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命题人:马雪艳 审题人:陈华彬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比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且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2. 下列四个天体中,离③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A. 金星B. 太阳C. 月球D. 火星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可知,④为火星,⑤为木星,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图中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A正确;太阳系是图中天体系统且包含②,银河系包含②,可观测宇宙比太阳系高两级且包含②,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月球和地球在地月系中,根据所学知识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C正确;金星、火星、太阳距离地球较月球距离地球远,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
A. I地B. F地C. G地D. H地
4. 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强
B. 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少
C. 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 气温低,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I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A正确;G为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C错误;H位于黄土高原、F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两地均不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BD错误,该题选A。
【4题详解】
图中Ⅰ地为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故不是该地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使得太阳能
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和气温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导致地球空间环境产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图中为4月24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数据的对比(Kp指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本次特大地磁暴( )
A. 因黑子面积增大而引发B. 源于太阳辐射过强
C. 地磁活动水平持续加强D. 表明太阳活动较强
6. 特大地磁暴引发的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有( )
①全球各地出现绚丽极光②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④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可知,此次特大地磁暴主要是由于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造成的,A错;太阳辐射过强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与本次特大地磁暴无关,B错;读图可知,本次地磁活动波动式增强,有增有减,C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属于太阳活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较强,D对。故选D。
【6题详解】
地球的极光主要出现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夜空中,①错;磁暴会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②④对;地磁暴不可能使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③错。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的活动类型:
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点。
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
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
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致为( )
a.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b.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
A. b→a→c→dB. b→c→a→dC. a→b→c→dD. a→b→d→c
8.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⑥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暖大地的过程指的是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上界(b),然后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a);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c),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向上传播,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即b→a→c→d,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⑥为地面长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暖大地的过程指的是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上界,然后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向上传播,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还大地: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能量的损失。
下图为某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心区气压低,郊区气压高B. 中心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
C. 中心区降水多,郊区降水少D. 中心区空气质量差,郊区空气质量好
10.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中,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应选址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建筑物密集,排放的废热多,导致中心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B正确;中心区气压低,降水多都是因为气温高造成的,不是热岛环流的形成原因,A、C错误;市区空气质量差,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多,热岛效应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城市热岛环流表现为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城市,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需要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圈之外,以避免城市与工业卫星城之间存在相互污染,影响环境,图中①地符合条件,②③④地不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所示水循环环节中( )
A. ①为水汽输送B. ③为水汽输送C. ⑤为下渗D. ⑦为地表径流
12. 若图中植被遭到破坏,水循环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 ①增加B. ④减少C. ⑤减少D. ⑥增加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读图判断,③为水汽输送,B正确;①为大气降水,A错误;⑤为地表径流,C错误;⑦为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若图示植被遭到破坏,通过④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的水汽减少,①降雨会减少,B正确,A错误;植被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植被破坏会导致⑥下渗减少,⑤地表径流增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图为大洋表层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
A. 赤道地区B. 极地地区C. 副热带海区D. 中纬度海区
14. 该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的原因有( )
A. 河流水注入多B. 降水丰沛C. 人类活动多D. 气温高,蒸发量大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为副热带海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同时降水稀少河流水注入少,导致其盐度大。D正确;河流水注入多,盐度低,A错误;该海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错误;人类活动对海水盐度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海域封闭情况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信大,则盐度偏高;5、海域越封闭,与外洋的水交换越少,高盐区盐度会更高,低盐区盐度会更低。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
16. 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 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 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 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 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错误;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广布,B正确;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16题详解】
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C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流水作用显著、可溶性岩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a和图b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 河流谷地、三角洲B. 冲积扇、冲积平原
C. 河流谷地、冲积平原D. 冲积扇、三角洲
18. 图b地貌类型最可能出现在( )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东南丘陵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图a位于河流上游出山口地区,携带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AC错误;图b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受海水顶托,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B错误,D正确。给选D。
【18题详解】
图b地貌类型为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C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都属于大尺度地形区,不可能全部属于河口三角洲,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地貌①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 风力堆积、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C. 风力侵蚀、海浪侵蚀D. 流水溶蚀、海浪堆积
20. 下列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貌的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B. 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
C. 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D. ①地貌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风蚀垄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①地貌因受风力侵蚀作用,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延伸方向和风向一致,A正确;②地貌受海浪侵蚀作用含有海蚀柱、海蚀拱桥,B错误;②地貌受浪侵蚀作用多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C错误;①地貌受风力作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D错误,该题选A。
【点睛】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 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 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丹霞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最可能在( )
A. 东北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黄土高原
22. 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沙丘,C正确;东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风力地貌较少,A错误;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多流水地貌,B错误;黄土高原多流水地貌,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坡度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4. 图中①的高度可能是( )
A. 700米B. 800米C. 880米D. 1000米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大小。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
丁地附近等高线最为密集,因此坡度最大,D正确;甲、乙、丙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m,可推测①点高度为800m<①<900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地貌B. 成土母质C. 气候D. 生物
26. 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 光热条件差D. 水分条件差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D正确。地貌(影响土壤的侵蚀和物质迁移以及水热条件)、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气候(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等也影响土壤的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故选D。
【26题详解】
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A正确;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错。并不是陡峭的山坡光热条件差,C错。陡峭山坡可能水分条件较差,但无法形成深厚土壤的最主要原因是地表疏松物
质的迁移速度快,D错。故选A。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垂直结构越丰富。下图为某地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地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甲、丁、丙、乙
C. 乙、丙、丁、甲D. 丙、乙、甲、丁
28. 该地森林的垂直分层越多,说明( )
①气温越高 ②气温越低 ③降水量越多 ④降水量越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在森林中上层光线最强,由于植物遮挡,越往下光线越少。植物有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顶层是喜光的高大的乔木,中间为灌木丛,最下面是耐阴的一些草本植物。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①③正确、②④错误,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022年7月份和8月份,太行山山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部分山区出现了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有关地质部门利用图层叠加技术寻找泥石流易发生地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图示意三个独立的地理数据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受泥石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0. 用于寻找泥石流易发地的图层叠加技术属于( )
A. 遥感技术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乙地区人口较多,四周地势高,乙地区地势较低,四周山体植被覆盖率低,易出现泥石流灾害,B正确;甲地区人口少,植被覆盖率高,地势较高,丙地人口较少,地势较高,丁地植被覆盖率高,地势高,由此可知三地泥石流灾情相对较轻,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图层叠加技术属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按数据属性存为不同的图层,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彼此之间的关系,C正确;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获得地物信息,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我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是北斗系统,B、D错误。故选C。
【点睛】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2022年9月1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9月登陆的最强台风,具有登陆强度强、影响范围广、大风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等特点,给途经地区造成严重风雨影响。读台风“梅花”60小时路径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多发季节。
(2)描述台风“梅花”登陆后的变化特点。
【答案】(1)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东南沿海是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地区;我国台风灾害多发的季节为夏秋季节。
(2)风速降低;台风等级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风“梅花”的登陆为材料, 涉及台风的分布以及形成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一般认为台风的形成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有地转偏向力,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而能够提供上述条件的最好的地区在太平洋热带海域,再加上地球自西向东的 自转,造成西北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地区。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与台风的成因有关,随着台风不停自转影响的区域主要是我国东南沿海。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台风登陆后,概率预报图中显示其等级逐渐由14级强台风降为7级热带低压,风速由48m/s降至15m/s,可知台风登陆后风速降低,台风等级下降。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越南境内湄公河流域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
游普降暴雨,导致越南洪水泛滥。给当地水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图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此次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
(2)推测此次洪水可能对越南造成的危害。
【答案】(1)湄公河上游地区异常天气带来过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边地区为材料,涉及洪涝灾害的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此次越南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包括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地区异常天气带来过多降水,普降暴雨使得在短时间内向下游汇集了大量的水;湄公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流速慢,加之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
【小问2详解】
洪水造成的危害可以从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进行概括。直接危害:冲垮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导致农作物减产。间接危害: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人畜伤亡;医疗卫生无法保障,导致瘟疫传染病的爆发,人畜饮水困难;破坏了道路、供电、供气等设施,导致电力交通、能源供应中断;交通中断,商业停止,社会秩序紊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探险者在其非洲游记中对图1中甲地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
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这位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如图2),对其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树干高不过20米,而胸径却有15米以上,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叶面暗绿色发亮……”
(1)指出甲地的森林植被类型并概括该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
(2)指出乙地的典型植被类型,说出该类植被景观的干湿季变化特点。
(3)结合游记内容,解释当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关系。
【答案】(1)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常年呈深绿色,没有明显季相变化;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2)热带草原湿季,草木葱绿;干季,草木枯黄。
(3)当地降水较少,干季尤其少,猴面包树树干粗大,便于储水耐旱;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猴面包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非洲气候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植被分布、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甲所在图中的位置及材料中信息“进入森林之中,只看到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干花果(茎花)、巨叶植物,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可以确定该处是热带雨林气候,这名探险者在甲地看到的森林类型是热带雨林,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森林的主要特征是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结构复杂,立体层次较多;植被高大茂密;树干常见茎花,树木有板根现象,植被常年呈深绿色,没有明显季相变化;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小问2详解】
由乙所在的位置及材料中信息“我到这里时,正是这里的湿季,草木茂盛、葱绿,到处生机勃勃”可以确定,该处是热带草原气候,典型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湿季雨量丰沛,草木茂盛;干季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小问3详解】
猴面包树生长在乙地,即热带草原气候区,其形态特征是为适应该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当地降水较少,干季尤其少,粗大的树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树叶少而小,是为了减少蒸发,都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度检测地理试题pdf、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