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3.该图是南半球某平直河段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4.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丹霞地貌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问题。
图示时期该地区( )
A.堆积作用为主 B.地壳间歇抬升
C.风力侵蚀为主 D.地壳运动稳定
下图示意地壳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6.图中②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搬运作用
7.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 )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
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
D.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形成锋面。下图为某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中锋面及运动方向的是( )
A.
B.
C.
D.
9.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 )
A.大风暴雨降温
B.阴雨连绵天气
C.风和日丽天气
D.沙尘暴天气
10.该锋面过境后,会出现( )
A.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下题。
11.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由图甲可知图乙中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至18时间
B.8时至16时间
C.18时至次日6时间
D.16时至次日8时间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东移
B.不断西移
C.不断北移
D.不断南移
14.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16.受图示洋流影响( )
A.A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B群岛降水量较丰富
C.C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D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其化学成分与附近地表堆积物联系密切。下图为学者研究提出的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图。
(1)结合图a,从分选性角度分析坡面上冰碛物与洪(冲)积扇颗粒物的沉积特点。
(2)结合图b,指出沙丘的沙源和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及部分气象站测得气温。
(1)有同学推测,图示季节可能是秋季。请说出其判断依据。
(2)判断图中甲、乙锋面分别所属的类型,并说明丙天气系统的成因。
(3)描述图中南京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下图为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与冬季渔业资源差异较大。说明该地区渔业资源季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指出索马里洋流对该沙漠带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的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如图示意横断山区位置(左图)及横断山区中同纬度甲、乙两山地的垂直带谱(右图)。
(1)指出乙山地基带植被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横断山区多干热河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示,此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看图可知,越向北方线速度值越小,说明此为北半球,再根据数值线速度在840--900之间,可推出此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正确,低纬度地区线速度在1447km/h以上,A错误。南半球线速度的大小是越向南数值越小,CD错误。故选B。
2.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a、b所处纬度相同,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只考虑纬度,那么线速度大小应该一样;以图中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可知,a点线速度大于b点;影响线速度的因素包括纬度和地势,排除纬度因素,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a点地势高于b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 A
解析: 河岸为东西岸,因此河流为南北流向,C、D错误。河流侵蚀岸陡、堆积岸缓,图中东岸缓、西岸陡,因此东岸为堆积岸,西岸为侵蚀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的河流流水偏向西岸,则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A正确、B错误。故选A。
4.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层未发生明显的抬升,说明地壳运动较为稳定,B错误,D正确;从发育幼年期到发育老年期可发现红色砂岩明显变矮,说明发生了外力侵蚀作用,而非堆积作用,该地地处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应为流水侵蚀作用,AC错误。故选D。
5.答案: A
解析: 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乙为沉积岩;根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关系,图中甲由岩浆转化而成,甲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故选A。
6.答案: C
解析: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为外力作用;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④为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②为重熔再生;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 D
解析: 据以上分析可知,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通过③外力作用,即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D正确,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错误;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B错误;地壳运动,岩层抬升为内力作用,C错误;故选D。
8.答案: B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暖气团比冷气团轻,即暖气团的密度较小,因此会浮在冷气团之上,则可知图中锋面示意图中近地面为冷气团,其呈折返后退运动,应为暖气团推动冷气团运动,为暖锋,其锋面符号为半圆,该暖锋自东向西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暖锋,暖锋过境通常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B正确;大风、暴雨、降温和沙尘暴是冷锋过境的天气特征,AD错误;风和日丽通常受高压控制,C错误。故选B。
10.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暖锋,暖锋过境后,当地为暖气团控制,出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的情况,C正确,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海洋的昼夜温差小,判断虚线为海洋昼夜温度变化曲线,故海上气温最高出现在④位置。
12.答案: B
解析: 当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则形成图乙所示的海风;结合甲图,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大约为8时到16时。
13.答案: D
解析: 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根据图中的野象的活动地点分析,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 A
解析: 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根据图中的野象活动的地点分析,公元前500年前,野象生活地点肩北,故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即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海域主要是黄海和东海。图中显示,①洋流大致由水温较高的较低纬度流向水温较低的较高纬度,应为暖流,②洋流大致由水温较低的较高纬度流向水温较高的较低纬度,应为寒流,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A海域附近有单一暖流流经,不会形成大型渔场,A错误;B处群岛周边海洋广阔,加上受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水汽丰富,降水量较丰富,B正确;C沿岸有暖流流经,暖流增温作用明显,因此当地冬季降温明显不是受图示洋流影响所致,C错误;D海域地热资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与图示洋流影响无关,D错误。故选B。
17.答案: (1)冰川沉积不具备分选性,而流水沉积有明显的分选性;冰碛物颗粒大小混杂,无明显分层;洪积扇坡面自上而下颗粒物直径逐渐减小。
(2)沙源:江心洲、裸露河床和河漫滩等。季节:冬春季节。原因:该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江心洲等出露水面面积大;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量泥沙被大风搬运至山坡处沉积形成沙丘。
解析: (1)坡面上冰碛物由冰川堆积形成,冰川堆积物大小混杂、不具备分选性;洪(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而形成,流水搬运过程中伴随着搬运能力的下降,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故洪(冲)积扇上颗粒物自上而下(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粒径逐渐减小,有明显的分选性。
(2)据图b可知,该沙丘靠近雅鲁藏布江一侧为缓坡、是迎风坡,故判断其沙源位于东侧的雅鲁藏布江的江心洲、裸露河床和河漫滩等。夏季时,雅鲁藏布江进入汛期,河流从上游携带了大量泥沙在河谷及两侧堆积,形成河漫滩和江心洲;冬春季节,雅鲁藏布江进入枯水期,河流流量减小、水位下降,堆积的江心洲和河漫滩出露面积增大,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同时,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条件。
18.答案: (1)亚欧大陆上亚洲高压势力较强;我国西北和北方城市气温均高于0℃,但不是太高。
(2)锋面类型:甲为冷锋;乙为暖锋。丙天气系统成因:该季节,与海洋相比,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丙地区,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降温较海洋快,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3)冷锋过境前,南京受暖气团(或高压脊)影响,气温较高,多晴朗天气;冷锋过境时,多大风、阴雨、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解析: (1)读图可知,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了高压中心,亚欧大陆上亚洲高压势力较强;读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我国西北和北方城市气温均高于0℃,但不是太高,在10℃左右,因此,图示季节可能是秋季。
(2)甲乙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运动,甲锋面为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前进,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乙锋面为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前进,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丙是亚洲高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该季节是秋季,与海洋相比,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丙地区,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降温较海洋快,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高压。
(3)南京现在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前,南京受单一暖气团(或高压脊)影响,气温较高,大气较稳定多晴朗天气;冷锋过境时,气压差加大,暖气团被迫抬升,多大风、阴雨、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19.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海水向北运动。
(2)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不能形成上升流,渔业资源较匮乏。
(3)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程度,有利于沙漠带的发育。
解析:
20.答案: (1)地方性分异规律。
理由: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故为地方性分异规律。
(2)纬度较低,气温高;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山地阻挡夏季风挟带的水汽进入河谷,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 (1)由材料可知乙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其山地基带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乙山地基带实际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不符合该地的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区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该区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横断山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封闭,河谷地带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河谷地区降水少,导致“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问天实验舱舱外航天服应,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