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第1页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第2页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初读感知,细读感知,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物候学相关知识。
    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
    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又生动的说明语言
    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燕子低飞预示着什么呢?(要下雨了)
    有句俗话:“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啄食要落雪。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在气候变迁、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合著)、《气象学》等。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词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zài) 农谚(yàn)
    重点词语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用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三、初读感知
    (示范读,学生思考)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明确: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依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细读感知
    1.朗读课文1-3段,概括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的?
    明确:
    第1段 列举四季物候的变化
    第2段 列举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 引出物候及物候学概念
    由事实到知识是一种由现象到本质(综合思维)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
    (1)本段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找出相关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本段按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既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后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铺垫。
    (2)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在途”
    3.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物候?什么又是物候学?
    明确: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这就是物候学。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吗?
    明确:“许多”是“很多”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并不是全部如此。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如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自由朗读4至5自然段,并思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4段“下面是一个例子”表明是举例子。将1962 年山桃等各种花的花期与1961年、1960年进行比较,并列出具体天数,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例翔实,对比鲜明,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令人信服,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懂得了掌握一些物候知识有利于帮助我们农业生产 ,通过对本文的品读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典雅。
    六、布置作业
    不仅科学探究需要方法,说明事理也需要方法。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也提出:“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引用等。”请同学们通过以下表格完成课后任务:试从 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展示作业,细数方法
    示例:
    研析课文
    自由朗读第6至10自然段,思考: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
    明确:
    近海地区的冬天比同纬度内陆温和,如果以此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得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要比同纬度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只举—个例子,读者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举两个例子,说明了 情况的普遍性,增强可信度。
    再读第7自然段,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逐句概括大意并看看句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会竺可桢是如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介绍得清楚呢?
    明确:
    纬度影响物候
    整体南早北晚
    季节影响日数差异
    气候冬冷夏热
    差异冬大夏小
    春季始末差异不同
    北京南京春季差异
    华北春短
    这一段首先明确说明对象。接着说明从地域上看,呈现出南早北晚的总体规律,然后又说明从季节(时间)上看,南北差异又有所不同。 句子间内在联系紧密。再加上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说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影响物候的因素很多,竺可桢从中发现影响物候的关键因素——纬度,以它为坐标,清晰地呈现出物候现象南早北晚这一规律。 这种思维是综合思维,也方便我们一下子认清复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非常有价值。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的影响最大,经度的差异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是最后。这样排列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此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更易于读者接受,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指名读第11-12自然段,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明事理的。
    明确: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话是全文的总结。既点题,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相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仿写练习
    从作者生动的描绘中,我们知道,无论是春日的桃红柳绿还是冬夜的冰天雪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些奇妙的语言吧!
    示例: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明亮,午后的雷声作响,是天气的语言;鲜艳的花儿,枯萎的落叶,是季节的语言;燕子的衔泥筑巢,蚂蚁的勤奋工作,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 , ,
    是天气的语言; , ,是季节的语言;
    , ,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参考: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雾气缭绕,傍晚的晚霞灿烂,是天气的语言;黄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是季节的语言;甲虫的擂台大赛,蜜蜂的嗡嗡叫声,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晴空万里,夜晚的繁星满天,是天气的语言;银色的大地,凋零的枯树,是季节的语言;蝴蝶的展翅飞舞,黄莺的出谷清唱,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四、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学到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理,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能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乡的迎春花将在何时绽放它的花蕾,这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五、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方法
    例子
    作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用
    方法
    例子
    作用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 差异。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