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 跟奶奶学手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 跟奶奶学手艺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设置,学习过程设置,作业设计,教师示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认真对比试验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艺术感知和造型表现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2、基于教材的分析:
《跟奶奶学手艺》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第13课,本课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奶奶的彩纸套贴剪纸作品,发现套贴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特点,感悟民间艺术家是如何用剪纸作品表现农村生活的;作业中运用彩纸套贴方法制作剪纸作品,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动手的习惯,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3、基于学情的调查:
第二学段的学生年龄在9――10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4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达
1通过欣赏库淑兰奶奶彩纸套贴剪纸作品,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特征及艺术价值。
2通过欣赏、小组探究等活动,把握套贴剪纸的典型风格和套贴配色的制作特征,模仿一些典型形象和元素进行再创作。
3能在欣赏制作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实践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三)评价方式的设置:
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库淑兰奶奶彩纸套贴剪纸作品的特点。
目标2:能够通过欣赏作品、小组探究,分析掌握套贴剪纸的制作方法。
目标3:能够用套贴剪纸的方法制作一幅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二、学习过程设置
三、作业设计: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用库淑兰奶奶彩纸套贴的方法,制作一幅剪纸作品吧!注意纹饰多样、色彩对比。调查项目
认识彩纸套贴剪纸
能说出彩纸套贴剪纸特点
知道材质套贴剪纸的制作方法
人数
2
2
0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目标1
欣赏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一、看到这幅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呢?相比其他剪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彩纸套贴剪纸与其他剪纸的区别。
二、我们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套贴剪纸,谁来说说套贴剪纸有什么特点呢?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套贴剪纸的特点。
目标2
欣赏探究,掌握彩纸套贴的制作方法
三、那你们知道这些剪纸中的彩色套贴是怎么制作的吗?
能够说出制作套贴剪纸的步骤。
四、这些小花纹是怎样制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用彩纸套贴的方法来尝试制作一朵多层的花吧。两人合作,看那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能够小组合作探究彩纸套贴的方法以及通过欣赏、教师演示了解套贴纹饰的制作方法。
五、除了花,你还发现了哪些纹饰?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库淑兰奶奶的作品。这些纹饰是怎样套贴制作的呢?
目标3
共同创作
六、教师示范:用套贴剪纸的方法创作一只凤凰。
七、以小组为单位,用库淑兰奶奶彩纸套贴的方法,共同制作一幅剪纸作品。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美版(2024)四年级上册第8课 色彩对“印”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湘美版(2024)四年级上册第8课 色彩对“印”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湘美版(2024)四年级上册第8课 色彩对“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