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相关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消化器官发达
C.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也能划水
D.昆虫通过足和翅的运动扩大了分布范围
2.我国第一块鲎(hòu)化石在云南罗平被发现,距今至少2.4亿年。鲎身体近似瓢形,腹面有6对分节的附肢,用鳃呼吸。你推测鲎属于( )
A.爬行动物B.节肢动物C.昆虫D.环节动物
3.秀丽隐杆线虫通身透明,身躯纤细优雅,属于线形动物,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下列叙述属于其特点的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B.有口有肛门C.营寄生生活D.身体分节
4.小红根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时,将蛇、青蛙、蝗虫、鲨鱼分为一组,将丹顶鹤、金丝猴、海豚、蝙蝠分为一组,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无脊柱B.生殖方式C.体温是否恒定D.生活环境
5.蜥蜴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有大约3000种。我国已知的蜥蜴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生活环境多样。下列有关蜥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的结构简单,气体交换能力弱
B.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没有脱离水的限制
C.受精卵较大,且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
D.蜥蜴的幼体,用鳃呼吸,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的生活
6.如图是鱼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①处相比,②处的鳃盖水所含的氧气增多
B.鱼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下列动物形态结构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
A.蝗虫体表有角质层,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鸟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C.两栖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能辅助肺呼吸
D.家兔没有臼齿,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
8.用大肠杆菌噬菌体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能够避免肠道菌群失衡,保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力。噬菌体是一种( )
A.细菌B.真菌C.抗生素D.病毒
9.白头叶猴是广西珍稀物种,群体内只有一个雄性首领,成年雌猴会相互扶持,使婴猴在群体的共同关爱下长大。猴妈妈外出觅食时,未成年雌猴便会“练习”看护婴猴,以利于日后种族繁衍。未成年雌猴“练习”看护婴猴的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和攻击行为
C.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和攻击行为
10.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敏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D.帮助传播果实和种子
11.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甲、乙的瓶口如图所示,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B.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的目的是驱逐瓶内的空气
C.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自身
D.空气能进入两个烧瓶,但附着在空气尘埃上的微生物不能进入乙烧瓶
12.右图是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①的摆动进行运动B.有真正的细胞核
C.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D.形成芽孢是其抵抗不良环境的方式
13.右图是青霉菌(甲)和蘑菇(乙)的结构示意图,关于二者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构成B.都属于真核生物
C.都能利用孢子繁殖D.直立菌丝的顶端都呈伞状
14.植物的枯枝落叶可以被收集起来送到堆肥厂,经研磨成粉后添加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发酵制成肥料。上述过程中添加的细菌和真菌( )
A.能使动植物患病B.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来源
C.必须生活在有氧环境中D.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5.下图是我省的一些特色发酵食品,与其他三种利用的微生物不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B.
C.D.
16.下列四种食品保存方法中主要通过杀灭微生物来延长保存时间的是( )
A.将剩饭菜放入冰箱B.盒装牛奶
C.真空包装的预制菜D.干蘑菇
17.如图A、B、C分别代表棉花叶肉细胞、细菌细胞、动物细胞,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代表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⑤⑥
18.下列哪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感染
C.给健康人接种乙肝疫苗D.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19.下图是部分兔形目动物的分类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B.塔里木兔和伊犁鼠兔的共同特征最多
C.雪兔和北美鼠兔中,与家兔亲缘关系更近的是雪兔
D.图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科
20.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万物共生,共建美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保护海洋鱼类,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C.通过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二、实验题
21.秸秆的处理方式
秋收后,稻田内的秸秆应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民的大问题。农民处理秸秆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将秸秆焚烧,焚烧后的草木灰撒入田地中作为肥料。第二种:将秸秆粉碎,然后埋入土壤中作为有机肥。为探究哪种方法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焚烧过程中除产生大量烟雾外,还会产生光能和热能,这些能量是由秸秆内的___________能转化的,剩下的灰烬是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为保证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___________。
(3)粉碎后埋入的秸秆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分解为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腐生细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对自然界的___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4)如果后期幼苗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2.生命在于运动
动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速度也有很大差别。
(1)蚯蚓的运动方式为___________,其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
(2)身体分节使得动物的运动变得更加灵活,请写出具有这一特点的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___________。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请写出一条与其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
(3)图甲为人体的关节示意图,图中①③⑤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关节的结构特点使其既牢固又灵活,请写出一条使其灵活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
(4)图乙为某校兴趣小组制作的肘关节模型,可演示屈肘和伸肘动作。其中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的___________系统,感应装置模拟了反射弧的___________(填“感受器”或“效应器”),轴承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___________。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气动人工肌肉A(相当于人体的___________)收缩,气动人工肌肉B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这样就完成了屈肘。
(5)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健身项目中。然而,热身活动不充分或姿势不当,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各种损伤。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运动损伤___________。
23.制作泡菜
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工艺保留至今。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在网上查阅的泡菜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将泡菜坛洗净,再将白萝卜洗净切块放入坛中。
第二步: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和食盐水,密闭保存。腌制一段时间即可食用。
(1)将泡菜坛和白萝卜洗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步骤中的环节,目的是___________。
(3)“密闭保存”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下图是同学们每天测出不同盐浓度下亚硝酸盐的含量,依据数据绘制曲线。分析:
①同学们每天会测量很多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盐浓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
③在腌制___________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制作的泡菜“发霉”了,你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要延长保存时间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
24.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一:我国海南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1)右图是坡垒的植株及果实。你认为其属于___________植物,对此类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将___________等器官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
(2)天然林覆盖率的降低会导致___________多样性遭到破坏。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提到的野马、野骆驼属于___________动物,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这类动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举一例___________。
(4)你认为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麻痹或杀死猎物,A正确。
B.寄生虫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寄生虫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退化,消化结构简单,B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青蛙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也能划水,C正确。
D.昆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通过足和翅的运动扩大了分布范围,D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A错误;
B.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B正确;
C.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C错误;
D.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A错误。
B.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B正确。
C.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营自由生活,C错误。
D.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蛇、青蛙、蝗虫、鲨鱼属于变温动物,丹顶鹤、金丝猴、海豚、蝙蝠属于恒温动物,所以他的分类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故选C。
5.答案:C
解析:A.蜥蜴肺的结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A错误。
B.蜥蜴体内受精,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B错误。
C.蜥蜴产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适于陆地生活,C正确。
D.蜥蜴的幼体才出壳时已经完全适应陆地的生活:故蜥蜴的幼体用肺呼吸,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鱼类的鳃是其呼吸器官,其主要部分是鳃丝,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血液里的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因此与①处相比,②处的水所含的氧气减少,A错误。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A
解析:猴妈妈外出觅食时,未成年雌猴便会练习看护婴猴,并逐步独立担负起抚育婴猴的责任,这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逐渐形成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不断学习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头叶猴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故具有社会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故此行为不属于攻击行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囗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此可知,甲乙两瓶的不同点是甲瓶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瓶的肉汤中无微生物,因此,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甲瓶是对照组,乙瓶是实验组。A错误,D正确;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瓶内原有的微生物。B错误;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分析出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引起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C错误。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D
解析:A.细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使动植物和人患病,A不符合题意。
B.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把枯枝落叶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并不能提供氧气, 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真菌不一定必须生活在有氧环境中,如厌氧细菌类,C不符合题意。
D.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把枯枝落叶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参与物质循环,D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棉花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和细菌的相同点是: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不同点:棉花叶肉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菌细胞没有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点,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是利用青霉素直接杀死和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使病人康复。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B
解析:A.禁渔期、禁渔区是指在鱼类集中产卵繁育的关键时期,禁止开展捕捞作业的一项保护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A正确;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B错误;
C.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通过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正确;
D.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B。
21.答案:(1)化学;无机盐;阳光
(2)秸秆的处理方式;将事先准备的农田中的土壤分成相同的两份同型号的容器中;种植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标出甲组和乙组并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等等。
(3)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分解者;物质循环
(4)第一种(或第二种);焚烧秸秆的好处包括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和降低处理成本;焚烧过程中高温可以消灭秸秆中的虫卵和病菌,减少来年的病虫害发生;焚烧秸秆也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处理方法,能够快速减少田间堆积的秸秆数量(或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等。
22.答案:(1)蠕动;刚毛
(2)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排出体外;有气囊辅助肺呼吸等等
(3)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有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等等
(4)神经;感受器;关节;肱二头肌;舒张
(5)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规范运动的姿势;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运动时做好防护工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的计划,运动时间不可过长,强度不可过大;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运动等等
解析:
23.答案:(1)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
(2)接种;使乳酸菌进入
(3)使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
(4)①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或减小误差)
②适当增加盐的浓度会减少亚硝酸盐的浓度
③11;亚硝酸盐的含量最低且稳定
(5)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低温保存(或密闭保存)
解析:
24.答案:(1)被子;花、果实、种子
(2)物种(或基因);环境影响生物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或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哺乳;胎生、哺乳;家禽如猪、牛、羊等为人类提供肉食;导盲犬、军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等等
(4)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或乱捕滥杀、乱采滥挖等等
(5)
解析:
甲组
乙组
一
将事先准备的农田中的土壤分成相同的两份,倒入两个较大的同型号的容器中,种植相同数量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标出甲组和乙组并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
二
取500克玉米秸秆,焚烧后将草木灰均匀地埋入土壤中
取500克玉米秸秆,粉碎后均匀地埋入土壤中
三
定期浇水、施肥、松土,进行科学管理
四
每天观察,记录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包括录制视频)
分值
作答特征
典型作答
2
答出具体的实际行动
●看到不法分子盗猎、售卖野生动物(砍伐树木),尽快向相关部门举报;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不在水中乱丢垃圾;植树造林;等等
●制作海报,呼吁更多人参与保护行动;向民众普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1
未答出具体的实际行动,只答出理念
●保护动植物
●保护生态环境
●宣传理念
0
未作答或不合理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中考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毫米D, 锦紫苏的此种繁殖方式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