开始,音乐结束,你们就放下笔,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已经完成学习任务。
请同学来说小咕噜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你来说....是的小咕噜遇到了
(1)衣服丢了(2)跳绳不会(3)迷了路(4)毽球上了树
(5)屋子起浓烟(6)巨响在近处6个困难。
2.小咕噜碰到了这么多困难,是不是都要请别人帮助呢?请小朋友拿出选择表选一选,哪些困难是小咕噜自己可以解决的,在“我能行”一栏贴上大拇指,哪些困难必须请人帮忙的,在“要求助”一栏贴上星星。
3.讨论完后,学生集体交流“用竖大拇指”和“打电话”的动作表示。(*衣服丢了、跳绳不会是需要自己解决的;迷了路和毽球上了树就需要因人而异;屋子起浓烟、巨响在近处必须求助别人;适时引导学生碰到危险要逃离现场,要有安全意识,要会自我保护。)
师: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请同学发表意见。
(1)请你,你认为哪几件事是小咕噜可以自己解决的?为什么?怎么解决?(请2,3位同学回答)
老师评价:你的方法我很喜欢,你的方法值得借鉴,你的方法值得学习,你是一个自立的人,你是一个爱动脑的人,你是一个有想法的同学......
(2)有和这组同学意见不一致的吗?请你说......请你说......
评价:你的想法也有道理,你的考虑也很周到。你是一个做事很谨慎的孩子。
教师总结1:老师很喜欢你们遇到困难自己动脑筋思考,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是呀,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别人,自己能解决的小问题自己解决。(板书:小问题自己解决4)
教师总结2:但是刚才老师也有一个发现:不同的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是不同的,比如说:这位同学在对待“迷路”这件事上是选择了自己解决,而另一位同学选择了求助。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副板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方法。
(3)师:那么你们认为哪些事情小咕噜是必须要求助的呢?说说理由!
预设:(5)屋子起浓烟(6)巨响在近处
消防员的提醒:小朋友真能干,小问题自己来解决,但如果遇到屋里起了浓烟,巨响在近处,我们都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或许是煤气起火了、发生了爆炸,或许是汽车相撞、房屋倒塌等等都有可能,我们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这时候作为我们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而去靠近,而是要远离现场,学会自我保护。(副板书)。
4.总结:消防员叔叔的话,大家可一定要记住哦!求助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基本的生活智慧。在遇到对自己有危险,有伤害的大事情时,千万不要好奇、逞能,一定要主动请大人帮忙。(板书:大困难请人帮忙5)因为任何时候,我们的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我们的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一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儿童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思辨来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培养儿童的思考与判断能力。】
活动四:联系实际,提升认识
1.在明辨小咕噜的困难后,教师重新出示调查表,学生针对自己的调查表,再次思考平时遇到的困难中,哪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贴上“大拇指”哪些还是需要求助的,贴上“小星星”。
2.学生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为本来需要向人求助,但现在能自己解决而点赞。(小组内发放真棒卡,由组长贴)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遇困难时,如果是小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来自己解决,碰到大困难事我们还可以请人帮忙。
4.前面视频中两个小朋友的困难该怎么办呢?
5.师:小朋友,此刻小咕噜还有话要跟大家说:小伙伴们,这节课我也和你们一样有很多收获。这首儿歌在大家遇到困难时,会有很大帮助,让我们一起记住它:齐读儿歌。指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诵儿歌,在轻快的儿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结语:请坐。同学们愿你们在今后面对困难时,能积极乐观,冷静对待,愉快地学习与生活。下课!
【品德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要直面儿童真实的生活,指导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发展的三位一体。】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10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下册14 学习有方法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