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湘艺版第二课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湘艺版第二课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介绍作者,跟随动画聆听音乐主题,讲解回旋曲式,观看视频,欣赏7个音乐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之声圆舞由》是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创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本曲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填词成为声乐曲,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作为一首圆舞曲,本曲与作者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也不是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创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乐曲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本曲带有回旋曲的特征,有一个多次反复、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
教学目标:
1.感受《春之声圆舞曲》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景色,了解乐曲的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这一特点,知道这首乐曲具有回旋曲式结构的特征。
2.听赏乐曲《春之声圆舞曲》,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知道约翰施特劳斯以创作《圆舞曲》为著称,被后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理解音乐主题,想象音乐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景色。
2.了解乐曲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特点及回旋曲式结构。通过聆听理解整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师:这首乐曲叫《春之声圆舞曲》大家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它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逐渐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19世纪风行欧洲,有快步和慢步两种。
师:了解了圆舞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聆听乐曲,你觉得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聆听乐曲,描述感受。
讲授新课
师:刚刚我们聆听的乐曲叫《春之声圆舞曲》,这首乐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朝气与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吧。
【介绍作者】
师: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 “圆舞曲之王”,与其父亲的称号“圆舞曲之父”,一定要注意区分开哦。
师:接下来我们再次聆听乐曲,尝试跟随音乐哼唱,你有没有发现乐曲有一个主题多次出现呢?
生:聆听乐曲,尝试哼唱音乐主题。
师:在刚刚的聆听过程中,我发现已经有同学在跟随音乐哼唱,看来大家已经发现,有一个音乐旋律多次出现,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音乐动画,一起来体会乐曲的音乐主题吧。
【跟随动画聆听音乐主题】
师:音乐主题在引子之后出现,具有装饰音色彩的旋律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仿佛美丽的女孩随着音乐在林间舞动。
在乐曲中,一个音乐主题多次出现,像这样的乐曲形式就是回旋曲式。
【讲解回旋曲式】
师:在聆听乐曲时大家有没有注意,乐曲的开始,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
师:大家了解钢琴吗?
生:回答。
师:音乐旋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师准备了一个有趣的音乐动画,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音乐线条一起去春天漫游吧!
【观看视频】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乐曲第一主题,乐曲一共分为七个主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乐曲,欣赏其他音乐主题吧。
【欣赏7个音乐主题】
师:我们分别欣赏了乐曲不同主题,最后让我们跟随管弦乐队的演奏,随着音乐一起舞动吧。
【观看视频+跟随音乐舞动】
总结
这首《春之声与圆舞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永远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六年级下册京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介绍苏三起解,完整聆听,介绍生旦净丑,介绍唱念做打,聆听,记录出现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艺版六年级下册旱天雷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湘艺版查尔达斯舞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感知,播放音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