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七章 力与运动单元整理与复习—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沪科版2024)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
    • 教案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docx
    • 原卷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docx
    • 解析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1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2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3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4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5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6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7页
    第七章 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8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1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2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3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第1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第2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第3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第七章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章 力与运动单元整理与复习—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沪科版2024)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 力与运动单元整理与复习—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沪科版2024),文件包含第七章力与运动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第七章力和运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docx、第七章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docx、第七章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整理与复习第七章 力与运动本章学业要求1.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了解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尝试通过思想实验进行推理;知道科学推理与论证的作用;能体会质疑和创新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学习要点本章学业要求3.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能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4.知道物理学研究是不断完善的;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能为我国精湛的建筑技术而自豪;能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要点学习目标 学列思维导图快速翻看本章,回忆每节内容,列出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的影响。 (2)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斜面、棉布、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设计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分别运动到表面粗糙、比较粗糙和平滑的水平面上。观察并比较这三种情况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4)进行实验:(如下图)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实验表格: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分析论证: 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反映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②小车速度减小最终停下来的原因: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③小车受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 距离就越大。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实验推理: 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8)实验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三个同一”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目的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实验推理法:若运动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8)实验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定律得出过程(了解): ①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运动下去。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2)定律得出过程(了解): ②笛卡尔: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③ 牛顿: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分析类似实验,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3)对定律的理解: ①适用范围:自然界中所有物体。 ②成立条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包含两层含义: A.确实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3)对定律的理解: ③结果运动状态: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者必具其一) ④定律实质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⑤定律的得出:通过大量实验,推理抽象概括而来。 (理想实验法)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1)概念: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②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③惯性不是力,应该说“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3)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脚被绊住后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3)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拍打衣服时,衣服上的灰尘为什么会掉落? 衣服和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拍打衣服时,衣服向前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和衣服分开,在重力作用下而掉落。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3)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4)惯性的利用: 使锤头变紧、跳远助跑、拍打灰尘等。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5)惯性的防治: 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或突然碰撞时车内人员由于惯性而被撞伤,驾驶员和乘客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新课学习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5)惯性的防治: 为了防止汽车追尾,车辆行驶要限载限速;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新课学习考点小练  【例题1】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测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开创了实验和 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惯性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1][2]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3]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2】羽毛球公开赛中羽毛球能被球拍击飞,说明 被斜向打出的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其所受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处于 状态。 【解析】[1]球拍击球,羽毛球被球拍击飞,羽毛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被斜向打出的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羽毛球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若其所受力全部消失,羽毛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3】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国运动员包揽蹦床比赛全部金牌。如图是运动员从最低点C竖直上升至最高点A的简化图。运动员在重力作用下减速上升说明力是 (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若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突然消失,运动员将处于 状态。 【解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速度或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在运动员减速上升的例子中,虽然运动员的初始运动方向是向上,但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他的速度在减小,即他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当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时,运动员静止,若此时所受的所有的力全部消失,他会处于静止状态。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4】 (2024·湖南)如图,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保持同一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只改变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只受摩擦力的作用B.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相同C.水平木板表面越粗糙,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该实验能直接验证当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A.不计空气阻力,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B.小车在粗糙程度越大的水平木板表面滑行时,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速度减小的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小,故B错误;C.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对水平木板的压力一定,因此水平木板表面越粗糙,所受的摩擦力越大,故C正确;D.由于绝对光滑的水平面是不存在的,因此该实验不能直接验证当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根据科学推理得出的,故D错误。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5】如图所示,这是火箭发射升空后,助推器分离瞬间的情景。分离后助推器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 ,然后会落回地球,这是因为助推器受到 的作用。 【解析】[1][2]助推器与火箭一起运动后分离,分离开助推器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飞行;助推器最终会落回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6】 用洗衣机给湿衣服脱水时,是利用 (选填“衣服”或“水”)具有惯性;货车超载时货车的惯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请写出一个减小惯性危害的事例 。 【解析】[1]洗衣机中衣服脱水时,水与衣服高速转动,衣服被滚桶挡住,而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离开了衣服。故洗衣机中衣服脱水时,是利用水具有惯性。[2]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货车超载时火车质量变大,惯性变大。[3]急停时,由于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安全带可以阻止人向前运动,减少由此带来的危害。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7】 坐在轿车后排的市民也应自觉系上安全带。系安全带可减小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对乘客的伤害(  )A.快速启动 B.匀速行驶 C.紧急刹车 D.缓慢加速 【解析】乘客和轿车一起向前运动过程中,当车辆突然减速或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有可能由于撞到车身而受伤,系上安全带可以阻止人的身体继续向前运动,减小当车辆突然减速或紧急刹车时对乘客的伤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8】 如题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站稳扶好了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前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车由静止突然向前启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刹车 D.车匀速前行时突然拐弯 【解析】由图知,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前倾,A.如果原来是静止,车由静止突然向前启动,乘客由于惯性则向后倾倒,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出现向后倾,故B不符合题意;C.如果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出现向前倾,故C符合题意;D.如果车匀速前行时突然拐弯,乘客的身体会由于具有惯性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9】 (2024·四川)同学们在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A.甲同学:足球只有受力才能运动B.乙同学:汽车转弯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C.丙同学:跳远要助跑,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丁同学: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得出来的 【解析】A.力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定条件下,足球不受力时也能运动,故A错误;B.汽车转弯过程中,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则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B正确;C.惯性的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跳远要助跑,是利用物体的惯性,其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论证得出的,故D错误。故选B。课堂练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则称为这个力的分力。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2)力的合成:求几个分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初中阶段只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2.等效替代法: 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问题转换成易处理的问题一种方法。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3.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实验装置图: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3.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实验步骤: ①用方向相同的二力F1和F2同时拉伸橡皮筋至AE′ (a); ②用方向相反的二力F1和F2同时拉伸橡皮筋至AE′(b); ③用一个力F拉伸橡皮筋至AE′ (c)。 ●加油站●当钩码保持静止时,悬挂钩码的细线经过轻质定滑轮拉橡皮 筋,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大小。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3.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3)分析论证: 在三次实验中,橡皮筋都被拉伸到AE′,每次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力F就是力F1和F2的合力。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就可以确定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3.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4)实验结论: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 = F1 + F2;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 = F1 - F2。新课学习考点二 力的合成 3.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新课学习考点小练  【例题1】 如图所示,被提的同一水桶都处于静止状态。图(a)中提起水桶的力有 个,这些力和图(b)中大人提起水桶力可以相互 。 【解析】[1][2]被提的同一水桶都处于静止状态。图(a)中提起水桶的力有2个,这些力和图(b)中大人提起水桶力效果相同,因此可以相互代替。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2】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位老人,于是马上用15N的水平力向左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方向 。 【解析】[1][2]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购物车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他用15N的水平力向左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F合=f+F=10N+15N=25N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左。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3】 一个物体受到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50牛,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30牛,那么另一个力的大小(  )A.一定是20牛 B.可能是70牛 C.一定是80牛 D.可能是80牛 【解析】一个物体受到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已知其中一个力和合力的大小,且合力大小大于这个力,求另一个力时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根据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可求出另一个力;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根据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可求出另一个力。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则另一个力的大小由于不知道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所以另一力的大小可能为20N也可能为80N,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4】 下列有关合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分力的合力大小,可能小于一个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C.考虑合力时,就不要考虑分力了 D.合力和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解析】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A.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故两个分力的合力大小,可能小于一个分力的大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合力与分力存在等效替代的关系,故分析合力时,就不能再分析各分力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课堂练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及平衡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及平衡力: (2)受平衡力的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原因: 静止的杯子和汽车虽然都受到了力,但所受力是平衡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因而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平衡状态。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及平衡力: (3)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的方法: 看物体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例如,栖息在枝条上的小鸟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平衡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 如图,向质量相等的两个托盘中分别加入适量砝码,使纸板 M在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 分别改变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线(通过扭转纸板实现)和是否同体(把纸板剪开)观察纸板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在两边的托盘里分别放上质量相等和不等的砝码,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怎样的? (2)把纸板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作用在纸板上的两个力是否还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纸板怎样运动?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3)将连接纸板右侧托盘的细线挂于挂在纸板左侧挂钩处,使二力的方向同时向左,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 (4)把纸板用剪刀从中间剪开后,观察纸板会怎样运动?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分析论证: 大量研究表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体、等大、反向、一线)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实验:二力平衡条件 交流评估: (1)该方案以纸板为研究对象,是为了减小摩擦给实验带来的误差。 (2)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3)用纸板的不利方面:纸板受重力作用,因此对实验结论也有影响,所以纸板越轻越好。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求力的大小和判断力的方向: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测滑动摩擦力 测物体重力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況,可以二力平衡条件,来判定物体是否受平衡力,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勻速直线运动)。 (1)以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木块为例: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木块为例: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和木板对它的摩擦力f。 ①若拉力等于阻力,则二力平衡,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拉力大于阻力,二力不平衡,木块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 ③若拉力小于阻力,二力不平衡,木块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 新课学习考点三 二力平衡 (3)确定物体重心 利用二力平衡特点,可以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新课学习考点小练  【例题1】 (2024·江西)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所示,某赣剧演员在水平舞台上站立不动时,她受到的重力与舞台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 ,其中重力的方向是 。 【解析】[1][2]演员站立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舞台对她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2】 (2024·甘肃)“无人机”送快递是低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无人机起飞时,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若无人机下方用一根绳子悬挂快递,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无人机斜向右上方匀速直线飞行过程中,悬挂重物的绳子 (选填“会”或“不会”)偏离竖直方向。 【解析】[1]无人机上升时向下吹风,无人机对空气的力向下,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无人机受到向上的空气的作用力,所以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2]无人机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方的重物和无人机相对静止,则下方的重物同样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重物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重物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二力平衡可知,细线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可知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3】 (2024·上海)物理王坐电梯回家时,电梯匀速上升。若他对电梯的压为F1,电梯对他的支持力为F2,他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G B.F2>GC.F1和F2是平衡力 D.F2和G是平衡力 【解析】电梯匀速上升,小明也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小明处于平衡状态,小明受到的重力与电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和G是平衡力,;小明对电梯的压力和电梯对他的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4】 (2024·江苏盐城)下列情形中,松手后纸片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解析】A.纸片两端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各放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纸片两端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纸片能保持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B.纸片两端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各放两个和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纸片两端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即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纸片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纸片两端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各放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但纸片扭转一个角度,纸片两端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纸片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纸片两端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各放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但用剪刀把纸片剪成两段,纸片两端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纸片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课堂练习考点小练  【例题5】 (2024·甘肃临夏)某科技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用钩码让菱形轻质泡沫板(重力不计)保持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菱形轻质泡沫板的受力示意图(重心O已标出)。 【解析】由题可知,菱形轻质泡沫板的重力不计。菱形轻质泡沫板在左右拉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可知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并且两个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如图:课堂练习谢谢观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