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71317/0-17380654147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71317/0-17380654148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71317/0-17380654148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答题卡上,村庄在1,村庄密度在海拔1,地形对我国村庄的影响体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植物在冬季经过接近或低于0℃的低温环境后,能减少春季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这种逆境下的低温效应称为植物的"冷激效应"。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与冷激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与我国东北同纬度的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是因为
A.冬季降雪总量大 B.冬季低温时间长
C.春季气温回升快 D.春季降水总量小
2.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是因为冬季
A.气温更高 B.降水更多
C.光照更强 D.风力更大
3.根据"冷激效应"原理,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北方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
A.消失 B.提前
C.延迟 D.延长
氮沉降指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研究表明,农田施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善、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人为增加含氮化合物向大气的排放。莫索气象站监测发现,当地夏季是含氮化合物汇集和沉降频度最高的季节。图1示意莫索气象站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莫索气象站监测到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
A.阿尔卑斯山森林 B.西欧的汽车尾气
C.地中海上的游轮 D.波河平原的城市
5.导致夏季大量含氮化合物汇集的大气动力是
A.中纬西风环流 B.副热带下沉气流
C.海陆热力环流 D.低纬度大气环流
6.氮沉降的累积效应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土壤酸碱值变大 B.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林木抗病能力增强
村庄是特定地域系统中“人”和“地”演化形成的产物。地理环境因素中,地形地貌对村庄的形成、分布、规模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图2为我国村庄密度和村庄数量百分比与海拔关系图。读图,完成7~9题。
7.村庄在1.8-2.0千米海拔范围内
A.数量增多 B.密度减小 C.分布均匀 D.分布集中
8.村庄密度在海拔1.0-1.2千米高度出现一个极小值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气象灾害多 B.地形起伏大
C.水域面积大 D.草原面积广
9.地形对我国村庄的影响体现在
A.海拔越低,村庄密度和数量越大 B.地形平坦,村庄的密度和规模大
C.地势低平,村庄的密度和数量大 D.海拔越高,村庄密度和规模越大
城市空间的扩张实质就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可用扩展强度指数来反映。一般会经历如图所示Ⅰ、Ⅱ、Ⅲ、Ⅳ的演变过程。读“城市扩展演变过程示意图”(图3),完成10~11题。
10.城市扩展演变过程中,城市面积最大的阶段是
A. IB.Ⅱ
C.Ⅲ D.Ⅳ
11.城市扩展演变过程中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林业用地 D.裸露荒地
区位粘性指企业或产业选定某个发展区位或产业分布模式,短时间内仅依靠内生动力(即企业或产业自身的发展力)而不依赖外部的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很难让其改变地址的现象。企业或产业区位粘性的基础主要是市场规模效应、成本价格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等。近年来,部分中国企业到东南亚建厂,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据此完成12~13题。
12.最能体现区位粘性的现象是
A.首钢整体迁入曹妃甸建厂 B.中国电动汽车到欧洲投资建厂
C.生物制药厂落户天津新港 D.深圳的软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13.部分中国企业到东南亚建厂,区位粘性失效是因为
A.市场规模效应 B.成本价格效应
C.市场拥挤效应 D.技术落后效应
港口供给度评估是企业进行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包括自然条件、港口安全、物流水平和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为实现互联互通,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投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建设。读“中国已投资港口的综合供给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图4),完成14~15题。
14.中国在重要海运通道附近投资布局港口的首要目的是
A.拓展海外市场 B.促进技术交流 C.保障物流通畅 D.提升国际形象
15.对已投资港口综合供给度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服务水平 C.港口安全 D.物流水平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盆地地处欧亚多年冻土带南缘,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通过在漠河盆地岩芯取样并做孢粉(孢粉是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内含该物种的遗传物质,孢粉外壁性质稳定能保存为化石)分析,共鉴定出 40 多个孢粉种属,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及气候与冻土、植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图5为漠河盆地位置示意图。图6示意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变化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
(1)说出孢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重要研究对象的优势。(4分)
(2)推测漠河盆地岩芯中孢粉的来源。(6分)
(3)和冰期对比,说明漠河盆地间冰期多年冻土层退缩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缅甸是东南亚典型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水平低下。2000-2010十年间受地形、经济等多要素影响,缅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缅甸农民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收入提升,积极性高。中国通过多种措施积极推动缅甸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图7为2010年缅甸耕地分布图,图8为2000-2010年耕地和林地变化图。
(1)说出缅甸耕地分布和地形的关系。(3分)
(2)归纳2000-2010年缅甸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特点,分析缅甸农民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中收入提升的原因。(8分)
(3)推测中国积极推动缅甸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主要措施。(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黄河冲积扇是黄河进入冲积平原后,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扩展的三角地带内,通过长期沉积、决口和改道等横向运动,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变化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景观。在黄河冲积扇上因人为筑堤约束河道形成“悬河”。黄河冲积扇是华北平原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图9为黄河各期冲积扇及古河道图。
(1)分析黄河冲积扇地貌上“悬河”和“人为筑堤”之间的相互关系。(6分)
(2)阐述“悬河”在黄河冲积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8分)
(3)简述黄河冲积扇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原因。(6分)
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第一次)
地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C 6. B 7. D 8. B9. C 10. D 11. A 12. D 13. B 14. C 15. A
二、非选择题
16. (18分)
(1)孢粉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外壁坚实而不易被破坏,易于保存;孢粉能反映古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条件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本地植被的孢粉沉积;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输入;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导致临近区域孢粉通过大气运动沉降输入;孢粉通过野生动物活动搬运作用输入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间冰期,多年冻土退缩使活动层厚度增大(2分);为植被根系生长扩大了生长空间;促进了植被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于湿地的形成和扩大,沼泽有机质积累增加了土壤肥力;湿地的发育促进了地表径流和水汽循环,增加了区域降水,利于植被生长。(每点2分,后面任答三点得6分)
17. (17分)
(1)缅甸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1分);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为山地,海拔高,坡度大,不适合耕作(1分);河流中下游河谷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适合作为耕地 (1分)。
(2)耕地减少,林地增多 (2分);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2分)。原因:缅甸粮食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收入低;受旱涝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耕地转变为经济林地,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原因任答两点得4分)
(3)提供资金支持 (2分);提供技术指导(2分);提供经济作物回收市场(2分)。18. (20分)
(1)黄河在冲积扇流速减小,河床淤积抬高,容易决口泛滥 (2分);人类筑堤加速下游河槽的淤积,抬高河床,形成“悬河”(2分);“悬河”形成使人类进一步加高河堤(2分)。
(2)“悬河”形成,抬高河床,降低河道稳定性(2分);“悬河”加大了河面和周边地面的水位差,易出现河堤决口 (2分);“悬河”决口改道带来大量泥沙淤积(2分);河道产生横向运动,增大了河道横向移动幅度,加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2分)。
(3)黄河冲积扇西高东低,属于缓斜平原(2分);地势相对较高(2分);有利于地下水的流动,降低地下水水位 (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1docx、高2024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