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原卷版).docx
    • 解析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解析版).docx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原卷版)第1页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原卷版)第2页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原卷版)第3页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解析版)第1页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解析版)第2页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实验6测量固体的密度原卷版docx、实验6测量固体的密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
    知识点一、对密度的理解
    1.理解密度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3)密度图像:如图所示:ρ甲>ρ乙。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在条件一定情况下,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杯牛奶的密度与一滴牛奶的密度一样大。
    (5)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6)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知识点三、特殊方法测密度
    (1)有天平无砝码测石块的密度
    (2)有天平无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3)有量筒无天平测石块的密度(曹冲称象法)
    1.(2023•北京)小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由于土豆太大,不能放入量筒中,他将土豆切下来一小块进行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土豆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出土豆的体积为40cm3。
    (4)该土豆的密度为 g/cm3。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天平的右盘上放有20g的砝码两个,游码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为2.4g,所以左盘中土豆的质量为m=20g+20g+2.4g=42.4g。
    (4)土豆的密度为ρ=mV=42.4g40cm3=1.06g/cm3。
    故答案为:(1)右;(2)42.4;(4)1.06。
    2.(2023•娄底)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实验测量小矿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得小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小矿石的质量为 g;
    (3)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可测出小矿石的体积,求出小矿石的密度为 kg/m3;
    (4)另一实验小组测较大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再按图丙所示的步骤测出矿石的体积,由于取出矿石时带出一部分水,所以测得的密度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答】解:(1)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分度值0.2g,小矿石的质量为:m=50g+10g+4g=64g;
    (3)由图乙可知,量筒分度值为2m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mL,小矿石浸没入水中后读数为40mL,
    所以小矿石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
    小矿石的密度为:ρ=mV=64g20cm3=3.2g/cm3=3.2×103kg/m3;
    (4)取出矿石时带出一部分水,量筒减少的水的体积作为矿石的体积,所测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1)左;(2)64;(3)3.2×103;(4)偏小。
    3.(2023•宁夏)2023年5月21日,第五届“丝绸之路”马拉松比赛在银川开赛,近两万五千人参加比赛,完成比赛后可获得完赛奖牌,如图1。有同学想知道完赛奖牌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调平后如图2甲所示,请指出调平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
    (2)改正错误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奖牌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数量和游码对应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奖牌的质量是 g。
    (4)如图2丙,将奖牌缓慢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内,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2丁。则奖牌的密度ρ= g/cm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该实验中,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原因是 。
    【解答】解:(1)图2甲是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调平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游码未归零;
    (2)改正错误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根据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可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3)由图2乙知,奖牌的质量m=100g+5g+2.6g=107.6g;
    (4)由图2丁知,奖牌的体积为V=16mL=16cm3;
    则奖牌的密度ρ=mV=107.6g16cm3≈6.73g/cm3;
    (5)奖牌的质量测量是准确的,从小烧杯往量筒中倒水时,小烧杯中的水倒不干净,造成所测奖牌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游码未归零;(2)右;(3)107.6;(4)6.73;(5)大;从小烧杯往量筒中倒水时,所测体积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大。
    4.(2023•临沂)2023年5月17日,我省莱州市西岭村金矿新勘查出金金属储量200t,成为国内最大单体金矿床。为研究西岭金矿矿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通过向右盘加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使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4)向量筒中倒入60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 cm3。
    (5)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 g/cm3。
    (6)因矿石具有吸水性,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
    (1)根据图甲知,指针偏左,说明右盘偏轻,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根据题意知,称量矿石质量时,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左,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小于矿石的质量,故应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根据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矿石的质量m=20g+20g+5g+3.8g=48.8g;
    (4)由图丙知,总体积为80mL,故矿石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5)矿石的密度ρ=mV=48.8g20cm3=2.44g/cm3。
    (6)由于矿石具有吸水性,导致矿石浸没后的总体积偏小,计算出矿石的体积就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偏大。
    故答案为:(1)右;(2)向右移动游码;(3)48.8;(4)20;(5)2.44;(6)偏大。
    5.(2023•邵阳)晶晶同学旅游时捡到一颗漂亮的鹅卵石。他从学校物理实验室借来天平(含砝码)、量筒测量这颗鹅卵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鹅卵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所放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使用量筒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选填①或②或③),晶晶同学测出鹅卵石的体积为10cm3。
    (4)计算出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解答】解:(2)根据图可知,此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鹅卵石的质量是:m=20g+5g+2.2g=27.2g;
    (3)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所以②读数方法正确;
    (4)该鹅卵石的密度是:
    ρ=mV=27.2g10cm3=2.72g/cm3。
    故答案为:(2)27.2;(3)②;(4)2.72。
    6.(2023•兰考县模拟)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以下正确的是( )
    A.小石块的密度为1.21g/cm3
    B.若称量过程中出现甲图的现象,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若调平时出现甲图的现象,需要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小石块的质量是48.4g
    【解答】解:D、由图乙知,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其示数为3.4g,小石块的质量为:m=20g+20g+5g+3.4g=48.4g,故D正确;
    A、由图丙知,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40mL﹣20mL=20mL=20cm3;
    则小石块的密度:ρ=mV=48.4g20cm3=2.42g/cm3,故A错误;
    BC、若调平时出现甲图的现象,则“左低右高”,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若称量过程中出现甲图的现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C错误。
    故选:D。
    7.(2023•江岸区模拟)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石块的质量是45.0g
    B.小石块的体积是20m3
    C.增减砝码过程中出现了图丙所示情况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D.若按先乙后甲顺序测量密度会导致结果偏大
    【解答】解:
    A、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20g+20g+5g+3.4g=48.4g,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为40mL﹣20mL=20mL=20cm3,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增减砝码过程中出现了指针向左偏,说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小于小石块的质量,所以应将游码向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此时不应调节平衡螺母了,故C错误;
    D、若按先乙后甲顺序实验,取出的小石块上沾有水,会使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偏大,小石块的体积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密度会导致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8.(2023•宜阳县二模)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8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解答】解: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
    B、对于天平来说,其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故石块的质量是:50g+20g+1.4g=71.4g,故B错误;
    C、据图甲中可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是60cm3,放入石块后的体积是80cm3;石块的体积为20cm3,故C错误;
    D、故此时石块的密度是:ρ=mV=71.4g20cm3=3.57g/cm3=3.57×103 kg/m3,故D正确。
    故选:D。
    9.(2023•东莞市模拟)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c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g/cm3
    【解答】解:A、由图甲知,金属块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B、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5cm3,故B错误;
    CD、金属块的密度:ρ=mV=39g5cm3=7.8g/cm3=7.8×103kg/m3,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2023•新都区一模)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以下正确的是( )
    A.利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48.8g
    B.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40mL
    C.实验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是2.42g/cm3
    D.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游码左边缘所对应的刻度3.4g,所以小石块的质量为45g+3.4g=48.4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V小石块=V总﹣V水=40mL﹣20mL=20mL,故B错误;
    C、测得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48.4g20cm3=2.42g/cm3,故C正确;
    D、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向右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11.(2023•灌云县校级模拟)为助力乡村振兴,某村大力发展牛奶草莓种植产业。小强想测量牛奶草莓的密度。
    (1)小强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平衡后将一颗草莓放置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水平平衡,待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颗草莓的质量为 g。
    (2)小强测量草莓的体积时,发现不能将草莓直接放入量筒中,于是他取来一个溢水杯,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再将草莓浸没在水中,用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测得草莓的体积为 cm3;草莓的密度为 kg/m3。
    (3)小强用上述方法测得的草莓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解答】解:(1)由图甲知,草莓的质量m=50g+4g=54g;
    (2)由图乙知,草莓的体积V=30mL=30cm3;
    草莓的密度ρ=mV=54g30cm3=1.8g/cm3=1.8×103kg/m3;
    (3)若测量过程中,草莓能吸水,会导致草莓排开水的体积偏小,即草莓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54;(2)30;1.8×103;(3)偏大;草莓能吸水,会导致草莓排开水的体积偏小,即草莓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mV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12.(2023•广饶县校级模拟)小恒周末在家测量橡皮泥的密度,聪明的小恒设计了下面的测量方案。
    (1)选择托盘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左侧时,应当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2)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如图A所示),再将系有细线的橡皮泥放入量筒中(如图B所示,细线的体积忽略不计),则由图 A、B可知橡皮泥体积为 cm3;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在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手直接取放砝码
    B.被称量物应放在天平的右盘
    C.加砝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
    (4)测量结果如图C所示,可知橡皮泥质量为 g,通过计算可知ρ橡= kg/m3;
    (5)此方案测得橡皮泥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6)小安也想测量橡皮泥的密度,但手头只有一个量筒、适量的水和橡皮泥,请你帮他补全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1;
    ② ;
    ③ ;
    ④则橡皮泥的密度表达式ρ= (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解答】解:(1)选择托盘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左侧时,应当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2)由A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放入橡皮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20mL,由B图可知,放入橡皮泥后,量筒中的示数V2=30mL,则橡皮泥的体积为:
    V=V2−V1=30mL−20mL=10mL=10cm3;
    (3)A.要用镊子夹取砝码,而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故A错误;
    B.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错误;
    C.加砝码的顺序应是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故C正确;
    故选C;
    (4)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对应的示数,故橡皮泥的质量为:
    m=10g+3.4g=13.4g;
    橡皮泥的密度为:
    ρ=mV=13.4g10cm3=1.34g/cm3=1.34×103kg/m3;
    (5)由于先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把橡皮泥从量筒中拿出来测量质量的时候,橡皮泥由于沾水会导致所测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出来的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
    (6)将橡皮泥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2;
    将该橡皮泥捏成空心状,用细线拴住,放入量筒中,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3;
    橡皮泥的体积为:V=V2﹣V1;
    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有:
    F浮=G=ρVg=ρ(V2﹣V1)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F浮=G排=ρ水V排g=ρ水(V3﹣V1)g;
    则有:ρ(V2﹣V1)g=ρ水(V3﹣V1)g;
    橡皮泥的密度为:ρ=V3−V1V2−V1ρ水。
    故答案为:(1)右;(2)10;(3)C;(4)13.4;1.34×103;(5)偏大;(6)将橡皮泥浸没量筒中,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2;将该橡皮泥捏成空心状,放入量筒中,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V3; V3−V1V2−V1ρ水。
    13.(2023•昭平县三模)小明利用以下器材设计甲和乙两种方案测量金属球的密度,如图示完成以下步骤。
    方案甲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
    (1)他首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分度盘如图(A)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接着他按如图(B)所示的方法来称量金属球的质量,其中有两个错误:
    ①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了右盘和左盘;② 。
    (3)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C)和(D)所示;金属球的体积是 cm3,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
    方案乙器材:电子秤、溢水杯、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
    ①用电子秤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如图(E)所示。
    ②将金属球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测出总质量,如图(F)所示。
    ③缓慢取出金属球,再向溢水杯中补满水,测出此时总质量,如图(G)所示。
    (4)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实验中取出金属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评估: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同学发现两种方案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图A中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根据左物右码测出物体的质量,图中物体放在右盘、游码放在左盘了,且用手拿砝码;
    (3)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球的质量m=50g+20g+10g+4g=84g;
    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V1=20mL,水和金属球的体积为V2=30mL,
    则金属球体积:V=V2﹣V1=30mL﹣20mL=10mL=10cm3;
    金属球的密度:
    ρ=mV=84g10cm3=8.4g/cm3;
    (4)排开水的质量为:
    m排=84.0g+25.6g﹣100.0g=9.6g,
    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水=m水ρ水=,
    金属球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V球=V排水=9.6cm3,
    金属球密度为:
    ρ球=mV球=84g9.6cm3=8.75g/cm3;
    实验中取出金属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再往溢水杯中加满水,总质量不变,排开水的质量不变,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不变;
    (5)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小明同学发现两种方案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电子秤测量的体积比量筒测量体积时更精确。
    故答案为:(1)水平;右;(2)用手拿砝码;(3)10;8.4;(4)8.75;不变;(5)电子秤测量的体积比量筒测量体积时更精确。
    14.(2023•台江区校级模拟)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探究:
    (1)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 g。
    (3)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时,先将水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3。
    (4)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若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某同学用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其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把一个质量为m0的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发现金属块沉入水中,如图丁所示,用油性笔记下此水面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m1;
    ③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戊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⑤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请用m0、m1、m2和ρ水符号表示)。
    (6)用第(5)问的方法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20g+10g+5g+4g=39g;
    (3)由图乙可知水的体积为20mL=20cm3,图丙可知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为32mL=32cm3,金属块的体积V=32cm3﹣20cm3=12cm3;
    (4)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9g12cm3=3.25g/cm3=3.25×103kg/m3;
    (5)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m水=m2+m0﹣m1,
    金属块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V=V水=m水ρ=m2+m0−m1ρ,
    金属块密度:ρ金=m0V=m0m2+m0−m1ρ=m0m2+m0−m1⋅ρ;
    (6)金属块取出时带走的部分水在加入水时得到补充,对金属块体积的测量值无影响,根据ρ=mV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右;(2)39;(3)12;(4)3.25×103;(5)m0m2+m0−m1ρ;(6)不变。
    15.(2023•唐河县一模)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鹅卵石密度的测量。
    (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小明用天平称量鹅卵石的质量时,在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由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转至右侧。此时小明取下最小的砝码,下一步操作是 (选填“A”、“B”)。
    A.调节平衡螺母
    B.调节游码
    (3)当横梁再次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鹅卵石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亮的鹅卵石放不进量筒,他用烧杯和水也测出了鹅卵石的密度,他的实验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使鹅卵石浸没水中,在烧杯壁上标记出水面的位置;
    ④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⑤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ρ= ⋅ (用字母m1、m2、m3和ρ水表示)。
    (5)经本组同学们评估,小亮的方案测出鹅卵石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解答】解:(1)由图可知,天平指针偏向左边,则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当加入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右,说明砝码质量偏大,此时应取下最小砝码,适当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故选B;
    (3)由图乙可知,鹅卵石的质量m=20g+5g+2g=27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1=30mL,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V2=40mL,则鹅卵石的体积V=V2﹣V1=40mL﹣30mL=10cm3;
    鹅卵石的密度:ρ=mV=27g10cm3=2.7g/cm3=2.7×103kg/m3;
    (4)④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内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⑤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m3﹣m2,
    加入水的体积为:V水=m水ρ水=m3−m2ρ水,
    鹅卵石的体积为:V′=V水=m3−m2ρ水,
    鹅卵石的密度为:ρ=m1V'=m1m3−m2ρ水=m1m3−m2⋅ρ水;
    (5)当鹅卵石带水从烧杯中拿出来的时候,烧杯内的水的质量会相对减少,补水至标记时已补回,总质量不会变,故不影响鹅卵石排开液体体积计算,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密度测量结果不受影响。
    故答案为:(1)右;(2)B;(3)2.7×103;(4)④向烧杯内加水至标记处;⑤m1m3−m2⋅ρ水;(5)不受影响。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不溶于水的固体),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细线、待测固体、水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乙所示);
    (4)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如图丙所示);
    (5)待测固体的密度为。
    实验数据
    固体的质量m/g
    固体放入量筒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cm3
    固体的体积V/cm3
    固体的密度ρ/(g/cm3)
    误差分析
    (1)细线体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V2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则因为固体上带有水,会使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致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用滴管缓缓增加水的质量,知道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水的质量,即m石=m水;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水,则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所以石块的质量m石=m水=ρ水V水;
    (4)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用细线系好轻轻放入刚刚已倒入水的量筒中,测出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
    表达式
    实验器材
    天平、水、空瓶、石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2)瓶中装满水,测出其质量m2;
    (3)将石块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后,测出瓶、石块及剩余水的质量m3。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m排水=m1+m2-m3,,。
    实验器材
    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细线、石块和笔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石块放入烧杯内,然后将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此时水槽内液面的位置;

    (2)去除烧杯内的石块,往烧杯里缓慢倒水,直到水槽内的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为V1,则石块的质量为V1ρ水;
    (4)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示数为V2,然后用细线系住石块,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的示数为V3,则石块的体积为V3-V2。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相关试卷

    实验7 测量液体的密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实验7 测量液体的密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实验7测量液体的密度原卷版docx、实验7测量液体的密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实验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实验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原卷版docx、实验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4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实验4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最新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讲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实验4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原卷版docx、实验4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