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洗澡水的温度约B. 普通人1次脉搏时间约
C. 中学生的身高大约D. 中学生跑100米的速度约
2. 如图所示,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影子的长度会发生改变,有同学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影子长度可能与人和路灯的距离有关。就加点部分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问题B. 证据C. 解释D. 交流
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B. 图乙:蝙蝠利用次声波来确定目标位置
C. 图丙:放在音箱前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图丁: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口吹气,水量增加声音变低
4. 如图,日晷的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的成因与日晷计时原理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球成像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5. “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镜头可能对光有发散作用
B. 人和飞机通过镜头分别成放大和缩小的像
C. 拍摄该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离飞机更远一些
D. 若仅使人像变大一些,将镜头离人更远一些
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不小心将竖直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板AO碰倒了,玻璃板绕O点顺时针倒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焰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玻璃板倒在桌面上后,烛焰不成像
C. 玻璃板倒下的过程中,烛焰的像绕O点逆时针旋转
D. 玻璃板倒下的过程中,烛焰的像与烛焰始终关于玻璃板对称
7. 如图所示是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冰雪消融是甲到乙的过程
B. 乙为固态,霜满枝头是丙到乙的过程
C. 乙为气态,露的形成是乙到甲的过程
D. 丙为气态,云开雾散是丙到甲的过程
8. 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时,M可能不吸热
B. M熔化过程可能经历了
C. 第时,N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若N是晶体,熔点一定不低于
9. 小红坐在列车甲中,先后观察到窗外另一辆列车乙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判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
B. 甲相对于站台静止,乙相对于站台运动
C. 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静止
D. 甲相对于站台运动,乙相对于站台静止
10. 在感受发声体的振动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以下实例所用研究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 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时,引入光线
B. 测量物体温度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
C.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选用两个相同的棋子
D.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从玻璃罩内不断抽气
11. 如图,两只激光笔发出的光(间距为d)正对一光学元件M照射,其后放一足够大的光屏,光屏从紧贴元件到逐渐远离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M为平面镜,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像
②若M为凸透镜,则光屏上至少会出现一个光斑
③若M为凹透镜,则光屏上出现的两个光斑,间距可能小于d
④若M为玻璃板,则光屏上出现的两个光斑,间距一直等于d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12.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平直路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s-t图像,由图像中的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路程相等
B. 内,两车之间距离先变大后不变
C. 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可能小于甲车的速度
D. 内,乙车速度一定大于,小于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 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_______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5”表示小区内车速不能超过_______。
14. 图甲是小明爸爸新购置的新能源汽车。
(1)汽车芯片可以用工艺制造,是物理量_______的单位,_______m;
(2)小明爸爸使用自动泊车技术停车。如图乙所示,自动泊车系统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辆周围的环境,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人耳无法听到。
15. 用三棱镜和玻璃砖进行实验。
(1)图甲所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彩色光带中的红、_______、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2)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曲线②对应的是光屏上_______点外侧的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3)图丙中,一束红光沿斜射到玻璃砖上,若只将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转动,则从另一个面出来的折射光线与间的距离会_______。
16. 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由图可知,入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度,界面_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60°。
17. 国庆期间,小华将冷冻的小番茄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水面下小番茄的周围形成薄冰,薄冰的形成需要_______热,小番茄的上表面有白霜,白霜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8.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的_______是液态,萘的凝固点是_______;
(2)从液态空气中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在氧和氮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
(3)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做测温液体。
19. 2024南京马拉松于11月17日鸣枪开跑。马拉松比赛经常用“配速”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某参赛者成绩证书上显示其全程平均配速为,类比速度,分析可知“配速”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该参赛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20. 取两个不同的纸锥,让它们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并以竖直墙砖为背景(每块墙砖均相同),如图是纸锥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
(1)由图可知,拍照记录中的纸锥1始终做_______运动,两个纸锥经过水平线时的速度_______;
(2)若测得纸锥2在间的平均速度为,照片上每块墙砖高为,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则照相机每隔_______s曝光一次,纸锥2在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23. 小华用刻度尺和秒表完成以下测量。
(1)图甲中,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用正确方法读数的结果是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五次读数分别是,该课本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
(3)图乙中,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把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电池上,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用D、d、n表示);
(4)图丙中,用秒表测量钥匙摆动10次来回的时间,读数如图丁所示,为_______s。
24. 小明和小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甲中,平面镜水平放置,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O点,调整白板,使白板上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记录白板的位置。操作中发现,符合要求的白板位置有_______个,此时白板与镜面_______;
(2)图乙中,保持入射点O不变,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调整白板,使白板上仍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最终发现符合要求的白板上有一个共同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物理学中在研究光的反射时,将称为_______;
(3)实验中,在白板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它上面的光路,是因为光在白板上发生了________;
(4)若小明将激光笔紧贴并固定在白板上,使入射光始终沿白板射向平面镜上O点,仅将白板绕底边向后倾斜的过程中(入射光仍在白板上),一定保持不变的有_______;
A. 入射角的大小B. 法线的位置C. 反射光线的位置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华都想从平面镜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
(2)实验中从左侧观察凸透镜,也看到了“烛焰”,“烛焰”可能是光只在透镜左侧表面发生_______形成的;
(3)将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_______移动,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像;
(4)此时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的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又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该眼镜是_______眼镜。
26. 某实验小组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固定夹A、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侧壁,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
(2)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时开始计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第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_______图(填字母);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
(4)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此时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前_______(选填“多”或“少”)一些;
(5)实验完成后,将烧杯中的热水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热水中开始测量,一段时间后,计算机根据采集的数据画出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热水温度下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 在“研究气泡的运动速度”的实验中,在长为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气泡,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小明为研究气泡的运动特点,测量气泡从点O运动到和处所用时间;
(1)本实验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_______;
(2)标记的起点O最好离玻璃管最下端_______一些,观察气泡运动情况时(图中气泡未画出),玻璃管应处于图中的位置_______(填序号);
(3)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比,气泡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4)小华测量气泡从点O运动到和处所用时间,她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研究出气泡的运动特点。
28.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手机“高德地图”就采用了该导航系统,为日常出行提供服务。节假日,小明和小华外出游玩,他们从宝船遗址公园公交站出发前往江苏科技馆,小明通过“高德地图”搜索了出行方案:
两人商量后,小明选择方案一,小华选择方案二上午9∶30,小明和小华同时出发。
(1)小华实际到达科技馆的时间为9∶40,则骑行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小明下车后,9∶37开始步行,若按照的速度步行1分钟后开始慢跑,最终和小华同时达到科技馆,则慢跑阶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12.
【答案】C
【答案】A
【答案】C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答案】B
【答案】B
【答案】D
13.【答案】(1) ①. 声源 ②. 振动
(2)5km/h
14.【答案】(1) ①. 长度 ②. (2)20000
15.【答案】(1) ①. 光的色散 ②. 绿
(2) ①. A ②.
(3)变小
16.【答案】 ①. 60 ②. 30 ③. 右
17.【答案】 ①. 放 ②. 凝华
19.【答案】 ①.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②. 2.5
20【答案】(1) ①. 匀速直线 ②. 2∶3
(2) ①. 0.2 ②. 1.25
21.【答案】(1) (2)
(3)
22.【答案】(1) ①. B ②. 气体的热胀冷缩 ③. 不能
(2) ①. 长 ②. 缩小
23.【答案】(1) ①. 3.40 ②. 视线未与刻度线垂直
(2)26.02 (3)
(4)11.6
24.【答案】(1) ①. 1 ②. 垂直 (2)法线 (3)漫反射
(4)B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5.【答案】(1) ①. 主光轴 ②. 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③. 15
(2)光的反射 (3) ①. 右 ②. 放大
(4) ①. 66 ②. 近视
26.【答案】(1) ①. 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②. 68
(2)c (3)
(4)少 (5)先快后慢,最后保持室温不变
27.【答案】(1)刻度尺 (2) ①. 远 ②. 2
(3) ①. 正 ②. 0.04
(4)能
28.【答案】(1)13.8
(2)2.8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氮
氧
熔点
328
沸点
357
111
1740
218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98
98
从点O到开始的距离
0
20
40
60
80
从点O到开始的时间
0
方案一(公共交通)
47路公交车 4站 6分钟
步行 420米 7分钟
方案二(骑行)
12分钟 千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必须用0,58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107J,1×103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