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开展“探寻丝路之美”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搜集·整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___________。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kāi pì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___________,共同pǔ xiě了人类交融互鉴、___________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开创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延续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载着___________ 载入___________
    kāi pì pǔ xiě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互往来 交相辉映 共同发展B.相互往来 共同发展 交相辉映
    C.交相辉映 共同发展 相互往来D.共同发展 相互往来 交相辉映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zài zǎi 开辟 谱写
    (2)A
    (3)将“开创”和“延续”的位置互换。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载着:zài zhe,表示某物(如车、船等)装载着其他东西或人。
    载入:zài rù,记录或写入(某物或某书中)。常用于形容重要事件、成就或人物被正式记录在历史、书籍等中。
    开辟:kāi pì, 打开通路;创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谱写:pǔ xiě,写作(乐曲等);比喻用行动、语言等创造出(值得记载的事迹或篇章)。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相互往来:指双方或多方之间频繁地交流、访问或交易。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象相互映衬,更加美丽。
    共同发展:指双方或多方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第一空:根据“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___________”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相互往来”最为贴切。
    第二空:根据“二者___________,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两条贸易路线之间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因此“交相辉映”最为恰当。
    第三空:根据“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___________的历史篇章”可知,这里强调的是贸易往来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结果,即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因此“共同发展”最为合适。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主要在于“开创……历史”和“延续……未来”的搭配不当;将“开创”和“延续”的位置互换。
    2.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__________
    ①展品的年代跨越也十分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
    ②展品涉及21个民族,展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
    ③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
    ④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④③①②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③“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先介绍展品的种类,为首句;
    ①“展品的年代跨越也十分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再介绍展品的年代跨越,根据句中“也”可知,紧随③句,为次句;
    ②“展品涉及21个民族,展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介绍展品所涉及的民族,根据句末的标点为句号,可知为第三方面的内容,为第三句,
    ④“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总结展览的意义,为末句。
    ●【实践·服务】
    3.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展现丝路各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各国之间文明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题干中给出“殊方”是他乡、异域的意思,那么“共享”就是共同享受,要享受的是各国的文明。据此可概括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4.“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繁荣与共。班级准备开展“丝路繁华,文化互鉴”活动并邀请几位国际交流生共同参与,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项目。
    【答案】示例:①举办“丝路文化”知识竞赛;②开展“丝路风情”绘画展览;③组织“我心中的丝绸之路”演讲比赛;④进行“丝路美食”分享会。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作答此题,要紧扣“丝路繁华,文化互鉴”这一主题,可从文化知识、艺术表现、语言表达、饮食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活动项目。要确保活动既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国际交流生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又能充分展现丝绸之路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
    示例一:开展“丝路故事”话剧表演。
    示例二:举办“丝路印象”摄影大赛。
    示例三:组织“丝路文化对当今生活的影响”研讨会。
    ●【设计·宣传】
    5.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绿豆等都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物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请选出你最熟悉的一种,推介给大家。要求:须突出所选物种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一:石榴。石榴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枝头,剥开它那厚厚的外皮,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团结的力量。它不仅味道酸甜可口,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佳肴。
    示例二:核桃。核桃像一个坚硬的小堡垒,默默地守护着里面的美味。它的果仁饱满,营养丰富,就像一个小小的营养宝库。每次吃核桃,都像是在开启一场探索营养宝藏的冒险,给我们带来健康和满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
    要求从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绿豆等植物中任选一种,推介给大家。推介时要突出物种的特点,如石榴的籽粒密实,核桃的果壳坚实、营养丰富,葡萄的甜美多汁,胡萝卜的维生素丰富,绿豆的消暑解渴等。还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核桃。核桃呀,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把满腹的知识都藏在了它那坚硬的外壳之下。当你费力敲开它,露出那形如大脑般沟壑纵横的果仁时,仿佛在向你展示它蕴含的无尽智慧呢。它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既能补脑益智,又可强筋健骨,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健康佳品。
    示例2:葡萄。瞧呀,那一串串葡萄宛如紫水晶、绿宝石般垂挂在藤架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轻轻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饱满的果肉瞬间爆汁,那清甜的滋味就像山间的清泉在舌尖上流淌。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既能酿酒,又可直接食用,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甜蜜果实呢。
    示例3:胡萝卜。胡萝卜好似一个个橘红色的小纺锤,整齐地排列在土地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的美好。它质地脆嫩,咬上一口,清甜的味道就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它可是营养丰富的“小人参”呀,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对我们的视力、身体免疫力等都有着诸多益处呢。
    示例4:绿豆。绿豆就像一粒粒绿色的小珍珠,小巧玲珑又充满生机。把它煮成绿豆汤时,那绿豆在锅中翻滚,仿佛一群活泼的小精灵在嬉戏。绿豆汤清热解暑的功效可是声名远扬,在炎炎夏日里来上一碗,瞬间就能驱散燥热,让人神清气爽,它真是夏日消暑的好帮手呢。
    6.填写古诗文名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这种大好形势,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情景:“(1)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十二章》中“(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坚定的志向。我们如果想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就需要对其发自内心地喜爱,并乐在其中,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北伐途中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6)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之行”的准则,以规正儿子的言行,殷殷教诲中寄予深切期望。
    【答案】(1)潮平两岸阔 (2)三军可夺帅也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静以修身 (7)俭以养德
    二、阅读(60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根。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7.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8.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请任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
    10.文章第⑦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结合内容说说你对句中“痛悔”的理解。
    【答案】7.①“老海棠树”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老海棠树象征着奶奶,承载着奶奶的勤劳、慈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我”的期望等美好品质,也蕴含着“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③以树为题,富有诗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内容上:①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与奶奶在树下的活动形成对比;②写出了老海棠树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体现了“我”对老海棠树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为下文写奶奶在树下的活动以及“我”和奶奶之间的故事做铺垫。
    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海棠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海棠树与奶奶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老海棠树也有了情感,会跟随奶奶,陪伴她、围拢她,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思念。
    10.①“痛悔”是指“我”对曾经不理解奶奶、伤害奶奶的行为感到悔恨。如“我”小时候不懂奶奶糊纸袋、补花等工作的意义,还说些让奶奶伤心的话;②“我”没有珍惜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在奶奶向“我”请教问题时,“我”敷衍了事,给奶奶带来了伤害;③这种痛悔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刻,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表达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弥补过错的痛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③段“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段”、第④段“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第⑤段“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可知,文章记叙了春天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夏天奶奶坐在树下补花,秋天奶奶晨起后就去扫海棠树的落叶等事件,所有的事件都围绕着“老海棠树”展开,所以标题“老海棠树”即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奶奶在老海棠树下劳动,海棠树见证了奶奶一生的勤劳、质朴与善良,象征着奶奶的品格和命运。
    结合第①段“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第⑦段“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可知,老海棠树的背景衬托出奶奶好学上进的品质,老海棠树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之情。
    根据第②段“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等可知,“我”儿时在老海棠树上玩耍,奶奶在树下和“我”交流,老海棠树含蓄、形象地表现了“我”和奶奶之间浓厚的祖孙情。
    文章以“老海棠树”为题,借物抒情,以此为标题更能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和主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第②段“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等句,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有趣生活,表现了“我”对老海棠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我”对老海棠树的怀念之情。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把“我”和奶奶在树上和树下的活动进行了对比,奶奶把饭递给“我”,让“我”在树上吃饭,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和关心,点明下文“我”对奶奶怀念的原因,为下文奶奶在树下劳动及和“我”的故事作了情节上的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本题要求对文章特定语句进行赏析式批注,需要深入剖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传达的情感以及与上下文的关联等方面,从而解答小安的疑问并完成批注。要从语句的描写对象、描写方式、蕴含情感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第⑦段“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海棠树以人的情感与动作,“飘去”“跟随”“陪伴”“围拢”等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海棠树仿佛有了灵性,始终与奶奶紧密相连。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老海棠树早已成为奶奶的象征与化身,它见证了奶奶的一生。这里通过老海棠树的“追随”,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奶奶无尽的思念之情,即使奶奶已离去,在梦中与祈祷中,那棵老海棠树依然承载着作者对奶奶深深的眷恋,成为记忆中永不磨灭的印记,也体现出奶奶在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作者对往昔与奶奶共度时光的缅怀与痛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段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可知,从“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能看出奶奶的虚心与对知识的渴望,她积极想要跟上时代,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而“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这一句鲜明地展现出“我”当时对奶奶行为的不理解,“看也不看”体现出“我”的敷衍与轻视,话语更是充满了不耐烦甚至嘲讽。
    这种态度让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随后“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这一系列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奶奶因“我”的回应而受到伤害,内心满是失落与难过。由于时光无法倒流,“我”的错误言行已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所以,奶奶拿着报纸请“我”解说时那充满期待又被打击的形象,成为了“我”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痛悔,每每想起,都深深自责于当初没有给予奶奶应有的尊重、理解与耐心。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qiǎn)。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11.文章第①段“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这”指的是什么?
    12.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
    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文章结尾写“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你觉得怪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多年父子成兄弟
    12.环境描写,写出了清明节前小麦生长的状态,为下文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做铺垫,表现了父亲对孩子活动的精心安排,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13.父亲是一个绝顶聪明、随和、爱孩子、关心孩子学业、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感激和怀念之情。
    14.不怪。文中父亲与孩子平等相处,他带着孩子放风筝、做手工、做灯等,关心孩子的学业却不强求,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能陪孩子玩耍,与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④段“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可知,第①段“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第③段画横线句子“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分析,“小麦还没有‘起身’”可知,这是环境描写,描写了清明节前麦田的状态,且“小麦还没有‘起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麦蜷缩在地面上的样子;“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写出了小麦坚韧、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第③段“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可知,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对“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体现了父亲带领孩子们放风筝的智慧和对自然的认识,也反映了父亲不拘小节、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念,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同时,这一描写也让读者感受到父亲既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享受人生乐趣的人。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与文章情感主旨。
    结合第②段“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可知,父亲不仅会画画,会刻图章,还精通种乐器,可见父亲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结合第③段“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可知,父亲是一个随和,爱孩子,喜爱孩子的人;
    结合第④段“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可知,父亲是一个关心孩子学业的人;
    结合第③段“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第④段“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可知,作者通过在文中记叙父亲带领孩子们放风筝、给“我”做西瓜灯、到学校给“我”伴奏并陪“我们”玩了一下午等事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亲密、温馨、平等的父子关系的认同以及对父亲的尊重、感激和敬爱之情;这些都是作者回忆的往事,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看法。
    结合第③段“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第④段“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可知,文中的父亲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引导者,也是他们的玩伴和朋友。他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和自由,比如不强求学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参与其中。这种父子关系淡化了传统的权威界限,强调了亲情和友情的融合,展现出一种现代家庭的和谐美。然而,这种关系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可能会被视作“不合常规”,因此会让人感觉“怪”。然而,正是这种理解和支持,使得孩子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进而与父亲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据此可发表阅读看法“我觉得不怪”;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的父亲没有丝毫为人父亲的权威,他的做法淡化了父亲的身份,但我们认知中的父亲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要严格教育孩子,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据此可发表看法“我觉得怪”。
    (三)(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⑤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亦可笑已!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①欻(xū):忽然。②蚤:同“早”。③昧爽:拂晓。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直:同“值”,价值。⑥罹(lí):遭遇祸患。
    15.解释下列加点词。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
    (3)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_____ (4)既走,又从之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B.屠乃奔倚其下 狼乃止
    C.久之,目似瞑 既走,又从之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示以空担
    17.翻译下列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18.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战胜了狼,请分析作者刻画的这两个屠夫有什么异同。
    【答案】15.(1)一起 (2)看,视 (3)卖 (4)离开
    16.B
    17.(1)(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屠户)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肉挂在树上,向狼展示空担子。
    18.(1)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相同点:都勇敢机智,面对狼的威胁都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同点:甲文中的屠夫开始对狼抱有侥幸心理,后来才认识到狼的本性并奋起反抗;乙文中的屠夫更懂得运用智谋,通过巧妙的方法摆脱了狼的纠缠。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并:一起。
    (2)句意: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3)句意: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货:卖。
    (4)句意: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走:离开。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B.相同,都是连词,于是;
    C.助词,舒缓音节,无实义/代词,他;
    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乃,才;悟,明白;寐,睡觉;盖,大概、原来是;诱,诱惑。
    (2)遂,于是;翘足,踮起脚跟;示,展示、给……看。
    【18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章阅读启示。
    甲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大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于是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勇敢杀死了狼。启发可以从狼的角度理解: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像狼一样的恶人往往是自取灭亡,以失败告终。也可以从屠夫的启角度理解: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需要结合两文内容比较作答。
    两文中的屠夫,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畏惧到最后勇于战胜狼的过程。
    从相同点来看,甲文中“屠惧,投以骨”“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乙文中“屠惧,示之以刃”“遂钩肉,翘足挂树间……因巡近视,则死狼也”都表现了人物由最初的畏惧到最后勇于战胜狼的过程。两个屠夫都表现出面对危险有冷静的判断力和一定的机智,最终均通过机智勇敢的行动消灭了狼。
    从不同点看,甲文屠户是“屠惧,投以骨”“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甲文中的屠夫开始对儿狼感到害怕,有侥幸心理,后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借且柴草堆的有利地形,奋进反击,一举杀死了两只狼,可见他不仅有智,还有勇猛的特点。乙文中,根据“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可知,屠夫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狼够不着的树上,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他这样做以后,狼果然不再追赶他。乙文的屠夫主要是以计谋引开狼,使自己得以脱险,结果第二天还有了意外收获。可见乙文的屠夫更懂得运用智慧,用巧妙的方法摆脱了狼的追踪。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四)古诗阅读(5分)
    19.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又逐春风到洛城”一句历来为人称赞,试简要赏析。
    【答案】(1)①阴阴 ②又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吹送着诗人的乡梦回到故乡,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意思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洛阳。“逐”是追逐的意思。“梦”和“春风”都是无形的东西,诗人运用化虚为实的写法,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有形可感的物象。
    “又逐春风到洛城”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梦以人的动作情态,追逐着春风飞回家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变得有形可依,有物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名著阅读(8分)
    20.任选一组人物,描述他们的一个友情时刻。
    A.孙悟空与猪八戒 B.鲁迅与范爱农
    【答案】示例一:孙悟空与猪八戒。在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被唐僧误解赶走,后来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八戒智激美猴王,悟空不计前嫌,重回取经队伍,与八戒一起解救唐僧。这一刻,他们虽有过矛盾,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友情依然深厚。
    示例二:鲁迅与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鲁迅和范爱农初次见面,因一些误会产生了隔阂。后来回国后,两人在故乡重逢,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逐渐消除了误会,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一起喝酒聊天,谈论国家大事,彼此理解和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花夕拾》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作答此题,首先明确所选择的人物组合,然后回忆与之相关的经典情节,从中挑选出能够体现他们友情的时刻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要清晰地阐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突出体现友情的细节,最后点明这份友情的特点或意义。
    示例一:孙悟空与猪八戒。在取经途中,他们途径火焰山,为了借到芭蕉扇,孙悟空多次冒险。一次,孙悟空被铁扇公主骗进肚子里,情况危急。猪八戒在洞外焦急万分,想尽办法吸引铁扇公主的注意力,分散她的精力,好让孙悟空能顺利在她肚子里周旋。最终孙悟空成功拿到扇子,他们继续前行。这一刻,猪八戒对孙悟空的担心与帮助,展现出他们深厚的兄弟情义。
    示例二:鲁迅与范爱农。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害,他主张发电报痛斥清政府,却遭鲁迅等人反对,两人因此产生矛盾。后来范爱农生活陷入困境,鲁迅得知后,不仅没有计较之前的争执,反而主动帮助他找工作,给他经济上的支持。范爱农深受感动,两人摒弃前嫌。此时,他们相互理解,友情在困境中愈发深厚,这种不计前嫌的情谊令人动容 。
    21.请你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中任选一本,向同学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
    【答案】示例一:推荐《朝花夕拾》。这本书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以回忆为线索,多维度地展现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风貌。书中既有对童年温馨往事的回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也有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的批判。文字富有韵味,情感真挚深沉,能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示例二:推荐《西游记》。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憨态可掬的猪八戒等。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想象力,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情节扣人心弦。同时,作品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推荐语。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答此题,先确定要推荐的书籍,然后从书籍的体裁、主要内容、特色亮点(如独特的叙事风格、精彩的人物塑造、奇幻的情节等)以及对读者的启发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篇章、情节或人物例子来阐述,使推荐理由更具说服力,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
    示例一:推荐《朝花夕拾》。它是鲁迅的经典散文集,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鲁迅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们看到鲁迅对长妈妈复杂的情感,从最初的厌烦到后来因长妈妈买来《山海经》而生出的感激与怀念。书中这些质朴的回忆,不仅让我们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文字间饱含温情与批判,能让读者在品味往昔故事时,收获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
    示例二:推荐《西游记》。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魔巨著,讲述唐僧师徒踏上漫长艰险的取经之路。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比如孙悟空,他那敢作敢为、反抗权威的精神令人赞叹。“大闹天宫”时,他无视天庭威严,搅得一片天翻地覆。其情节更是曲折离奇,如“三借芭蕉扇”,师徒四人面对火焰山的阻挡,孙悟空与铁扇公主斗智斗勇。阅读此书,能让读者沉浸在奇幻世界,同时明白面对困难需有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
    三、作文(60分)
    22.选取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抓住特征进行生动描写,以突出其特点。(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这对大虾真有趣!它们长着又细又长的胡子,眼珠一突一突的,两对厉害的钳子。它们的尾巴像一把小扇子,几对细长的脚在水里划动着。它们有时搂在一起,好像要打架;有时又好像手拉着手,好像在说:“走,我们一块儿去水晶宫玩吧!”
    【解析】本题考查小作文写作。
    审题:关键在于“熟悉的小动物”,这限定了写作对象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有所了解的动物,不能写陌生罕见的物种。“抓住特征”要求精准识别并呈现该动物与众不同之处,如外形的独特、习性的特别等,“生动描写”意味着不能干巴巴地罗列特点,要用形象、活泼的语言使小动物跃然纸上,且字数不少于100字。
    思路:开篇点明要写的小动物,引发读者兴趣。接着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外貌到习性的顺序描写,整体勾勒外形轮廓,像小猫毛茸茸的圆身子;局部细化眼睛、耳朵、尾巴等细节,如小兔子红宝石般的眼睛。描述习性时,可写进食时的模样,小狗狼吞虎咽,或休息时的姿态,仓鼠团成一团呼呼大睡,结尾总结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示例:小猫咪拥有一身如云朵般柔软的白色毛发,阳光下仿佛自带光环,显得高贵而纯洁。那双清澈见底的绿眼睛,宛如两颗璀璨的翡翠,闪烁着机敏与好奇的光芒。它走路时轻盈无声,总是迈着优雅的步伐,尾巴高高翘起,显得既傲娇又迷人,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猫咪独有的那份从容与高贵。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请根据以上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24.请以“__________陪我成长”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3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