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最大的等级单位是( )
A. 种B. 科C. 纲D. 界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详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界、纲、种、科中界是最大的单位,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病毒存在的科学家是( )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米勒
D. 伊万诺夫斯基
【答案】D
【分析】伊万诺夫斯基(D.Iwanwski,1864--1920)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伊万诺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
【详解】A.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池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以及牙垢中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的细胞,A错误。
B.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B错误。
C.米勒是美国的学者,有名的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C错误。
D.伊万诺夫斯基(D.Iwanwski,它8你4--它800)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伊万诺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植物中,属于我国珍稀植物的是( )
A. 珙桐B. 凤凰木C. 牡丹D. 君子兰
【答案】A
【分析】珙桐是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又名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详解】A.珙桐俗称鸽子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A符合题意物。
B.凤凰木是在全世界热带地区常见栽培的植物,B不符合题意。
CD.牡丹、君子兰,不属于我国珍稀植物,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将香菇晒干可延长保存时间,主要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
A. 冷藏法B. 脱水法C. 腌制法D. 罐藏法
【答案】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香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因此香菇采用的是脱水法进行保存。
故选B。
5. 下列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
A. 蛔虫B. 沙蚕C. 涡虫D. 蜈蚣
【答案】A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分析作答。
【详解】A.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A符合题意。
B.沙蚕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蜈蚣的身体表面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动物的行为能够帮助植物传粉的是( )
A. 果蝇取食水果
B. 飞蝗啃食叶片
C. 蜂鸟吸食花蜜
D. 松鼠储藏松果
【答案】C
【分析】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详解】A .果蝇取食水果,是动物对植物的危害,A错误。
B.飞蝗啃食植物叶片是动物对植物的危害,B错误。
C.蜂鸟吸食花蜜时身上会沾上花粉,身上的花粉就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帮植物传播了花粉,C正确。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错误。
故选C。
7. 厦门市筼筜湖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红树林、水草等繁茂,鱼虾成群,白鹭结队。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 )
A. 基因的多样性
B. 动物的多样性
C. 植物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难度适中。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正确。
BCD.动物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未体现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
8. 如图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新物种中华粘猎蝽,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它是( )
A. 环节动物B. 节肢动物C. 爬行动物D. 鸟类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详解】A.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A不符合题意。
B.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中华粘猎蝽”(如图所示)。该动物的身体和附肢分节,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属于节肢动物,B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在“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把处理好的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 )
A. 接种
B. 灭菌
C. 恒温培养
D. 配制培养基
【答案】A
【分析】细菌、真菌的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因此教室不同角落的细菌、真菌时,打开培养皿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这一步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步骤是接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年画中的鱼寓意“年年有余”。下列关于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
B. 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
C. 用于呼吸的器官是鳃
D. 游泳主要通过鳍摆动
【答案】D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A正确。
B.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能减小水的阻力,B正确。
C.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
D.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D错误。
故选D。
11. 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害,下列属于有害的是( )
A. 白僵菌杀死松毛虫
B. 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C. 甲烷菌生产甲烷
D. 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答案】D
【分析】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②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 A.白僵菌杀死松毛虫属于生物防治,即以菌治虫,对人类有益,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对人类有益,B不符合题意。
C.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甲烷菌能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可见,利用甲烷菌生产甲烷,对人类有益,C不符合题意。
D.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对人类有害,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 颁布法律和文件
B.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在成年母象的带领下,完成了迁徙活动。这种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
A. 攻击行为B. 繁殖行为C. 社会行为D. 防御行为
【答案】C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完成了迁徙活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这种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是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B. 依据②,图2是狼的牙齿
C. ③是臼齿,适于撕裂食物
D. 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
【答案】C
【分析】图可知,①门齿,②犬齿,③臼齿。
【详解】A.①门齿,有利于切断食物,A正确。
B.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分化,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所以图②犬齿适于撕裂食物,所以图2是狼的牙齿,B正确。
C.③臼齿适于磨碎食物,C错误。
D.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D正确。
故选C。
15. 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豆腐乳、酸奶、葡萄酒、酱油等发酵食品,其中主要利用细菌发酵的是( )
A. 豆腐乳B. 酸奶C. 葡萄酒D. 酱油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正确识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豆腐乳是利用毛霉进行发酵的,毛霉属于真菌,A错误。
B.酸奶是用乳酸菌发酵的,乳酸菌属于细菌,与其他三类不同,B正确。
C.葡萄酒是用酵母菌发酵的,酵母菌属于真菌,C错误。
D.酱油是用霉菌发酵的,霉菌属于真菌,D错误。
故选B。
16. 灰树花,俗称“舞菇”,子实体肉质,菌丝壁薄。关于灰树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
B. 有细胞壁
C. 属于真菌
D. 孢子生殖
【答案】A
【分析】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见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真菌的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详解】结合分析和题干信息可知,灰树花具有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真菌,其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等,能够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通过生活经验获得
B. 高等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 学习行为是与生俱有的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均有学习行为,只是学习获得能力的强弱有区别,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①②③表示鸡卵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已经完成受精的胚盘
B. 孵化所需营养主要来自③
C. 孵化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
D. 装置中通气孔有助于透气
【答案】D
【分析】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图中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
【详解】A.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鸡卵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①胚盘,A错误。
B.②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B错误。
C.进行鸡卵的人工孵化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鸡卵孵化大约需要40℃的温度,因为鸡的体温大约为40℃,C错误。
D.胚胎发育需要氧气,装置中通气孔有助于透气,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现象中,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的是( )
①在陆地上产卵
②雌雄蛙抱对
③雄蛙鸣叫
④体内受精
⑤变态发育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详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属于求偶)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刺激雄蛙和雌蛙分别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 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成虫期
C. 若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完全不同
D. 茶小绿叶蝉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答案】A
【分析】昆虫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A.茶小绿叶蝉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需要蜕皮,A正确。
B.茶小绿叶蝉在3龄幼虫之前,不能飞行,运动能力差,因此,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幼虫,B错误。
C.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C错误。
D.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茶小绿叶蝉的发育经历受精卵、成虫三个时期,D错误。
故选A。
2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理念已落实在人们的行动中。下列叙述不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湖、还草
B.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影响自然
C. 自然资源是天然宝藏,取之不尽
D.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答案】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增加植被,有利于改善环境,符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顺应自然,A不符合题意。
B.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会影响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不符合题意。
C.自然资源是天然宝藏,如果任意浪费总有一天会枯竭,需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C符合题意。
D.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兔、鸡、蛇是我国十二生肖的成员,如图中的a表示的是( )
A. 有喙无齿B. 体温恒定C. 用肺呼吸D. 胎生哺乳
【答案】C
【分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鸡属于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A.有喙无齿是鸟类的特征,兔、蛇无此特征,A错误。
B.蛇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兔、鸡体温恒定,B错误。
C.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均用肺呼吸,C正确。
D.兔、蛇属于哺乳动物,而鸡是鸟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加了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D错误。
故选C。
23. 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下列对生态平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B.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C. 人为过度捕杀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D.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A正确。
B.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B正确。
C.动物能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人为过度捕杀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C正确。
D.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故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D错误。
故选D。
24.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一般存在如图的关系,下列表述能够体现②的是( )
A. 水螅的刺细胞中有毒素,能够捕食猎物
B. 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利于寄生在小肠
C. 蝗虫具有外骨骼,能够防止水分的蒸发
D. 蚯蚓体壁能气体交换,有丰富毛细血管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的观点,难度适中。
【详解】A.水螅具有刺细胞的结构,故具备了捕食猎物的功能,属于①,A错误。
B.蛔虫具有角质层的结构,使得它适于寄生在小肠,属于①,B错误。
C.蝗虫具有外骨骼结构,能够防止水分蒸发,属于①,C错误。
D.蚯蚓体壁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需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帮助其进行气体交换,属于②,D正确。
故选D。
25. 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阶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结果如图。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加光照时间,能够提高三类动物的活跃程度
B. 第11~15天的结果说明动物的活跃程度完全恢复
C. Ⅱ与Ⅰ相比,活跃程度变化率最大的是腐食动物
D. 本实验说明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是有利的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详解】A.本实验中动物的活跃程度是通过动物捕获量进行测定的,结合图示可知,与1~5、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捕获量与动物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增加光照时间,但降低植食动物的活跃程度,A错误。
BD.三种动物的第11~15天的捕获量少于第1~5天的捕获量,结果说明动物的活跃程度还没有完全恢复,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是不利的,BD错误。
C.Ⅱ与Ⅰ相比,人为增加光照时间时,植食动物的活跃程度降低,肉食动物的活跃程度变为Ⅰ的2倍,腐食动物的活跃程度变为Ⅰ的4倍,所以变化率最大的是腐食动物,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 如图中,A、B、C三个不同地层中都有发现生物化石,表格记录了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判断正误。
(1)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_____。
(2)依据上表可以推测,②表示的地层是B_____。
(3)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可能是在C地层中被发现_____。
(4)从上表中可以推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结构越简单_____。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分析】地层是指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堆叠起来的岩石层,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地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的顺序发生某些变化。图示中C是较古老的地层,A是较晚近的地层,B是位于A、C间的地层。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故本题说法正确。
(2)由于地球表面不断地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扭曲等。图示中C是较古老的地层,B是位于A、C间的地层。根据表中的①②③化石被发现距今年数B、C、A。故题干错误。
(3)根据图表可知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被发现的地层③,对应的地层为A较晚近的地层。故本题说法错误。
(4)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故在图中C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在图中A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故本题说法正确。
27.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中的①是________;甲和丙都具有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三种微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
(2)在繁殖后代的方式上,丙进行____,乙需要在__内完成增殖。
(3)乙和丙都能侵染人体,引起呼吸道感染,能够用抗生素治疗的是__引起的感染。
【答案】(1)①. 细胞核 ②. 细胞膜 ③. 乙
(2)①. 分裂生殖 ②. 活细胞
(3)丙
【分析】分析图可知:甲是酵母菌①是细胞核、②是液泡;乙是病毒;丙是细菌。
【详解】(1)甲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具有成形的①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所以甲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甲酵母菌和丙细菌都具有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2)丙属于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乙属于病毒,结构极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乙病毒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
(3)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基本,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没有效果,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乙和丙都能侵染人体,引起呼吸道感染,能够用抗生素治疗的是丙引起的感染。
28.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蚯蚓被称为“松土机”,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湿能力。保护野生蚯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1)根据资料,保护野生蚯蚓的方法是______。
(2)蚯蚓被称为“松土机”,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完成这一功能,是因为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形,身体_______,可以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_______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上特点能让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
【答案】(1)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2)①. 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湿能力 ②. 圆筒 ③. 分节 ④. 刚毛
【分析】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
(1)根据资料,保护野生蚯蚓的方法是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2)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所以蚯蚓被称为“松土机”,是因为它能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湿能力。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完成这一功能,是因为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可以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上特点能让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
29. 手碰到火时,会马上缩回。结合图示分析作答。([]填序号)
(1)手能灵活缩回,原因之一是关节中的[___]____可减少摩擦,增加灵活性。
(2)图2中缩手动作,是在____系统的支配下,肱二头肌,牵拉着骨绕___活动。活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_______等系统的配合。
【答案】(1)①. ③ ②. 关节软骨
(2)①. 神经 ②. 关节 ③.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分析】观图可知:图1中,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图2是反射弧的结构。
(1)关节中的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着③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缩手动作就是肱二头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产生的。
30.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大豆植物根瘤的形成与______根瘤菌有关,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而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与大豆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
(2)①②表示物质,①是_____;②是____,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
(3)甲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
【答案】(1)①. 土壤中的 ②. 共生
(2)①. 二氧化碳##CO2 ②. 无机盐
(3)①. 分解者 ②. 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分析】(1)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生态因素,土壤中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的根瘤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也有根瘤菌存在,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和水分,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见,根瘤菌与大豆植物的关系是共生。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结合题图可知,①代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②代表无机盐,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甲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作用是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1. 酵母菌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酵母中含有酵母菌。制作面包的基本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中酵母不能用开水混合的原因是______。
(2)经步骤②,面团的体积会膨大,原因是其中的___分解葡萄糖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是_____。发酵过程中会有酒味,原因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产生了_____。
(3)影响面团发酵的关键因素有:_______、____。
【答案】(1)酵母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2)① 酵母菌 ②. 二氧化碳 ③. 酒精
(3)①. 温度 ②. 氧气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酵母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步骤①中酵母不能用开水混合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2)制作米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因此,经步骤②,面团的体积会膨大,原因是其中的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发酵过程中会有酒味,原因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产生了酒精。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因此,影响面团发酵的关键因素有:温度和氧气。
32.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蝽蟓也喜食(如图2)。调查发现(如图3)。
(1)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短喙蝽蟓的数量逐渐______。
(2)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无患子科植物的数量____。
(3)蝽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后代的喙有长和短,这是______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果皮较薄或坚硬对蝽蟓喙的长短起到了______作用,决定了进化方向,这就是________。
【答案】(1)增加 (2)减少
(3)①. 变异 ②. 选择 ③. 自然选择
【分析】自然界中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短喙蝽蟓的数量逐渐增加,短喙蝽蟓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2)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平底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减少。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蝽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后代的喙有长和短,这是变异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果皮较薄或坚硬对蝽蟓喙的长短起到了选择作用,决定了进化方向,这就是自然选择。
3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加拿大一枝黄花(如图)最初是以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它对环境要求低,有耐荫、耐旱以及耐瘠薄的习性,利于授粉和花粉传播;果实带有冠毛,每一株可产生数以万计的种子,在成熟后随风飘向远方,静待次年春季萌发,有效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它还能通过发达的根状茎进行繁殖。
(1)可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归为被子植物的依据是____。相对于玉米,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更近,依据是____(举一例)。
(2)现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被称为“生态杀手”,原因之一是繁殖能力强_____;②_____。资料中提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______。
(3)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社区拟组织“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活动,从提高清除效果的角度,提一条建议:_____。
【答案】(1)①. 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里面 ②. 玉米属于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向日葵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2)①. 有独特的花序结构,利于授粉和花粉传播 ②. 能通过发达的根状茎进行繁殖 ③. 每一株可产生数以万计的种子,在成熟后随风飘向远方,次年春季萌发;
(3)集中人力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果实成熟前进行人工铲除清理,可以防止其种子扩散。
【分析】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里面。
(1)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里面,因此属于被子植物。玉米属于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向日葵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因此相对于玉米,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更近。
(2)加拿大一枝黄有独特的花序结构,利于授粉和花粉传播;它能通过发达的根状茎进行繁殖,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被称为“生态杀手“。加拿大一枝黄的每一株可产生数以万计的种子,在成熟后随风飘向远方,静待次年春季萌发也是其繁殖能力强的另一个原因。
(3)因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所以可以集中人力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果实成熟前进行人工铲除清理,可以防止其种子扩散。
34. 传统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常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南美白对虾发生的疾病,但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系列恶果。有研究指出,发挥改善水产生物肠道健康、促进其生长等作用。为探究乳酸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400个尾个体质量相近且健康的南美白对虾,每组设置5个重复试验,试验8周
(1)本试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做法是_____。
(2)根据题意可知,每一个重复试验内有南美白对虾__尾。
(3)表格中对照组试验处理“?”应是_____。
(4)试验得出添加适量乳酸菌可以更好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发育。请根据表格,说出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
(5)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肠道中成为优势菌群,能够改善南美白对虾肠道健康。形成优势菌群的过程: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肠道大量繁殖,乳酸菌和有害菌之间存在__,进而_______有害菌生长繁殖。
【答案】(1)除变量(不同浓度的乳酸菌饲料)以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
(2)20 (3)不含乳酸菌的基础饵料
(4)南美白对虾在添加适量乳酸菌饵料后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增加
(5)①. 竞争 ②. 抑制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本试验为探究乳酸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乳酸菌。在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
(2)科研人员选取400尾个体质量相近且健康的南美白对虾,随机均分成4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试验,所以每一个重复试验内有南美白对虾20尾,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3)实验的变量是乳酸菌,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对照组一般不作处理,因此,表格中对照组试验处理“?”应是不含乳酸菌的基础饵料。
(4)由于南美白对虾在添加适量乳酸菌饵料后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增加,可以得出添加适量乳酸菌可以更好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发育。
(5)乳酸菌不可以被小肠直接吸收,但乳酸菌能帮助消化,调节大、小肠的蠕动,促进肠道的正常运作,同时可以有助于钙类物质的吸收。乳酸菌属于细菌,在南美白对虾肠道大量繁殖,乳酸菌和有害菌之间存在竞争,进而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
阶段
实验时间
实验处理
Ⅰ
第1~5天
无人工光照
Ⅱ
第6~10天
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
Ⅲ
第11~15天
无人工光照
动物化石种类
化石被发现的地层
距今年数
低等鱼类
①
5亿7000万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
②
24亿年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
③
2亿2500万年~7000万年
项目
试验处理
增重率(%)
蛋白质效率(%)
对照组
?
2540.42
2.04
试验1组
含0.5%的乳酸菌的基础饵料
2574.83
2.09
试验2组
含1.0%的乳酸菌的基础饵料
2632.41
2.16
试验3组
含1.5%的乳酸菌的基础饵料
2580.49
2.0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