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选择题,按要求完成问题,阅读感悟,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33点)
    1.(2023·鞍山)请你用楷书认真抄写下面这段话。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2.(2023·鞍山)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二、选择题
    3.(2023·鞍山)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字音:偶(ǒu)然 玻(bē)璃 挫折(cuò) 翻箱倒柜(dǎ)
    B.字形:僻静 唠叨 司空见贯 心平气和
    C.字义:不以为然(然:对) 走马观花(走:骑) 排山倒海(推开)
    D.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肿”和“章”时,应先查“ZH”。
    4.(2023·鞍山)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沁园春•雪》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只要他遇到闻所未闻的问题,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C.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同学的添油加醋,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D.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
    5.(2023·鞍山)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从尼泊尔地震和新疆洪灾等大量事实中,说明自然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燃灯校长”张桂梅,为贫困女孩免费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点燃了她们梦想的灯。
    C.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6.(2023·鞍山)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的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7.(2023·鞍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B.《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写一个乖巧听话的男孩顽强面对困难的成长历险记。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
    8.(2023·鞍山)请你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1)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2)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3)螃蟹在挖洞时,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9.(2023·鞍山)古诗文园地。
    (1)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 , 。
    ②《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
    ③《竹石》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 , 。
    (2)下列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我来思,雨雪罪罪。——《诗经•小雅•采薇》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泊船瓜洲》王安石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3)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4)下面和课文《学弈》所讲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
    A.言必行,行必果。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满招损,谦受益。
    D.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
    10.(2023·鞍山)口语交际
    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准备开展毕业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正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小学六年里,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母校说点什么?
    (3)下列诗句不适合作离别赠言的一项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阅读感悟(36点)
    (2023·鞍山)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ㅤㅤ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11.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自从什么角度说理的。
    1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023·鞍山)课内现代文阅读
    腊八粥(节选)
    ㅤㅤ“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ㅤㅤ“是啊!孥孥说得对。”
    ㅤㅤ“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ㅤㅤ“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ㅤㅤ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ㅤㅤ“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4.选文中“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 的和 特点。
    15.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16.“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出腊八粥的样子(不少于30字)
    17.阅读链接
    ①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阅读下面的顺口溜,试将粥的名称和食用价值按顺序整理在表内。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②吃腊八粥是腊八节传统习俗,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 的节日习俗。除了下面两幅图画的内容你还知道该节日的习俗有 、 等。
    ③读下面的诗句可知(2)题所说的节日的起源与 (填人物)有关。图 (填序号)表现了诗中提到的习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2023·鞍山)课外阅读
    ㅤㅤ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暖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ㅤㅤ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ㅤㅤ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棉桃裂开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ㅤㅤ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被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厚实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ㅤㅤ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姣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ㅤㅤ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18.给文章加上合适的标题。
    19.全文围绕“棉花”写了哪几件事?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弹棉花→ → →种棉花→做棉品
    20.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表现出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和 ,突出了母亲的 。
    21.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有了着落”的意思。
    22.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棉花是世上最温暖的“花”?
    五、习作表达(25点)
    23.(2023·鞍山)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同学们,回顾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你有过下面这些感受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补全题目“一件令我____的事”,写一篇习作。
    (2)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请以“我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内容写具体、清楚,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写正确。“遥望”的“遥”是走之旁,半包围结构;“霞光”的“霞”是雨字头,下面是“叚”;“繁华”的“繁”上面是“敏”,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赶路”的“路”是足字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答案】通宵;严峻;幼稚;恐怖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的“宵”是宝盖头,下面是“肖”;“严峻”的“峻”是山字旁,左右结构;“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怖”的“怖”是竖心旁,右边是“布”。
    故答案为:通宵;严峻;幼稚;恐怖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玻(bē)璃”应读bō;
    B项“司空见贯”应写作“司空见惯”;
    C项中对对加点字字义的理解是正确的;
    D项中“肿”和“章”的音序是Z,不是ZH;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读音以及加点字字义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C
    【知识点】歇后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添油加醋”指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这句话用来描述“小强的动人事迹”,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5.【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把“从”和“中”去掉;
    B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项中“切忌”和“不要”意思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D项中“美化”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把“美化和”去掉;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把“鸟窝”比作“黑色的蘑菇”,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这句中把丝瓜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是对偶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④这句中连用三个相同的句式进行表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对句子的分析,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7.【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的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述是正确的,符合课文表达的原意;
    B项《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这项中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和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8.【答案】(1)B
    (2)A
    (3)D
    【知识点】举例子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1)这句是把“蓝鲸前进产生的功率”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进行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这句中“60头”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把“蟹钳”当作“挖土机”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做出正确选择。
    9.【答案】(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李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B
    (3)
    (4)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主旨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描写城中处处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中庭李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描写了月光铺地的皎洁;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描写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性格。
    (2)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对句子出处和作者的表述是正确的,B项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这项表述错误。
    (3)《马诗》吃李贺的诗作,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信念;《石灰吟》作者是明代于谦,表达了不怕牺牲,保持高尚节操的追求;《竹石》作者是郑燮,赞美了不惧打击、坚韧刚劲的的崇高品质。(4)课文《学弈》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阅读各项中D项“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说明做事不能分心的道理,与课文说明的道理一致。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以及作家作品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10.【答案】(1)我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2)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干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
    (3)C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自己的六年的学习生活,从知识获得、习惯养成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作答;
    (2)结合对母校的印象,写出自己相对母校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3)阅读各项中表述,ABD三项中句子都表达了在分别之时,对朋友的勉励和惜别之情;C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是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不适合作为离别赠言。
    故答案为:(1)我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2)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干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3)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理解作答。
    【答案】11.孔子不能决也
    12.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视觉效果;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触觉效果
    13.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内容,“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谁的观点正确,从这句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孔子不能决也
    12.结合短文内容,一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他是从太阳一天的大小的变化说明自己的道理的;另一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他是结合太阳初升以及中午的温度的变化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视觉效果;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触觉效果
    13.结合短文中对两小儿的辩论,说明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孔子的态度可以学习到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道理,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答案】14.贪吃;天真、聪慧
    15.D
    16.这锅中的红枣、饭……都在一上一下的,似乎因为加热感到异常开心,有时还会发出“噗……”的声音。
    17.蛋黄粥;不失眠;消暑解热毒;缓解人多梦、健忘症状;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扫墓;屈原;①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4.结合上下文,“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贪吃和渴望,表现了八儿的天真和可爱;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贪吃;天真;聪慧
    15.结合上下文,文中描写八儿想象的锅中的一切,在煮腊八粥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望,迫切希望早点吃到腊八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D
    16.结合上下文,“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句中描写了腊八粥的在煮的过程中的变化,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想象到的腊八粥的各种食材的变化,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这锅中的红枣、饭……都在一上一下的,似乎因为加热感到异常开心,有时还会发出“噗……”的声音。
    17.①“白莲粥”的实用价值是治疗失眠;“绿豆粥”的实用价值是消暑解热毒;“蛋黄粥”的食用价值是治疗多梦健忘;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②结合图中的内容,描述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等习俗,端午节的习俗还包括喝雄黄酒、佩香囊、挂鸭蛋等。③结合诗句,端午节的来源 与屈原有关,图①中的赛龙舟描写的就是诗句描写的习俗。
    故答案为:蛋黄粥;不失眠;消暑解热毒;缓解人多梦、健忘症状;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扫墓;屈原;①
    【答案】18.世上最温暖的花
    19.摘棉花;晒棉花
    20.动作;娴熟;勤劳
    21.“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22.因为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8.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家乡种植“棉花”的经历,结合最后一段中“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可以用“世上最温暖的花”,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世上最温暖的花
    19.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看棉花、摘棉花、晒棉花、弹棉花、做棉品等,描写了棉花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快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摘棉花;晒棉花
    20.“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这句中描写了摘棉花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和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朴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动作;娴熟;勤劳
    21.结合上下文,“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意思是母亲看到了自己做的棉制品,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就不用担心孩子们受冻了,心里踏实。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22.结合文中描写,“棉花”不但帮助家人抵御了寒冬的温暖,同时也包含了深深的母爱,所以说棉花是世上最温暖的“花”。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23.【答案】(1)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天早晨,妈妈没来得及给我准备早饭,对我说:“你在上学的路上,到那馄饨店吃碗馄饨把。”
    我道理那家馄饨店,我就急忙找到了位置坐了下来,馄饨店里吃早饭的人挺多的,但那个卖馄饨的阿姨一看到我就向我走来,还对别的人说:“这小姑娘要上学,我先招呼她啊!”阿姨对我说:“小朋友,吃点什么?”我说:“一碗馄饨。”“好勒。”阿姨说。
    不一会儿,一碗飘着绿油油的葱花的香喷喷的。热腾腾的馄饨就放在我的面前。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又新鲜 作文 的馄饨。
    我刚吃完馄饨,就站了起来,摸了摸口袋,哎哟,我摸来摸去,找不到钱包,我想,我身上忘记带钱了,怎么办?我焦虑地跺了跺脚,心里想:怎么办?快迟到了,但我钱又没付。
    这时,阿姨看出来了,走到我身边,轻轻地问:“小朋友,你是不是忘记带钱了,没关系的,下次来吃馄饨记得把钱带过来就行了,如果忘记了也没关系的,就算阿姨请你吃馄饨好了。”
    我听了感动极了,连声谢谢阿姨,然后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跑去,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
    (2)我想感谢的人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答时首先把标题补充完整,把事情结果写清楚;题目二要求写自己想感谢的人,作答时要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要感谢的人以及感谢的原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描写了一位陌生的阿姨带我的感动;作文二描写了自己最想感谢的许老师,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tōng xiā
    yán jùn
    yòu zhì
    kǒng bù




    《马诗》
    于谦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竹石》
    李贺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人物
    观点
    说理角度
    一儿甲


    一儿乙


    粥的名称
    红枣粥
    白莲粥
    绿豆粥

    食用价值
    皮肤好



    欣喜
    愧疚
    感动
    难过
    盼望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3点)
    1.(2023·鞍山)请你用楷书认真抄写下面这段话。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答案】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写正确。“遥望”的“遥”是走之旁,半包围结构;“霞光”的“霞”是雨字头,下面是“叚”;“繁华”的“繁”上面是“敏”,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赶路”的“路”是足字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2023·鞍山)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答案】通宵;严峻;幼稚;恐怖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的“宵”是宝盖头,下面是“肖”;“严峻”的“峻”是山字旁,左右结构;“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怖”的“怖”是竖心旁,右边是“布”。
    故答案为:通宵;严峻;幼稚;恐怖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二、选择题
    3.(2023·鞍山)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字音:偶(ǒu)然 玻(bē)璃 挫折(cuò) 翻箱倒柜(dǎ)
    B.字形:僻静 唠叨 司空见贯 心平气和
    C.字义:不以为然(然:对) 走马观花(走:骑) 排山倒海(推开)
    D.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肿”和“章”时,应先查“ZH”。
    【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玻(bē)璃”应读bō;
    B项“司空见贯”应写作“司空见惯”;
    C项中对对加点字字义的理解是正确的;
    D项中“肿”和“章”的音序是Z,不是ZH;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读音以及加点字字义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选择。
    4.(2023·鞍山)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沁园春•雪》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只要他遇到闻所未闻的问题,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C.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同学的添油加醋,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D.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
    【答案】C
    【知识点】歇后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添油加醋”指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这句话用来描述“小强的动人事迹”,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5.(2023·鞍山)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从尼泊尔地震和新疆洪灾等大量事实中,说明自然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燃灯校长”张桂梅,为贫困女孩免费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点燃了她们梦想的灯。
    C.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把“从”和“中”去掉;
    B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项中“切忌”和“不要”意思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D项中“美化”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把“美化和”去掉;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6.(2023·鞍山)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的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把“鸟窝”比作“黑色的蘑菇”,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这句中把丝瓜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是对偶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④这句中连用三个相同的句式进行表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对句子的分析,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7.(2023·鞍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B.《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写一个乖巧听话的男孩顽强面对困难的成长历险记。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的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述是正确的,符合课文表达的原意;
    B项《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这项中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和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
    8.(2023·鞍山)请你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1)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2)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3)螃蟹在挖洞时,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举例子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1)这句是把“蓝鲸前进产生的功率”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进行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这句中“60头”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把“蟹钳”当作“挖土机”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做出正确选择。
    9.(2023·鞍山)古诗文园地。
    (1)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 , 。
    ②《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
    ③《竹石》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 , 。
    (2)下列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我来思,雨雪罪罪。——《诗经•小雅•采薇》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泊船瓜洲》王安石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3)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4)下面和课文《学弈》所讲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
    A.言必行,行必果。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满招损,谦受益。
    D.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
    【答案】(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李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B
    (3)
    (4)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主旨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1)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描写城中处处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中庭李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描写了月光铺地的皎洁;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描写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性格。
    (2)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对句子出处和作者的表述是正确的,B项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这项表述错误。
    (3)《马诗》吃李贺的诗作,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信念;《石灰吟》作者是明代于谦,表达了不怕牺牲,保持高尚节操的追求;《竹石》作者是郑燮,赞美了不惧打击、坚韧刚劲的的崇高品质。(4)课文《学弈》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阅读各项中D项“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说明做事不能分心的道理,与课文说明的道理一致。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以及作家作品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10.(2023·鞍山)口语交际
    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准备开展毕业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正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小学六年里,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母校说点什么?
    (3)下列诗句不适合作离别赠言的一项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1)我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2)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干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
    (3)C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自己的六年的学习生活,从知识获得、习惯养成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作答;
    (2)结合对母校的印象,写出自己相对母校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3)阅读各项中表述,ABD三项中句子都表达了在分别之时,对朋友的勉励和惜别之情;C项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是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不适合作为离别赠言。
    故答案为:(1)我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2)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干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3)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理解作答。
    四、阅读感悟(36点)
    (2023·鞍山)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ㅤㅤ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11.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自从什么角度说理的。
    1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1.孔子不能决也
    12.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视觉效果;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触觉效果
    13.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内容,“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谁的观点正确,从这句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孔子不能决也
    12.结合短文内容,一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他是从太阳一天的大小的变化说明自己的道理的;另一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他是结合太阳初升以及中午的温度的变化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视觉效果;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触觉效果
    13.结合短文中对两小儿的辩论,说明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孔子的态度可以学习到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道理,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23·鞍山)课内现代文阅读
    腊八粥(节选)
    ㅤㅤ“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ㅤㅤ“是啊!孥孥说得对。”
    ㅤㅤ“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ㅤㅤ“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ㅤㅤ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ㅤㅤ“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4.选文中“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 的和 特点。
    15.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16.“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出腊八粥的样子(不少于30字)
    17.阅读链接
    ①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阅读下面的顺口溜,试将粥的名称和食用价值按顺序整理在表内。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②吃腊八粥是腊八节传统习俗,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 的节日习俗。除了下面两幅图画的内容你还知道该节日的习俗有 、 等。
    ③读下面的诗句可知(2)题所说的节日的起源与 (填人物)有关。图 (填序号)表现了诗中提到的习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答案】14.贪吃;天真、聪慧
    15.D
    16.这锅中的红枣、饭……都在一上一下的,似乎因为加热感到异常开心,有时还会发出“噗……”的声音。
    17.蛋黄粥;不失眠;消暑解热毒;缓解人多梦、健忘症状;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扫墓;屈原;①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4.结合上下文,“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贪吃和渴望,表现了八儿的天真和可爱;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贪吃;天真;聪慧
    15.结合上下文,文中描写八儿想象的锅中的一切,在煮腊八粥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望,迫切希望早点吃到腊八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D
    16.结合上下文,“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句中描写了腊八粥的在煮的过程中的变化,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想象到的腊八粥的各种食材的变化,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这锅中的红枣、饭……都在一上一下的,似乎因为加热感到异常开心,有时还会发出“噗……”的声音。
    17.①“白莲粥”的实用价值是治疗失眠;“绿豆粥”的实用价值是消暑解热毒;“蛋黄粥”的食用价值是治疗多梦健忘;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②结合图中的内容,描述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等习俗,端午节的习俗还包括喝雄黄酒、佩香囊、挂鸭蛋等。③结合诗句,端午节的来源 与屈原有关,图①中的赛龙舟描写的就是诗句描写的习俗。
    故答案为:蛋黄粥;不失眠;消暑解热毒;缓解人多梦、健忘症状;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扫墓;屈原;①
    (2023·鞍山)课外阅读
    ㅤㅤ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暖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ㅤㅤ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ㅤㅤ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棉桃裂开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ㅤㅤ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被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厚实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ㅤㅤ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姣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ㅤㅤ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18.给文章加上合适的标题。
    19.全文围绕“棉花”写了哪几件事?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弹棉花→ → →种棉花→做棉品
    20.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表现出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和 ,突出了母亲的 。
    21.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有了着落”的意思。
    22.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棉花是世上最温暖的“花”?
    【答案】18.世上最温暖的花
    19.摘棉花;晒棉花
    20.动作;娴熟;勤劳
    21.“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22.因为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8.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家乡种植“棉花”的经历,结合最后一段中“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可以用“世上最温暖的花”,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世上最温暖的花
    19.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看棉花、摘棉花、晒棉花、弹棉花、做棉品等,描写了棉花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快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摘棉花;晒棉花
    20.“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这句中描写了摘棉花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和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朴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动作;娴熟;勤劳
    21.结合上下文,“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意思是母亲看到了自己做的棉制品,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就不用担心孩子们受冻了,心里踏实。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22.结合文中描写,“棉花”不但帮助家人抵御了寒冬的温暖,同时也包含了深深的母爱,所以说棉花是世上最温暖的“花”。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五、习作表达(25点)
    23.(2023·鞍山)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同学们,回顾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你有过下面这些感受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补全题目“一件令我____的事”,写一篇习作。
    (2)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请以“我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内容写具体、清楚,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1)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一天早晨,妈妈没来得及给我准备早饭,对我说:“你在上学的路上,到那馄饨店吃碗馄饨把。”
    我道理那家馄饨店,我就急忙找到了位置坐了下来,馄饨店里吃早饭的人挺多的,但那个卖馄饨的阿姨一看到我就向我走来,还对别的人说:“这小姑娘要上学,我先招呼她啊!”阿姨对我说:“小朋友,吃点什么?”我说:“一碗馄饨。”“好勒。”阿姨说。
    不一会儿,一碗飘着绿油油的葱花的香喷喷的。热腾腾的馄饨就放在我的面前。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又新鲜 作文 的馄饨。
    我刚吃完馄饨,就站了起来,摸了摸口袋,哎哟,我摸来摸去,找不到钱包,我想,我身上忘记带钱了,怎么办?我焦虑地跺了跺脚,心里想:怎么办?快迟到了,但我钱又没付。
    这时,阿姨看出来了,走到我身边,轻轻地问:“小朋友,你是不是忘记带钱了,没关系的,下次来吃馄饨记得把钱带过来就行了,如果忘记了也没关系的,就算阿姨请你吃馄饨好了。”
    我听了感动极了,连声谢谢阿姨,然后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跑去,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
    (2)我想感谢的人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答时首先把标题补充完整,把事情结果写清楚;题目二要求写自己想感谢的人,作答时要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要感谢的人以及感谢的原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描写了一位陌生的阿姨带我的感动;作文二描写了自己最想感谢的许老师,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tōng xiā
    yán jùn
    yòu zhì
    kǒng bù




    《马诗》
    于谦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竹石》
    李贺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人物
    观点
    说理角度
    一儿甲


    一儿乙


    粥的名称
    红枣粥
    白莲粥
    绿豆粥

    食用价值
    皮肤好



    欣喜
    愧疚
    感动
    难过
    盼望

    相关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感悟,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