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学习物理时经常要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初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为15s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两句优美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9︰8B.8︰9
    C.1︰2D.2︰1
    4.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5.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故成语有云“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B.箫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悦耳动听的箫声也可能成为噪声
    D.停止吹奏,箫声不会立即消失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桌面同一位置
    B.用相同大小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音调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医院里的B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
    B.声音响度太大
    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8.如图所示,有三个温度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示数为5℃
    B.乙的示数为9℃
    C.丙的示数为12℃
    D.三个温度计中丙的分度值最大
    9.下表为各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B.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C.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D.-200℃的氢为液态
    10.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
    11.10月2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以下四种现象中,和“霜”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冬天大树上的雾凇
    B. 春天冰雪消融
    C. 冬天堆起的雪人变小
    D.夏天树叶上的露水
    12.如图为某物质的凝固与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EF段表示熔化过程
    B.该物质的固体为晶体,熔点为55℃
    C.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
    D.该物质熔化过程时间为5min
    13.光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不同的是( )
    A.甲图中,森林中透出来的一缕缕太阳光
    B.乙图中,地铁站修建隧道时使用的激光准直
    C.丙图中,科幻馆水中的倒影美轮美奂
    D.丁图中,博物馆中欣赏极具特色的皮影表演
    14.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的眼睛,则人偶B通过平面镜( )
    A.可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C.一定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D.无法确定,与所处位置有关
    15.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下面的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并记入表中;
    ③把一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④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②①④③
    二、实验题
    16.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小组合作讲究分工,某同学测得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45.0cm;另外负责测量时间的同学不小心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测量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用时1.6s,则可以计算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17.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_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
    (2)实验中,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__;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的声音却有些不同,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8.常见的隔音材料有聚酯棉、实木、泡沫、海绵。 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小明还准备了其他器材:音叉、机械闹钟、手机、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
    A.振动的音叉
    B.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手机
    C.持续响铃的机械闹钟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__________。
    A.此处距鞋盒的距离B.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C.所听见声音的音调D.所听见声音的音色
    (3)小明采用方案二,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分析数据可得:四种材料中最适合作隔音墙装修材料的是_________。
    19.某实验小组在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见下表:
    (1)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0.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又称“西成客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自西安北站出发,由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到达成都东站。西成高铁全线于2017年12月6日开通,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由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下表是D4252的运行时刻表。求:
    (1)D4252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整数)
    (2)若D4252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108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3分钟,求隧道长度是多少米?
    21.2024年3月28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完成深潜科考任务后返回三亚,这次任务带回了大量深海样本,并发现了多个深海新物种,如图所示为“奋斗者”号在海底探索时的情景。“奋斗者”号可使用超声波在海底定位,在一次任务中,“奋斗者”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在经过5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之后“奋斗者”号以25m/s的速度匀速下潜,在下潜时再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2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第一束超声波的传播距离是多远?
    (2)“奋斗者”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潜到海底?
    (3)发射第二束超声波时,“奋斗者”号距离海底有多远?
    四、填空题
    22.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为__________cm;体育课上测试小杨同学1500m长跑,停表指针如图2所示__________s。
    23.某老师从家步行去学校,用时20分钟,他手机上的运动应用程序记录的数据有:行走路程1500米、运动步数为2000步,他走一步的距离为__________m,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m/s。
    24.在某次军事行动过程中,一名空降兵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该名空降兵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的路程为__________ m,整个跳伞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25.如图所示,小王同学用手机声波软件检测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看,__________声是噪声,__________声响度最大。(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26.如图是公安部门实弹射击训练现场的照片。为了保护现场训练人员的听力以及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采用了许多减弱噪声的措施,在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是__________在减弱噪声,枪筒上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两空均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7.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来预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28.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29.游泳者出水后,身上的水分蒸发_______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30.雨过天晴,走在校园的树荫下能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在空气中沿_________传播;如果一束太阳光与地面上积水的夹角为35°,那么反射角为_________度。
    31.同学们在教室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线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小明身高,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__ m。
    五、多选题
    3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完成百米跑的时间大约在15s-18s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故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6℃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指青山在运动。以岸边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行船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说青山在运动,是以行船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指孤帆在运动。以岸边为参照物,孤帆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行船为参照物,孤帆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说孤帆在运动,是以岸边为参照物,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由可知,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B.“响鼓还需重锤敲”要想鼓发出的声音更响,则需要用很大的力敲鼓,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敲打的力度有关,故B错误;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即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箫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悦耳动听的箫声如果干扰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可能成为噪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停止吹奏,空气柱停止振动,但传播声音的空气不会马上停止振动,声波并不会马上消失,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桌面同一位置,是研究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不断剪短,可以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说明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解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人们听不到。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解析:甲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的下方,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5℃;乙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上,示数是9℃;丙温度计:分度值是2℃,示数是12℃,所以,三个温度计中丙的分度值最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解析:A.温度到达-50℃时,水银已是固态了,不能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测温了,因此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丝达到1535℃,继续加热就会熔化,而钨丝达到3410℃继续加热才熔化,因此和钨丝相比,铁丝更容易熔化,因此生活中才选用钨丝作为灯丝,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铜温度低于1083℃,而液态的铁温度高于1535℃,故铜球掉入铁水中会被熔化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表中数据可知-200℃高于氢的熔点,因此在这温度下的氢是液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雪人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BD.由图可知,有一段时间(吸)放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45℃,图像中的EF段表示熔化过程,从11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共经历4min,故A正确,BD错误;
    C.该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A.森林中透出来的一缕缕太阳光,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地铁站修建隧道时使用的激光准直,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科幻馆水中的倒影美轮美奂,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博物馆中欣赏极具特色的皮影表演,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人偶A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人偶B的眼睛,那么人偶B也一定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人偶A的眼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要先布好器材,做出第一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然后改变入射角再做出第二组,最后取下纸板获得数据,并将数据填入表中进行分析,所以顺序是③④①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答案:(1);(2)偏小;(3)0.625
    解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从而计算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3)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则
    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用时1.6s,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17.答案:(1)不同;(2)低;(3)音色
    解析:(1)要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看现象。
    (2)实验中,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3)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塑料尺与钢尺的材料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8.答案:(1)C
    (2)B;A
    (3)聚酯棉
    解析:(1)A.振动的音叉发生不稳定,还需要敲击,不适合作为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手机,播放一会,就停止,不适合做声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持续响铃的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适合做声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可以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见声音的响度来比较隔音效果,听到的响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来比较隔音效果,距离越近,说明隔音效果越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由表格中数据得,使用聚酯棉作为隔音材料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与鞋盒的距离最近,说明使用聚酯棉的隔音效果最好。
    19.答案:(1)99;小于
    (2)不变;甲
    (3)缩短加热时间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达到99℃时,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
    水的沸点除了与物质种类有关以外,还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水的沸点小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所以当时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当水沸腾时,烧杯中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不断融合,形成更大的气泡,到水面破裂,所以水沸腾时气泡变化是下面小上面大,故选甲图。
    (3)如果烧杯中水温度太低,加热时间太长,实验时间过长,酒精消耗大,所以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20.答案:(1)155km/h;(2)5000m
    解析:(1)由图表可知,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路程,列车运行时间
    根据公式可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2)由公式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隧道长度
    21.答案:(1)7500m;(2)150s;(3)1525m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束超声波的传播距离为
    (2)“奋斗者”号到海底的距离为
    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为
    (3)在下潜的同时发射超声波,发射第二束超声波时“奋斗者”号到海底的距离为,则
    代入数据得
    解得
    22.答案:0.60;337.5
    解析:由图1知,该刻度尺每厘米内有10小格,物理课本下表面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该物理课本的厚度为
    停表的内表盘每一大格代表示,指针在“5”和“6”之间,已经过半,读数为
    外表盘一大格代表,每一小格为,外表盘读数为,内盘读数加上外盘读数即为秒表读数,故秒表读数为
    23.答案:0.75;1.25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他走一步的距离为
    步行速度为
    24.答案:90;10
    解析:
    25.答案:丙;乙
    解析:由图示知,丙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物理角度来说是噪声。
    乙波形的振幅比甲丙的都大,乙的响度最大。
    26.答案: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解析: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所以在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枪筒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7.答案:次声波;信息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一般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来预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8.答案:吸收;熔化
    解析: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
    29.答案:吸热;减慢
    解析:游泳者出水后,身上的水分蒸发,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导致身体感到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皮肤表面的水的表面积,故可以减慢水分蒸发.
    30.答案:直线;55
    解析:晴天,树荫下能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现象。
    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5°,入射角是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为
    因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等于55°。
    31.答案:漫反射;6
    解析: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因此发生了漫反射。
    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6m。
    32.答案:BD
    解析: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材料种类
    聚酯棉
    实木
    泡沫
    海绵
    距离/m
    0.2
    1.8
    0.5
    1.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9
    99
    99
    99
    98
    99
    99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成都东
    08:45
    0
    广元
    10:36
    10:40
    270
    汉中
    11:24
    11:27
    412
    西安北
    13:00
    658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物理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